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蒂·勃朗特笔下典型人物简爱形象解读
2024-12-31郭宁
19世纪中叶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写了一部反映19世纪英国社会现实的长篇巨著《简爱》,通过平凡的女主角简爱从童年、成长、恋爱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自强自立、敢于追求平等爱情、追求自主人生的女性角色,简爱正是全书最为重要的人物,她的言行以及她所表现出的超前意识,在当时引发了极大的反响。这一人物的诞生,是对过去传统女性观的一次突破,是对女性觉醒的一曲颂歌。女人要获得彻底的解放,就要有一个独立人格,此外,还应有一定的经济自主能力,女人不能完全依赖于男性,不能沦为男人的附属品,在追求真爱的同时,也绝不能为了爱而违背自己的底线,要学会运用自己的知识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做自己人生的主宰,这也正是作者希望通过简爱这一人物向我们传达的核心内涵。
简爱的人物魅力
19世纪的英国是男权社会,但是简爱并没有向其他女人那样,逆来顺受去接受男性们制定的各条规则,她能勇于砍断男权社会给她戴上的枷锁,并始终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审视这个社会。她不认可封建意识形态所宣扬的“女人是男人的附庸”这种观点,相反,她一次次用自己的能力去挽救罗切斯特:她搀扶从马上摔下来的罗切斯特;把罗切斯特从昏迷中唤醒起来;罗切斯特已经身无分文,双目已盲,但她还是很乐意与他一起度过余生。可见,她有一种不输于男性的强大灵魂。女人只要有足够的勇气与信心,就能从封建的桎梏中自我解脱出来,从而体现自身的个性价值。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门第依然是结婚的主题,女性往往只是男性的附庸。女性在经济上的不自主和夫妻间的从属状态,注定了女性在尊严和人格上都无法自主。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简·奥斯汀相比,奥斯汀的创作因为时代、出身和人生经历的差异,虽然有了女性意识,但还是有强烈的男权意识形态,她相信这个世界就是因为男人而存在,所以奥斯汀的温柔、善良和贤惠成为男权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奥斯汀的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思想,还是没有冲突当时男权社会对女人的认同,她认同由于性别差异造成的地位差异,但同时,她也相信女人并不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她认为自信、自尊、独立都是女人该有的品格,但她也要得到男权教条下对女性的认可,这就会形成一种矛盾冲突,正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一样,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但简爱却不一样,她长得很普通,也不会无条件顺从,这都不是男权社会下男人们所欣赏的特质,但她却能用自己的气质感染别人,她的自立、自强让别人觉得她就是她,而不是用色相、谄媚来吸引男人。夏洛蒂·勃朗特显然是在使两性的区别变得越来越模糊,并且否认了男性和女性的地位差异,她相信,女人也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发挥自己的才华。简爱坚持个人的独立,她还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哪怕自己爱的人破产了,她也可以用自己的经济能力来维持自己的尊严,更不会为了爱情,而抛下自己的尊严、违背自己的底线,这正是她的魅力所在。
简爱独立的人格
一、勇于斗争
简爱从小就和舅母生活在一起,但一直被里德表哥欺凌,直到里德再次将她的脑袋砸出了血,剧烈的痛楚让她怒火中烧,她拼尽全力反击里德。当里德太太说自己的孩子不会再与简爱一起玩时,简爱也不屑地反驳“他们也不配跟我一起玩”。简爱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人生而平等,为什么自己要受到欺辱,所以,她勇敢地反抗舅母的权威,毫不隐藏自己的愤怒,坚定地维护着自己的尊严。
二、不屈不挠
洛伍德这个条件苛刻、体制严格的学校是女生们的噩梦。布罗克斯特作为校长,制定出一系列严厉,甚至带有羞辱性的校规,强制要求每个女生都要将长发剪掉,穿上同样的衣服,以罚站甚至体罚来侮辱她们。但即便是在如此残酷的体制下,简爱依然坚定地维护着自己的尊严,丝毫不惧校长的淫威。即便在被残酷的现实一次次地打击后,她仍然坚守着自己内心的理想,不受他人所左右。
三、维持自我尊严
在桑菲尔德时,简爱遇见了罗切斯特,这个男人对她的人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尽管她只是一个家庭老师,但她的纯真和一颗真诚的心却征服了罗切斯特。与英格拉姆女士不同,英格拉姆为了爱而竭力向罗切斯特献殷勤,但简爱并不会这样,而是发自肺腑地、真诚地与罗切斯特接触。于是,在简爱的坦白与真心交流下,罗切斯特备受感动,两人的心灵互相吸引,达成了感情上的共振。在简爱对罗切斯特表白的时候,虽然她知道他会娶英格拉姆,但她还是选择了对他表白,不让自己留有遗憾。当意识到罗切斯特是在骗她时,她内心非常激动,不过她并没有因此失去理智,始终维持自己的尊严,保持着自己的骄傲。
四、不断自我提升
简爱将自己在桑菲尔德所经历的事情埋藏在心底,然后在沼泽居中重新开始了她的新生活。圣约翰是她的堂兄,但她并没有因此而依赖他,她也没有被自己的感情冲昏了头脑,而是在圣约翰的资助下,创办了一所小学,当了一名农村老师,还向黛安娜学习德语,以便充实她的生活与精神世界。这正是她独立的一面,她不会因为一段伤痛而自怨自艾、虚度光阴,而是很快就从悲伤中走了出来,她认为光阴要好好的使用,不要虚度。
超脱世俗又坚守底线的爱情观
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但女人的地位却一直被压抑着,虽然已经实现了工业化,但仍存在封建意识的残留。勃兰克斯顿曾说:“夫妻是一个人,就是丈夫。”显然女性就是男人的附属品。而夏洛蒂·勃朗特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并塑造了一位具有鲜明个性的简爱。简爱的感情世界是独立而纯净的,她冲破了社会对妇女的固有观念,坚守着自己的爱,追寻着平等的爱,努力走出男权社会的桎梏,跟随着自己的本心去爱,她不愿意成为他人的附庸,而是一个完全的人,她也用自己的方式拯救了罗切斯特,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导者。
一、追求地位平等的爱
小说中的女主角简爱不甘于受制于男性,勇敢地追求幸福。罗切斯特利用英格拉姆姑娘欺骗了简爱,此时简爱也不再伪装,表达了内心的真实想法,尽管简爱明知自己和罗彻斯特有巨大的差别,但是她还是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因为她始终认为面对爱情,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简爱承认了自己对罗切斯特的爱意,但并不会因此而对罗切斯特阿谀奉承、极尽讨好。而是发自肺腑地、真诚地与罗切斯特接触。也正是如此,简爱那种宛如微风一样的气质,深深地打动了罗切斯特,所以,罗切斯特发自内心地将她当作一个可以倾吐心事的人、一个心灵上的伙伴。所以简爱认为,她和罗切斯特是跨越身份地位、金钱等世俗的平等关系,是可以交心的灵魂伴侣。
从桑菲尔德离开,简爱流落到沼泽居,在那里,她在表哥圣约翰的帮助下,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尽管简爱很欣赏圣约翰这种献身于信仰的精神,以及他对她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料,但是他们之间并没有爱情,当圣约翰提出要娶她时,她也无法违心地接受。圣约翰虽然是一位有学问、有魅力的人,但他却是一位非常虔诚的宗教信徒,他愿意为神牺牲自己的一切,而简爱却不能,所以她不可能嫁给一位牧师。虽然她长得很丑,个子也很矮,地位也很低,但是她仍然有追求真爱的权力。她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原则,她做不到像圣约翰那样为信仰而奉献一生。她也知道圣约翰并不喜欢她,他们两个结合也不过是为了让简爱作为协助他传教的工具,所以简爱更加不能接受这种结合。所以当圣约翰强迫简爱嫁给他时,简爱愤怒地吼道:“我看不起你!”圣约翰与简爱有着完全不同的爱情观念,圣约翰将他的个人意志强行灌输给简爱,但简爱并不会因圣约翰的帮助和强迫,而动摇自己的本心,简爱始终认为婚姻必须建立在爱的基础上,而且必须是平等的、发自真心的,而不是用来协助自己的职业生涯。所以她才会抗拒圣约翰的求爱,以此来捍卫她所追求的“平等之爱”。在故事的结尾,简爱回到了桑菲尔德,并接受了已经破产、成为残疾人的罗切斯特。此时罗切斯特重回单身,她可以正大光明,不用以情妇的身份和他在一起,而且罗切斯特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身份,而且简爱也不会是一种受恩的身份,更不存在有亏有欠的负担,而是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在一起。
二、追寻心有灵犀的爱情
对于简爱来说,一场完美的婚姻必须以真爱为基础,真爱在于灵魂的契合,与门第、钱财无关,真爱更不是可以用钱来购买的,而是超脱于世俗,是一种心灵上的交流、心有灵犀的默契,并不是物质可以衡量的,这种爱情是她一生所追求的。简爱和罗切斯特可以听懂对方的弦外之音,有着心灵上的默契。罗切斯特原本是一个上层阶级的男人,虽然生活富足,但是他的内心却是一片空白,没有人可以真正理解他,对他阿谀奉承的英格拉姆小姐也不过是虚情假意。自从罗切斯特和简爱相遇,他们都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他们的交谈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简爱很喜欢他们的交谈,罗切斯特也渴望天天和她说话。简爱能够听见罗切斯特发自心底的声音,当简爱听说桑菲尔德发生大火后,决定去找罗切斯特,且她并没有因为罗切斯特的残废而离开,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毅然地决定与罗切斯特在一起。在芬丁庄园两人携手步入了婚姻,她成了罗切斯特的眼睛。虽然罗切斯特此时已经破产,并且成了残疾人,简爱却依然觉得他们如今的生活很快乐,这是来自心灵上、精神上的爱情,超脱了物质、经济、地位等其他俗物,得到的是一份永恒而崇高的爱情。
三、坚守底线
在罗切斯特没有遭遇火灾之前,原本两人是要结婚的,但是简爱听说罗切斯特有一个妻子,并且没有离婚,这件事让她不知所措。罗切斯特对其坦白,承认确有此事,但他的妻子精神存在问题,不是个正常人,坚持让简爱留下来,就把这个“疯女人”当成空气,当成一只被罗切斯特保护起来的金丝雀。可简爱依然决定从罗切斯特身边离开,不管罗切斯特如何向她表白,她都不愿意逾越自己的底线,即便再爱罗切斯特,也不能违背法律,越过他的妻子,她要的婚姻是合法的、正大光明的。所以她忍受着内心的痛苦,离开了桑菲尔德。
简爱是生活在男权社会下,地位低微、长相平庸的普通女性,却敢于打破世俗的陈规,无视社会地位的差异,与上流社会人士谈起平等的恋爱。这倒不是说她有什么特别,只是出于她的观念,人人平等的观念。在夏洛蒂·勃朗特生活的那个年代,英国的人民要求民主的呼声很高,这场革命也极大地改善了妇女的社会地位,要求女性的权利和自由,当然,这也包括爱情的自由。简爱对自己尊严的追求、对感情的勇敢都是广大女性解放的表现,可以说这是在奥斯汀女性意识萌芽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的一大步。
综上,简爱的独特之处是她追求独立的人格魅力和对爱情的崇高追求,在当时是一种突破,在今天这同样也是当代女性形象的典范,也使这部作品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在简爱生活的年代,女人无法为自己的人生做主,女性的生活是一场又一场的悲剧,无论你选择顺从命运,还是甘愿做钱的奴仆,大多数的结局都是无奈的。而简爱就像一颗明星,一个能为后代以启迪和动力的明星,让处于底层的女性看到了希望。她以自己的行为教导女性:唯有变得更坚强、更勇敢,勇于地向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才能真正实现自己,过上想要的生活。通过简爱,我们看到了一个勇敢反抗封建观念的妇女,她是一个坚强而勇敢的女人,她身上所迸发出来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
作者简介:
郭宁,女,1992年4月生,河南濮阳人,汉族,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教育。本文系开封市社科联项目开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课题“科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研究”(编号:ZXSKGH-2023-0672)成果。作者单位: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初等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