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2024-12-31滕金杰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阵地应该与时俱进,对教育模式以及教育过程进行创新。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急需大量具有专业背景的创新型创业人才,院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对学生开展“双创”教育,以便能够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高校教育在创新以及发展过程中,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成为其重要的发展方向。然而,当前“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本文主要对新时代背景下“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意义,融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融合路径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新时代;“双创”教育;专业教育;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7.074
1"新时代“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意义
1.1"新时代“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方向
新时代,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需要不断调整教育的方向和内容。而“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被认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方向。首先,融合“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专业教育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很少有机会提供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的机会。而“双创”教育则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缺乏学科知识的积累。通过将两者融合,可以让学生既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备创新和创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融合“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能力。创新和创业往往需要团队合作,而传统的专业教育很难提供这样的机会。通过“双创”教育,学生可以参与到团队项目中,与其他学生一起合作解决问题,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能力。再次,融合“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可以促进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传统的专业教育往往与社会的需求脱节,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难题。而“双创”教育注重实践,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增加就业机会。通过与企业、创业者等社会资源的合作,高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为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提供更好的支持。最后,融合“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新时代,创新和创业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双创”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创业的机会,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1.2"新时代“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举措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专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双创”教育应运而生。首先,通过将“双创”元素融入专业教育中,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他们在毕业后更容易适应社会的需求,也更有可能在创新创业领域有所作为。其次,在以往专业教育中往往过于注重学科的细节和专业性,而忽视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通过与“双创”教育的融合,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的人才。再次,融合可以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和社会影响力。传统的专业教育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术研究,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满足。通过与“双创”教育的融合,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和社会影响力。融合可以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传统的专业教育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教学内容过于死板、教学方法单一等。通过与“双创”教育的融合,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实施。同时,也可以推动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1.3"新时代“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新内容
“双创”教育旨在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过去,高校教育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起来,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融合“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传统的专业教育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而“双创”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将二者融合起来,就可以在学科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其次,融合“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必须注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通过“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科技知识,培养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为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新时代“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观念融合度有待提升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创新创业的深化,双创教育逐渐受到重视。然而,与传统的专业教育观念相比,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观念之间的融合度仍然有待提升。首先,传统的专业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科专精,培养学生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而双创教育强调的是创新和创业的能力培养,注重实践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两者在培养目标和教育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学生在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难以充分融合。其次,双创教育的理念和实践还相对较新,教育机构和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标准,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指导。这也导致了双创教育与传统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度不高。再次,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也是造成融合度不高的原因之一。长期以来,社会普遍认为成功的标志是取得好的学历和从事稳定的职业,而对于创业和创新的认可度相对较低。这种观念限制了双创教育与传统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
2.2"“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中,学生参与度不足
尽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现实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对“双创”教育的认识不足,许多学生对“双创”教育的内涵和价值缺乏清晰的认识,导致他们对参与“双创”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其次,当前一些高校在推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再次,部分高校在“双创”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目前,我国对“双创”教育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导致学生在参与“双创”教育时缺乏动力。
2.3"“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契合度不高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契合度不高,这给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挑战。首先,从教育目标来看,“双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和创业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而专业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在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的能力。虽然二者并非完全对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过于强调某一方面的教育目标,导致学生在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得很好,但在创新和创业能力方面却显得不足。其次,从教学方法来看,“双创”教育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专业教育则更注重理论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师自身的教育背景和教学经验,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不自觉地强调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从课程设置来看,“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的契合度不高。一方面,“双创”教育课程设置较为灵活,强调跨学科的整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而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则较为固定,主要围绕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展开,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接触到其他领域的知识,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双创”教育课程往往需要较少的理论教学,而专业教育课程则需要较多的理论教学。这使得在课程设置上,“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难以实现有机融合。
3"新时代“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
3.1"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打造专创渗透教育融合理念
新时代“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提高的关键环节。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了有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打造专创渗透教育融合理念策略的实施路径势在必行。首先,要深入贯彻“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理念。双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专业教育则是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育机构要思考如何将创新创业元素融入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来实现的,还需要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教育体系。这包括创新创业导师制度的建立,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机会,以及与企业和社会资源的深度合作等。只有通过多方面的教育手段和资源的支持,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再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因素,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和指导能力。
3.2"改变教学方式,创新课题体系,形成专创知识教育体系
在新时代背景下,“双创”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作为一种结合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它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改变教学方式、创新课题体系以及形成专创知识教育体系成为实现“双创”教育目标的重要策略。首先,改变教学方式是实现“双创”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评价,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同时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双创”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案例分析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应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如开设创新实验室、组织创业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次,创新课题体系是实现“双创”教育目标的重要支持。创新课题体系是指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学生的创新需求为核心,构建起一系列创新课题和实践项目。通过开设创新课题和实践项目,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构建创新课题体系时,应注重问题导向和跨学科融合,将各个专业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和综合应用。此外,创新课题体系还应与实际需求相结合,与企业、社会等各方面进行合作,增加学生在实践中的参与度和实效性。最后,形成专创知识教育体系是实现“双创”教育目标的重要目标,专创知识教育体系是指以创新创业为核心,贯穿于各个专业教育当中,形成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在专创知识教育体系中,学生不仅学习专业知识,还学习创新创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了解创业政策和市场需求等,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3.3"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构建多元化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革,创新创业教育被视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新时代,“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构建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策略之一。首先,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是构建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提供具有创新氛围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供创业孵化器和创新创业竞赛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交流合作的平台。同时,还需要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创业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创新创业体验。其次,构建多元化管理模式需要注重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知识传输和考试评估,而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同时,教育管理部门也应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指导,鼓励学校和教师创新教育实践方法,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再次,构建多元化管理模式需要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每个学生的潜力和兴趣不同,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学校可以提供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向和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求进行选择。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人才。最后,构建多元化管理模式要注重评价体系的创新和完善。传统的评价体系以成绩和排名为导向,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实践经验和团队合作能力纳入评价范畴。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者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美会,朱易.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3,(13):2225.
[2]邵成诚,赵嘉君.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究[J].数据,2021,(12):173174.
[3]陈卫东.新时代背景下高职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融合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02):183184.
[4]全晓洁,邱德峰.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2):2832.
[5]魏本龙,冯雨.新时代师范院校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路径探究[J].智库时代,2019,(50):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