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红五星
2024-12-31老冸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部电影《闪闪的红星》在当年非常热播,反复放映,那年我八九岁。电影里的主人公小英雄潘冬子珍藏的一颗红五星是全剧的一个亮点,我们乡里的小伙伴们为此对红五星情有独钟,羡慕不已。
红五星作为军人帽徽自然只有当兵的人才有,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记得村里吴家有个小伙子当兵了,就这样平日里一个非常平常的小伙子突然来了个华丽大转身,成为了解放军叔叔。在出发的前一个晚上,他遵照父母的要求挨家挨户地上门道别,因为一别就是三年,多有不舍。第二天一大早,我和大人们都早早地等在第一排陈家屋前注视着吴家动静,终于看到了一个穿着军装的青年从吴家走出来,他背着早已打包好的军被行李从村头走向通往外面世界的大路,我们一直目送到他完全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才肯离去。从此他们家门上贴了一条书写“光荣之家”字样且有光荣花图案的红纸,标志着他们全家的荣誉。后来他家的小伙伴多了个红五星,别在自己的帽子上,可想而知有多得意。
不久孙家也有个小伙子参军了,他报名的是海军,比较特别。在一个冬天里他回乡探亲,晚上便穿着制服来各家问候,叙叙家长里短,说说部队生活。我见他雷锋帽上深深嵌着的红五星特别显眼,非常漂亮,至今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他叫阿贵,后来复员后当了海员,经常有机会漂到国外,顺便带回很多洋货,算是全村最见过世面的一个人。
全村四姓家庭,其中三姓家庭都有人参军,有的还一家两个,唯我们王姓家在外公的一再强硬坚持下没有男丁参军,我小舅虽有想法也最终没能如愿,他坐在门口的那种既抗争又无奈的表情仍让我记忆犹新。
从小伙伴们的互相攀比来看,没有军人的家属自然很落寞,更无缘得到一颗红五星了。但说来也巧,我父亲竟然在骑自行车回乡的路上捡到了一颗人家丢失的旧红五角星,虽然是旧的,上面的红漆已严重剥落,斑斑驳驳,且反面的两根用来固定的铁针也早已断掉,没法直接别到帽子上,但能拥有对我来说已经是如获至宝。我兴奋了很长时间,后来还是想了办法将其用细线固定到自己的小“军帽”上。标准的小“军帽”戴在头上自然给自己带来了无比的荣耀,我时不时会在同伴们面前显摆一下。这种情结,以致我成年后还念念不忘拥有个小军帽,记得在井冈山旅游时有机会买到一顶,但制作粗糙,有点遗憾。
时过境迁,小时候无比珍惜的红五星不知弄到哪儿去了,反正再也没见过。随着时间推移,再喜欢的东西都会改变,消失,被淡忘,只有记忆才是永恒的。
作者简介:
老冸,编审,自由作家,原名潘志明,1966年出生于上海,曾用笔名“潘之”游历艺术和学术35年。2023年始用笔名“老冸”写作,主笔《老冸识趣》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