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苦难,却写出了英雄主义
2024-12-31康欣
我看过由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改编的电影《红高粱》以及电视剧《红高粱》,然而再读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原著时,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真实地感受到《红高粱家族》原著的高大伟岸,感受到他的热血沸腾。它是不愧是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世界文学巨著之一。《红高粱家族》的故事发生在作者想象中的故乡——高密东北乡,那里生长着绵延数里的红高粱,红高粱不仅是这些故事发生的地方,也是这些故事的底色。《红高粱家族》这本书一共有五章,每个章节都有一个故事。《红高粱》中,祖父余占鳌与爸爸豆官等人一同与日本人作战,却因信息错误,祖母等人惨遭杀害;《高粱酒》追忆我奶奶九儿和我爷爷的恋爱故事,以及爷爷一个人扛起了开酒厂的担子,这是所有作品的高潮部分,其爱恨情仇让人过目难忘;《狗道》写乱世的狗吃人尸成精了,一个野狗食人尸体的混乱世界,我的爸爸和我的妈妈倩儿一起杀了一条狗,爸爸在和一条狗打架的时候,不幸被狗咬伤;《高粱殡》中重生的祖父为祖母出丧,遭敌人复仇攻击,丧礼变为战场;《奇死》讲述的是女主人爱儿和她的姑姑香官被日本人所杀,以及耿十八刀和成麻子的死亡过程;再来一篇《野种》,说的是解放战争的时候,我爸一马当先,带着大家渡江送物资。
小说以“我”的口气讲述那个传奇的故事,充满包括我爷爷和奶奶之间的爱恨情仇,描述了我家祖先在高密东北乡抗日战争年代所经历的英勇故事。爷爷、奶奶、父亲、姑姑等前辈们奋起抗击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他们不畏苦难,忠于自我,敢爱敢恨,展现了英雄主义的精神。小说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以汪洋恣肆之笔全力张扬着英雄主义,显示着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
苦难的时代
小说文本《红高粱》开头写道:“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点出了小说事件的发生时间。小说很少写苦难,然而从小说的文字描述可以窥得其苦难的时代。那个年代是民国最混乱的时期,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着广大的中国人民,而在乡村长期仍处于无政府主义,贫乏的土地无法生长出足够的粮食,穷苦的人到处都在讨生存,土匪遍地都是,无人能管,杀人放火都无人在意。高密东北乡土匪如毛,他们在高粱地里如鱼儿般出没无常,拉帮结伙,拉骡绑票,坏事干尽,好事做绝。后来,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到处烧杀抢劫,底层的人民成为战争的牺牲品。然而在这种苦难无处不在的时代,只是偶尔有人去抱怨一下,然后大家都充满精气神去追求食物、爱情、自由和民族解放。
英雄主义的底色
《红高粱家族》中,最突出的一个形象便是“红高粱”,不仅是故事的发生地,而且是这些故事英雄主义的底色。
红高粱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谷物,除了有食用的含义之外,还象征着作家崇尚的生命力量与灵魂。红色的高粱象征着强大的生活。莫言在小说里很多地方都提到了他的家乡——高密的东北部,而那些靠吃高粱为生的村民,也都拥有着类似于红高粱的鲜明个性和特征:生命力旺盛、挺拔、坚韧、团结。实际上,“红”字也是作家故意所用,既能代表红色,又能代表血液。用高密市人民的血浇灌的是我的祖父祖母、我的父亲刘罗汉。作家通过对“红高粱”的描绘,凸显了中国人民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正义”“敢于爱”“敢于反抗”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
这一望无际的红高粱地是野生的,并不是高密的人民种的,他们热烈地开花结果,生生死死,顽强不屈,这生命力极强的高粱象征着生生不息、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的高密人民。在红高粱这块土地上上演过无数个让人难以忘却的事情。我爷爷和他的兄弟们在和日寇决战的时候,整个故事的展开是依赖高粱地进行的。我爷爷他们是以高粱地作为掩护,进行了一次反击战争。红色的高粱地代表的是中国大地。
红高粱也是一种充满情感的形象,它与故事中的角色、剧情产生联系,它不仅是一个背景,更是一种存在于高密人民血脉之中的人格、一种精神,渗透进高密人民的心中,成为一种思想,驱动着故事的发展,形成了高密人顽强、不屈的个性。
小说一直提出红高粱退化,有了杂种高粱。 杂种高粱好像永远不会成熟。它永远半闭着那些灰绿色的眼睛。它们真正缺少的,是高粱的灵魂和风度,如同软弱的现代人失去了之前的英雄主义精神,需要有人去寻找民族的精神,重新让英雄主义生长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苦难中的英雄主义
一、我奶奶
笔者认为我奶奶九儿是小说中最具有英雄主义色彩的角色,她聪明美丽,勇敢坚强,不受封建礼教的毒害和束缚,敢于追求自由和个人的幸福。“我奶奶”戴凤莲,不到6岁就开始缠足,“我的外曾祖母”用一丈余长的布勒断了奶奶的脚骨,缠就一双三寸金莲。奶奶身高1.6米,体重60公斤。九儿的父亲为了贪图人家的一头毛驴,将十六岁的女儿要嫁给病鬼。九儿面对无望的婚姻,选择自我抗争,在那片红高粱中,完成了生命的蜕变。后来,我爷爷为她解围后,她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也因为我爷爷的血气方刚而选择和我爷爷结合,开起了做高粱酒的生意,生意还做得红红火火。对于她那个缺德的爹,她没有惯着,后来我爷爷和恋儿借情之后,她没有选择要死要活、三从四德,而是答应了别人的追求。在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两个人又重归于好,九儿的冷静很多次帮助我爷爷做出正确的选择,最后在打小鬼子时,她牺牲在高粱地中,小说中将她的死写得悲壮而热烈。她的一生活得自我而勇敢,充满了英雄主义的色彩。
十六岁之前,作者对我奶奶的生活一笔带过,通过她甘心出嫁的情况来看,是个普通的女子,十六岁之后,九儿一下子成为一路开挂的大女主,她处理好生意问题,自己留下伙计继续做高粱酒的生意,将我爷爷训服,在抗战中英勇上场。对于她的英雄主义,作者是这样说的:“在某种意义上,英雄是天生的,英雄气质是一种潜在的暗流,遇到外界的诱因,便转化为英雄的行为。”我奶奶正是面对那些挫折时,英雄主义一下就萌发起来。
作者在小说中这样写道:我奶奶一生“大行不拘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心比天高,命如纸薄,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原是一以贯之。
二、我爷爷
相对于我奶奶的正面形象,我爷爷余占鳌的形象更是亦正亦邪。他家境贫寒,父亲早亡,平时靠打短工为生。但他没有抱怨,一心想成为人上人。他母亲和别人有染,他就杀了那个人;他为九儿解困,杀了九儿的丈夫和公公,然后和九儿在一起。他虽然爱九儿,却对九儿不忠。婚后第3年,九儿母亲病逝,她带着儿子回娘家奔丧。没想到才离家三天,余占鳌就与丫鬟恋儿睡到了一起。被当场撞破后,余占鳌不以为意,反嫌九儿醋劲太大,一巴掌把她打翻在地。见九儿仍哭闹不休,余占鳌索性带着恋儿决然而去,完全不顾九儿母子的死活。他虽然具备了一个土匪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离真正的土匪还有相当的距离。然后在后面的经历中,经历了死亡的威胁,还有人性的考验,经历了和九儿的重归于好和生离死别,在那场打鬼子的行动中,英勇无比,散发着英雄气概。
三、其他英雄众生相
刘罗汉大爷是一个坚毅而忠诚的形象,他虽言辞不多,但如同高密东北乡的黑土一样坚实、厚重、丰满。在莫言笔下,罗汉大爷展现出丰富的性格,他忠诚、善良、负责,超越了家仆的身份,体现了高密东北乡人的美德。罗汉大爷和骡子一起被押上工地修铁路,但他在日本人的侮辱下选择了逃跑,最终被抓获。日军将他拴在马桩上,甚至让孙五去剥他的皮,这一幕令人愤慨。
其他的人物差不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完美的好人,有美好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他们可以说又是英雄好汉又是王八蛋。八路军的胶高大队也偷了同为抗日队伍的余占鳌的狗皮和枪,为了抢枪炮不顾乡亲们的死活在葬礼上乱杀害余占鳌队伍,还误杀了大量百姓;而作为英雄的余占鳌其实大部分出发点都是为了私欲;作为灭村汉奸的成麻子悔过后成为八路军的一门抗日精兵,等等。在抗日方面,从表面上看,分成了三个派系,一个是土八团,一个是土匪,一个是冷团长,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们却是一伙的。所以,当土匪和铁帮的人被打得落花流水,然后被冷队抓住的时候,书中的角色都在思考,为何同一个祖先的人们会如此残酷地互相敌视?这也让我们想到,与之前的抗战主题小说相比,作家并没有将他们放在一个大火炉中一起抗战,而是将他们放在了两个极端的位置上,由于他们在理念上、在政党下面,都有着自己的利益,那么这三个阵营中,哪个才是真正的正义呢?有些人公然打压对方,有些人表面上说着抗日,实际上背地里又在捅刀子。
英雄主义绽放出顽强的生命力
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以如下方式描绘了他梦中的故乡“高密东北乡”:这个地方既是地球上最美丽又是最丑陋的地方,既超脱又世俗,既圣洁又龌龊,既英雄好汉又王八蛋,既能喝酒又能爱。小说中的“我爷爷”既是土匪又是抗日英雄,这种双重身份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真实,还原了真实的历史场景。莫言在小说中精心雕刻了几乎所有的战争场面,无论大小,甚至包括人与野狗在吞噬尸体时的较量,都展现了血淋淋的画面,呈现了一幅幅尸横遍野、血肉横飞的场景。
在这个人性与暴力交织的世界中,莫言以其狂放豪迈的笔触勾勒出了一片鲜红如血的高粱田,整个世界都被染上了鲜红的色彩。莫言以狂热的语言和奔放的笔触,创造了一个处于伦理边缘的高粱世界,塑造了一群土匪式英雄,他们行事不端却又为国效力,他们热烈相爱、英勇战斗,充满了叛逆与生机盎然的时代气息,英雄主义在这里绽放出顽强的生命力。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一部代表作,描绘了中国农村的苦难与坚韧。小说中的人物在遭受种种困境和磨难的同时,展现出了勇敢和顽强的精神,体现了一种英雄主义的精神。
小说以中国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族几代人的生活故事。他们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经历了无数磨难和挫折,但他们并没有被苦难击垮,反而在逆境中展现出了坚韧和勇气。在生活的挣扎中,他们展现出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英雄主义的体现。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他们或许并不具备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气质,但他们的平凡与伟大在苦难中得以彰显。他们通过对抗命运的挑战,展现出了一种不屈的意志和坚韧的品质。他们或许无法改变周围的环境和现实,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勇敢地面对生活的艰辛,展现出了对生活的坚韧和勇气。他们或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但他们的故事却让人心灵深处荡起涟漪,激励着人们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坚定地追寻内心的信念。
高密东北乡是一个充满苦难的地方,贫瘠的土地只能生长着红高粱,人民生活困苦,治安混乱,没有人权,没有正义,没有公平,没有诚信,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无法得到保证。而作者没有把写作的重点放在这些苦难上面,而是重点写出了这片土地上盛开的英雄主义花朵,那些平凡的人物在特殊的背景下,绽放了自我的勇敢和奉献精神。
当我把这本书收起来的时候,我还会热血沸腾,这是一本在苦难中充满英雄主义的小说,里面的文字和角色,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作者简介:
康欣,2002年生,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20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