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教学的策略

2024-12-31孙珂

三角洲 2024年22期
关键词:思政素养职业

我国教育部在2020年发布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积极开展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并强调这是人才培养的必要内容。学前教育专业是高校教学重要组成,在国民教育体系当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培养学前教育教师的主要途径,而这些教师又是学前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人员,他们的职业素养至关重要,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学龄前儿童发展水平。基于此,学前教育专业需积极融入课程思政,借助思政教育提升该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理念信念等,该专业音乐类课程教学也不例外,也需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以便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课程思政”融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满足国家人才培养要求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国家对于学前教育人才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道德修养等,而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教育教学和人才整体素质息息相关。在该专业音乐类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并不是将思政内容强硬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要让他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理解思政相关内容,认可这些思政相关内容,让他们既可以学到音乐专业技能,又可以实现思想觉悟的提升,这和国家人才培养要求是相符的,因此可以培养更多满足这一要求的人才。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修养

在大学阶段,正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而且这一阶段他们不仅要学习知识和技能,还要实现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不仅要具备艺术素养,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等到他们以后进入工作岗位后,才能严格遵循职业操守,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和持续自我提升。基于此,在该专业音乐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中和思政教育有关的元素,并将其巧妙融入课程教学当中,借此实现对学生情操的陶冶,对学生思政知识的扩宽,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其实无论是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还是宣扬传承美育精神,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都能起到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培育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推进学生育人工作发展。

三、有助于提高教师德育教学水平

教师在学生德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他们需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及时掌握时代人才要求,精准把握国家教育宏观方向,并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突破,积极革新教学方法和策略,有效培育学生道德修养。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都会成为学前教育教师,因此对于该专业教师而言,必须要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类课程的魅力,引领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增强他们的爱国、爱校、爱己之情,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欲望。基于此,该专业教师就需积极提升自身德育教学水平,而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挖掘音乐类课程当中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都可促使他们的德育教学水平得到发展,进而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师队伍建设,更快速地实现教改目标。

课程思政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的" " 融合策略

一、优化教学体系,确定育人目标

分析思政教育可以发现,其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因此需要将其和专业课程教学进行结合,这样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开展思政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进行引导。基于此,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时,需要先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挖掘其中和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探索融入课程思政的融合点,并确定教学目标,进一步完善音乐课程体系,以便进一步增强该课程教学育人效果。

第一,对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而言,想要在实践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需要先确定教学活动目标,并基于思政教育内涵,对综合素养培育范围进行拓展,这样就可以顺畅地将思政内容渗入课程教学当中。例如,教导学生学习音乐基本理论知识之前,教师需要先确定教学活动目标,可以在其中设置增强学生文化感知、提升他们审美能力、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等内容,这样基于目标的实践教学就可以有效对学生价值观念进行引导,还可以指引他们形成良好职业素养。

第二,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角度来说,须准确掌握音乐学科特色,并以此为基础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合适的思政内容,突出学科育人作用,同时可以促使学生思想认识得到发展。例如,分析音乐文化可以发现其中有很多内容都和思政教育有关,如,人文情感、爱国之情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当作融入课程教学的思政内容,并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些内容和音乐教学的契合点,以确保课程思政教学的顺畅进行。

第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须基于学生主体地位构建学科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基于高校学生身心特点,在该专业音乐类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需注重突出理想信念、挫折应对、社会认知等内容,这些内容和高校学生实际情况是相符的,因此能够有效拓宽课程思政功能,而且能够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根基。

二、改进教学方式,提升课堂质量

调查发现,以往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够合理,他们多会进行理论灌输,而这种教学方式既难以让学生对知识留下深刻记忆,还可能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太好。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就需要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基于课程特点采用更加合理的教学方式,以便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体可采用如下几种教学方式:

问题导向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其实就是教师先提出和教学内容、思想引导有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则需要基于自身认知通过自主探究寻找问题答案,借此实现对知识的深入体会,并接受思政教育。例如,教师开展《劳动最光荣》歌曲教学时,就可以先让学生阐述提前收集的资料,然后提出下列问题:从儿童角度来说,这首歌曲中提出了哪些对幼儿成长有利的德育元素?你觉得新时代劳动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等等。借助这些问题指引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同时可以向他们传递思政元素,对他们进行思政教育。

项目学习:对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教学而言,教师还可以布置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学习项目,或是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学习项目,以此来加深他们对音乐思政知识的体会,为他们实现全面专业发展打好基础。例如,在音乐课程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探寻传统民谣作品乡土情怀、分析其中蕴藏的传统文化思想的学习项目,对于学生来说则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当地人们熟知的传统民谣作品,可通过网络查询进行收集,也可以通过实地走访进行搜集,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则会从多个角度指导学生对民谣作品进行分析,如,作品历史、作品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等,这样学生就可以感受到作品当中的乡土情怀,同时能够体会其中蕴藏的传统文化思想,进而可以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情境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作品情感,并加深他们对思政文化的体会,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可以实施情境教学法。例如,教师教导学生学习爱国歌曲时,就可以先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借此实现教学情境构建,然后引导学生基于该情境体会作品蕴含的情感,而且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让学生基于该故事对歌曲当中的情感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这样就可以提升课程育人质量,同时可以更好地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框定职业需求,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助力

分析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发现,其最终目的就是培育更多高质量人才。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而言,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工作岗位性质,需要指导他们认识到在以后工作中承担的重任,需要担负的社会使命。基于此,该专业音乐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须基于学生职业发展确定育人目标,并对课程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对课堂活动内容进行改进,让学生可以通过思政教育形成良好职业素养,并拓展他们的职业启发,这样就可以达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最终目的。

例如,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进行实际课堂教学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时代精神相关内容,也可以向他们讲解学前教育教师职业素养相关知识,还可以让学生观看这方面的纪录片,如《立德树新人》,让他们借此体会学前教育教师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并因此树立以后工作中积极展现良好职业素养的想法。此外,该专业音乐教师还可以设立和学前教育教师职业素养相关的教学专题,让学生在专题学习当中学会更多岗位工作技能,并提升自身思政学习效果,最终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助力。

四、积极开展教学效果评价和衡量

教学效果评价也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其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息息相关,和学生学习效果判断也存在极大关联。但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往往更加重视专业课程知识传授,对于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并不太注重,而且很多高校往往会将考试成绩当作判断教师教学能力的唯一标准。针对这些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科教学和课程思政融合,教师需要提高对学科教学和课程思政融合的重视,高校则需要对以往的教学评价标准进行改进,在其中添加关于教师思政教育内容整体教授的内容,这样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更加关注思政教育,进而可以达到立德树人教育目的。

至于教学效果评价,则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可以针对模拟实践效果进行评判,也可以针对学科教学和课程思政融合过程进行评判,而且评价主体也需进行拓展,不仅要进行教师评价,学生和学生家长也可以参与到评价当中,这样的评价才能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才能及时、准确地发掘音乐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从而可以第一时间解决,让音乐课程思政教学获得更理想的效果。

基于课程思政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融合存在的多方面意义,如,有助于满足国家人才培养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修养等,音乐课程教师就需积极采取有效融合策略进一步加快两者的融合,如,优化教学体系、确定育人目标、框定职业需求,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助力、积极开展教学效果评价和衡量等策略,这样音乐课程教学就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道德修养、职业素养,可以培育更多高素质人才,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

孙珂,1979年5月生,女,汉,河南省洛阳人,研究生,讲师。作者单位:陕西开放大学。

猜你喜欢

思政素养职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职业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