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有关知识分子的小说
2024-12-31俞礼云
常听到一句话:“你是什么,世界就是什么。”我想这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你的内心和态度决定了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和对所处现实的认知;另一方面,每个人做成什么样子,这个世界就是什么样子。这就将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说得再明白不过了,这个世界的好与坏,正常与悖反,科学与荒谬,其实是由组成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个体决定的——你恶,这个世界可能是邪气到处游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又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毋庸讳言,每个人在这个世界里担当的角色是不同的,顶层精英高屋建瓴,视野广阔,深远,要确保社会基本价值取向正确;一般的芸芸众生,只需尊崇基本的价值判断,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不乱跳乱蹿,不插队掉队,把自己做好即可;还有一类人,既有统筹全局的诸多考量和羁绊,更有对这个世界评判的能力、学识和胆识,不但能及时、敏锐地发现,提醒,并警示世界运行中随时发生的问题,还能根据即时实况超前提出自己的预判和警示,优化世界运行节奏和体验,规避意外情况的萌芽和发生。
知识分子无疑就是这样的角色。
一次,有个作家朋友在微信群里引来一段话,深深困扰并刺痛了我们小城的文学圈,“有人敢在大众面前编造谎言,是因为他们深信无人敢于拆穿;而有人害怕在众人面前陈述事实,因为他们深知周围无人会给予支持。一个社会真正令人恐惧的,并非是坏人的猖獗,而是好人的缄默”。恰巧那段时间网络上有个跟文学圈相关的热点事件,整个社会逻辑和舆情节奏就那么被网络力量堂而皇之地带着走,整个文学圈不知什么原因,噤若寒蝉,基本没发出什么质疑和争辩,像我们这样也算作家群里一员的人,不但痛苦,焦虑,不平,还有深深的自责——因为我们自己自始至终也是个沉默者——既有对前因后果不了解的客观原因,也有惮于网络暴力的心悸,而事不关己,明哲保身可能才是保持沉默的真正原因。
一个社会的进步源于变革,变革源于求变的思想,思想的萌芽发端于对社会现实不满的追问,谁是最初的追问者?毫无疑问,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一个社会最天然、最理想的观察家、监督者,因为他们的学识、眼界和思想,使他们既居庙堂之高,诤可达上;也处江湖之远,忧及平民。反之,如果这样的一个群体保持沉默,那么,这个世界就少了能蜇刺的大黄蜂,少了能制造沙丁鱼效应的鲶鱼。
所以,我一直耿耿于怀,我一定要写一篇有关知识分子的小说,写出他们在这个社会里应有的姿态。
于是,有了《射线》。一个教授级的高级知识分子当了官,且还将他的认知践行于所处的场,甚至用他的标准试图对现实予以校正,毫无疑问产生了文学和现实的反差与幽默;当然,也有这个世界对知识分子谨防,审慎,甚至反噬的现实态度。
顺便说一句,我有点担心大家将它读成官场或官员小说,那不是我的本意。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善意地对这个社会诚恳提出自己的观察和见解,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天职;作为一个作家,敏锐地发现并准确地将其表达出来,也算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