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学生合规文化素养培养的提升路径
2024-12-31尹耀杰
研究背景
一、核心概念
合规:是指行为合乎行业规制,即该机构要遵守注册所在国法律法规和特许经营注册所在国颁布的行业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有关行业准则规定;合乎机构规则,即要求遵守本机构所有内部机构规章制度,包括各种机构价值观、行为准则规范;所谓合乎流程规范,即要遵守本机构所有内部运作的制度规范流程,包括各类职业道德规范。
合规文化:合规文化就是为了保证一个单位、一个团队里的所有成员都能够自觉做到依法合规,而在单位内、团队里确立合规的理念、倡导合规的风气、加强合规的管理、营造合规的氛围,形成一种良好的软环境。
合规风险管理:是指一种旨在通过以体系化规范操作流程方式,有效管控商业主体日常运行环节中各种违规及风险漏洞事件的系统化综合经营管理技术方法模式;即其服务内容是以经营主体健全的合法适用经营法律法规制度为基础而覆盖至完善体系的规范商业道德文化与诚信价值观等的系统性建设。合规风险管理强调适用性,是从企业法律角度上出发告诉企业“怎么做”“如何前瞻”和“建立企业的长期目标”以及“避免法律责任包括刑事法律责任”。
合规性行为控制及评价:是指由有关主体企业行为双方或者其他经济组织之间当事人为了能有效地履行承诺或为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必须履行遵守的一系列书面承诺,建立、实施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要求长期保持或通过其中一个批准环节或其中涉及多个法律审批和程序,以保证实现并定期全面地检查评价相关当事人之间对他们各自关于适用的该有关法律法规及决定文件的最终执行及其遵循法律程序情况而进行实施的其他任何或者一项的合规经营管理措施。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合规,作为信息全球化背景条件下诞生的一种法律新生“游戏规则”,近年来正在被世界各国以更加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目前对于国内不少企业而言,对“合规”显然还是一个相对较陌生的新概念。尤其是近几年,国内企业和机构,合规行为风险事故多次爆发,频繁接受企业合规部门调查。但是,合规建设目前仍然没有真正引起社会各界足够的重视。举国震惊的中兴手机事件、长春长生事件、权健事件等国内一系列重大的合规违法事件曝光后,合规制度建设问题的滞后性已集中地显现,已经开始成为中国整个社会发展急需面对解决的最紧迫的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围绕高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作出的一系列历史性重要精辟论述,深刻准确地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责就是培养大批对全社会真正有用的高素质人才,研判分析国内及国际的发展形势,开展教育重大科学理论探讨和重要现实问题分析研究。其中,作为高校当前诸多重大学术理论创新和改革现实问题焦点之一的合规问题成为中国高校课程改革教育发展的重点探索的新内容。
合规的文化教育管理人员队伍机制建设工作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有时学校的短期资源投入工作成效并不明显。学校行政管理机构应当通过自主选择确定其经营改革发展工作新战略目标,建立好一整套真正适应现代化教育下企业需要和自身长远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律特点相匹配的自主创新机制,包括注重培养学生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企业目标、企业制度、企业环境、企业形象包装设计理念等方面各项主要内容,形成一种有本校或本专业管理岗位特色或鲜明特征的独特管理思想文化体系或独特经营文化创新理念。
三、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在知网中以高校“合规教育”为研究视角进行的文献数量极少,本研究成果可以丰富职业院校合规文化素质提升的理论研究。
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准确把握、阐述论证国家及甘肃省有关职业教育的各项政策与合规文化建设改革之间的互动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方针,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提供建议,为我省财经商贸类专业的合规建设与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合规的文化教育管理人员队伍机制建设工作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有时学校的短期资源投入工作成效并不明显。学校行政管理机构应当通过自主选择确定其经营改革发展工作新战略目标,建立好一整套真正适应现代化教育下企业需要和自身长远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律特点相匹配的自主创新机制,包括注重培养学生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企业目标、企业制度、企业环境、企业形象包装设计理念等方面各项主要内容,形成一种有本校或本专业管理岗位特色或鲜明特征的独特管理思想文化体系或独特经营文化创新理念。
本项目研究意义
职教20条带来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新《职业教育法》提升了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塑造社会共识,为发展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夯实法治基础。职业教育进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机遇期和改革创新的关键期。
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金融工作会议多次明确强调将执行“防范风险、回归本源”作为国有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最为重要的工作职责,银行从业人员长期以来对金融机构风险的防控工作和内部合规要求有所忽视,极易导致各类潜在系统风险长期积累。因此,我们未来培养的财经商贸类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最终都会考虑在传统金融或相关领域岗位进行就业,如果我们在学生读书期间就开始认真进行合规教育,让学生始终保持对行业合规的敬畏心,实现对自身合规及风险行为的正确有效地识别评估和监控管理,对我国企业员工来说,能够做到有效地遏制金融违法及犯罪,将有力地保障金融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稳定良性的发展。
研究的内容
一、通过对国家、甘肃省近几年合规文化素质教育改革相关政策文件的深入学习,将与财经商贸类专业合规文化建设相关的内容进行阐述与归纳。对与合规文化建设相关,特别是财经商贸类专业相关的高质量文献的阅读与梳理,进行财经商贸类专业合规文化素质教育建设相关研究综述。
二、通过问卷调查、典型案例分析、专家访谈,阐述我省合规文化素质教育的建设现状,找出问题,分析成因。
三、结合最新研究结果,为实现职业教育培养有崇高理想和道德、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精神文明建设者的基本育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校企联合共同探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课程化学习的教学形式来着力培养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的知识合规专业素养。
提出“岗位渗透四举措”,立足于职业岗位,在专业课程中嵌入“合规素养”,同时将合规素养与职业岗位相联系,丰富和完善了“立德树人”的新内涵,可以实现全课程育人的目标,创新了高职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内涵,为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运用“岗位渗透四举措”教学模式将财经商贸类专业典型岗位的各项合规基本素养要求嵌入企业对应开设的相应专业实践课程中,培养适合不同岗位特点的“复合型”“独特性”岗位合规素养;
二、教师分别以贯穿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岗位就业各环节进行反面案例模拟演说、实训模拟活动纠偏、开展案例模拟法庭等多种学习方法来实施职业合规基本素养教育,逐步形成了对接职业岗位需求、彰显德育特色的合规素养培养的新路径。
改革方案设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以学校为依托深化校企合作,依据企业需求,搭建相应平台,探索课程思政背景下学生合规文化素养培养提升路径。
二、整合教育资源,开发产教融合新型教学方式。
教学的落脚点离不开教学资源,校企各有自身的优势,通过资源整合,开发产教融合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掌握企业需要的合规技能,缩短就业距离。
三、搭建多方人才培养考评体系,全面提升财经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加人才培养价值。
创新点
提出“岗位渗透法”,结合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将岗位所要求的合规素养嵌入专业课程进行合规素养教育,将合规素养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形成了独特的“认知、调研、思考、模拟、践行”的合规素养育人模式。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将按以下四个步骤展开研究:
步骤一:通过政策背景研究合规文化素质建设相关理论、文献阅读和梳理,论证职业教育相关政策与职业院校合规文化素质建设的互动关系。
步骤二:拟编制《甘肃省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在合规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问卷》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结合企业专家访谈法了解我省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体现具备合规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找出问题、剖析成因。对合规文化素质培养路径进行典型案例分析。
步骤三:结合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发展现状,运用“岗位渗透法”将典型岗位的合规素养要求嵌入对应的专业课程,培养不同岗位的“独特性”合规素养;再以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实习就业各环节的反面案例演说、实训活动纠偏、开展模拟法庭等多种方法实施合规素养教育。逐步形成对接职业岗位需求、彰显德育特色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合规素养培养的新路径。
步骤四:整理资料,发表论文,撰写研究报告。
具体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预期阶段性研究成果详见项目路线图:
职业教育模式一定要能与当地企业用工实际需要结合统一起来,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突破高校学生与地方企业间传统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边界”瓶颈,为当地新旧产业动能要素的相互转换融合提供重要人才支撑,这是本课题重要的应用价值。
如果学生在校读书期间开始就认真进行合规教育,让学生始终保持对行业合规的敬畏心,实现对自身合规及风险行为的正确有效地识别评估和监控管理,对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尤其是财经商务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数会从事跟财务、金融相关的工作,这样就会使他们能够做到有效地遏制金融违法及犯罪,将有力地保障金融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稳定良性的发展。
作者简介:
尹耀杰,1992年生,男,甘肃陇西人,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专项课题立项,课题立项号:GS[2023]GHBZX880。作者单位: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