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多维细目表的关键要素分析
2024-12-31戴慧
摘 要 多维细目表是命题规划的重要工具。道德与法治学业水平考试,从核心素养目标、情境设计、课程内容、任务类别、学业质量水平、预测难度等多个要素出发制定多维细目表;围绕这些关键要素使用多维细目表,从编制前期的充分研究、编制过程中的更新调整、依据多维细目表组合试卷、命题后多维细目表的评价四个维度进行考量、优化,反对先命题后制定多维细目表、考试后大规模修改多维细目表数据的错误倾向。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学业水平考试;多维细目表;试题命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4)08-0051-05
①本文系2023年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业水平考试开放性试题的命制研究”(编号:B/2023/03/113)阶段性成果。
考试,是课程评价的关键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学科命题组要充分研讨、统一思想、明确命题基本目标,严格按照制作多维细目表……认真开展命题工作。其中,多维细目表作为命题规划的重要工具,是根据课标要求,按照命题流程,在明确考试性质和目标的基础上,命制试题、组合试卷、评价试卷的分析框架或设计方案,是命题的蓝图、施工图,是对课程标准尤其是学业质量标准具体化、转化和细化的工具。多维细目表通常由题型、情境来源、课程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试卷结构、预测难度、区分度等多个细目构成,每个细目都对应命题在某一方面的规范和要求……通过这些项目作为试题命制的限定性条件,具体到可操作化层面以最大限度地平衡命题者主观经验的影响,从而保证试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1]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课标)新增学业质量标准,提出了根据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目的和原则,进行命题规划的要求。把握道德与法治学业水平考试中多维细目表的制定和使用,深入了解和把握具体的命题方式,对于教师提升命题能力,从而深入理解课程标准,改进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实践中,多维细目表的编制是一个由粗到细的过程,需要经历命题前专家设计论证、命题中细化调整、审题校正、命题后实测分析论证的过程。从全国范围来看,道德与法治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多维细目表的结构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这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命题实践中,把握多维细目表的关键构成要素,并在具体使用中不断研究优化。在此,以2024年某地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业水平考试多维细目表的制定与使用为例,作一探讨。
一、核心素养目标
宏观角度的命题规划需要从命题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试题立意到试卷结构、课程内容板块分布进行科学精准规划。这反映在编制多维细目表的过程中,即要关注试卷的整体结构,如:素养结构、情境结构、内容结构、任务结构、难度结构,以及立意、情境、任务、答案之间的匹配性等,以保证试卷规范性、合理性和稳定性。这需要命题人基于对课程标准、教材安排及教学实际的正确理解,对各个知识领域、能力素养、题型或题量等进行合理分值或权重分配,并做好难度预测。
如表1所示,某地区基于上述思考制定的多维细目表,从总体上对命题进行了科学架构,将测量目标有机融合在能级结构、内容结构、题型结构、情境结构、难度结构之中,能够较好地保证试卷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命制和选择具体试题时,选择情境任务、组合试题、设置难度等每个环节都要立足课程标准,观照多维细目表。其中,明确核心素养导向的目标是试题命制的统领性要素。素养目标体现命题的立意,应从本课程的性质、时代发展要求、学生发展要求等维度考查素养目标。
具体而言,多维细目表要直接呈现本课程所指向的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并与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相一致。在道德与法治课标中,学业质量标准采用“情境+行为动词+学习内容+核心素养”的方式进行描述。例如,对于建党精神的描述是“能够结合史实阐明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强大动力(政治认同、道德修养)”。相应地,在多维细目表中,也应体现政治认同和道德修养目标。素养目标体现命题的立意,应从本课程的性质、时代发展要求、学生发展要求等维度考查素养目标。在多维细目表的制定与使用过程中,核心素养作为考查目标,必须与情境背景、课程内容、学科任务相结合,才能得以有效实现。

在初步制定多维细目表之后,就具备了编制试题组成试卷的初步依据。随着试题编制及后期审题,题目的内容考查、难度设置等多个要素会随之发生变化,需及时调整、修订和完善多维细目表。有些具体设计意图不能详尽显示在多维细目表中,可以附加必要的标识和说明,以便于命题人员更全面、更准确地依据多维细目表命制试题,也有利于对测试结果进行准确的评价。
二、情境设计
“无情境不命题”,情境和任务一起构成学生思维活动的场域。通过学生运用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在情境中完成相关任务,从而判断其核心素养的达成度。表1中将情境设计分为情境来源和情境分类两个子栏目。其中,情境来源必须注意杜绝政治性错误、保证资料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一般可以从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时事报告》《时事资料手册》等资料、《人民日报》等党报、各级政府网站等权威渠道获得 。在命题实践中,普通网站的资料一般不予采用。[2]情境来源信息需要填写在多维细目表上,为命题及其改进提供清晰指引。
而命题情境分类可以是多样的,如可借鉴PISA测试,将情境分为全球的、国家的、社区的、个人的;也可分为简单情境、复杂情境、结构良好的情境、结构不良的情境等;还可以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法律、心理等角度分类。[3]以某地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情境分类(见图1)和题量分布(见图2)为例:
从中可以看出,该试卷的情境设计中,个人、社区、国家、全球四类情境均有涉及, 但“全球的”“个人的”分值占比和试题量相对较少,联系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的真实情境不多。据此,改善命题中的情境结构,需要在制定多维细目表时,在情境选择环节更加注重结构的多样性,特别要关注将国家的宏大叙事和学生的生活事件有机结合。之后,命题者可根据多维细目表情境的规定,将情境背景转化为试题情境。在命制和选择具体试题时,无论是选择情境任务还是组合试题、设置难度等,每个环节都要立足课程标准,观照多维细目表。
三、课程内容
在命制多维细目表时,命题者可参照学业质量标准及相关课程内容,依据各学段具体命题要求,生成多维细目表的具体内容,用于指导命题实践。[4]多维细目表中呈现的课程内容是课程的重点内容、对学生成长有重大价值的内容,一般要从学科大任务、大概念角度进行宏观性、结构性思考,避免考查零碎、过难、繁杂的小知识点。同时,学科内容的考查应减少知识立意的命题方式,要将学科知识、情境、任务有机结合、相互匹配,共同服务于核心素养的考查。
在编制多维细目表时,不仅要关注每一道试题的内容,还要关注整卷的内容结构问题,如考查内容的年级分布结构、 “三经四纬”内容的分布结构、2022年版课程标准中五个主题内容的分布结构等,以确保考查内容的全面性和重点性。
以某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业水平考试“课程内容”安排为例,图3体现其不同领域知识的考查情况:其课程内容结构参照国家统编教材内容,涵盖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领域的基本观点和核心知识,不同年级考查内容分值分布合理。同时,兼顾2022年版课程标准中学习主题的要求。在制定多维细目表时,整卷内容结构的安排是需要重点布局的,防止整卷在课程内容排布上发生较大偏差。
四、任务类别

课标组撰写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中,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基本任务归纳为“辨识与判断”“阐释与论证”“探究与建构”三个层次。
其中,辨识与判断是指对于……具体问题和事物,学生能够辨识与判断它们的性质、概括它们的本质,要求学生着重回答“是什么”的问题,选择的行为动词主要包括识别、知道、讲述、陈述、体会、了解等。阐释与论证是指对于情境中的事物或问题,学生……运用实证材料或理论原理对探究结论进行合乎逻辑与科学要求的论证和检验,要求学生着重回答“为什么”的问题,选择的行为动词主要包括分析、理解、判断、例证、阐明、论述等。探究与建构是指学生能够……通过逻辑推理、创新思维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和方法,选择符合具体情境的、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要求学生着重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它侧重提出合理的建议或设计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5]图4是某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主观题任务分布图。
从中可以看出,主观性试题中,“辨识与判断”为31%、“阐释与论证”为52%、“探究与建构”为17%,任务设计具有多元化,任务结构较为合理,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同时,本试卷如果能增加“探究与建构”的比重,就能更好地优化主观性试题的任务结构。
道德与法治学科任务并不是只有以上划分方式,还可以有其他划分方式,如归纳与演绎、开放与闭合、低阶思维与高阶思维等。在实际的考试命题中,学科(试题)任务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应是单一的任务设计。为防止整卷任务结构失衡,需要在编制多维细目表时进行重点规划和布局。

五、学业质量水平转化
道德与法治课标的学业质量标准用描述的方式呈现,并未像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那样对学业质量进行了四个水平的划分。这就要求命题者对学业质量标准进行创造性转化,进一步细化学业质量描述,使学业质量标准可测、可评、可操作。
表1中学业质量水平的A、B、C三个等级,便是结合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学生可能呈现行为的关键特征,同时参照布鲁姆“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的认知目标分类,对学业水平质量进行的水平分级,并进行了多样化组合和简化运用。
其中,A等级既指“了解”等最低要求的认知目标,也是初中毕业生核心素养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B等级既指“理解”等中等要求的认知目标,也是初中毕业生核心素养所要达到的中等水平要求;C等级既指“运用”等高级别的认知目标,也是指初中毕业生核心素养达到的较高要求。相应地,根据17(3)多维细目表而命制的试题,要求学生结合试题情境、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撰写“关于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调研报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在学业质量水平要求中,这是考查核心素养的高水平要求,因此被标注为“C等级”。

六、题型分布及难度设置
各地学业水平考试的形式和分值是由本地区的考试方案决定的。多维细目表必须根据相同的课程标准、不同的学情、不同的考试方案进行编制。就整卷而言,大多数地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型一般分为两类:选择题(客观题)和非选择题(主观题)。制定多维细目表要处理好客观题和主观题之间的比例和分值。目前,大多数地区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在5:5左右。主观题的题型一般有:填空题、简答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材料说明题)、实践探究题(综合探究题)等,多维细目表还需要处理好主观题内部的比例和分值问题。此外,还要依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内容,合理设计每道题的分值。
在难度设置上,一般来说,考试分为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常模参照测验适用于选拔性考试,如高考预估难度一般控制在0.55左右。标准参照测验强调的是达标性考试,如合格性考试等,难度一般控制在0.85及以上。命题过程要观照多维细目表,如果试题预估难度与命题蓝图要求一致或偏差很小,则予以确定;如果偏差较大,则淘汰或通过技术处理来进行调控。同时,需要命题者运用系统观念及方法论,依据多维细目表进行合理组卷。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应同时具备毕业与升学“两考合一”的基本属性。而如何确定“两考合一”试卷的难度,目前还缺乏统计学的理论支撑。这有赖于命题后对多维细目表的综合评价,以此为依据逐渐提升预估难度与实测难度的匹配性、准确性。一份多维细目表是否科学规范,要看其是否能够指导命题人员编制试题,能否根据考试性质合理组卷,更要经受考试实测结果数据的考验。因此,要重视每一次考试的实测结果,进一步完善多维细目表。如表2是某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业水平考试主观题预测与实测对比。要将每一道题目的实测难度、实测分数统计到多维细目表中,一份良好的多维细目表对试题难度、分值、区分度的预测应符合考试性质与要求,且与实测差异较小。
命题后的评价工作是多维细目表命制和完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多年数据积累,在比较数据的过程中,分析预估难度与实测难度之间产生差距的原因,有利于命题人员发现命题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情分析能力、积累经验、提高预估难度的准确性,做好后期改进工作,对今后试题命制工作有指导作用。例如,根据多年的命题实践反馈,我们建议将容易题、中档题、难题比例控制在6:3:1,整卷难度控制在0.65-0.75之间。编制多维细目表时既要关注每一道试题的难度、每种题型的难度,还要关注整卷的考试难度。
此外,在多维细目表的制定和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纠正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在没有完整设计命题蓝图之前,孤立命题的倾向。个别命题人员可能会利用现有资源先行命制部分试题,再对命题蓝图进行设计,可能会造成考查目标和内容的结构性缺失。二是命题完成之后大面积修改多维细目表或相关数据。这些错误倾向会影响命题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影响命题的科学性,也不利于命题者命题能力和命题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贾瑜,辛涛.基于课程标准的中高考命题改革思路与途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0(01):87-93.
[2]戴慧.科学规划试卷蓝图 有效提升命题能力——浅谈命题多维细目表的编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02):62-64.
[3]朱志平.试题要素与命题技术[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08):78—82.
[4]陈友芳,何晋铭.双层操作框架:道德与法治学业质量标准在考试命题中的操作性转化工具[J].中国考试,2023(01):46-50.
[5]陈友芳.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学业质量标准操作性转化问题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2(06):32.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