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牧草种子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研究
2024-12-31斯日古楞
摘要 为探索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草学类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本文以牧草种子学课程为例,从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3个方面出发,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并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使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及效率,为大数据背景下草学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数据;牧草种子学;草种业人才培养;多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 S54-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4)16-0138-03
DOI号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6.033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model of Forage Seed Science course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Siriguleng
(Inner Mongolia Minzu University, Tongliao 028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reform model of Grassland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the Forage Seed Science course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he teaching status of the course were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ing model, and teaching methods. And actively used big data technology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increase practical teaching content, innovate teaching models, optimize teaching methods, make teaching methods more diversified. Meet students’ personalized learning needs, improve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efficiency,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Grassland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Keywords big data; Forage Seed Science;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grass seed industry; diversified teaching
梁银禧[1]研究认为,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需要确立明确的教学培养目标,健全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方式的有效革新。韩建国等[2]研究认为,大数据的发展对个性化教育的开展,教育个性化和层次化的提升均有推动作用。目前关于牧草种子学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堂建设和慕课探索等创新方面。云岚等[3]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牧草种子学课程教学改革。何学青等[4]针对牧草种子学课程特点,从理论、实验和实习等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借鉴新的教学模式,以牧草种子学相关的前沿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课教师为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准备,主动设计实验方法。大数据背景下该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以牧草种子学课程为例,采用大数据背景下多元学习方法改进教学模式及实践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为探讨草学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牧草种子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 实践教学内容方面
牧草种子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种子检验过程中,涉及送验样品的分取、种子生活力、发芽力及水分含量的测定等内容,均需要学生精确、熟练操作,以保障种子检验结果的精确度。在教学实践中,实验实习学时有限,学生的理论知识较扎实,而实践动手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就业后可能会出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存在一定差异的情况,对工作中出现的突发情况作出反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待进一步增强。此外,部分实验室面积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课程实验的有效进行。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种子生产、运输、贮藏、销售与经营等方面的能力,这些均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较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重有待进一步合理调整,实践课所占的课时数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
1.2 教学模式方面
目前,部分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与教学过程评价有待进一步补充,课堂教学中有待进一步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以激发其对课程的探索欲与求知欲,通过提出问题、找到解决方法等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运用。毛培胜等[5]研究认为,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应进一步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改革探索。
1.3 教学手段方面
牧草种子学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并能熟练应用涉及生产经营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学实践中,部分课堂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待进一步更新,为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体验。张欣等[6]研究认为,在大数据背景下,应采用多元化、数字化的现代教学手段,例如,微课、慕课、虚拟仿真、视频讲解和图片展示等。学校也应进一步提供创造性、实践性强的教学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以提升教学效果。
2 牧草种子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2.1 增加实践教学内容
牧草种子学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在大数据背景下具有分析、处理大量数据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能力的卓越人才。王佺珍等[7]研究指出,要加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大力度结合大数据、虚拟仿真等平台开展实验实践课程,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相关知识,为就业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在学生入学时,可以通过自愿选择的方式为其分配导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就参与课题研究,通过大数据了解专业相关研究与实践结合情况,尽早接触所学领域及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也可与专业相关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形成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2.2 创新教学模式
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课堂活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参考闫慧芳等[8]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先引入种子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随后引入课程知识,最后重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帮助学生树立用所学知识解决难题的意识,并培养其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讲授的内容要实时更新,紧跟学术前沿。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促使其更好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搜索及互联网联结等方式,积极利用线上精品课、爱课程和慕课等平台提供的优秀课程,实时更新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并使知识外化成技能,形成一定的正面回馈。参考刘子凡等[9]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利用多种网络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开展线上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借助微助教、雨课堂等小程序,增加与学生的有效互动。
2.3 优化教学手段
在大数据背景下,获取、整理和分析信息的方式有了极大变化,课程教学也应及时对所授内容进行更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和分配。首先,增加基于大数据的学科前沿动态教学内容,结合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提高重点知识在教学实践所占的比重。其次,习丽[10]研究认为,要增强学生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及对信息的处理分析能力,对学生的信息把握能力以及思维逻辑能力进行重点培养。梅萍等[11]研究认为,在教学实践中,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学习的有关数据进行精准把握和及时分析,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科学评价。当前使用的教学平台具有统计学生的学习时长、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度等功能,周洁如[12]研究认为,这些学习过程的评价应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学生在平台上完成的实验实习报告、课程论文等均可纳入教学评价体系。
3 改革实践成效分析
以2020级草业科学班为实验班级,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课程建设及改革探索。一是利用超星学习通、科大讯飞等平台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精品课程,借鉴国家精品课程和慕课等,引入微助教、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增加课前预习环节,并采用课后作业、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丰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观性和时效性,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和科学素养。二是依托大数据知识涵盖的广泛性,导入相关课外资料,并积极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及绿色农业等意识,培养其人文素养。三是依托大数据的及时性,将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等信息及时导入课程教学体系。搜集专业相关的经典实例与理论知识,构建应用型资料库;收集与种业相关的研究成果图片及视频,分析种业发展趋势等。例如,通过讲解每年牧草种子的进出口情况,让学生理解种业对畜牧业及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传递种质资源保护理念,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
实践结果表明,在该课程改革探索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90%以上的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从实验班级期末考试成绩分布看,最高成绩97分,最低成绩61分,平均成绩84.6分。90~100分有20人,80~89分有10人,70~79分有6人,60~69分有6人,较上年度该课程的平均成绩提高了14.5分。从课程达成度目标看,3个课程目标已全部达成,达成标准度60%,达成率均在80%以上。从教师的角度看,依托该课程申请的校级教学课题得以立项,2名教师以该课程改革实践为基础申请了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名教师参加校级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并在校级思政课程教学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的成绩。今后,教研团队将继续挖掘牧草种子学课程的大数据支持元素,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完善资源建设;积极参加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教学沙龙交流和教学观摩等活动,探索课程改革新路径,努力建设校级一流课程乃至省级一流课程。
大数据背景下,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实践教学,注重知识的更新,并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培养优秀的草学人才。本文以牧草种子学课程为例,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并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教学质量,探索课程教学新模式、新手段,使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梁银禧.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模式研究[J]. 黑龙江科学,2018,9(11):96-97.
[2] 韩建国,毛培胜. 牧草种子学[M]. 2版.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3] 云岚,石凤翎,李青丰,等.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牧草种子学” 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J]. 草原与草业,2023,35(3):40-44.
[4] 何学青,席杰军,呼天明,等. 《牧草种子学》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J]. 家畜生态学报,2021,42(1):91-93.
[5] 毛培胜,李曼莉,杨春华. 网络教学在“草地学” 课程改革中的实践与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22(12):88-91.
[6] 张欣,王洋.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仿真实训课程改革的探究[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13):185-187.
[7] 王佺珍,崔健,高景慧. 牧草种子学课程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913-22915.
[8] 闫慧芳,陶奇波. 基于“三全育人” 理念的“牧草与草坪草种子学” 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 草业科学,2023,40(11):2956-2967.
[9] 刘子凡,王英,马启林,等. 价值引领融入种子学的课程思政元素设计[J]. 安徽农业科学,2023,51(10):277-279.
[10] 习丽. 大数据背景下时间序列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 高教学刊,2022,8(13):14-17.
[11] 梅萍,韩静文. 大数据应用于高校思政课评价的优势、困境及策略[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5):32-35.
[12] 周洁如. 大数据背景下课程评价方法探析[J]. 天津电大学报,2018,22(2):10-13.
(责任编辑:杨 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