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对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4-12-31冯雪科

关键词:西部地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摘" 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是我国推动经济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论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西部地区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基准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数字经济与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和财政收入相互融合,能共同提升经济的发展质量,然而过度城镇化与数字经济的交互作用却对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助力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实施数字化发展策略。

【关键词】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西部地区

【中图分类号】F127;F49"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07-0166-04

1 引言

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其与实体经济的发展融合已然成为当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标识[1]。当下,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发展阶段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的发展模式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作支撑,呈现出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形态特点,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促使数字技术、产品及服务与传统领域相互交融,从而涌现出诸多新的业态与模式,在提升数字产业化水平的同时推动了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而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赋予能量,助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不过,数字经济在给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众多,现有理论研究大多从宏微观与中观层面去探究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的关系,如荆文君、孙宝文[2]和丁志帆[3]依据“微观-中观-宏观”这一分析框架,认为数字经济在微观层面形成规模与范围经济,在中观层面通过产业融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宏观层面通过优化要素配置与资本深化效应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刘维林、王艺斌[4]以及王军等[5]则基于资源配置效率、消费供求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探究了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路径。刘明等[6]在对二者关系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差异性。

西部地区当前数字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缺乏有竞争力的数字经济平台企业,这可能会导致虹吸效应拉大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但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速,如移动互联网接入增速已赶超东部地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因此,本文构建测度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测度其发展状况,并运用基准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等方法深入剖析数字经济对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旨为推动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2 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统计测度

2.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6-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2016-2020年各省份统计年鉴以及其他公开数据,并对除西藏以外的西部11个省进行评价。

2.2 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借鉴陈小辉等[7]的方法去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从信息产业、电信业务、电子交易3个维度,选择“光缆密度”“电信业务量”“电子商务销售额”等13项指标构建测度体系;借鉴何兴邦[8]的方法去衡量经济发展质量水平,从经济效益、经济结构、民生福祉3个维度9项指标构建经济发展质量测度体系。

2.3 指标权重

本文采用熵值法进行指标权重的测算,结果如表1所示。在数字经济水平方面,信息产业所占比重较大,达到0.430 8,其次是电子交易,指标比重为0.409 0,最小的是电信业务,为0.160 1,由各指标所占权重可以看出,在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软件相关业务收入,增强信息产业建设较为重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所占比重最大的是民生福祉,其次是经济效益,最小的是经济结构,这说明在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时,促进人民幸福最为重要,其次是促进地区生产总值增加。

2.4 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

在表1的基础上对各项指标进行加权求和,得到表2,即2016-2020年的西部各省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得分。从表2看出,在数字经济方面,2016年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值为0.164 5,到2020年增至0.269 9,总体呈逐年增加趋势。2016年,西部各地区数字经济指数相差不大,发展较好与较差地区之间的指数差值为0.071 6,到2020年,差值为0.144 4,反映出不同地域之间,数字经济的发展差距在进一步扩大。经过5年发展,原先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较低的广西凭借良好的发展势头,已赶超其他地区,而甘肃省(0.228 7)和贵州省(0.230 1)仍偏低,四川省(0.373 1)、重庆省(0.310 2)以及陕西省(0.304 1)凭借经济和科技基础,远高于其他西部地区。由此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在新时代发展要求和相关政策推动下,总体实现了较快发展,但基础薄弱的地区在加快发展数字化产业进程中仍需找到短板,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2016年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值为0.301 4,到2020年达到0.453 3,2016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较高与较低地区之间的指数差值为0.408 9,其中2020年这一差值为0.539 3,说明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质量的差距在进一步增大。其中,2019-2020年内蒙古、广西、重庆、贵州、宁夏和新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出现下降,反观2019-2020年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仍能保持高速增长,并未出现下降,体现出数字经济在互联网依托下,面对突发状况所表现出的强大韧性。

3 数字经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模型构建及实证检验

3.1 计量模型设定

为探究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本文参考郑嘉琳和徐文华的研究,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highqi,t=α+β×digiti,t+∑(γ×x)+∑(δ×digiti,t×z)+μi+λt+εi,t" " "(1)

式中,highq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digit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x为包括了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市化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控制变量。α为常数项,β和γ为各变量系数,i代表地区,t代表年份,μi、λt和εi,t分别表示个体效应、时间效应和随机扰动项。z表示调节变量,包括了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k表示控制变量x的个数;m表示调节变量z与数字经济交乘项的个数,即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分别与digit进行交乘。δ为各交互项系数。

3.2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被解释变量:经济发展质量(highq)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

核心解释变量:数字经济水平(digit)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

控制变量和机制变量:创新能力(inn),各地区专利申请授权数的对数;产业结构(ind),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gr),地方公共财政的对数形式;城市化水平(urb),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外商直接投资(fdi),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占GDP比重。数据来源于2016-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

3.3 基准回归分析

利用STATA17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在基于双固定效应基础上,逐步增加控制变量,对整体西部地区层面的变量进行基准回归,以检验核心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否稳健,结果如表3所示,各模型拟合优度均在50%以上,说明模型拟合程度较好,通过逐步增加控制变量,核心变量数字经济的系数始终显著,说明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且稳定的正向促进作用。在控制变量方面,从表3模型(6)可以看出:

第一,创新能力对于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没有显著影响,这或许是针对西部地区来讲,较为前沿的新的技术创新还不能与西部地区当下的经济发展模式相匹配,因此,创新能力未能在西部地区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第二,产业结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显著正向影响,说明西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的整体优化转型,对改善原先粗犷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积极作用,但系数仅为0.000 7,影响程度有限,仍需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同时注意产业结构调整与西部地区当下发展模式的契合程度;第三,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159 4,说明西部地区财政收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第四,然而西部地区城市化的程度对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并没有显著性作用,这或许是针对西部地区而言,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农业依旧是重要的支柱产业,盲目推进城镇化,未能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相匹配,导致城镇化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没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第五,外商直接投资对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外商投资虽然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但对于西部地区来讲,其负面影响如“污染避难所”在一定程度上仍普遍存在,应当在促进外贸投资的同时,注重保护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

3.4 作用机制分析

为进一步考察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机制,本文基于基准模型,引入数字经济与其余各控制变量的交互项。从表4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数字经济与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和财政收入的交互项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创新能力的提高、产业结构的改善和财政收入的增强会对数字经济对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起到助力效果,结合基准回归的检验结果,单独的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用效果甚微,充分说明只有当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和数字经济相互匹配、相互融合时,才能对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与城镇化水平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负,说明针对西部地区,城市化加强,并不能和数字经济很好地契合,甚至抑制了西部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或许是由于西部地区农牧民居多,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化成城镇劳动力过程受阻,城镇化水平不能与其工业化进程相适应,不能与其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匹配,城镇化进度过快,超出了西部地区实际的经济承受能力,反而出现就业不足、贫困人口增多、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都带来严重影响,对数字化产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不利作用。因此,推进城镇化需立足实际,总结过往经验,因地制宜地推进发展进程。

3.5 分位数回归

通过之前的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应当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财政收入相互契合。为进一步明晰西部地区不同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本文通过分位数回归再次检验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分5个不同分位点进行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根据结果可知,不同分位点下模型的拟合优度也均在50%以上,说明实际情况下的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水平与预测结果较为吻合。在0.1、0.25和0.5分位点时,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均在1%显著性水平下大于1,且作用效应随分位点后移逐渐增强;在0.75分位点时,数字经济发展的系数虽显著,但较前3个分位点开始减小,仅为0.650 8;在0.9分位点时,数字经济水平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已经不显著。表明当样本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根据前50%的样本进行回归,数字经济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大,根据前90%的样本进行回归,数字经济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消失。这或许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模式相对滞后,当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模式不能相匹配时,数字经济便不能对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助力,因此,对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可一味追求产业数字化,脱离实际经济的发展程度,应平衡数字化进度和规模,使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进程与发展模式相契合,确保数字经济切实有效地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互联网渗透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持续深度融合,逐渐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就西部地区而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数字经济能够切实提升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率。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近5年,西部地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但随着科技进步,地区差异仍在进一步拉大。

第二,数字经济对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与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以及财政收入相互融合提升了发展质量。

第三,西部地区数字化程度过高,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用反而降低甚至消失。

据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在数字经济水平欠佳地区,政府财政要充分发挥有效干预效能,强化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弥合城乡之间、区县之间、省份之间、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以及因地制宜实施数字化发展策略,实现数字经济的均衡发展;其次,重视产业优化升级、技术创新、财政支撑与数字经济的协同发展,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在合理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的同时,关注西部地区经济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基于西部地区特有产业结构,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策略。

【参考文献】

【1】郑嘉琳,徐文华.数字经济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区域异质性视角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08):148-151.

【2】荆文君,孙宝文.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经济学家,2019(02):66-73.

【3】丁志帆.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现代经济探讨,2020(01):85-92.

【4】刘维林,王艺斌.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效应与机制研究[J].南方经济,2022(08):73-91.

【5】王军,刘小凤,朱杰.数字经济能否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J].中国软科学,2023(01):206-214.

【6】刘明,范丹雪,施子杨.空间溢出视角下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统计与决策,2023,39(13):22-27.

【7】陈小辉,张红伟,吴永超.数字经济如何影响产业结构水平?[J].证券市场导报,2020(07):20-29.

【8】何兴邦.环境规制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8,40(02):1-10+124.

【作者简介】冯雪科(1997-),男,内蒙古锡林浩特人,助教,研究方向:经济统计。

猜你喜欢

西部地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