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2024-12-31潘艳艳李俊
摘"要:作为金融学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和思政内涵。本文基于ADDIE模型设计了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首先,分析授课对象与基本学情,并据此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主线与育人目标;其次,围绕课程内容与主要知识点,深入挖掘金融风险管理的课程思政元素,完成课程思政元素与主要知识点的匹配;再次,围绕主要的金融风险类型,开发了金融风险管理的案例素材,并分析每一个案例素材所映射的思政元素;尔后,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入金融风险管理的思政教学,采用互动性和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内化所学知识的人文精神、社会价值和思政涵义;最后,给出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评估与反馈的原则和指标体系构建的标准,以期为金融学其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ADDIE;思政元素;思政案例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7.069
0"引言
我国对于课程思政的关注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2017年,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2020年5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在全部高校、全部专业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目前,该纲要已经成为各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依据。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由此,国家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可见一斑,课程思政研究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推进课程改革的重点方向。
然而,当前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中,还存在思政元素“表面化”“硬融入”“两张皮”等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取得课程思政的实际成效,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金融风险管理”作为金融学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其内容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关系到资源优化配置与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关系到经济与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战略与金融安全,这样的学科特点也决定了其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鉴于此,本项目以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为载体,基于ADDIE模型,从课程思政学情分析与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方法实施和教学成果评估等方面,探索课程思政实施的规律和方法,设计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期为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供依据,为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1"ADDIE模型
ADDIE模型最早由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中心提出,是重要的教学设计方法论,它按照逻辑顺序将教学设计分为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和评价(Evaluation)5个环节。分析主要围绕教学对象,通过分析学情、需求、任务等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设计,明确教学内容;开发阶段则主要是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发掘各类资源和素材;实施阶段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内容以及各类资源和素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推进和实现教学内容和目标;评估阶段则是评价教学活动效果,围绕教学活动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反馈,以不断改进和完善之前的教学设计方案。这5个环节环环相连,很好地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全过程,反映了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学得怎么样等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开展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和逻辑严谨的方法论。
近年来,ADDIE模型在教学改革,特别是在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王金亮等(2023)进行了“遥感技术与应用”课程ADDIE教学实践与效果评价。邱迪和孔红艳(2023)基于ADDIE模型进行了热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研究。杨美礼(2023)基于ADDIE模型进行了分析化学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王宏艳(2023)以“创业与企业管理”课程为例,开展了基于ADDIE模型与灵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设计。彭习梅(2023)基于ADDIE模型的过程与方法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前期相关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结合ADDIE模型,从课程思政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出发,围绕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方法选择实施、教学评估反馈5个方面,构建金融风险管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如下图所示:
2"基于ADDIE模式的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
2.1"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确定(Analysis)
分析环节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前提,前期分析的合理性会对后期的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环节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围绕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的学情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首先,基于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从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特点和金融专业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风情况着手进行学情分析。本门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或者四年级的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已经完成了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宏微观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整体上对于金融市场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金融活动的内在风险属性有了一定的感知,对于金融行业和金融机构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课程的学习积累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其次,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的自主性和内驱力增强。这一阶段学生已经考虑或者确定未来的就业方向,更加关注金融机构和金融行业的岗位情况和工作实践问题。因此,需要给学生更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素养的引导,以便为未来在金融领域就业和学习打下基础。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结合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特点,将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与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金融职业素养3个层面梯次推进设计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详见下表1。
首先,坚持辩证唯物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尊重客观事实、尊重金融市场实际、尊重金融风险的发展变化规律,并将所学的金融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坚持唯物辩证法,坚持将对立统一相结合,因果关系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于金融活动和金融市场中的现象,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市场的变化和错综复杂的风险因素,需要厘清金融风险的发展变化规律,掌握各类金融风险内在特点和属性。其次,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引导学生树立爱国爱党,坚定“四个自信”,工作兢兢业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再次,培养以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意识为主要内容的金融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职业活动相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一是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对于金融风险及其发展变化规律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能够掌握金融风险的识别、度量和应对方法,具备金融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储备和随时学习新技能的能力;二是诚实守信,遵守职业道德,增强职业责任感,具有迎难而上克服困难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勇气;三是在从业过程中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要遵纪守法,合规尽职,具有法律底线;四是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在工作中培养服务意识、风险意识、规则意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底线意识和大局意识。
2.2"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Design)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是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是在思政教学目标确定的基础上,围绕思政教学目标,提取和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人文精神。而课程中的思想价值和人文精神无法直接呈现在课程内容之中,需要通过教学设计,结合课程的价值取向和学科特点进行总结提炼,升华隐藏的思政元素,才能完成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构建,从而达到思政课程育人的实际效果。为此,结合金融风险管理的课程教学大纲,归纳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知识点,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思政元素,结合前面的课程思政元素和思政育人目标,将二者进行匹配,构建关键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映射关系。详见表2。
2.3"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开发(Development)
开发环节是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环节的基础上,完成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及其相关材料的发掘和制作,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重点环节。案例资源的使用主要目的是支撑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辅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给学生以润物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启发。根据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大纲安排,本文围绕主要的金融风险类型,即证券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搜集相关经典案例,为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提供案例支撑。在案例的学习和分析过程中,提取挖掘主要的思政元素,将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在搜集案例的基础上,可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在教学过程中逐步积累和丰富案例素材,实现案例素材的循环使用和日益完善。
2.4"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选择与实施(Implement)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选择与实施是金融风险管理思政教学体系得以落实的关键步骤。在网络和大数据时代,可通过多种媒介和平台向学生传递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内容,充分利用学习通、微课、云课堂等多种载体,构建融合多种媒体技术手段和海量案例素材的多元化课程思政教学平台,为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为此,本部分采用“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融合互动、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构建三段式思政教学实施方式。在课前,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相结合,通过学习通线上发布预习知识点,安排学生提前搜集相关案例,使得学生能够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以及案例发生的背景和过程;在课中,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翻转课堂等手段带动学生参与到案例讨论分析之中,对于案例中涉及的知识点和思政元素进行提炼,通过情景重现、现场演绎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案例所蕴含的知识点和思政元素的理解。在课后,对课堂内容进行延伸,通过布置作业,组织实习、实践等方式,使得课程思政育人实现从认知认同、情感内化到行为转变,真正达到思政育人的初衷。
2.5"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评估与反馈(Evaluation)
课程思政教学评估与反馈是以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和内容为依据,综合评价课程思政教学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等方面效果的重要环节。
金融风险管理的课程思政评价,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性化与规范化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将教学评价聚焦在学生的学习成果上,强调学习成果的内涵和个人的学习进步,重视教学评价结果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结合本校的教学评价系统,将思政元素纳入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形成“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机制—评价反思”的综合化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成果评价体系。在评价的基础上,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手段进行反思,及时发现并纠正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存在的问题。另外,在数字经济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还可以充分利用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手段,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提供技术支撑。在进行课程思政评价时,可首先通过传统评价方式进行初步人工价值判断,再依据机器数据感知模块验证和调整初步价值判断结果,最后实施人机协同诊断,形成课程思政评价结果,并据此生成干预策略。
3"结束语
本文基于ADDIE模型,遵循课程思政教学需求分析—内容设计—资源开发—教学方法实施—评估反馈的思路系统设计了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首先,分析了授课对象和基本学情,明确了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其次,围绕课程内容和主要知识点,深入挖掘金融风险管理的课程思政元素,完成了课程思政元素与主要知识点的匹配;再次,围绕主要的金融风险类型,开发了金融风险管理的案例素材,并分析每一个案例素材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尔后,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入金融风险管理的思政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主动思考所学知识背后的人文精神、社会价值和思政意义;最后,从评估标准、评估指标等角度,分析了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评估与反馈的原则和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课程思政则是在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回答了以上问题。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顺利实施涉及授课师生、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平台支撑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将这些因素充分调动并有效整合,才能形成合力与协同效应,真正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1)[2021051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9):1824.
[3]王金亮,赵丽红,郭熙,等.“遥感技术与应用”课程ADDIE教学实践与效果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23,(49):129132.
[4]邱迪,孔红艳.基于ADDIE模型的热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研究[J].物理通报,2023,(12):8994+100.
[5]杨美礼.基于ADDIE模型的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4(22):4151.
[6]王宏艳.基于ADDIE与灵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设计——以“创业与企业管理”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3,(25):136139.
[7]彭习梅.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基于ADDIE模型的过程与方法[J].教育导刊,2023,(11):6169.
[8]蒋乃平.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7883.
[9]林晓锋.“三主线双循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与创新——以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为例[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2,24(03):2229+60.
[10]谢幼如,邱艺,章锐,等.数字化转型赋能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进路与评价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22,(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