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视角下青年绿色创业意愿形成机制及培养策略
2024-12-31徐小雨
摘"要:采用绿色价值观量表、绿色行为量表、环境知识量表、绿色自我效能感量表、绿色创业意愿量表在“问卷星”线上对305名大学生进行施测,探索大学生绿色创业意愿的形成机制。结果发现大学生绿色价值观、绿色行为、环境知识与绿色创业意愿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绿色价值观、绿色行为、环境知识对绿色创业意愿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大学生绿色创业引导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绿色创业意愿;绿色价值观;绿色行为;环境知识;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7.039
1"问题提出
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唤醒其生态责任与忧患意识,进而引导其自觉践行生态环保行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创业意愿作为创业活动的开端,对创业行为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创业教育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将使学生形成绿色创业的价值观和绿色创业导向,从而提高兼顾环境、社会和经济三重底线的创业绩效。生态文明教育成为提升大学生绿色创业意愿的关键。
绿色创业是借助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以提升环境质量,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绿色创业的核心思想是绿色、低碳、生态、循环、可持续,实现生态与商业利益的协同发展,蕴含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有利于实现保护环境、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绿色创业意愿作为创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绿色创业意愿是指大学生个体对于未来是否进行绿色创业的一种主观态度。这种主观态度可预测其在未来是否进行绿色创业行为。汤颖梅(2023)等人认为绿色创业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驱使下应运而生。
关于影响绿色创业意愿的因素,部分学者认为对绿色创业行为影响最为显著的是个体的价值观,具体内容包括生态价值观、环保意识和行为、社会责任感等。王季,李倩(2017)研究认为具有较高水平社会责任感和环境导向价值观的人,更加关注环境、关注自然、关注人类共同的生活场所、关注整个社会未来的发展,绿色创业这种环保、健康、可持续的创业方式才能满足他们对环保理念。Dees和Emerson(2002)研究认为,创业者的社会使命感对绿色创业活动有促进作用。从外部因素角度,制度环境、教育引导会影响个体绿色创业意愿。制度环境对大学生绿色创业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绿色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与增强创业者的利益意识,促使创业者明确自身的绿色创业目的。
针对大学生绿色创业意愿的培养,部分研究认为须具备高水平的社会责任感、专业知识与技能、绿色环保意识以及创新思维。绿色创业教育通过建立绿色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有利于对创业者的绿色创业行动产生有力的助推作用。自觉培养绿色精神,学习绿色创业知识与技能,从心理认知绿色创业发展趋势。谢建召等(2014)认为政府应该完善法律法规,高校则应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舆论宣传推广,企业创建良好的教育实践环境。
当前大学生高校在开展绿色创业教育方面,主要方式多以理论为主的课堂教学以及文化整体氛围育人等方式,未形成绿色创业育人体系。我国还未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高校绿色创业教育体系,缺乏建立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和可以带动学生绿色创业实践的优秀师资力量。大部分学生对绿色创业的认知水平较低,未考虑到绿色创业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导致生态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意向群体中的存在感很低。基于此,本课题以生态文明教育为视角,深入探究大学生绿色创业意愿的形成机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意识,助力绿色创业,实现国家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为探究大学生绿色创业意愿形成机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年级、性别等方面来控制调查对象,利用问卷星回收320份问卷,删除无效问卷后,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05份,回收有效率为95.31%。其中男生140名,女生165名,大一113人,大二77人,大三76人,大四39人。采用SPSS26.0进行数据分析。
2.2"研究工具
2.2.1"绿色价值观量表
采用申乾(2021)修订的绿色价值观量表,量表共8个题目,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示绿色价值观念越强。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6。
2.2.2"绿色行为量表
采用Robertson和Barling(2013)编制的量表,量表共6个题目,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示绿色行为水平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5。
2.2.3"环境知识量表
采用Gatersleben等(2002)开发的量表,共包括9个题项,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示环境知识水平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7。
2.2.4"绿色创业意愿量表
张燕林(2019)修订的绿色创业意愿量表,量表共5个题项,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示绿色创业意愿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4。
3"研究结果
3.1"变量描述性和相关性分析
为探究大学生绿色价值观、绿色行为、环境知识与绿色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绿色价值观、绿色行为、环境知识与绿色创业意愿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绿色价值观:r=0.951,p<0.01,绿色行为:r=0.944,p<0.01,环境知识:r=0.951,p<0.01),绿色价值观、绿色行为、环境知识水平高的大学生,其绿色创业意愿水平较高。
3.2"逐步回归分析
为探究大学生绿色价值观、绿色行为、环境知识是否影响绿色创业意愿,将绿色价值观、绿色行为、环境知识作为自变量,绿色创业意愿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绿色价值观、绿色行为、环境知识均进入回归方程。说明绿色价值观、绿色行为、环境知识对绿色创业意愿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并具有统计学意义。
4"研究讨论与建议
4.1"研究讨论
本研究探讨了大学生绿色创业意愿的形成机制,通过分析发现,大学生绿色价值观、绿色行为、环境知识与绿色创业意愿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绿色价值观、绿色行为、环境知识对绿色创业意愿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该结果与前人的部分研究一致。三元交互理论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该理论认为行为因素、环境因素与个体因素之间互为因果,在行为内部,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是以彼此相连的决定因素产生作用。个体因素处于环境、个体与行为三者交互关系中主体地位,个体的信心、态度、动机及思维方式等要素共同影响其行为表现,个体较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其心理特征会随着社会环境变化而变化。大学生的绿色创业意愿受到环境、个体认知、行为的影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行为。因此,通过绿色价值观培育、绿色行为实践、环境知识学习3个方面,提出在生态文明教育视角下大学生绿色创业意愿培养策略。
4.2"建议
4.2.1"认知层面: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育绿色生态价值观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培养绿色生态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高校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积极性,在实践中教会他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价值,提高他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建立生态社团等学生活动小组,学生自发组织实践活动,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的自我培育。同时开设相关课程,组织讲座,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以此形成良好的校园生态风尚,形成正向的绿色生态价值观,提升学生绿色自我效能感,强化学生绿色创业意识。
4.2.2"行为层面:倡导高校生态志愿服务,践行绿色生态行为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要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推进高校生态环境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壮大,加强对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宣传和支持,通过政策管理、重点培育等方式组建高校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植树造林、开展水质检测、环境宣传等志愿服务工作;学生可以参与环保工作,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实践技能,引导他们在志愿服务中积极实践绿色生态行为,培养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等良好习惯,鼓励他们选择环保出行方式、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等,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4.2.3"环境层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环境知识学习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学基础知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如何实践环保行为,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减少碳排放等方面的技能。高校应向生态教育倾斜资金,加强绿色校园建设,发挥校园的环境教育功能,依托环保企业平台资源,可通过合理规划校园绿化、配置垃圾分类设施、张贴节约资源标识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践行学习环境知识,树立生态意识。
5"结论
本文从生态文明教育视角探讨大学生绿色创业意愿的形成机制,对绿色价值观、绿色自我效能感和绿色行为各变量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分析各变量与大学生绿色创业意愿之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明确了绿色价值观、绿色行为、环境知识对绿色创业意愿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根据分析结果,以三元交互理论为理论基础,总结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大学生绿色创业意愿引导策略,为高校今后如何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大学生绿色创业引导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1]王秀峰,李华晶,李永慧,等.绿色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分析[J].软件科学,2015,29(6):4245.
[2]张燕林.绿色创业特质、绿色创业动机与绿色创业意愿的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9.
[3]汤颖梅,李文轩,刘庭汝,等.碳汇贷对农村青年群体绿色创业意愿的影响——基于田野实验的实证分析[J].武汉金融,2023,(03):7278+62.
[4]郭强,张燕林,王文怡,等.生态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对绿色创业意愿的影响:基于绿色创业动机的中介作用[J].创新与创业管理,2018,(2):90101.
[5]王季,李倩.创业者特质对绿色创业意愿的影响机理:基于大学生样本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7,(6):132137.
[6]Dees"J"G",Emerson"J",Economy"P.Enterprising"Nonprofits:A"Toolkit"for"Social"Entrepreneurs[J].academy"of"management"learning"amp;"education,2002,11(3):518527.
[7]Scott"W"R.Institutions"and"organizations:Ideas,interests,and"identities[M].Sage"Publications,2013.
[8]周劲波,黄胜.制度环境,创业能力对国际创业模式选择的影响[J].管理学报,2015,12(3):393.
[9]Lourenco"F,Jones"O,Jayawarna"D.Promoting"sustainable"development:The"role"of"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J].International"Small"Business"Journal,2013,31(8):841865.
[10]刘孟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绿色创业研究[D].黑龙江大学,2021.
[11]Hoogendoorn"B,Guerra"D,Zwan"P"V"D.What"drives"environmental"practices"of"SMEs?[J].Small"Business"Economics,2015,44(4):759781.
[12]李俊,龚胜意.关于大学生绿色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0):9596.
[13]谢建召,胡英卉,陈淑娇,等.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与绿色创业观: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5(5):2.
[14]李华晶,张玉利.创业与伦理的融合:研究评析与前瞻[J].管理学报,2014.
[15]申乾.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绿色行为:一个有调节的双中介模型[D].广西大学,2021.
[16]Robertson"J"L,Barling"J.Greening"organizations"through"leaders′"influence"on"employees′"proenvironmental"behaviors[J].Journal"of"Organizational"Behavior,2013,34(2):176194.
[17]Gatersleben"B,Steg"L,Vlek"C.Measurement"and"Determinants"of"Environmentally"Significant"Consumer"Behavior[J].Environment"and"Behavior,2002,34(3):335362.
[18]Bandura"A".The"self"system"in"reciprocal"determinism[J].American"Psychologist,1978,33(4):344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