APP下载

文化自信鉴赏为本

2024-12-31南栋瑶

三角洲 2024年17期
关键词:竹石文人画培育

文化自信是学科立德树人的价值体现,当前高中生的美术教学对艺术文化的深度挖掘不够,尤其在学生艺术文化自信的培育上缺少创新与高度,从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入手,依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来培育他们的文化自信,从而让优秀的中华艺术瑰宝传承下去,实现学科立德树人的真正价值。

在全球化与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文化自信已然成为个人与民族发展不可或缺的内核力量。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展现。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更应肩负起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重任。

文化自信鉴赏为本——高中美术“鉴赏”

教学的新视角

在当今时代,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强盛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和弘扬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的新一代至关重要。高中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课程,其中的“鉴赏”环节更是承载着传承文化、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

美术文化育人:深厚底蕴的承载。美术不仅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文化的载体。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应当深入挖掘每件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理解美术作品的深层意义,如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人文精神等。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审美水平,还能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培养起对本土文化的自信。

美术教育:多元视角的拓展。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多元视角分析和评价作品,这不仅包括艺术技巧、表现形式等艺术层面,还应涵盖文化、历史、社会等多维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全面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同时也能够培养出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这对于培养文化自信至关重要。

文化自信培养:内心认同的建构。文化自信是一种内在、自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就是要让他们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真正感受到本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从而建立起对本土文化的自信。这种自信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还能够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积极地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

鉴赏教学的新视角:以文化为魂,以鉴赏为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应当有新的视角和定位。我们不仅要注重艺术层面的教学,更要强调文化层面的传承和弘扬。通过深度挖掘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从多元视角理解和评价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还能够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本土情怀的新一代打下坚实的基础。

指向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高中美术

“鉴赏”教学

鉴赏教学是教师围绕“文本、视频以及成果”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感知、探索与深入思考的过程,对于高中美术学科而言,利用丰富的学习素材来打造“优良”的鉴赏课堂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对“艺术文化”深入解析的能力和对文化的敏锐性,从而在不断叠加的“美术鉴赏学习中”形成“文化自信”,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懂得“深入浅出”,把握好美术鉴赏教学原则,从而让“美术鉴赏”教学的文化育人价值更加凸显。

指向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育人原则。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不仅是艺术知识的传授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更是文化自信的培育与传承。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成为个体和国家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应当遵循一定的育人原则,以便有效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

艺术审美与文化素养并重原则。艺术审美是美术鉴赏的基础,文化素养则是鉴赏深度的保障。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艺术的形式语言、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多维度进行鉴赏,不仅让学生看到画面的美,更要让学生理解画面背后的文化意蕴。例如,在鉴赏中国古代绘画时,不仅要欣赏画面的构图、色彩、笔墨等艺术元素,更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历史对绘画的影响,从而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原则。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内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应当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入教学。通过鉴赏经典作品,如《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等,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跨学科融合教学原则。美术鉴赏与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学科有着紧密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打破学科壁垒,将美术鉴赏与其他学科相融合,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深化对艺术文化的理解。例如,在鉴赏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时,可以结合历史学科知识,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画面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个性化与多元化并重原则。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审美观点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在面对不同艺术作品时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判断。

指向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育人策略。围绕“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必修)”第二单元绘画之美图像艺术的主题二:抒情与写意的教学为载体,试图从鉴赏内容、鉴赏主题、鉴赏文化、鉴赏风格与形式等多个方面出发来设计“以文化自信”培育为基础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艺术审美与文化素养同频在美术作品的创作意蕴中培养文化自信。首先,教师应深入剖析文人画的核心审美意蕴,将文人画的精神内涵与学生分享,引导他们理解文人画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文人情感、哲学思考和审美追求的体现。通过鉴赏苏轼的《潇湘竹石图》、倪瓒的《六君子图》、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以及陈淳的《葵石图》等作品,让学生感受文人画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其次,在鉴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品所表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画家在同一主题上的表现手法,探讨他们如何通过画面构图、笔墨运用和色彩搭配来抒发个人的情感与理想。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文人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分析画家的创作动机和审美追求,从而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文人画的文化价值。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艺术鉴赏能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与热爱。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创作实践来加深对文人画的理解与感悟。通过模仿或创作自己的文人画作品,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进一步加深对传统美术文化的认识与自信。

传统文化与美术素材融合在艺术文化的多维鉴赏评析中培养文化自信。在教学中,以文化自信为基础,将传统文化与美术素材融合,通过多维度的艺术文化鉴赏评析,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可以选择文人画作为鉴赏内容,这些作品不仅技艺高超,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文人画以寄情山水、花鸟为主题,通过吟诗作赋来表达画家的情感与思想。在鉴赏过程中,可以选取苏轼的《潇湘竹石图》、倪瓒的《六君子图》、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以及陈淳的《葵石图》等经典作品。在鉴赏这些作品时,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画面构图、笔墨技法、色彩运用等艺术语言入手,分析画家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同时,要结合画家的生平背景、创作环境及历史文化背景,深入探讨作品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例如,苏轼的《潇湘竹石图》以潇湘二水交汇处的竹石为题材,通过简洁的笔墨表现出竹石的坚韧与傲骨,体现了苏轼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自然的热爱。在鉴赏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相互启发,形成深入的艺术体验。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艺术理论知识和鉴赏方法,对作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音乐艺术与美术元素融合在艺术跨学科教学创意实践中培养文化自信。为了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一个独特而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是将音乐艺术与美术元素相融合。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艺术的理解,还能在鉴赏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以文人画为例,这些作品往往寄情于山水、花鸟,融合了诗人的吟诗作赋,呈现一种独特的抒情与写意风格。在鉴赏苏轼的《潇湘竹石图》、倪瓒的《六君子图》、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及陈淳的《葵石图》等作品时,可以引入音乐元素,让学生在音乐与画面的交融中感受文人画的意境与情感。

首先,选择一段与文人画主题相契合的音乐,如古筝曲或古琴曲,让学生在静谧的音乐氛围中观赏画作。音乐旋律的起伏与节奏的变化能够引导学生进入画作的意境,感受画家的情感表达。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画作中的构图、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并探讨这些元素如何与音乐相互呼应。例如,苏轼的《潇湘竹石图》,可以通过分析竹子的线条与石块的色彩,结合音乐的旋律与节奏,让学生感受画中的宁静与深远。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让他们尝试将自己对画作的理解与感受融入音乐创作中。这种跨学科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文人画的抒情与写意精神。

个性与共同的水乳交融在多维视角的美术内容和方法中培养文化自信。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我们可以从多维视角的美术内容和方法入手,聚焦文人画的鉴赏,特别是寄情山水、花鸟、吟诗作赋等元素。以苏轼的《潇湘竹石图》、倪瓒的《六君子图》、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及陈淳的《葵石图》等作品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鉴赏这些作品所蕴含的文人情怀和审美意趣。在鉴赏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画家的个性表现,如苏轼的豪放、倪瓒的淡泊、赵孟頫的精致以及陈淳的清新,还要理解这些个性如何在共同的文人画传统中相互融合、相互辉映。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这些作品中如何体现个性与共同的文化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联。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文人画作品,通过实践来体验和理解文人画的精神内涵,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在探索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道路上,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深度挖掘艺术文化的内涵,以及创新教学方法,教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华艺术瑰宝的热爱,更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不仅是对个人艺术修养的肯定,更是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以鉴赏为本的高中美术教学,将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提供坚实的土壤,让中华艺术在新生代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不仅是对学科立德树人理念的践行,更是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贡献。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竹石文人画培育
《潇湘竹石图》赏析
文人画文人
竹石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竹石
难忘“竹石”监督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