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江六朝帝王文化遗产的开发

2024-12-31王琰

三角洲 2024年22期
关键词:陵墓丹阳石刻

镇江是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六朝时称京口、南徐。在镇江的发展轨迹中,六朝时期是最辉煌的一段。这一时期通过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的交融,加快了镇江城市的发展,镇江成了江南有名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是六朝政权赖以生存的基石之一,对六朝的政权更迭、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都曾起到过不可低估的作用。六朝时期镇江还曾是六朝中除东晋和陈以外四个王朝的帝王之乡、发迹之地,也是侨民中心、军事重镇、运河枢纽等,催生了诸多的文化奇葩。

昔日辉煌的六朝文化与今天这一地域现代文化的振兴,有着直接和密切的传承关系。对于现今镇江而言,六朝文化无疑是名城的根、名城的特色、名城的宝贵财富。六朝文化博大精深,积淀丰厚,影响深远,于是如何进一步发掘六朝文化资源,深究其内涵,将其精华融入现代文化的内涵之中这一任务就历史性地摆在我们面前。

因此,发扬镇江六朝时辉煌的帝王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文章中关于镇江六朝帝王的研究不多,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镇江六朝帝王历史事迹研究,本部分研究文章较多,但谈及帝王与镇江的具体联系时多数略过,如许辉、邱敏、胡阿祥主编的《六朝文化》,刘建国和杨再年的《论六朝京口——曲阿地域圈的历史地位》,肖梦龙的《六朝时期镇江的崛起和显要地位》,王川的《镇江本是帝王乡》等。二是镇江六朝帝王文化开发情况研究,主要集中在六朝文化遗迹的保护情况研究,如徐苏的《镇江六朝文化研究》和李天石的《江苏六朝史研究回顾与展望》。三是镇江六朝帝王文化开发前景研究,本部分研究主要为其他地域的帝王文化开发研究,如李修余和宋洁的《帝王文化研究漫谈》与谢培培、王聪、洪燕云的《常州帝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对镇江的帝王文化开发前景研究有借鉴意义。故本课题将从镇江六朝帝王情况研究、镇江六朝帝王文化开发前景和建议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镇江六朝帝王情况

当提到镇江出了多少位皇帝时,首先想到的便是宋武帝刘裕、齐高帝萧道成和梁武帝萧衍,前后三朝皇帝出于一地,这一数据便独一无二,并且镇江的皇帝数量也十分惊人。

孙权的祖籍是浙江富阳,但他的祖父孙钟早年便已经移民到镇江丹阳钟离村,死葬白鹤山。孙权在建邺登基即帝位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至顺镇江志》卷十二《古迹·陵墓》记载:“吴高陵,在吴陵港。武烈皇帝所葬。”孙权对其兄孙策追封未及,仅谥为长沙桓王,没有为帝。孙策母亲吴氏是钱塘人,建安七年(202年)吴氏薨,亦与孙坚合葬高陵。那么孙氏一家三代的陵墓都位于丹阳司徒一带,儿女以父辈的籍贯计,三代居于此,孙氏一族的籍贯应是丹阳。东吴共有武烈帝孙坚、大帝孙权,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文帝孙和、末帝孙皓这五帝一王,如果不计入追封,那便是三帝一王。

南朝宋自公元420年刘裕代晋至公元479年萧道成篡宋,共历四世十帝。开国皇帝刘裕原籍下邳,但从祖父一辈起就移民于江南,世居京口,祖父靖为东安太守,父翘为郡功曹,刘裕即位后追尊为帝。刘裕从小就在京口生活习武,后来投军从戎,获得军功,最后在京口起事。刘裕凭借京口北府兵,逐步实现了“代晋立宋”的大业。他在去世时遗诏云:“京口要地,去都邑密迩,自非宗室近戚,不得居之。”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则视京口为“皇基旧乡”。刘宋共有孝穆皇帝刘翘、武帝刘裕、少帝刘义符、文帝刘义隆、元凶刘劭、孝武帝刘骏、前废帝刘子业、明帝刘彧、晋安王刘子勋、后废帝刘昱、顺帝刘准这十一帝,如果不计入追封的孝穆皇帝刘翘和不计入正统的元凶刘劭和晋安王刘子勋,那便是八帝,其中包含两个废帝。

齐、梁两朝的皇帝都是萧氏一族人。《南齐书》卷一《高帝纪上》追述兰陵萧氏谱系云:

太祖高皇帝讳道成,字绍伯,姓萧氏,小字讳斗将,汉相国萧何二十四世孙也。何子酂定侯延生侍中彪,彪生公府掾章,章生皓,皓生仰,仰生御史大夫望之,望之生光禄大夫育,育生御史中丞绍,绍生光禄勋闳,闳生济阴太守阐,阐生吴郡太守永,永生中山相苞,苞生博士周,周生蛇丘长矫,矫生州从事逵,逵生孝廉休,休生广陵府丞豹,豹生太中大夫裔,裔生淮阴令整,整生即丘令俊,俊生辅国参军乐子,宋升明二年九月赠太常,生皇考。萧何居沛,侍中彪免官居东海兰陵县中都乡中都里。晋元康元年,分东海为兰陵郡。中朝乱,淮阴令整字公齐,过江居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寓居江左者,皆侨置本土,加以南名,于是为南兰陵兰陵人也。

萧氏原籍徐州,后东渡到晋陵郡武进县定居。晋太康二年(281年)分丹徒曲阿地为武进,晋陵郡的治所在京口,后来萧氏故居所在地区也划入丹阳,因此都是丹阳人,都属镇江。南朝齐有高帝萧道成、武帝萧赜、文帝萧长懋、废帝郁林王萧昭业、废帝海陵恭王萧昭文、景帝萧道生、明帝萧鸾、废帝东昏侯萧宝卷、和帝萧宝融这九帝,如果不计入追封的文帝与景帝,那便是七帝,其中包含三个废帝。

《梁书》卷一《武帝纪上》载萧衍也为“南兰陵中都里人,汉相国(萧)何之后”,所追述其世系直到萧整皆相同,其下云:“……整生济阴太守辖,辖生州治中副子,副子生南台治书道赐。道赐生皇考讳顺之,齐高帝族弟也。参预佐命,封临湘县侯。历官侍中,卫尉,太子詹事,领军将军,丹阳尹,赠镇北将军。”

可以看出齐、梁两代皇室同族,萧衍的父亲萧顺之与齐高帝萧道成为刚出五服的族兄弟,萧衍与萧道成同为萧整的后人,萧衍辈分应是萧道成的族侄,都是丹阳人。原本生活于东海郡兰陵县,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南迁,侨居晋陵郡南兰陵县,遂为南兰陵萧氏。萧衍富有才学,用兵有方,渐而升为雍州刺史。因昏君不明、权臣所忌,从雍州起兵,夺取建康,继齐为帝。南朝梁共有武帝萧衍、侯景的傀儡临贺王萧正德、简文帝萧纲、豫章王萧栋、自立为帝的武陵王萧纪、被北齐拥立的伪帝萧渊明、正统的元帝萧绎、敬帝萧方智、元帝萧庄这九帝,不算傀儡伪帝和王的话,共是五帝。

东吴、宋、齐、梁四朝,镇江共有三十五位皇帝与称王者。不计追封、伪帝、傀儡和称王者,载于史册、确定无疑的正统皇帝,也有二十二位。如此庞大的帝王数量,镇江可当之无愧地称为“六朝帝王之乡”。

镇江六朝帝王文化开发前景和建议

本研究中提到的35位帝王,或贤明,或残暴,或平庸,但本研究只统计,不计功过,不加评述,仅将其作为人物文化资源进行研究,对其与镇江的联系进行探究。

镇江的六朝帝王文化遗产研究尽管受到前辈们的关注,但是大多仅分析部分帝王与镇江的关系,甚至于增加外围的帝王个数陈述,少有人研究其开发利用,至于说更加系统地梳理,在目前的国内外镇江六朝帝王研究中鲜有成果发表。

我们应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精神文化、艺术文化、城市文化、旅游文化和发掘保护等方面进行镇江六朝帝王文化遗产的开发研究,保护六朝文化,展示六朝风采,推动六朝文化旅游和六朝文化研究的发展。关于如何保护、利用六朝文化,为今天发展城市文化、建设精神文明作出贡献,以下是几点相关建议:

一是对镇江六朝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和阐发。镇江的六朝旅游景点少,由于长期战乱的影响和社会变迁,有的旅游景点已面目全非,有的甚至有名无实,比如铁瓮城遗址分散在居民区中不对外开放。因此,要通过专家学者的考察研究来彰显其文化内涵,使旅游者对其来龙去脉、有关典故、在六朝史中的文化地位有一个简明扼要的了解。

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六朝景点的维修保护。历史文化是依存在历史遗迹中的,离开了历史遗迹,六朝文化必将无所归依。因此,须由有关部门组织专人进行调查,查清镇江境内现有六朝历史文化遗址的留存情况、保护情况和开发情况,并对六朝旅游文化的开发作出中长期的计划。对于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六朝文化遗址应积极进行保护,例如镇江铁瓮城遗址、丹阳郊区的六朝帝王陵墓和石刻天禄、中华齐梁文化区等。这些重要的六朝文化旅游遗迹由于处于露天之中,疏于保护,有的已经出现风化剥蚀,有的遭到人为破坏,因此,应由政府牵头对其进行重点维护。

三是积极开发六朝旅游景点。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少六朝景点已然消失。为了进一步发展六朝旅游经济,应对于能确定其具体地点的遗址按六朝风格重建,建设新的旅游景点。

四是形成一个完整的主题明确的六朝史迹游览区,开发旅游专题品牌,如六朝帝王和贵族陵墓旅游,加强江苏省六朝帝王和贵族陵墓的整合与利用,通过对六朝帝王和贵族墓葬的参观游览,使游客对六朝帝王和社会礼节制度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直观了解,这也是本研究的重点建议。

因墓葬多在郊外,其建筑又深埋地下,后世扰乱破坏相对较小,故在已经发现的六朝遗迹中,墓葬保存最好,数量最多,价值亦最大。据统计,经发掘清理的六朝墓葬已达千余座。这些墓葬中既有帝王及其宗室墓,也有聚族而葬的世家大族墓,还有其他重要官僚贵族墓。这一时期的陵寝制度,在选址、建筑以及石刻艺术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

就比如在石刻艺术方面,陵墓石刻制度正式形成于六朝时期,北朝缺少创新,基本上沿袭东汉,而南朝陵墓石刻形成了自己的规制,雕刻精美,手法细腻,是我国石刻艺术中的瑰宝。并且六朝帝王陵墓的具体位置大多不详,所以现存的一处处石刻就成了揭示南朝帝王陵墓位置的最直观、最可信的实物资料。南朝帝王陵墓神道石刻一般为3种6件,从神道入口处起,依次是石兽1对、石柱1对、石碑1对。主要分布在南京、句容、丹阳3个地区。目前共有石刻33处,其中南京21处,句容1处,丹阳11处。这些石刻中的绝大多数已于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朝时的帝陵被发现不少,主要分布在南京、镇江、常州等地,其中以东晋、南朝为多。其遗址规模较大,地点相对集中,交通迅捷方便,参观所需时间也较少,上马快,见效快。南朝帝陵目前已发掘的主要有丹阳胡桥、建山的3座南齐帝陵和南京西善桥的2座陈朝帝陵。其中胡桥鹤仙坳大墓墓主推测是齐景帝萧道生,胡桥吴家村大墓墓主推测是齐宣帝萧承之或齐高帝萧道成,建山金家村大墓墓主推测是齐和帝萧宝融。

南朝齐陵一座、梁陵三座,四陵比较集中,又处丹阳市近郊,丹阳南朝陵园旅游区便是依据这一优势建立。丹阳南朝陵墓石刻系散布在丹阳市六乡镇十一处二十六件南朝齐梁陵墓石刻的总称。陵前石刻天禄、麒麟比较完整,环境保护良好,周围山峦连绵,仙塘泉水长流不息。丹阳是齐梁帝王故里,现已发现南朝齐梁帝王陵墓12座(国家已经发掘3座)。根据“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传统习俗,齐梁帝王死后大都归葬于曲阿。这也是南朝齐梁皇陵及其陵前石刻仅见于丹阳的原因。

就丹阳南朝陵墓石刻而言,当务之急是做好石刻本身的维修。诸多南朝石刻饱经1400多年沧桑,风化断裂,有的还支离破碎,针对这样严峻的现实,在国家文物局专家的指导下,应在不改变文物原貌的情况下,防止因倒塌或下沉造成对石刻的损害。对于需要恢复原貌的,必须有可靠的复原依据和可行性的方案才能慎重进行修复。

我们通过对东吴、南朝宋、齐、梁四朝皇帝与镇江渊源的论证,得出六朝时期镇江共有三十五位皇帝与称王者,不计追封、伪帝、傀儡和称王者,载于史册、确定无疑的正统皇帝,也有二十二位,可以说是“六朝帝王之乡”。这是十分稀缺的人物资源,十分值得进行相关宣传建设,打造这一文化名片。

作者简介:

王琰,2003年生,女,汉,江苏盐城人,江苏大学文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地域文化。本文系江苏大学第22批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编号:22C447)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陵墓丹阳石刻
中外石刻大不同
Fabrication of High-Efficiency Polyvinyl Alcohol Nanofiber Membranes for Air Filtration Based on Principle of Stable Electrospinning
孔门十二时辰
西狭颂摩崖石刻
李丹阳
10 Facts You Should Know About Nanjing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古代陵墓中的防盗机关
绝句《题〈清廉〉石刻》获奖感言
Research on stateful public key based secure data aggregation mode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