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素质农民训后跟踪服务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4-12-31姚国英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16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

摘要 为更好地培育高素质农民,提升其训后跟踪服务成效,本文对其训后跟踪服务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从信息沟通、跟踪服务和评估与反馈机制3个层面入手分析训后跟踪服务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长效信息沟通平台,构建个性化与持久化跟踪服务支持,以及建立跟踪服务全方位评估机制等,以优化训后跟踪服务体系,促进高素质农民培育提质增效。

关键词 高素质农民;训后跟踪服务;农业生产效益;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G725;S-0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4)16-0124-04

DOI号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6.029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ost training tracking services

for high-quality farmers

YAO Guoying

(Anq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Anqing 246003,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cultivate high-quality farmers, and improve its effectiveness of post training tracking services, the necessity of post training tracking services was analyzed,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ost training tracking services was analyzed from three level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racking services, and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mechanisms. Targeted measures such as building a long-term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ng personalized and persistent tracking service support, and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chanism for tracking services were proposed to optimize post training tracking services and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improvement, and efficiency of high-quality farmers.

Keywords high-quality farmers; post training tracking servic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rural revital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培养高素质农民需要开展长期系统培训,涉及训前、训中管理阶段和训后跟踪服务阶段等。该培育项目实施以来,训前、训中阶段受到培训机构或单位的重视,相关研究较多,而对培育完整链条上的训后跟踪服务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相关报道较少。李智慧[1]研究认为,在农民培训过程中落实跟踪服务,是一系列评价、诊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高春娟等[2]研究认为,新型职业农民训后跟踪服务是指培训机构对农民进行短期或长期的正式培训后,继续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创业指导和经营管理指导等一系列的跟踪服务,“一对一”帮助农民学员解决生产、管理和经营等实践中的现实难题。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对农民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素质农民不仅要懂技术、善经营以及会管理,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等。因此,对高素质农民培养的方式和方法提出了新要求。短期技术技能培训十分必要,后续的跟踪服务指导为农民提供全面系统的教育引导服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对高素质农民训后跟踪服务的必要性和现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关实践策略,以优化训后跟踪服务,促进高素质农民培育提质增效。

1 训后跟踪服务的必要性分析

培育后的实际效果和长期发展情况需要通过训后跟踪服务进行监测和支持。训后跟踪服务作为培训体系的延续和巩固环节,能够及时了解培训效果,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从而提升培训的实际效果。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和管理经验的不断更新,通过训后跟踪服务,可以确保高素质农民及时获取新知识,保持对最新农业发展趋势的敏感性,提高其在实践中的应对能力。针对高素质农民的训后跟踪服务不仅要关注知识传递,还要关注其实际应用效果。通过对培训对象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过程的跟踪,可以及时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确保培训内容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一方面,考虑培训对象来自不同背景和地域,通过训后跟踪服务,可以促进培训对象之间的经验分享与交流。这有助于形成农业知识共享社群,提高整个从事农业工作群体的素质;及时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高素质农民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训后跟踪服务有助于学员更好地参与农村经济生产活动,提高农业产值,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2 训后跟踪服务现状分析

2.1 信息沟通方面

当前,部分高素质农民培训为短期培训,农民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便返回岗位,其在信息获取、利用和传播等方面可能仍面临一定困扰,这可能会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农民生活质量与农业产业发展。信息沟通交流渠道有待进一步畅通,这是高素质农民训后跟踪服务中亟待解决的现状之一,涉及培训机构、农民和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体现在培训机构开展训后跟踪服务所使用的沟通平台灵活性和高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亟待搭建与培训农民持续长效交流的平台进行跟踪服务;相关协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存在困难,且部分地区受基础设施和网络覆盖的影响,在信息收集、传递、利用与传播等方面可能受到影响。此外,在训后跟踪服务过程中,部分农民对现有信息获取渠道的信任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主动获取培训相关资讯和信息的意愿有待进一步增强。段玉琴等[3]研究认为,农民受训后在产业发展中可能无法及时获取相关政策、市场和技术等方面的信息支持与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产业发展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2.2 跟踪服务方面

晁建立[4]研究指出,高素质农民培育主体主要是承包大户和专业户,此类人群需要不断通过有效培训与指导服务向高素质农民发展。在培训工作完成后,针对高素质农民的后续配套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培训机构较为重视培训过程,而对后续跟踪服务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李峰[5]通过对提升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成效进行分析,指出部分提供培训服务的机构对农民学习的技术应用和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等关注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技术的转化率。跟踪服务持续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成为高素质农民培育环节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赵倩[6]对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路径进行研究,认为跟踪服务持续性不足意味着在一定时间内可能出现断层,或短期跟踪后就不再为农民学员提供长期支持与帮助,导致受训的高素质农民身份转化存在一定困难。究其原因,可能是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培训机构跟踪服务的意识和理念有待进一步加强;培训机构人力资源和资金有限,农民参与跟踪服务的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学习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此外,在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设计上,较为注重对培训过程的检查和考核,对训后跟踪服务的资金支持以及对服务情况的检查和考核等有待进一步完善,以保证培训机构将训后跟踪服务落到实处。基于此,对学员提供现场指导、开展回访等跟踪服务活动的持续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2.3 评估与反馈机制方面

通过后续回访,可以评估培训质量与效果,训后跟踪服务是开展追踪问效、对培训绩效作进一步评估的一种有效手段[1]。从培训实效来看,部分培训机构开展对农民培训成果和跟踪服务质量问效工作的过程中,其发现问题、找出差距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以便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服务策略。评估与反馈机制进一步完善是训后跟踪服务的重要环节之一。一方面,训后服务环节有待进一步设定具体的、统一的规划与评判标准。培训机构在培训班结业后,将评估延伸到训后跟踪服务环节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评估指标有待进一步明确,以客观衡量农民培训后取得的进步和发展。部分培训机构制定了评估指标,而具体实施过程中使用的评估工具难以全面了解学员的技能水平、应用能力和培训需求,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受培训群体主动反馈信息和需求的意愿有待进一步增强,培训机构、受训农民与主导部门之间的反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及时了解农民学员的困难和需求,做到精准化服务,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和产业发展。

3 训后跟踪服务的优化策略分析

3.1 构建长效信息沟通平台

该培育主体大多为农民,其经过培训后对所学知识和技术技能的熟练掌握与运用需要一定的过程,解决生产、运营和服务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因此,需要一定的信息支持和技术帮助。搭建与农民学员加强沟通交流的信息化平台,对促进训后跟踪服务顺利实施至关重要,也是确保信息传递流畅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学员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并掌握农业生产情况、培训后动态及实际需求,做好对不同信息的有效整理,有利于促使跟踪服务活动具备较强的针对性,进一步激发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很多农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可在相互沟通交流中加以解决。杨丽[7]研究表明,高素质农民的现代发展理念、社会责任以及组织观念等,可以通过相互沟通交流的实践得以提高。

首先,利用公共社交网络平台建立线上交流群,搭建学员、专家教师和培训机构之间的长期联系纽带,促进良性互动。其次,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创建在线平台,如网站或应用程序等,培训机构在该平台发布培训资讯、学习材料和实用技能等,学员可以轻松获取最新的培训资源、信息以及服务反馈等,并通过即时聊天或留言功能向专业人员咨询,及时获取解答和信息支持。再次,加强相关部门、专业机构和学员之间的合作,建立信息采集和验证机制,确保平台提供的信息准确、可靠。通过培训课程、视频教程等方式加强对平台操作方式的培训,确保学员能够熟练使用在线平台。鼓励学员对该平台服务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不断优化和丰富服务内容,包括图文、视频等多媒体元素,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易理解性,鼓励学员积极参与。最后,整合各类社交媒体软件,组织专家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定期分享、交流市场信息,打造融媒体平台,邀请优秀学员分享成功经验、交流所遇问题及解决方案,促进学员间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3.2 构建个性化与持久性跟踪服务支持体系

高素质农民培育应更多地关注培训效果的持久性。为此,有必要构建个性化与持久性的跟踪服务体系,以巩固和延续培训效果,使跟踪服务更具针对性和可持续性。谢平等[8]研究指出,农民作为培育对象,因年龄、文化程度和从事产业等存在差异,服务需求和服务内容具有多样性,决定了跟踪服务也是多层次、多角度的。训后跟踪服务过程中,要以满足农民需求为出发点,根据不同服务需求和水平,制订个性化的跟踪服务计划,并将其贯穿农民成长全过程。一方面,建立全面的高素质农民后续服务需求台账和完善的电子信息档案,保持与学员的交流畅通。定期安排专人通过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农民训后发展情况和服务需求,选派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深入基层,组建指导服务团队,与农民建立多方位的服务关系,定期或不定期为农民提供线上线下个性化培训服务,全程跟踪解决农民遇到的生产生活问题和技术难题等。另一方面,齐国等[9]研究认为,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民提供灵活、快捷的伴随式学习和指导支持,满足多元化、个性化和实用化需求。马秀杰等[10]研究认为,组织农业专家定期将农业生产过程录制成微视频或制作成微课,并上传至网络交流群或社交媒体,便于及时观看学习,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创新网络资源,建立在线学习资源库,方便学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性地在线学习和咨询,并能随时随地对接指导专家精准解决问题,促进训后知识更新和自我成长。此外,建立学员个人学习档案,为个性化服务提供数据支持,同步设立激励机制,根据培训对象的学习进步和实际应用情况,提供奖励认定,激发其参与学习与跟踪服务的积极性,并列入对应的人才数据库。王焱等[11]研究指出,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使得跟踪服务变得更加灵活化、便捷化和多元化,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成效。

3.3 建立跟踪服务全方位评估机制

通过跟踪服务提升农民的专业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利于满足和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农业人才的要求。建立全方位的跟踪服务评估机制,强化训后跟踪服务成效评价,使训后跟踪服务更符合农民的需求。首先,打破常规培训评估模式,以农民发展为原则,创设激励评估机制,为农民培训成果转化提供基础支撑。既关注培训成果,也关注学员的成长过程,包括情感、态度、理念和行为等的变化,实现评估目标多元化、评估手段多样化。其次,结合训后服务实际与要求,制订清晰、明确的评估指标,涵盖农民培训后的知识与技能、经济收益和辐射带动作用等多个方面,并在该过程中使用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个别面谈和案例分析等多元化评估方法,全面收集评估信息,并进行分析整合,以形成全方位的跟踪服务成效评估报告,为改进培训服务提供科学依据与支持。最后,设置跟踪服务反馈机制。深入调研学员、服务教师对跟踪服务工作的看法和建议,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培训机构进行反馈,强化培训机构与有关单位的联动,共同加强对学员的跟踪服务和指导。如对培训机构和服务教师跟踪服务进行量化考核,建立奖惩措施,将训后跟踪纳入培训评价体系,对完成培训的学员进行服务效果调查,并依据反馈效果对跟踪服务策略进行进一步完善与丰富等。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跟踪服务的实效性,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

训后跟踪服务是高素质农民培训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关部门、培训机构和参训农民对此的关注度需进一步提升,通过多项举措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的完善。本文对高素质农民训后跟踪服务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从信息沟通、跟踪服务和评估与反馈机制3个方面入手分析高素质农民训后跟踪服务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关对策,致力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和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李智慧. 新时期农村实用人才训后跟踪服务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2] 高春娟,陈家斋,林利迈. 新型职业农民训后跟踪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8(4):5-8.

[3] 段玉琴,郝利. 乡村振兴基层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J]. 继续教育研究,2021(1):67-69.

[4] 晁建立. 关于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认识与思考[J]. 河南农业,2020(12):47-48.

[5] 李峰. 浅析如何提升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成效[J]. 农民科技培训,2017(4):20-22.

[6] 赵倩.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探讨[J]. 河南农业,2022(3):51-52.

[7] 杨丽. 坚持农民主体 促进乡村振兴[J]. 农村工作通讯,2021(12):47-49.

[8] 谢平,罗昆,孙文学. 农业创业培训机构跟踪服务农民存在的矛盾与建议:以湖北省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5):422-424.

[9] 齐国,万蕾,杨珺. 新阶段推进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对策思考[J]. 农民科技培训,2020(6):7-10.

[10] 马秀杰,鲍树忠.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后续跟踪服务探究[J]. 中国高新区,2018(21):265.

[11] 王焱,刘云梅. 关于“互联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作用、应用困境及对策[J]. 农村科学实验,2019(31):102-103.

(责任编辑:杨 欢)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咸宁市农业现代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