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路径研究

2024-12-31王敬文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7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思政教育高职院校

摘"要:工匠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客观上主体同一、价值追求相通、终极目标相融,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职业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必然选择、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个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持续推进校园隐性文化的育人功能,最终实现三全育人的总目标。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7.035

1"工匠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

工匠精神是2016年由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9年召开的全国两会,各行各业、各省各市的人大代表均充分表达了要在社会中培育工匠精神,对工匠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多次论述。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指出:“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中提出:“要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中国自古至今推崇工匠、工匠精神,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创新性加强,工匠精神的传承、培育在当今显得更加重要,了解工匠一词的来源,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才能厘清传承工匠精神的意义。工匠一词泛指有工艺专长的匠人,《说文解字》中释义道:工,巧饰也;匠,木工也。工匠精神的内涵也随着现代社会工业体系完善、工业链延长细分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大致可归纳为4个方面,一是爱岗敬业,工匠或者说技术人员应该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有热情,有着全心全意、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和操守;二是精益求精,工匠能够对自己的每件产品做到严格要求,保证其质量;三是执着专注,工匠能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深耕于自己的行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并且可以通过持续的学习,为行业的进步或发展添砖加瓦;四是勇于创新,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工匠的创新与努力,未来工业的发展势必继续依靠工匠的辛勤劳动和创新发明。

2"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不同在于,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对职业教育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加快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这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育方式和发展路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2.1"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2.1.1"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必然选择

“培育什么样的人”是职业教育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2021年10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在当前社会,从国家到社会再到各行各业都急需人才,需要大量拥有精湛技术且富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这明确要求职业教育是要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除精湛的技术技能外,还要注重培养其积极的价值追求,帮助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2.1.2"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现在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式基本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学生在大一大二时期会有固定的时间去企业进行实训,大三时会通过长时间的实习,让学生真正从学校走向企业,同样企业也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与高职院校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等形式协助培养学生。在这一培养模式下,教育环境更加复杂,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增强,但客观而言,这一过程的大学生正值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这一时期逐步建立,高职院校在这一时期开展的思政教育,既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在这一时期的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建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思政教育课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受到工匠精神的感染和熏陶,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自己日后的工作中去真正践行工匠精神,从而为我国工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2.1.3"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2024年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实施办法(试行)》提出计划每年培育200名左右的大国工匠,示范引导各地、各行业每年积极支持培育1000名左右省部级工匠、5000名左右市级工匠。从主管部门的倡导、鼓励再到中华全国总工会实施办法的颁发,可以充分认识国家对于培育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决心与毅力。当前正值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机遇期,但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存在沉迷游戏、不学习不看书、门门挂科的现象,对未来没有方向,缺少努力的动力。对于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思想引领的积极作用,将工匠精神和社会未来发展方向融入思政教育,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寻找人生方向,树立奋斗目标,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最终实现个人人生理想。

2.2"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2.2.1"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同一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核心是学生,同时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主体也是学生,二者主体同一。教育主体的同一使得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成为可能,思政教育充分融合工匠精神,一方面通过模范榜样的作用,能够帮助职业院校学生解决对于未来的迷茫、对于劳动的认知偏差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方向,认知自己、认知社会、明晰自己的未来是通过努力达成自己的目标及成就。

2.2.2"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追求相通

工匠精神的培育目标是培养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执着专注、勇于创新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者培养目标的价值追求相通。同时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得理论性较强、学生兴趣较低的思政课,成为能引起学生共鸣、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课程,二者的价值追求相通,可以从思想层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

2.2.3"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终极目标相融

思政教育是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工匠精神中所蕴含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执着专注、勇于创新的精神,与思政教育中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精神内涵一致,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正是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的有效实践,二者均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培养人才的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

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灵魂,将其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也是培养出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使命所在。

3"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那么如何将二者实现有机融合,可通过教师队伍建设、校园建设等途径出发,有效推动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当中。

3.1"从教师队伍建设出发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

3.1.1"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程,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工匠精神与思政课程的培养目标、方向具有一致性,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程,既有利于思政课程育人工作的开展,又有利于工匠精神真正能入脑入心,特别是在大一时期,学生刚刚进入自由的大学当中,对于未来未知迷茫,对于社会认知不清晰,将工匠精神充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讲授人生理想,可以结合大国工匠高凤林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想的特性,或是结合授课学生专业,用行业中先进模范的案例来引起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对所学专业未来和社会发展的思考。还可以通过思政课实践活动,让学生采访先进模范或行业资深人士,进一步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实际工作中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法,加深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与认知。通过思政课程的一系列互动,将工匠精神与思政课程的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

3.1.2"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发挥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

为进一步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育质量,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对课程思政的作用及实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将工匠精神培育等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课程建设“主战场”作用,专业课贯穿大学生学习的始终,从课程安排的时间、数量上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多,并且专业课天然地会受到学生的更多重视,在专业课程的讲授中融入工匠精神,能够帮助学生明晰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实践中作用及意义,发挥课程思政体系下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最终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而行,最终培育既具有精湛技艺又拥有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

3.2"从校园建设出发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3.2.1"培育优良校园文化,加强隐性文化育人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校园文化是展现学校形象、宣传思想的重要途径,是良好校风学风的体现,同样也是学校隐性文化的重要展示方式。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将具有代表性的工匠精神故事、案例等融入校园硬件设施建设中,利用好学校宣传栏、班级板报、学校大屏播报等诸多形式,在学校内营造浓厚的“学习工匠精神,努力践行榜样力量”的校园氛围,培育积极向上的校风学风,引导学生增强对工匠精神的感悟与体会,让榜样的故事和力量逐步成为学生心中的种子,发挥隐性文化的育人作用。

3.2.2"创立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发挥工匠精神影响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校园特色文化品牌是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校园活动对工匠精神进行宣传,如市级大师工匠宣讲会、学生走访大师工作室等实践活动,把校园文化当中的隐性文化提炼总结出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再发挥品牌的集聚效应及能动效应,反哺于校园文化,强化学生对于校园文化品牌的认知,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自豪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结语

工匠精神源自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从现实意义出发,充分传承与发扬工匠精神,对以人才振兴推动共同富裕无疑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实践必要性。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能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同时让工匠精神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最终真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有利于其进入社会后实现高质量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盛琴琴.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22.

[2]周天娇.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1.

[3]牛亚飞,李亚员.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02):5356.

[4]官桂香.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劳动价值观培养研究[J].辽宁高职报,2023,25(10):9195+100.

[5]梁艳.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4(03):8892.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思政教育高职院校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