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融入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研究
2024-12-31李光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获得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在融入“互联网+”后,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在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融入;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践
一、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融入不仅为综合实践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开放和多样的学习方式。本论文将深入探讨互联网技术在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实际应用,探讨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创造更富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科知识的跨学科整合,培养学生更为全面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
二、互联网技术融入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意义
(一)促进跨学科整合
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的实践项目,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个项目中。例如,在一个关于环保的实践项目中,学生既可以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环境问题,又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同时还需考虑到社会科学的角度,了解环境政策和社会影响。通过这样的项目活动,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全面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培养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互联网技术的实践通常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同工作。通过在线协作平台,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团队协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这个实践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和社交技能,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中的团队合作环境。例如,在一个模拟企业项目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制定计划,培养了团队协作和社交技能。
(二)提升学科知识的实际运用
在综合实践课程中融入互联网技术,可以通过虚拟实景、实时案例等方式,使学科知识更贴近实际应用场景。例如,在历史课程中,利用虚拟实境技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事件现场,以增加对历史知识的体验感,实际运用的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学科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互联网技术,教学内容可以更加生动有趣,使用生动的视频、虚拟实验、在线互动等方式,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具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科兴趣。例如,通过在线互动模拟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并观察实验过程,增加了对知识的亲身体验,使学习过程更具趣味性和参与感。
(三)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联网技术的实践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在线协作平台,学生可以参与实际项目、解决真实问题,从而培养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一项社会实践项目中,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调研社区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然后亲自实践这些方案,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动手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互联网技术为学校和学生提供了更丰富、更多样的学习资源。借助在线教育平台、数字图书馆等工具,学生可以获取到来自不同地区和领域的学科信息。例如,在探究国际性议题时,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取多国的即时信息,这不仅拓宽了他们的学术视野,也使学习内容变得更加广泛和深入。
三、互联网技术融入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原则
(一)问题导向原则
在设计与实施教学项目时,必须保证它们具备高度的实践性质,并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互联网技术,设计项目时要强调问题导向,让学生通过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教学内容设计应跨足多个学科领域,确保项目涵盖丰富的知识面,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创建跨学科的虚拟实践环境,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情景,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能够融合多学科的知识,从而培养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二)个性化学习原则
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及个性化学习软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能力和进度,为其设计定制化的学习路线和资源。通过对学习数据的深入分析,教师能够及时微调课程内容,以确保学生在个性化的教学氛围中实现最佳学习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互联网技术,采用诸如在线互动、虚拟现实等引人入胜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过程更为生动有趣。此外,教师可借助在线平台提供的目标化学科资源,按照学生的兴趣和倾向来打造课程内容,从而增强其针对性并提升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三)资源整合和多样性原则
学校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包括在线课程、数字图书馆、虚拟实验室等,确保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信息和知识。同时,提供多媒体教材、在线视频、互动模拟等多样的学科资源,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科学习需求,并拓展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协作平台促进学生间的社交合作,通过共享学科资源、在线讨论、团队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社交技能,强调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小组项目、远程协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学习解决问题。
(四)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原则
在应用互联网技术时,教师需要保障学生的信息安全和隐私,采用安全的在线平台,确保学生的个人信息不受到泄露。同时,要教育学生合理使用互联网,培养正确的信息安全意识。鉴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者还应保持持续创新的意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入新兴技术,以保持教学的现代性和相关性。教育者应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使知识的传授更加契合学生需求和时代发展。
四、互联网技术融入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实践策略
(一)提升教学效果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这些课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操作能力。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工具,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的限制,使教学更具创新性和实用性。借助数字信息化课堂,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在这一背景下,教师不能僵化地固守传统的讨论、讲授、问答等教学形式,而是需要结合信息技术打造数字信息化课堂。例如,在教学《关注生活垃圾》一课时,由于该课题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社会热点,教师在组织“调查生活中的垃圾分类情况”这一实践活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设备播放央视的垃圾分类公益广告视频短片。这些内容简单易懂,画面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情境提出各种与垃圾分类相关的问题。通过这样简短而生动的视频呈现,教师在课堂开始阶段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垃圾分类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有效推进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深入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对培育小学生综合素养具有独特的价值。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需重视学生主导性,将课程内容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课程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当前的教学形式下,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小学教师需有意识地将知识技能的学习融入实际生活情境中,并明确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使情境具体化,以增强学习的实际效果。通过构建链条式的任务,教师能够搭建起问题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桥梁,进而促使学生寻找和提炼问题的实质性要求。例如,在“制作玫瑰花”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所示情境:“母亲节即将到来,小亮希望送鲜花给妈妈表达爱意,但妈妈对花粉过敏。他该如何送上一束漂亮的玫瑰花呢?聪明的你们能帮帮小亮吗?”这样的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意识,还能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教会他们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电子玫瑰花以表达对母亲的爱和尊重。此外,小学教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可以运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与他们共同提炼有用信息,并对探究任务进行结构化处理。
(三)提高学生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层次性作业中,提高学生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是相当重要的。教师需要确定作业的知识范围和要求,明确学生需要运用哪些知识来完成任务。在作业指导中列出学生可能需要运用的多学科知识点,以便学生能考虑和运用这些知识。同时,需要引导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运用。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数学、科学、语言等知识相互结合,形成完整解决方案,比如以“校园环境改善”为主题,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层次性作业。在数学方面,学生可以利用测量仪器获取有关校园区域的详细数据,然后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面积计算。这不仅强调了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使用电子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方面,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编写倡议书,并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编辑和排版,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并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沟通的技能。在科学方面,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和科学数据库来获取关于植物生长和环境关系的信息,进而提出有科学依据的改善建议。这不仅涉及科学知识的应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信息丰富的环境中搜索、筛选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实践活动层次性作业涉及了数学、语文和科学三个学科知识,这体现了多学科的融合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层次性作业设计还要求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学科间联系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建立完善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忽视对学生的评价,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丰富和优化评价过程。一直以来,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在评价时主要关注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仅实施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对他们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情况的关注,这样的教学评价比较片面,难以客观反映真实情况。教师在评价时应运用发展性评价,并结合信息技术的手段,既需关注实践活动的最终结果,也需要关注活动的实施过程。通过在线评价工具、数字化表格等信息技术工具,记录学生的具体活动表现,如同伴协作情况、面对挑战的态度等,数字记录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辅助他们更准确地评估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对于发展性评价,应结合实际与德育需求,丰富评价的指标与内容,信息技术能为教师提供数据分析工具,帮助他们更深入地挖掘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展现的潜在素养和能力。例如,通过学生参与的在线平台或数字化协作工具,教师可以追踪学生的协作过程,分析学生在团队中的贡献和沟通效果,为评价提供更为客观和细致的依据。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拓展评价的主体,使学生参与自评和互评。通过在线问卷、数字化反馈等方式,学生可以对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和评价,同时也能够与同伴互相分享观点。另外,利用在线平台将家长纳入评价的主体,家长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促进学校、家庭、学生三方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和综合性。综合而言,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丰富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过程,使评价更全面、更客观,有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弥补不足,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效果。
五、结束语
将互联网技术融入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跨学科整合能力。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并将其融入综合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具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学习体验。
作者单位:李光 青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卢庆广,代玲玲,张玉梅. 大数据基础软件支持下提升综合实践课程核心素养路径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23,25(16):188-190,193.
[2]彭开容. 综合实践课程合作教学研究[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10):4.
[3]楼钫琳. 关于小学数学与综合实践课程整合的思考[J]. 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21(1):81-82.
[4]贾澄澄. 综合实践课程的探索与思考[J]. 读与写,2018,15(23):41.
[5]刘元. 科学与综合实践课程整合的思考与实践[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3):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