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民族地区发展
2024-12-31邵木才
以云南省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推民族地区发展为例,探讨在边疆地区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通过对云南省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民族地区教育现状的分析,阐述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助力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推云南边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为创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出贡献。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在“老、少、山、边、穷”的民族聚集区,民族语言与国家通用语言的问题尤其突出。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于提高各族人民的文化素质、增进民族间的沟通与交流、维护边疆稳定和促进民族团结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动国家各项事业均衡发展,增强各民族的文化自信,满足全国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需要,在2000年,国家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该法规的颁布昭示着国家将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治化道路的决心。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要“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民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语言是全人类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同时还承载着各民族重要的文化信息,语言文字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通用语言与民族语言教育(以下简称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我国宪法及多部法律都有专门条款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语言文字,保护民族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2015年8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中更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确保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尊重和保障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不断提高民族语言文字教学水平。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势在必行。
云南省总面积有39.4万平方公里,截止2022年,全省总人口有469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合计占比约33.37%,约有1566万人。云南是我国民族最多的省份,拥有25个世居民族,民族种类众多,民族语言丰富。近年来,云南省在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分析云南省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现状,探讨云南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民族语言教育的对策建议,对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进行了探讨。
云南省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与民族教育现状
民族教育基本情况。截至2022年底,云南省有各级各类学校33995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为1061.86万人,全省共有民族在校生418.72万人,占全省在校生人数的39.43%,其中高等教育阶段48.04万人,高中阶段55.96万人,初中阶段77.14万人,初等教育阶段163.43万人,学前教育阶段73.61万人,其他教育0.54万人。
云南省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本情况。云南省民族众多,语言复杂,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全省共有13个州市28个县区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的校点共计192所,794个教学班,有国家通用语言教师621名,从学前到高中在校生共计23608人,在全省该学段民族学生(370.14万人)占比0.64%,其中学前教育阶段3625人、小学阶段16865人、初中阶段2037人、高中阶段1081人。
从政策扶持上,2016年云南省启动实施“直过民族”脱贫攻坚国家通用语言普及推广工程,聚焦边疆民族地区7.4万名“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不通汉语贫困人口,精准施策,在全国率先实施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工程。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云南省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实施意见》,召开全省语言文字会议,对全省语言文字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云南省教育厅与省民族宗教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全省民族地区进一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实施方案》《关于实施云南省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及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进一步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工作。2016年至今,累计组织12.3万名“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及易地搬迁不通汉语劳动力普通话培训,创建普及普通话示范村(行政村)701个,发放推普手机20000台,41.17万人通过科大讯飞“语言扶贫App”学习普通话,全省18周岁以上不通汉语的民族群众仅有20.22万人。
从相关资源及平台建设上,大力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一是云南师范大学、曲靖师范学院、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大理大学被认定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二是建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边疆就业创业。云南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三十项责任清单》,制定《2022届高校毕业生岗位需求测算情况表》《2022届省级部门任务表》《云南省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三好三实”责任体系》,做好“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中央和我省基层项目招录工作,落实好相关学费补偿代偿、升学激励等优惠政策。三是云南省与国外合作举办了18所孔子学院(学堂)。云南民族大学在缅甸、泰国、老挝建设了8个海外教学实习基地,近5年派出150余名本科及硕士研究生赴海外实习基地进行汉语教学实习。云南民族大学在云南省8个边境口岸、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和德宏片区、缅甸、老过、柬埔寨等地建立了14个培训基地,面向缅籍、老挝籍、越南籍合法跨境经商和务工等人员提供中文培训。四是继续实施特岗计划。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从2019年起,各地加大特岗教师招聘力度,“十三五”期间补充特岗教师2.9万余人。2019年招聘6423人,2020年招聘8673人,2021年招聘1779人。
从学段上,云南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主要在民族聚居地区学前和小学阶段开展。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民族学生学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便更好地学习学校课程,提高民族教育质量。从教学模式上,除了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的少部分学校采用国家通用语言教学二类模式,绝大部分民族聚居区的乡村学校都采用以国家通用语言为主、民族语言为辅的教学模式,即老师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用语,对学生不能充分理解的地方,再使用当地民族语言或文字进行翻译解释。
云南省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必要性和重要性
增进民族团结。在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之间在接触和交往中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国家通用语言和多语现象,在民族地区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既是尊重民族儿童的文化权利,也有利于充分挖掘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儿童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同时,民族团结也成为促进云南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进步的“助推器”。
提高民族教育质量。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实际,决定了民族教育的发展必须依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云南民族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民族聚居区部分儿童存在汉语言障碍是民族地区教学质量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就是要缩短从“语言学习”到“文化学习”的过渡期,使学生尽快适应汉语教学环境。在民族地区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阶段),配备民汉兼通的国家通用语言教师,能有效帮助以母语交流为主的儿童克服学习中存在的汉语言障碍,提高学习兴趣,切实提高民族教育质量。
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不同民族语言之间的互相理解与尊重、互相学习借鉴和融会贯通,是语言和谐共处、民族关系融洽发展,以及巩固民族团结的坚实基础,是培养民族年轻一代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
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云南拥有25个边境县,16个跨境民族,他们与境外的民族同宗同源、同语同俗,做好这些民族的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工作,不仅是对外展示中国形象的政策窗口,也是争取相关领域国际话语权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阵地。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规划下,云南是国家宏观框架“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会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25个边境县国家通用语言和民族语言的教学,是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
对云南省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的对策建议
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党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语委机构,配足配齐工作人员,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将语言文字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加大民族教育的投入,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率。在政策措施方面,应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国家通用语言与民族语言教育政策法规,如研制国家语言事业发展规划云南省实施方案,统筹落实“十四五”语言文字发展政策措施;落实好云南省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及三年行动计划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的精准度。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民族语言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特别是吸引优秀人才到云南边境县民族地区从教,如大学生顶岗支教。同时,加大民族地区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的精准度,加大青壮年劳动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力度,扎实抓好18~45岁民族和46~60岁易地搬迁安置点不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群众普通话培训。
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模式。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改革国家通用语言与民族语言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民族地区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教学质量。
丰富教育资源,加强教材建设。充分挖掘云南省25个在居民族丰富的民族语言资源,编写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教材。同时,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教材的研发,满足不同年龄段和层次的需求,要从学前儿童抓起,特别是从幼儿园的小朋友抓起,使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抓早抓小。
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帮扶机制。云南省各级乡村振兴挂钩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本单位所挂钩的行政村在当地规划时限内完成普及村建设。加大“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力度,高校要积极帮助社会实践活动地完成普及村建设。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推普一起走”活动,引导学生带动家长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各高校,特别是国家和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要在资源研发、实习支教、社会实践、师资培训等方面对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幼儿园开展定点帮扶。
结合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民族语言文化旅游开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不断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质量,充分利用好“乡村振兴”政策红利,带动乡村教育振兴,不能让语言不通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力度,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质量,才能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做大做强民族语言文化的开发和利用,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商业”模式的产业发展路子,让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保护民族语言文化的相关政策来助推民族语言文化的创新和传承。
实施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要全面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基本用语用字的法定要求。把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学校、教师、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评估评价等环节。到2025年,云南省各级各类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全面完成。各级各类学校应按规定开设书法课程,加强书法教育课程建设,提高学生规范汉字书写能力。
建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监测机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只推广普及不监测是不能对普及推广效果做出合理的评判,省语委要制定云南省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推广的监测方案,定期组织全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监测,通报各地普及情况。各地州县(市)语委要建立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监测机制,准确掌握本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提升监测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当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云南更需要坚定不移地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推广力度,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纽带,增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加深各民族之间的情感,促进各民族之间交融,采取强有力措施,推动各民族群众学好和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于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建设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云南省在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推民族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需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措施,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育资源。通过这些措施,为助力云南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助推云南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