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体生大学英语课程融入思政教学的途径探索与实践
2024-12-31宋春燕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大任务,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个渠道,深挖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道德品质以及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重要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覆盖面广、学期长的特点,所以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结合学生特点,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教学中进行思政育人责任重大。近年来,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越来越重视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关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推进课程思政的探索与研究更是从未停止过。譬如,张小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具体策略和途径研究》一文中强调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张爱文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途径探索》一文中就指出通过挖掘教材、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和改变教学模式等有效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谢炆炆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计与实践》一文中探索出一条既能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
从以上研究不难看出,各位同行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保证语言教学质量的同时,努力做到教书育人。这些都是针对普遍意义上的大学英语教学对象做的研究,对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针对艺体生这群特殊的群体进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和探索较少。如何结合艺体生“特立独行”的特点,将课程思政育人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提升文化素养,落实立德树人,同时探索出更合理更优化的教学方案以保证教学质量,这是现阶段艺体生大学英语课程老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艺体生大学英语课程融入思政教学的挑战性
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艺体生主要指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学生。由于高考对这一类学生在分数上的倾斜,导致他们“重专业、轻文化课”,以相对较低的文化课分数考入大学。入校时英语基础差,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
另外,艺体生个性鲜明、思想前卫、性格活泼开朗、表现欲强,又有着极强的模仿天赋与对文学和艺术感受力和领悟力,其所学专业属于人文社科类。而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有较高的契合度,担当着全面育人的任务。艺体生大学英语教师如何让自己成为一盏灯,照亮这群特殊的学生群体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成为一个有思辨能力、对价值观有判断能力、热爱祖国的人,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勇于探索,设计出合理的、可行的教学方案,尊重艺体生的英语基础和专业特点,满足艺体生学习兴趣需求,设计的内容要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愿意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聆听老师的教诲,从而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
西方文化元素在教材中过多存在。近年来,为了满足艺体生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专为艺体生量身打造的教材越来越多。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交流自然离不开文化的传播,这种传播应该是目的语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之间双向进行。学生的外语学习主要是来自教材,就目前的多数教材内容来看,关于西方文化内容的阅读教材内容占了大多数,关于宣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教材内容偏少。我所在高校艺体生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版《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全书没有一篇文章采用的是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内容。这就导致学生思想上会过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会在潜意识中埋下“崇洋媚外”的隐患,像现如今学生依旧会重视过西方节日,而对我国传统节日不重视。这不利于在精神和价值层面去引导学生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去表达中国文化,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国家文化的坚定性和爱国情怀。
艺体生大学英语课程融入思政教学的可行性
结合教材,深挖育人点。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多跟西方文化有关,在给学生讲授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在课堂上找到恰当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政育人,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不能再认为思政育人是政治老师的事情,应承担起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的责任,其次根据每单元所学内容和艺体生自身特点,挖掘适合学生的思政内容,在课堂上自然融入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育人教育,学生更容易接受。
大学英语课程学期长,可以长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艺体生性格比较热情,情商高,只要教师足够尊重他们的个性,很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能够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和沟通,与学生建立信任感。只有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学生才愿意去听你讲,去接受你给他的观点。那么在长达四个学期的相处中,教师可以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教学,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的优势,全方位育人。现在的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在手机上安装各种软件,课后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刷手机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大学英语课时有限的条件下,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开展课后思政育人工作。充分发挥微信、QQ、钉钉等应用软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与学生交流思想,引导学生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对社会有用的、身体和思想都健康的人。
艺体生大学英语课程融入思政教学的实践探索
我校艺体生使用的教材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精读》系列,下面我们以《大学英语精读(二)》为例,进行艺体生大学英语思政实践探索。该教材共有十个单元,每个单元讲述一个不同的故事,所选题材全都是反映英美文化和习俗的文章,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语言规范,选文也富有趣味性、知识性、可思性。但艺体生思想前卫,判断力较弱,我们应该结合课文内容,深挖育人点,在课堂上将这些育人点融入每课的具体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来学习西方文化,使之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适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其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可以通过话题讨论、小组辩论、小组自评等形式把思政育人导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来,具体如下:
育人目标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外语学习中,学生不可避免地要接触西方文化,要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客观理性对待文化差异,引导学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吸收对成长有益的思想文化,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对自己国家优秀文化的认识,培养对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针对这一育人点,实施途径主要通过文章内容相关话题讨论形式启发学生,并引导学生一起来讨论思考。如:
第二单元《杰斐逊的遗训》,通过学习文章内容,杰斐逊的一些观点,以及介绍相关的其他美国总统的故事引导学生做一个积极向上有为的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识生命的价值,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
第四单元《教授与溜溜球》一文,通过对爱因斯坦这个人物故事的描述,学生可以认识到一个与人为善、平易近人、又特立独行的爱因斯坦;认识到一个能够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妥协的爱因斯坦。通过学习讨论爱因斯坦更多的有趣故事,引导学生做一个勇敢探索世界的人,同时养成对物质生活要有一颗从容、淡泊的心态。
育人目标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品德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的未来和发展。在大学生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应积极进行文化素质的修养和内心的思想反省,努力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树立职业道德意识,为未来的工作生活培养一定的道德情操。
针对这一育人点,实施途径主要通过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课中通过小组辩论形式得出结论并发表感想。如:
第六单元《外科医生的成功之道》一文中,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自信的重要性。通过对“自信还是自负”的辩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也应该具有坚韧不拔、自信的品质。
第七单元《离开我这个街区》,通过文中埃塞尔·阿姆斯特德与家门口那些毒品贩子斗智斗勇的表现,分组辩论如何做一个勇敢和善良的人。
第八单元《诚实:难道它正在变得不合时宜?》一文中提到诚实是美国性格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堂辩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
第九单元《智力到底是什么?》,通过对此文的学习探讨,针对“遗传还是习得在智力能力发展中,哪个更重要?”的辩论,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在学习中保持不骄不躁的好品质。
第十单元《赞扬的好处》,通过对“我们是不是指责别人太快而表扬别人太慢呢?”这一话题的辩论,让学生学会赞扬鼓励他人,做一个温暖的人。
育人目标三: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跨文化意识。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给学生讲述一些有关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小故事或给学生观看介绍西方文化相关短视频资料,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外国文化和习俗的了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跨文化意识。
针对这一育人点,实施途径主要通过课前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文化对比,上课过程中分组讨论,小组内自我评价,总结评价发表想法。如:
第一单元《晚宴》,在正式学习讨论“男人和女人谁更勇敢?”课文之前,让学生收集资料并思考当下似乎已经赋予女性平等地位的今天为什么还要讨论这个话题?课堂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文化差异中的男女平等,小组内讨论,自我评价方式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第二单元《杰斐逊的遗训》,杰斐逊的许多思想对当代青年特别有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认识这些思想,并反思自己可以怎么做。结合课后的补充阅读教材《美国人心目中的理想伟大领袖》,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西方国家体制和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情感。
育人目标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是树立远大理想和信念,把自己所学奉献给我们的国家,肩负起为国家出力的使命,承担起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针对这一育人点,实施途径主要通过一些相关视频让学生更直观感受到祖国建设是需要他们的,通过小组讨论了解社会民情,从而激发他们对国家的责任感。如:
第三单元《我的第一份工作》,文中的“我”因为某些原因最终离开了学校任教,通过此文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看待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第五单元《大气层中的恶棍》,一文向我们介绍了大气层中的这个“坏蛋”,向我们解释了它是怎样活动以及对付它的办法。在课堂上,我们还可以给学生看一些破坏环境带来的恶果的一些视频,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要从我们自身做起,从而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大学英语教学除了要重视对学生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思辨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尤其是对艺体生来说,这点格外重要。承担艺体生大学英语教学任务的教师,要勇于担起思政育人的责任。
作者简介:
宋春燕,1979年生,女,湖北襄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大学英语教学。本文系湖北文理学院2021年“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专项立项课题(SZ2021008)成果。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