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耕读传家文化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与启示

2024-12-31王雅云廖业扬杜娟

三角洲 2024年17期
关键词:传家乡贤家训

耕读传家家训是我国自古以来家庭家族治家经验的总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史上有过众多声名远扬的家庭,深受世代相传的家训影响,培养出了杰出的人才,为振兴国家作出了贡献。保护和继承相关遗产,探索耕读传家家训政治社会化功能,对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耕读传家家训有:孔子的《庭训》,诸葛亮的《诫子书》《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大都为世人称道。“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要注重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风家训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的命运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耕读传家家训的内容与表现形式

耕读是农耕和读书的合称,农耕泛指各种农业活动,读不仅仅是读书,是围绕读书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传家是希望这种生存状态能够世代相传,延续下去。历史上记载的家训、家规、家书等,大都是由家庭、家族中有影响、有文化见识和有作为的长辈倡导并不断完善形成的,在一辈辈的口耳相传中,得以保存和传承。

在我国古代社会,家规家训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我国古代家庭十分重视家风养成,重视庭训家教,重视营造生活环境的氛围,让家族成员在这样的氛围中得到熏陶和教育,形成良好家风和家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素养。

家规家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热爱劳动、勤奋好学。历代先贤对子孙后代的教育格外重视,把读书写入了家训家规,形成了读书明理的家教家风。《章氏家训》中明确提出:“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颜氏家训·勉学》中写道:“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教育子孙后代要勤于劳动,读书明理。

勤俭节约、简朴自律。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朱柏庐《朱子家训》提出:“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姚氏家训写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以上都教育子孙后代勤劳和节俭持家,杜绝奢靡之风,俭朴修德,得以建功立业,称颂于后世。

孝顺爱国、立德树人。尊老爱幼,仁者爱人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之精华。《王阳明家训》写道:“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表达了为人处世、孝悌为先、立德树人的准则。

从古至今的各种家训很多,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见表1)。

耕读传家家训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功能

政治教育功能。首先,耕读传家家训的政治教育功能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得到体现。耕读传家家训能够很好地规范村民的日常行为。古人始终秉持“以农立国,耕读传家”的传统,通过家族藏书和聘请私塾教师对子女进行教育,将耕读教育的良好家风代代相传,为他们能自立成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次,耕读传家家训教育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具有特殊地位。传承农耕文化、诵读家训,教育和引导青年继承吃苦耐劳、孝老爱亲等品质,有助于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加强青少年良好家风和家训教育尤其重要。

政治传播功能。儒家认为,“道”是人的灵魂、“仁”是人的精髓、“礼”是规范。儒学提倡“仁政”和以德治国。儒家还强调“修齐治平”,要求人们要遵守国家的礼制。儒家倡导“修身为本,齐家为上”,要求人们做一个正直的人。在治国理政和政治教化的过程中传播政治思想,体现了农耕文化和耕读传家家训的政治传播功能。

在先秦时期,儒家非常注重治国理政,但宋代以后,耕读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儒士开始接受耕作,但认为读书更为光荣。在儒家看来,“耕”是一种行为方式,而不是一种精神追求。耕读文化中的“耕读传家”源于传统儒家思想,即古代知识分子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以养儿防老、应对社会时局为目的,善于立身、读书修身的思想。儒家强调通过耕田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目标,同时也重视农时。他们认为,耕读不仅能修身养性,还能使自己受益。政治思想的传播离不开耕读模式,更离不开“读书兴农”的文化。

政治认同功能。家训是一个警钟长鸣的标尺。家训的形成和传承关系到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国家富强。良好的家训,也是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在传统社会,家训主要体现在家庭观念上,甚至有的家训还涉及个人与家庭的关系、社会与国家的关系。范仲淹曾写过一封信,要求子孙购买义田,建立义庄来帮助家族子弟。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含许多优秀的家风家教思想,所有这些家训都从家庭和家族的角度加强道德和政治认同。

中国传统家训中的耕读传家文,是在家庭和国家同构的社会模式基础上形成的。在古代,家训是由家长或家族制定并向后代传播的道德规范体系。家训具有很强的伦理色彩和教化功能,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行为规范,还体现了个人对家庭、家族和个人命运的意识。家训的内容丰富多彩,但其基本理念是一致的,这些思想体现了儒家特有的政通人和、文明、清廉等特色政治意识和价值观,也体现了一种朴素的家国情怀。

塑造乡村政治人与乡贤。在中国传统的耕读社会中,耕读文化对学者人格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乡贤文化通常是乡贤在乡村地区遗留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宋代以王安石为例,他出生在一个耕读家庭,他的改革方案受到了耕读文化的影响,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并很快实施,给国家带来了繁荣。耕读文化造就了以圣人文化乡绅精神为代表的乡土社会政治文化,造就了高尚的道德品质。

桐乡自古以来人才辈出,乡贤留下的家风家训成为桐乡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有名的要数范仲淹、岳飞、郑成功等人所传下来的家训。据《宋史·文苑传》记载:北宋时期有一个叫岳麓书院的地方。其中桐乡岳氏是岳飞的后代,他们一直秉承着“精忠报国”的家训和“孝亲齐家”的家风。乡土社会的“政治人”,他们通过读书来获得知识和智慧,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最终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耕读文化政治社会化功能的启示

保护和传承耕读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政治文化建设。耕读传家家训发源地所在农村都有书院、祠堂、各种文物等宝贵文化遗产。乡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我们要结合本地特色,挖掘当地乡土乡贤资源,加强祠堂、文物、书院等古建筑保护与开发,收集整理族谱等资料,要建立以耕读传统为基础的学校和图书馆,更好地传承耕读文化。

农村领导干部是乡村政治文化的主要建设者,对农村的乡村政治文化氛围具有重要影响。领导干部的家训家风对社会和家庭有很强的示范作用。良好的家风家训是乡村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思想来源。乡村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好家风,定期开展相关家风家训活动活动,组织文明家庭活动,推广好农耕文化。

汲取耕读文化精华,弘扬家国情怀。发扬勤俭朴实的优良传统。“勤俭”是耕读传家家训的重要内容,是传统家庭的立身之本。在封建社会的中国,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独特的节俭风尚。魏晋南北朝时,“清谈之习”盛行。隋唐以后,奢侈风气日盛,奢侈消费成为一种时尚。明清时代,奢侈之风愈演愈烈,如今仍存在这些现象,主要表现为铺张浪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都有很大的危害。勤俭节约不仅是个人追求的品德,更关系到社会风气、政治清明、国家兴衰。

坚持敢为人先、坚忍不拔“政治人”的标准。一个敢于承担国家集体责任的人,是一个成熟的“政治人”,在这里,勇敢是一种牺牲的高贵品质,对我们的国家来说意义重大。这对基层政治工作者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基层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基层政府形象。

培养道德品质。耕读文化中知书达理道德品质的本质在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具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进取精神,有助于塑造国人的优秀品质。

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培育乡村公共精神。传承耕读传家文化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通过教育、指导风俗习惯和做法,以及改变行为来改善个人素质状况。根据《礼记·乐记》记载的内容,儒家对社会风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教化民众和自我教育,其目的是使人们遵守礼法,成为道德模范,营造尊老爱幼、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

继承和发扬优秀耕读文化,可以提高村民的公共意识,从而引导他们提高个人素质,加强自身发展,同时还能促进村风文明建设,推动和谐新农村建设。对于乡村党政干部来说,通过开展“传承耕读传家家训”活动,可以提高服务意识和群众意识,改善农村基本服务功能,提高农民的综合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加强宣传教育,促进乡村人才培养。家庭教育不仅能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和文化修养,还能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优秀传统家训在培育人们道德素质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并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当前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村缺乏治理人才,更有必要对农村青年进行传统耕读传家家训文化道德教育,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手段开展好耕读传家文化培训,运用农村文化礼堂开展好耕读传家活动,通过建长廊、建墙壁等方式推进家训宣传教育;二是要定期举办乡贤作品展,组织乡贤家访,邀请乡贤进村开展培训教育,培养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的青少年;三是必须加强村规民约的学习和普及,制定具体可行的规范人们行为的制度,同时也要抓好村支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四是通过学者和地方名人,帮助村民和家庭建立良好家规,撰写解读家训,普及农耕文化,培养乡村治理优秀人才。

作者简介:

王雅云,1998年出生,女,学士,研究方向:政治学与行政学。廖业扬,1964年出生,男,本文通信作者,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地方治理、乡村治理与基层民主。本文为四川省社科基金“孔子道德哲学研究”(SC21C056)。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传家乡贤家训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河洛康家富贵传家的奥秘
忠厚传家 诗书继世*——常熟南张书种家族
以诚传家 继往开来——BOSIC四川站综述之二
家训伴我成长
传家,发现世界家具史里的高贵灵魂
《朱子家训》(四)
《朱子家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