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技术增强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互动策略

2024-12-31马飞

三角洲 2024年22期
关键词:公众数字群众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将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列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鼓励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与企业合作,探索互动体验等新型文化服务方式。《意见》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方向,指明了切入点和突破口。

实施国家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数字技术在文化传播、文艺创作、文化活动举办、助力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共识。

数字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应用的现实背景

当前,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形式丰富多样。文艺演出形式多元化,内容本土化,更具开放性和艺术性;展览活动对公共空间的利用更加高效,通过数字讲解等手段,与公众互动更加频繁;各类文艺比赛开展联动,注重参与者全流程数据采集,通过线上展示,增强吸引力和参加人员获得感;民俗活动更强调群众体验。

以“直播”“数字获取及监测技术”“区块链”“云平台”“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下人们的生产、生活高度信息化,文化信息、资讯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对数字技术有着高度的依赖,比如各地根据当前信息传播方式的特点成立融媒体中心、新媒体中心等部门;文化主管和服务机构与当地主流宣传部门有深度合作,且文化部门也在逐步建立自有宣传矩阵,以此作为信息传播和接受监督的重要渠道。

通过直播方式扩大各类文化活动受众,通过数字技术及监测技术获取群众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的数据,通过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技术增强群众在参与文化活动时的体验,可见数字技术在公共文化活动中普遍应用,且在增强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互动中起关键作用。应用场景、模式初步形成。

数字技术在公共文化活动中应用的意义

在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中嵌入数字技术,使其为增强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互动赋能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报告“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和《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的具体实践,是开展文化“两创”的有益探索。在应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将丰富基层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理论,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提供支撑。

在此过程中对各类公共文化活动中公众的参与方式和数字技术的应用进行梳理总结,逐步探索可推广复制的互动模式,为丰富公共文化活动中群众参与和互动方式提供借鉴,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深入实施,助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对于群众而言,数字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知晓各类文化资讯的效率,丰富参与文化活动的方式,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

数字技术增强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互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举办向着更高质量、更广参与度的方向发展。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文化获得感、满意度和文化自信是文化主管部门、服务提供部门的使命。

数字技术在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活动中的应用是政府加强文化监管,提升文化服务能力,让网络、移动终端空间清朗的发力点。与此同时,借助数字技术在文化供给侧中不断生产优质的文化产品,是提升政府形象和群众满意度的具体路径。

数字技术增强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互动是促进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群众文化活动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首先要把握其广泛性、普及性、多样性、周期性的特点。在策划组织演出活动时,使用更加前沿的声、光、电元素输出设备,让舞美更丰富。我们看到观众在观看演出时录制视频,参与直播互动;在展览活动中,运用“区块链”思维提供“扫码讲解”“数字人介绍”“扫码带走”,运用数字感应设备提供“鉴赏跟随”,吸引参观者打卡拍照;在开展培训、讲座、知识普及等活动时,直播成为“标配”。在这些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中,数字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并实现了文化资源由单一线下向多元线上的创造性转化,实现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新性发展。

不管是文化供给侧质量的提升,还是服务方式的高效优化,抑或是群众的社会监督,各类公共文化活动的广泛参与和传播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持。数字技术已然成为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互动的纽带,而且在多个领域开始应用,并不断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互动创新

山东省东营市文化馆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并逐步探索出数字技术赋能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互动,促进群众文化活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2021年7月,由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东营市第三届“希望之星”少儿才艺大赛受疫情影响,通过线上评审的方式完成。经过反复论证,作出了将获奖证书“电子化”的决定。具体实现逻辑为:首先全面收集本次才艺大赛获奖作品的信息。包括作品名称、简介、选手信息(含选手个人照片)等。其次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审核、精减,确保信息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再次是将获奖选手的视频与信息进行匹配,并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展播,接受社会监督,每条推送以1~3个节目为宜,排版注重简洁、直观。最后将每条微信推送的链接生成二维码,把二维码添加到证书中进行制作。如此一来,证书具备了“数字化”的元素,诸多数字资源找到了广泛传播的载体,社会反响强烈。

与此同时,由于文化资源禀赋的不均衡,地域特色资源和理念差异化,在利用数字技术增强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互动过程中仍存在文化内容供给参差不齐,数字技术应用机制缺失,软硬件设施不完备,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实现数字技术增强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互动纵深发展过程中仍需要多措并举、多方合力,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进一步增强群众文化体验感、获得感。

数字技术增强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互动策略

一、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丰富高质量文化供给

通过调研、走访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化了解当地特色文化,弄懂其精神内核,在文艺作品创作和文化活动组织过程中,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赋予文化内容强大吸引力,在阐述文化内涵过程中,使用群众语言,让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变得通俗易懂,引发群众共鸣,从群众的反馈中获得灵感,不断精进活动形式,演绎更精彩的内容。通过课题研究和文学创作的方式,让附着在特色地域文化中内涵绽放异彩,变成高质量的文化供给。

音乐剧《追光者》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祖籍山东广饶的革命烈士李耘生,为重建和壮大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与敌人斗智斗勇,不幸被叛徒出卖壮烈牺牲的故事。通过数字化舞美设计穿梭到一百年前,打破时空界限,与革命英雄共呼吸,现场观众深受震撼,不少人哽咽落泪。

二、完善数字应用机制,科学使用数据资源

数字技术的使用还包括对数据的管理。在数字技术应用过程中,文化主管部门和服务单位要根据自己的职能、承担的社会责任,结合年度或阶段性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机制,其具体体现是主要负责的业务科室和人员制定详细可持续的规章制度,且可量化、常态化。规章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充分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集体讨论后,结合当前实际预留可提升、变化的空间。对于已经产生的数据进行集中存储,设置输出和检索渠道,使其最大限度服务于当前工作的开展。建立配套的数据保密制度和保密系统,上级部门要严格要求对涉密信息、数据进行上交或严格保管,逐渐形成制度指导行为、数据指导工作、量变引发质变、数据和技术促成创新的长效机制。

三、配备硬件软件设施,保障数字化介质畅通

数字化设备是数字技术的重要支撑,是连接数字信息与数字应用的媒介。主体单位可以采用购买、租赁设备和购买服务的方式,完善数据收集和采集设备的配备。硬件设备主要用于线下活动中产生的数据,比如音视频的采集、静态文艺作品的翻拍、流量的监测、数据存储、数据处理等工作,需要硬件设备直接获取。线下体验、氛围场景营造等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数字交互设备则以采购为主要方式。软件设备主要用于数据的转化、传播、分析、归纳整理、检索调用等工作。硬件和软件设备的正确使用是数字技术发挥作用的关键。另外,数字设施设备的运营和维护是让其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在配备硬件设施后,仍要做好日常的更新维护,保障数字化介质畅通。

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主体单位在设置专人负责数字技术赋能的同时,可以采用“传帮带”的方式让具备一定数据处理基础能力和有创新想法的人员参与其中,壮大中坚力量,让一部分人熟悉数字采集设备的基本应用,知晓声光电设备的操作和简单的数字素材处理,以应对一些基本的数字技术应用,在应用中达成合作的默契,为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互动创造条件,达到培养一人,带动一批的效果。

通过继续教育、周期培训等方式,储备数字技术应用专业技术人才。可以制定相关继续教育考核制度,鼓励负责部门全体人员利用工作和业余时间参加线上的培训或购买相关线上课程,组织负责同志集体学习,开阔视野提升技能,也可以集中组织人员到数字技术在增强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互动领域应用充分且取得良好社会反响的地市、单位学习,现场观摩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果,并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发散、迁移和“二次转化”。

持续推动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丰富文化内涵,创新传播方式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精神力量和文化获得感的需要,是中国式现代化中文化传承、传播、发展壮大的应有之义。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强,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努力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创作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社会发展赋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聚力。

作者简介:

马飞,1986年6月生,男,汉族,山东省临清市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聊城大学,群文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作者单位:东营市文化馆。

猜你喜欢

公众数字群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多让群众咧嘴笑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答数字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