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设计探索

2024-12-31郭丽娜杨良静方玉梅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16期

摘要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以及综合能力培养有直接深远的影响。本文深度挖掘该课程知识点蕴含的思政元素,从明确思政教学目标,丰富思政教学实施策略,以及完善课程评价体系3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 植物化学保护学;新农科建设;农林生产技术;农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S48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4)16-0132-03

DOI号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6.031

Explo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reform design in

Plant Chemical Protection course

GUO Lina" " YANG Liangjing" " FANG Yumei

(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Liupanshui 553004,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the course of Plant Chemical Protection has a direct and profound impact on students’ knowledg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cultiv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the course were deeply explored, and carried out reforms from three aspects: clarify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bjectives, enriching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nd improving the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The purpose was to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urse teaching.

Keywords Plant Chemical Protection;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constructio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production technology; agricultural talent cultivation

高德毅等[1]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中指出,要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目前,部分学者对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蒲清平等[2]对高校课程思政改革进行探究,提出构建协同机制、完善评价机制和健全激励机制,提升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科学性、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有机性和课程思政体系建构的系统性。范卿泽等[3]通过词频分析、共词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工具分析,挖掘课程思政内容的重点、特色等。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应用农药防治农林及城市环境中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的一门学科。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植物化学保护学的基础知识,明确农药与环境安全的关系,解决农林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了植物化学保护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术等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了对思政教学的要求。例如,培养学生的审辨思维能力和社会安全责任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思维。为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环节,相关学者进行了相应研究。卢海博等[4]以不同章节作为切入点,对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和方法进行了挖掘和探究。田小卫等[5]对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水平、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等策略。本研究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加强思政元素与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的融合,为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提供参考。

1 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理论课32学时,教学内容共9章,开课时间安排在第五学期(秋季学期)。该课程所选教材为徐汉虹主编的《植物化学保护学》[6],根据不同章节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同时,对思政要素进行深入挖掘,具体课程思政案例如表1所示。

2 丰富思政教学实施策略

马悦等[7]对新农科背景下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开展教学改革的实例和成果进行了总结,通过优化课程内容、转变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和创新教学模式与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尚德崇学、稼穑厚生”的情怀。韩小强等[8]针对新农科发展要求、农药学课程教学的特点和社会对植保专业人才的需求,充分挖掘蕴藏在课程其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农药学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思政元素的挖掘,思政目标的确立,丰富思政教育实施策略,可有效引导学生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培养其社会安全责任感。

结合相关学者研究,在该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在讲授法的基础上增加了课堂讨论、案例教学以及视频或图片展示等教学方式,将思政教育贯穿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环节。

案例1(讲授法):在绪论中,讲解与农作物病虫害斗争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2(课堂讨论):在讲授“第八章 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时,提出一个思政教育主题,提供相关文献资料,让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和设计试验方案,以有效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为其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奠定基础。这与兰亦全[9]将辩论式教学法运用于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的做法有相似之处,可有效丰富该课程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案例3(案例教学法):在讲授“第九章 农药与环境安全”时,通过实际案例,在传授学生基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辨别安全食品的技能,增强其食品安全防护意识,培养社会安全责任感。

案例4(视频或图片展示):在讲解“第四章 杀虫杀螨剂”时,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农林业生产中常见的害虫、害螨及有益昆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习视野;通过讲授喷洒农药对害虫和益虫的影响等知识点,让学生树立辩证看待事物的思维。在讲授“第七章 杀鼠剂及其他有害生物防治剂”时,通过播放灭鼠药中毒事件的视频,讲解杀鼠剂不当使用带来的危害,让学生树立生命安全的意识。

3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李凌绪等[10]在分析植物化学保护学的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设计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活动,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切实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原有评价体系由平时考核(30%)和期末考试(70%)构成,其中平时考核即课后作业,期末考试中客观记忆类试题所占比例较大。改革后,评价体系由平时考核(50%)和期末考试(50%)构成,其中平时考核增加了课堂表现、案例分析、课堂测验和课堂提问等环节,期末考试中客观记忆类试题比例降低,增加了过程性考核的比例。(1)平时考核,课堂表现主要通过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沟通合作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主要考核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课堂提问主要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提问情况进行评价,主要考核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课堂测验与课后作业主要通过学生完成测验与作业情况,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案例分析主要通过学生根据病虫草鼠害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宜的药剂类型和施药技术的阐述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期末考试,考试内容涵盖教学大纲85%以上内容,主要考核学生对植物化学保护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理解、比较、归纳和总结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解决植物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需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不断优化思政案例内容,提炼热点问题,并引用贴近农林业生产的实例,采用更丰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高德毅,宗爱东.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 蒲清平,何丽玲.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趋势、堵点、痛点、难点与应对策略[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5):105-114.

[3] 范卿泽,黄艺,蒋凯. 课程思政政策内容特征、工具偏好及优化建议[J]. 重庆高教研究,2023,11(4):79-89.

[4] 卢海博,闫海燕,武玉环,等. 植物化学保护学融入“思政元素” 的探索与研究[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9(5):51-53.

[5] 田小卫,李二峰,刘敬波. “植物化学保护学” 课程思政教学策略探析[J]. 天津农学院学报,2023,30(1):109-112.

[6] 徐汉虹. 植物化学保护学[M]. 4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7] 马悦,李荣玉,尹显慧,等. 新农科背景下植物化学保护课程“一优二转三创” 改革研究与实践[J]. 安徽农业科学,2024,52(6):270-273.

[8] 韩小强,张国强,杨德松. 农药学课程群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J]. 大学,2022,(9):189-192.

[9] 兰亦全. 辩论式教学法在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中的运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23,51(12):272-273,276.

[10] 李凌绪,杨从军,张清明,等. 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植物化学保护课程“金课” 建设探索与实践[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3(10):138-141.

(责任编辑:杨 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