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牌形象设计课程中融入思政文化元素的教学改革实践

2024-12-31付静

三角洲 2024年17期
关键词:品牌形象育人思政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深入梳理课程教学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在《品牌形象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融入思政文化元素,创设教学情境,植入乡村振兴品牌、文旅品牌、老字号品牌等专题案例库,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将思想价值引领、设计责任担当、国家复兴等内容贯穿于教学改革全过程,以“弘扬本土文化,塑造中国品牌”为主旨,用品牌塑造的方式传承中国文化,为中国品牌的壮大贡献力量。

《品牌形象设计》课程思政建设定位

研究目的: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设计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是在“大思政”语境下挖掘实践育人的有效提升,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品牌形象设计课程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用品牌塑造的方式传承中国文化,将思政文化元素融入品牌形象设计课程教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爱国敬业价值取向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品牌文化,有助于学生深刻领悟品牌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更有助于实现品牌设计课程培养目标,创新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真正落实课程思政建设。

建设目标:通过对国内外经典品牌案例梳理及品牌创新设计分析,引导学生增强品牌意识,感受品牌形象设计背后的社会价值。课程育人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设计创新实践,着眼本土文化挖掘,探究中国本土品牌的社会价值,在文化中塑造品牌,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市场的有效对接。开拓创新意识,形成知识产权下的品牌维护,关注中国本土品牌拥护可持续发展,做文化的传播者,实现大学生中国梦,强化青年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及职业精神。

思政文化元素融入品牌形象设计课程的

设计策略

明确《品牌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置从单一专业技能向多元核心素养进行转化,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养目标三个方面展开。第一,专业知识目标方面,需掌握品牌形象设计的基本要素与策略方法,充分涵盖设计基础、标志设计、调研与策划方法等相关学科知识,注重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应用体现,如设计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品牌商标法等。搭建品牌设计的系统框架,通过品牌调研、品牌设计和品牌策略等知识技能学习,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与勇于探究的文化基础素养。第二,专业技能目标方面,需具备鉴赏优秀品牌形象设计作品的能力,对比分析国内外经典品牌,分析用户需求和消费者心理,分析品牌价值和消费趋势,区分品牌的形象价值与社会价值;掌握品牌调研与实践的技能与方法,具备品牌形象的理念定位、视觉设计、行为规划与情感表达能力。第三,素养目标方面,品牌设计师品德情怀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专业创新的能力,相信品牌力量,做中国文化传播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品牌观念,描绘中国故事,以可持续思想指导设计行为,丰富品牌内涵,促进社会价值。

设置《品牌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结构。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下,课程结构设置从单向文化输入向双向文化融合进行转化,不仅是知识、技术上的“教”,更是思想、文化上的“育”,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品牌的认同感,对中国经济文化有进一步思考。在课程思政目标的指引下,优化后的课程结构中增加新的系统知识版块,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中的现实品牌热点问题,通过对品牌商标法、广告法、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品牌可持续设计理念的融入,在品牌企业实战项目综合训练教学中,完成从前期调研、品牌策划、品牌形象设计、品牌传播等重要教学环的一体化品牌流程设计。这样的课程结构设置,培养学生知法守法,以思政为先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品牌观,服务地方设计,通过专题项目对接的教学模式,树立社会责任意识,遵从岗位需求,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加强勤于反思、团队合作、创新进取、乐于奉献的综合素养塑造。

构建《品牌形象设计》课程内容知识体系。深入挖掘《品牌形象设计》课程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注重课堂教学任务与社会实践项目相融合,“兴趣引导、情境预设、项目实践、思考探究”,将思政育人元素自然嵌入教学过程,在项目制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做到思政点、知识点、能力点三合一,实现全过程、全环节的课程思政育人。着眼本土文化挖掘,探究中国本土品牌的社会价值,强调设计对本土的服务性价值,帮助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构建以基础知识、综合知识、实践训练三个版块教学内容系统,构建思政课程的内容知识体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品牌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知识版块进行合理构建,围绕思政教育内涵展开,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基础知识版块——以品牌形象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流程,标志设计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以品牌形象要素的设计及品牌形象要素的应用部分为核心内容。明确品牌形象定位的重要性,掌握品牌塑造的技能与方法,是靠中国品牌战略的重要意义,倡导文化自信,激发爱国热情。综合知识版块——设置思政专题内容:乡村振兴文创品牌、特色文旅品牌、中国老字号品牌专题,如乡村振兴西庄村牡丹节品牌形象设计、昆山文旅品牌形象设计、宣恩灯戏文化品牌形象设计等。以“弘扬本土文化,塑造中国品牌”为主旨,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理念完美结合,探索当代设计理念中的传统文化艺术表达。实践训练版块——以项目制教学模式为导向,在品牌形象设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中,注重教学实践任务与社会实践项目融合,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米兰设计周、全国数字艺术大赛等,像地域本土老字号品牌有再次创新的需求,通过大赛渠道完成与校企项目制合作,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大量真实的品牌形象设计项目工作实践机会,同时为企业培养输送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开展《品牌形象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实施“浸润—体验式”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实践”教学方法融合,以“思政强化信念——知识武装头脑——素养彰显价值——设计铸就品牌”的思政理念,让学生体验思政内容,强化品牌信念,注重品牌内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具备思辨精神,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描绘中国故事,塑造本土品牌。

所感:案例分析法——通过图片案例、影片案例、专题案例项目的自主学习与案例讲解,引导学生感悟文化。图片案例以推荐国内知名品牌设计案例为主、学生作品以毕业设计品牌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影片案例推荐中国节日系列影片,如《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等。专题案例项目是导入乡村振兴品牌专题、文旅品牌专题、中国老字号品牌塑造专题等,让学生着眼本土文化挖掘,探究中国本土品牌的社会价值。

悟思:启发性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提问,引入国内外品牌对比,从品牌优劣势、需求分析、群体受众分析、价值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组织分小组讨论,围绕主题性内容进行思辨,从“文化—策略—美学—文化”展开分析探究;邀请本土品牌校企导师、开展职业认知交流会,邀请往届优秀学长走入课堂。在小组讨论教学中,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文化类品牌形象设计案例的深入理解与自我感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践行:任务驱动教学——围绕地域本土文化品牌特色,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出发点,通过任务驱动方式引导文旅品牌形象设计,极大激发学生积极性和责任感。在任务过程中注重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引导,促进学生产生良好的体验和反思,激发学生们主动学习、思辨、创作,使学生在设计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

以学生为中心《品牌形象设计》

课程育人价值

“知识+能力+素质”全方位育人。青年学生作为社会文化传承的未来主力军,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自身特有的群体优势,将思政文化元素融入品牌形象设计课程,使渗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内容体现在品牌形象设计课程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培养,实现全方面育人效果。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多样化的互动模式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转化,使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对未来学生进入专业工作领域打下良好的思政意识与品牌素养,铸造青年一代的优秀中华文化基因,担起薪火相传的历史使命。

“爱国教育+文化历史”文化育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围绕爱国教育和文化历史的主题,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需要正确认知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作用。结合可行有效的主题内容训练篇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为核心,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贯穿主题文化教育之中,真正意义上将文化“活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文化价值观、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课程内容+师资结构”协同育人。品牌形象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关键需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设计技能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提高学生专业的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师资结构的设置上,专业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应该协同合作,促进教学的深入挖掘。专业教师需深入把握品牌设计的流程和方法,设计项目的教学实践,同时配合思政课教师的价值引领与协同教学,挖掘设计文化的价值与隐形功能。教师在设置课程内容上,除了传授基本的品牌设计方法,还需在内容上和思政教师共同深入启发和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优秀的地域文化,嵌入课程环节设置。教师可将区域文化融入设计作品作为课程作业评价的重要分数指标,专业教师与思政课教师联合评分,给予全方面的课程教学评价,在协同育人方面,真正从教导学生成才方面以服务社会作为品牌设计师的基本职责,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品牌形象设计》课程思政亮点体现在运用课程优秀案例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牌为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讲解国内优秀案例,嵌入“乡村振兴文旅品牌、中国老字号品牌”主题设计,潜移默化间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激发爱国热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形象要素进行调研、分析、提炼与再设计转化,解析一系列典型案例特征,结合文化传承教育引领,把设计行业特征融入设计兴国与职业担当观念教育,强化育人导向,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应用性、示范性。

作者简介:

付静,1982年出生,女,硕士,教授,武汉传媒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研究方向:文化传播与文创品牌设计。本文为2022年武汉传媒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品牌形象设计》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002901)。作者单位:武汉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品牌形象育人思政
Kalayouhaa品牌形象设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品牌形象及其构成维度综述
论图书馆品牌形象建设
对提升南通城市品牌形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