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角下高职学生网络用语的心态

2024-12-31施春兰

三角洲 2024年22期
关键词:流行语用语心态

网络用语的涌现不仅是一种语言的演变,更是年轻一代心态和文化认知的体现。因此,对高职学生网络用语的心态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高职学生在网络空间中采用的语言表达形式呈现出鲜明的特点,这种特点不仅仅是语言形式上的变革,更反映了他们对当代社交文化和信息传播方式的独特认知。心态研究致力于深入挖掘高职学生在使用网络用语时的心理因素,以揭示他们在数字社交环境中语言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高职学生网络用语心态研究的核心关注点包括但不限于:语言的情感外显、心理需求的体现、社交网络中的身份认同等。理解这些方面对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把握高职学生在网络语境下的行为模式和认知方式至关重要。

互联网的普及对语言交流方式产生的影响

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信息传递变得即时且全球化,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和社交媒体,人们能够在瞬间跨越时空进行交流,不仅改变了商务和社交领域的交流方式,也极大地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及时地了解和分享信息;互联网的普及推动了多语言交流的发展,广泛使用的在线翻译工具使得人们更便捷地翻阅和理解不同语言的内容,促进了跨文化、跨国的沟通,打破了语言壁垒,为全球化社会的形成提供了强大支持;互联网的出现催生了新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网络用语、网络流行语、表情符号等成为在线交流中的常见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网络语言文化,既是对信息传递的趣味性尝试,也反映了互联网在塑造语言交流方式方面的深刻影响;互联网的发展使大众能够参与到信息生成和传播的过程中,通过抖音、快手、微信和QQ等社交媒体平台,个体有更多机会分享观点、经验和创意,这种参与式的语言交流方式不仅丰富了信息来源,也拓展了语言交流的多样性。

高职学生网络用语的心态分析

根据赵日超、秦启文、梁芷铭在《网络流行语流变规律研究——对2003年至2012年网络流行语的分析》将网络流行语分为六类——针砭时弊、情绪宣泄、人群划分、纯属娱乐、时代精神、特定用语,结合本文研究对象“2020—2023年度网络流行语”40个话语样本,具体内容分布如下表:

由上表可见,本文研究的网络流行语内容取向按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情绪宣泄”(30%)、“特定用语”(22.5%)、“时代精神”(17.5%)、“纯属娱乐”(13%)、“人群划分”(10%)、“针砭时弊”(5%),本文将选取占比较高的“情绪宣泄”内容取向展开研究。“情感宣泄”类的话语以情感的夸张表达为形式,满足个体情绪的发泄,可分为嘲讽情感(栓Q、好家伙等)、压力情感(破防、躺平等)、期待情感(奥利给、YYDS、绝绝子等)、其他(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等),其中压力和期待情感占比较高,主体想要逃避当下现实生活和压力,寄托于他人或自我选择来将情绪稳定化,而高职学生群体的社会心态主要源于学习、家庭、人际、经济、兴趣等方面,本文基于充分把握语义的基础上,结合高职学生在个体和群体循环传播中探究其网络流行语的心态状况。

一、基于经济性原则的“自发选择”

高职学生网络流行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经济性原则,即追求在语言使用中最大程度地实现投入和产出的平衡,以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急速加速,人们的行为在潜意识中受到“效率最大化”原则的引导。网络流行语的涌现恰好迎合了人们对语言简洁、直接、紧凑、新颖以及经济性使用的需求。典型的例子包括缩写词如emo(emotional—情绪化的缩写)、YYDS(永远的神)、吃瓜(不是指吃某种瓜果,一般指围观娱乐圈里面某些明星的新闻,围观看热闹)、8023(手势告白语:无法舍弃的爱)、爷青回(回应某人提出的问题或观点,表达一种轻松、幽默的回应,强调回答问题并非十分严肃或正式)、XSWL(笑死我了)等,这些词汇充分展现了在有限时间内传递更多信息的经济性原则。它们的简短明了,通过简化表达形式,更有效地传达了丰富的信息。这种经济性的运用在网络交流中迅速流行起来,使得高职学生群体更加迅速、准确地进行信息传递,符合现代社会的高效沟通要求。

二、源于从众心理倾向的“被迫裹挟”

高职学生网络流行语的使用群体被归属于趣缘群体,这一群体在心理倾向上呈现出显著的相似性,这类网络流行语反映了特定群体的诉求和心理倾向,成为一种镜像映射,生动展现了从众心理的倾向,有研究指出,在网络群体中,群体极化心理现象同样显著,类似于社会心理学中所提到的“剧场效应”。

近年来,突发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这使得原本隐匿的意愿得以通过网络流行语的表达而得以宣泄和释放。这种“被迫裹挟”的心理现象在网络流行语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尤其体现在对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上。例如,做人不能太CNN(其中的“CNN”实际上指的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这个短语的含义是在一种幽默和调侃的语境下,暗示着个体在处理事情时不应过于正经、墨守成规,而是要更加灵活、有趣和不拘泥于传统的规矩)、内卷(由于激烈的竞争和过度的压力,个体为了追求成功或达到某种标准而不断地互相竞争、拼尽全力,导致整体环境变得过于紧张和恶性竞争的现象)、鸭梨山大(压力像山一样大)等流行语成为集体心理的共鸣,反映了从众心理在群体中的强烈作用,引起了大量群体成员的共鸣。因此,网络流行语在表达群体共鸣的过程中,既反映了群体的心理倾向,又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和强化了从众心理在网络社交中的作用。

三、建构青年身份认同的“心理需要”

高职学生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富有群体属性特征的网络语言,对青年身份认同的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身份认同,即对于“我是谁?”“我具有怎样的特质属性?”等问题的表征,通过网络流行语,青年群体得以在语言层面上共同塑造和诠释自己的独特身份。这种身份认同的建构体现在对于语言的“标新立异”上,网络流行语成为青年群体的一种共同行为,通过新造词语、旧词新意的变异、缩略句、句法变异等手段,青年群体成功地构建了一种独特而鲜活的身份认同。在这个过程中,流行语如“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社死”“躺平”“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等成为表达身份认同的有力工具。这些流行语通过调侃、夸张和描述轻松场景等方式,巧妙地表达了青年群体对幽默、反思社会压力、追求简单快乐生活的共同认同。在特定的文化和认知背景下,这些流行语才能被理解,成为青年群体共鸣的象征,进一步巩固了他们的身份认同。

网络用语对高职学生心态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表达个性特征、促进群体社交

网络用语为个性表达提供了丰富的方式。通过表情符号、独特的网络流行语和缩写,高职学生能够更富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展现独特的个性。这种表达方式不仅让交流更加生动有趣,也使得个体在群体中更容易被他人记住,促进了社交的深度和广度。其次,网络用语促进了社交互动。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高职学生使用网络用语进行评论、点赞、转发,增加了社交互动的频率和活跃度。这种快速而轻松的沟通方式有助于建立更紧密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的社交氛围。通过共同使用特定的网络用语,学生之间能够形成一种共鸣,增强集体认同感,促使整个社交群体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消极影响:语言沟通不畅、心理负担增加

网络用语会导致语言沟通的不畅。由于网络用语通常较为简短且具有特定群体的共享性,当学生习惯于使用大量网络用语时,他们会在正式场合或学术环境中难以进行有效的书面表达。这会对其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他们在学业和职业中的表现。其次,过度沉迷于网络用语会增加心理负担。社交媒体上的网络用语往往伴随着追求幽默、搞笑的压力,以获取更多关注和点赞。当高职学生过分关注这些社交反馈时,会面临对外在评价过度依赖的心理负担,受到同龄人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压力,导致自我焦虑和否定问题。

对教育的启示

教育工作者在专业教学、学生管理等领域需要更好地运用网络用语,理解不同心态表征,同时深入了解网络用语在社会上的影响,坚持“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理念,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专业教学方面,了解网络用语的心态表征有助于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习的趣味性。通过巧妙整合网络用语案例,使专业知识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在学生管理方面,因学生对网络用语有不同的使用倾向,应采用差异化的管理策略。了解学生的网络用语习惯,通过在线互动平台促进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积极向上的学风。再者,通过社会对青年心态的观察,教育组织可更深入地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制定更贴合时代潮流的教育计划。最后,强调学生、学校、社会的协同合作,通过建立三位一体的沟通机制,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学校可组织座谈会或讲座,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用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系列措施有助于更好地融合网络用语与教育实践,提升专业教学水平,促使学生健康、积极地参与网络用语的使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网络用语心态研究,在教育方面,建议学校和教育者积极引导学生在适当场合运用网络用语,同时注重培养其正式书写和表达能力。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灵活性,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交流环境。在学生方面,教育者可利用网络用语的不同心态表征,更好地与学生建立联系,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进而培养学生在不同场合的表达方式,帮助树立正确的社交价值观。结合网络用语心态研究,设立专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使学生减轻对外部评价的过度依赖,更加自信地面对社交压力,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作者简介:

施春兰,1989年生,女,汉族,浙江嘉兴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网络新媒体传播。本文系2021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迷因视角下00后网络‘黑话’的表征心态研究”(编号:Y202147804)、2023年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一般教科研课题“互联网视角下高职学生网络用语的心态研究”(编号:Ky23021)成果。作者单位: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流行语用语心态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大学流行语考察
做谦逊的人
巧借 流行语
还是“看掐架”心态
礼貌用语大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