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泥泥狗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
2024-12-31李雯
淮阳泥泥狗是我国古老的玩具之一,是传统本源文化的活化石。把淮阳泥泥狗作为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初中美术课堂,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本文在课程设置上将淮阳泥泥狗设置为四个单元,通过对淮阳泥泥狗赏析、设计、创作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增强学生对淮阳泥泥狗的认知,从自身做起保护和传承我国民间美术文化。
淮阳泥泥狗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首先,淮阳泥泥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秀传承,经过多年沉淀和发展,已经逐渐演变为民族符号的一部分,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美术文化和艺术文化的完美结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成初中美术课程资源是对其进行传承的有效途径,培养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及承担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有重要意义,可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教育领域扎根。其次,淮阳泥泥狗不论在造型、色彩,还是在纹样上都有独特风格。淮阳泥泥狗作为一种立体造型艺术,古朴淳厚,可以培养学生的手脑协调性,开发学生的立体思维。最后,丰富初中美术教学内容,将淮阳泥泥狗作为教育资源引入初中美术教学中,符合我国教育部对初中阶段美术教育的目标。所以,通过引入淮阳泥泥狗进一步研究初中美术教育,为初中美术教育贡献出更丰富的理论依据。
淮阳泥泥狗课程开发教学目的及目标
教学目的。学生从宏观角度认识淮阳泥泥狗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感知美、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阐述淮阳泥泥狗艺术与文化,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民族观、国家观。通过多种美术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学会淮阳泥泥狗的美术制作技法,认识淮阳泥泥狗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造型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进行艺术创作,注重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审美感知素养:了解淮阳泥泥狗的历史知识、文化内涵,掌握淮阳泥泥狗的艺术特点,并学会对不同题材的淮阳泥泥狗进行赏析。
艺术表现素养:学习淮阳泥泥狗的基础造型,通过视频展示、教师讲授等形式使学生认识淮阳泥泥狗的制作过程、工艺特点等。在欣赏课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淮阳泥泥狗,提高初中学生的动手能力。
创意实践素养:学会用美术基本语言欣赏淮阳泥泥狗作品,分析淮阳泥泥狗的主题、色彩、造型等特征。教师组织学生带领同学参观当地泥泥狗文化馆,观摩泥泥狗传承人制作,增加学生对淮阳泥泥狗的直观感受,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创作灵感,提高初中生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文化理解素养:了解淮阳泥泥狗的内容与知识,加深对我国民间美术和传统工艺的认识,提升审美意识。加强工艺课程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帮助学生提高感悟能力,提炼主题能力,培养文化视野,形成民族自信心。
淮阳泥泥狗课程内容与设计思路
欣赏评述领域课程内容与设计思路。该单元课程作为基础阶段,学生主要学习淮阳泥泥狗的历史知识、文化内涵,学会从题材、构图、工艺等多角度对淮阳泥泥狗进行赏析。通过欣赏、讲授、讨论等教学形式,使学生认识淮阳泥泥狗,掌握淮阳泥泥狗独特的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特点。该单元涉及大量关于淮阳泥泥狗的图片资料及视频,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资源查找相关图片,参观文化馆,拜访民间艺人,获取相关图片资料。该单元主要让学生对淮阳泥泥狗有一个初步认识,感知淮阳泥泥狗的艺术特征。
《非遗文化——认识淮阳泥泥狗》,课程设计思路参考《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同时融入讲授法、讨论法、直观展示法、提问法、故事教学法等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在导入环节,老师播放一个有关淮阳泥泥狗的视频,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吸引学生对淮阳泥泥狗的兴趣。在讲授淮阳泥泥狗相关知识时,分为题材、色彩、纹饰三个方面,通过学生图片欣赏、你问我答、知识连连看等环节使学生逐步掌握新知识。在实践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淮阳泥泥狗与浚县泥咕咕进行对比赏析,学生从主题、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简单阐述。通过观察学习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作品,体会原始图腾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造型表现领域课程内容与设计思路。该单元主要是把淮阳泥泥狗的造型语言运用到绘画创作中,通过欣赏、讲授等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淮阳泥泥狗制作的基本过程,体会动手制作的乐趣,从而让学生掌握淮阳泥泥狗制作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采用所学习到的各种制作方法进行简单的塑造,掌握揉泥、搓泥的技法,尝试小组合作共同创作一个泥泥狗作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对本土民间美术的学习兴趣,坚定文化自信。
《造型转换——制作淮阳泥泥狗》,课程定位于“造型表现”领域,主要是带领学生体验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加入了对学生绘画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淮阳泥泥狗具有题材丰富、色彩鲜艳、纹样随机等特点。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选取不同材质的泥泥狗,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讲授新知识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淮阳泥泥狗的制作视频,与此同时,教师展示一些淮阳泥泥狗作品,讲解泥泥狗的制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作兴趣,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教师通过问答法、讲授法总结出淮阳泥泥狗的制作步骤,包括选土、捏塑、晾晒、煮染、上彩。在实践探索环节,教师给学生分发超轻黏土,四人一组进行淮阳泥泥狗的制作。最后选出小组代表介绍本组的泥泥狗,学生展示作品,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的多主体评价方式进行作品评述。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泥泥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设计应用领域课程内容与设计思路。该单元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中学生的发展情况和实际能力,师生共同讨论思考淮阳泥泥狗如何运用于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根据一定的主题尝试制作。欣赏淮阳泥泥狗以及本地区的特点,体会创作的乐趣,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结合淮阳泥泥狗的特点,掌握淮阳泥泥狗的制作技法,尝试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有关泥泥狗的相关文创设计。
《大胆表现——设计淮阳泥泥狗》,课程主要让学生尝试用不同材质表现淮阳泥泥狗,体会设计创作的乐趣。动手绘制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学生也可以将自己设计制作的物品送给自己的朋友。比如淮阳泥泥狗的衍生品之短袖、帆布包、钥匙链等等。在课程讲授中,教师准备好绘画工具及白卡纸供学生使用。在课程内容上,教师会带领学生回顾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颜色、文字及图片,通过视频展示一个文创作品的设计过程,使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掌握制作方法,包括构思、起稿、添加图案文字、上色、调整等。其次,教师让学生大胆创作,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把自己设计的淮阳泥泥狗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会绘画与制作的乐趣。最后,教师在班级举行一个小型的物品积分拍卖会,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交流沟通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对淮阳泥泥狗的创作灵感与学习兴趣,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
综合探索领域课程内容与设计思路。在搜集资料、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感知民间美术的艺术美和文化美。让学生自己选择传承和发展淮阳泥泥狗的方式,教师通过项目教学法,提出学习任务,以团队合作、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研究讨论等形式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涅槃重生——探索淮阳泥泥狗》,课程旨在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先回忆之前所学知识,教师播放有关淮阳泥泥狗的宣传片,由此导入本节课题——涅槃重生,探索淮阳泥泥狗。然后教师介绍淮阳泥泥狗传承人邵波老师,小组共同探讨淮阳泥泥狗的现状以及问题。教师播放视频,介绍一些有关非遗文化传承的案例,为学生提供一个参考,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结合不同学科知识,通过小组交流,确定怎样开展淮阳泥泥狗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尝试设计一个传承与保护淮阳泥泥狗的方案。探讨制作文创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充分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进行指导,确定可行性的想法并开展。
淮阳泥泥狗课程教学评价方式
新课标在教学评价中指出要坚持多主体评价,形成多方共同激励的机制。在淮阳泥泥狗课堂教学中提倡多主体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评价方式。其中多注重学生自评以及生生互评结合,重视评价的整体性、全面性。
首先,在美术教学中对于美术作品的评价,要注重从“美”和“术”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美术课中要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感受美的能力,学生的泥泥狗作品要体现“美”,给人愉悦的视觉享受。同时,要评价学生泥泥狗作品的“术”,评价是否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创作。其次,在泥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想象力、价值观等,都要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如在思考如何将淮阳泥泥狗作品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学生作答时允许学生个性发挥,可以采用发言的形式或纸上绘画的形式创作相关活动方案,也可以呈现淮阳泥泥狗作品。
首先,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方便自己查漏补缺。其次,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其他评价手段和方法无法提供的有关学生学习和发展重要信息。最后,把档案袋评价法贯穿和融会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有效促进了评价与教育的有机结合。
以淮阳泥泥狗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与设计,使其能够与当地的美术课程进行结合,让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得到一个有效的传承和发展途径。在设计过程中,将淮阳泥泥狗美术教育内容分为四个学习领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让学生接触淮阳泥泥狗,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坚定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也能丰富初中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