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研究

2024-12-31李波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7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阵地

摘"要:高校辅导员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意义重大,发挥高校辅导员主导作用、大学生主体作用和革新信息内容和传播方式是主要着力点。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高校辅导员构建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健全高校辅导员构建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工作体系,全面提升高校辅导员管理和运营网络思政教育阵地能力。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7.049

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是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的主要职责之一。高校辅导员构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院系官方网络平台,包括综合类平台、学工相关平台和学生组织相关平台,二是辅导员自身及所带党支部、团支部、班级自发成立的网络平台。目前,关于高校辅导员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研究还比较少。在全面推动高校网络育人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有必要系统探索高校辅导员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意义、主要着力点和具体举措。

1"高校辅导员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意义

1.1"引领大学生思想与行为

高校辅导员构建的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官方资讯和各类校园信息的重要渠道,是距离高校大学生最近的网络平台。这些平台发布的信息容易触动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而引起他们深层次的思想矛盾运动,推动发生新的自我建构,从而引领其思想与行为。相较于共青团中央、微言教育等较高层次的官方网络平台,高校辅导员构建的网络思政教育阵地所发布的信息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发展高度相关,其中蕴含的政治性、思想性、价值性的内容往往容易被大学生所青睐,比如,优秀大学生代表的成长经历、知名教师的奋斗历程、先进人物的高尚品格、老党员的感人事迹等。这些信息容易让处于不同阶段的大学生感同身受,触动他们思考自身所处的状态、面临挑战和应对办法,产生思想变化,进而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1.2"传播高校先进网络文化

高校辅导员构建的网络思政教育阵地是高校平台矩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校内其他官方平台相比,从数量、受众、影响上看,这些平台都处于优势地位,是传播高校先进网络文化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在学院官方网络平台中,高校辅导员作为指导教师发挥着把方向、定计划、作保障的核心作用,这一阵地还是集内容制作、资源整合、系统传播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且这些任务基本上都由学生自身来完成。高校辅导员构建的网络思政教育阵地不仅以持续性、周期性运转来不断产生网络文化产品,还以传播方式的创新来不断提高网络信息的可接受度,从而对大学生产生实质性影响。高校先进网络文化是大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共创、共享的文化,这一文化空间承载着青年大学生群体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身的独特感。正是基于学院官方网络平台,大学生群体在互联网上建构出属于自己的主流场域,在网络社会中保持和发展自身文化的产物,创造和发展着属于自身的精神文化空间。

2"高校辅导员构建网络思政教育阵地的主要着力点

2.1"发挥高校辅导员主导作用

作为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学院官方网络平台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价值性。作为指导老师和实际的构建者,高校辅导员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坚持守正创新、育己育人。一方面要守正,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学校和学院党委的各项要求,把好宣传思想阵地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在“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大背景之下,从严办好学院官方网络平台,坚决防范化解各类意识形态风险,增强安全意识,确保网络平台的方向正确、内容正确。另一方面要创新,通过系统的学习实践,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提高构建、管理、运营学院官方网络平台的能力。同时,根据大学生兴趣需求、阅读习惯、信息素养的实际情况,结合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院官方网络平台所发布的内容,确保网络信息能够最大限度地被学生选择、消化和吸收,真正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2"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虚拟性,大学生实际上是自主、自由地选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是其中的主体,这也是学术界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关系中“双主体说”的主要观点。在实际的工作中,辅导员构建的网络思政教育阵地的具体工作也是由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学生骨干来执行的。因此,一定要充分尊重和挖掘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院官方网络平台变成大学生自主、自为的网络平台,发挥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和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的优势,规避他们人生阅历不广以及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局限性,引领他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倾听他们对一些问题和现象的看法,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信任帮助,积极推进日常工作,共同构建好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对于自发性特点的以班级、团支部的名义构建的网络平台,也应该履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成为辅导员构建网络思政教育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2.3"革新信息内容和传播方式

内容与渠道是网络思政教育信息能否被大学生看见和选择的重要因素,也是构建网络思政教育阵地的主要方面。在竞争日渐激烈的网络信息生态环境中,不断革新信息内容和传播方式是衡量一个网络思政教育阵地是否合格甚至是否有必要存活下来的重要标准。目前,商业平台几乎主导了网络信息的传播方式,以视频化、互动性、娱乐化为特征的传播方式已经成为大学生网民对网络信息的主要选择标准,这些传播方式值得学习和借鉴。但在内容方面,高校辅导员构建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要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革新内容的构建要素、组成形式和呈现方式,但要保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方向、实践方向,确保发布的网络信息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3"辅导员构建网络思政教育阵地的具体举措

3.1"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高校辅导员构建网络思政教育阵地

当前对高校辅导员构建网络思政教育阵地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够。相较于学校自身的官方网络平台,高校辅导员在构建网络思政教育阵地时存在着经费不明晰、人员不确定、责任不明确的突出问题。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提出,各高校应按照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设立网络思政工作专项经费。而学院层面并没有这个专项经费,由于经费不明晰,为了维持日常工作,只能“到处化缘”,导致负责的高校辅导员无力生产一些花费较高但效果良好的视频化的网络信息产品。构建网络思政教育阵地是一个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但高校辅导员自身的流动性以及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健全,造成了核心工作人员的不稳定。另外,日常工作是由高校辅导员所带的学生团队来完成,而学生的流动是周期性的,培养学生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成本,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网络思政教育阵地的螺旋式发展。维护网络思政教育阵地是一项系统工程,但高校缺乏相应指导,责任不明确,造成高校辅导员在工作创新面临“可能出错”的时候,无可奈何地选择“按部就班”。因此,应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构建网络思政教育阵地,给予一定的专项经费支持,明确相应的工作责任,避免因为人员流动造成一些知名网络思政平台流失的遗憾。

3.2"健全辅导员构建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工作体系

一是健全组成体系,辅导员工作所涉及的网络思政教育阵地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院官方网络平台,包括综合类平台、学工相关平台和学生组织相关平台,这些平台所发布的各类信息一般都会由辅导员设计规划、审核审定,这部分平台的管理归属已经非常明确。另一部分是由党支部、团支部和班级自发成立的网络平台,理论上这些网络平台也应该发挥网络思政教育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存在认识和实操不清晰问题,比如它们是否属于辅导员所管辖,是否需要纳入辅导员构建的网络思政教育阵地。本文认为,由党支部、团支部和班级自发成立的网络平台应该纳入辅导员的管辖以及所构建的网络思政教育阵地,有利于辅导员指导它们科学合理地开展工作,有利于辅导员根据不同平台的功能定位,立体地设计发布内容以改善高校网络信息生态环境,有利于更多大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在网络空间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辅导员可以采取定期召开例会的方式来要求和规范这些网络平台发挥自身作用。

二是健全内容体系。高校辅导员所构建的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发布的内容呈现出周期性的特征,主要目的是服务学院发展和学生成才,其核心内容相对固定,内容创新有迹可循,这就需要系统健全其内容体系以保持工作内容的稳定性、连贯性,明确不同的时间节点、发展阶段所需要集中呈现的网络信息。比如,在新生军训期间,发布应征入伍大学生感人事迹、国防教育相关的内容,更容易被大学生选择、消化和吸收。还需要重视内容创新,创作学生喜爱的文化元素,真正引领大学生网络文化。

三是健全传播体系。高校辅导员构建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所传播的信息,有些内容是必须通过文字进行传播的,如正式的通知公告、活动的流程安排等,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可以通过视频化的方式传播,比如身边榜样的日常行为、主流文化产品等。要健全传播体系,明确不同内容的传播方式,并尽可能多地利用短视频、强互动、艺术化的方式传播主流价值,以达到更好效果。

3.3"全面提升高校辅导员管理和运营网络思政教育阵地能力

作为实际的管理者和运营者,高校辅导员发挥着推动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发挥实效的核心作用,其工作能力至关重要。在现实工作中,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重视网下工作、轻视网上工作的情况,而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造成他们这方面能力比较弱。此外,负责不同类型的学院官方网络平台的高校辅导员人员也不同,由于学院师生对不同网络平台的期待不一样,这些辅导员的能力差别很大,比如,负责学院综合类网络平台的辅导员,由于学院领导非常重视、平台影响力很大,日常工作必须保质保量,其工作能力能够得到充分锻炼,管理和运营网络思政教育阵地的能力水平显著高于不负责此项工作的其他辅导员。高校要通过系统培训、实践锻炼的方式全面提升高校辅导员管理和运营网络思政教育阵地的能力,通过构建客观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来督促辅导员把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方面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通知[EB/OL].(2014-03-2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403/t20140327_167113.html.

[2]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2017-09-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9/t20170929_315781.html.

[3]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2.

[4]刘梅.试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3):50.

[5]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60.

[6]谢玉进.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再界定与研究深化[J].思想教育研究,2022(05):5661.

[7]韦吉锋.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界定的立体考察[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3).:6267.

[8]杨立英.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特性与教育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1):6267.

[9]张再兴,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10]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915(01).

[11]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201712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12]王昊.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网络文明素养提升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1):139143.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阵地
“无尾怪”和“独角怪”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展对策研究
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