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规划背景下从公园城市建设看扬州旅游经济的创新发展

2024-12-31刘丽娟

关键词:旅游经济协同发展扬州

【摘" 要】扬州市以国家战略发展为导向,紧跟“十四五”发展步伐,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统筹、多策并进大力建设覆盖城乡、均衡布局、层次分明的公园城市体系,深入挖掘旅游产业文化底蕴,不断开拓公园城市建设与扬州旅游经济协同发展的新途径。论文对此展开论述,以进一步提升扬州旅游经济的吸引力和文化影响力,为扬州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扬州;公园城市建设;旅游经济;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07-0155-03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扬州市政府提出“把扬州最黄金的地块拿出来建设供市民休闲健身的绿色活动区域”的决策。结合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和现代城市绿色发展的先进理念,目前以公园为主导的公园城市体系建设初具规模。扬州市政府大力推动公园城市建设,把打造美丽扬州和健康扬州作为基础抓手不断提升城市价值,重点凸显扬州文化软实力,不断推动旅游产业的创新升级。

2 扬州公园城市建设概况

2.1 扬州公园城市建设的提出与启动

2015年9月扬州紧跟国家发展规划的步伐召开全市公园体系建设大会,遵照“十个有”的建设标准,以“生态、运动、休闲、旅游、科普”等功能作为规划目的,大力建设全方位多角度适应自然发展的公园城市体系。扬州市自十九大后重新自我定位,全面建设城乡全覆盖、布局均衡的多维度公园体系,重塑城市新格局,为广大市民量身打造全天候、无障碍的公共健身锻炼活动空间,提供品质最优的全方位公共生态产品,积极推动扬州实现由园林城市向公园城市的转变,启动扬州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2.2 扬州公园城市建设的成果

截至2023年底,扬州已经全面建成包括10个开放性市级中心公园、126个社区公园和区级公园、1 100个农村文体活动广场在内的全方位城市公园体系,形成了“人在城中,城在园中,城园一体”的绿色公园城市建设新格局,扬州在新城“公园+”和老城“+公园”的基础上,以公园建设为抓手,实现生态环境建设健康良性发展,为本市居民和来扬游客提供更优质的配套服务,助推旅游经济开拓新道路,回望总结扬州公园城市建设成果如下:

第一,将扬州公园城市建设与民生工程相结合。在扬州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一直以来践行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把公园体系建设作为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部分,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健身需求,以均衡分布的城市公园作为节点,以沿路沿河绿化将扬州城市绿地系统连为一体,留出足够公共空间用于生态休闲公园建设,实现公园城市建设和民生工程相结合。

第二,根据扬州新老城区的不同生态特点,实现“公园+”和“+公园”的结合。扬州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把公园城市体系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优先规划建设。扬州能在寸土寸金的市区划出生态中心,打造城市中央公园,实属难得。去年落幕的2023运河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论坛上,专家对扬州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赞不绝口。在扬州城市的新区建设中,提出“公园+”把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发展规划的核心要件,优先找准定点实施规划建设,并在新区周边布局建设公共设施、商业区、市民生活区等。在扬州古城建设中,提出“+公园”的策略,因地制宜地添加城市口袋公园和社区公园。通过建设新城“公园+”和老城“+公园”的双向结合,确立公园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将公园城市建设和城市软硬件及旅游景点和相关配套设施相结合,推动扬州生态文明的优化发展。

第三,将扬州公园城市建设与地方人文特色、地理环境相结合。 扬州市是世界遗产城市、东亚文化之都,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扬州古城、大运河、瘦西湖,是扬州历史文化的象征和骄傲,但也曾经成为城市东西发展和交流的阻碍。为了迎接扬州建城2 500周年,扬州市委市政府以承办2018年省运会和省园博会为契机,穿过瘦西湖建起了瘦西湖隧道,大力推进一批纵贯南北、沟通东西的重大交通工程,“东水西山一路连、南江北湖一河牵”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在扬州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将地域优势、人文特色、自然景观等有机融合,突出了扬州公园的文化,避免“千园一面”的低标准重复建设,提升城市气质,将扬州公园城市建设打造为个性鲜明的活态文化博物馆。

3 扬州公园城市建设驱动旅游经济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扬州旅游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扬州正逐步转型为观光与休闲旅游并重的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城市。但扬州旅游经济总体规模小,发展较为缓慢,经济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均不够。扬州旅游经济在很长时间内止步不前,落后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脉络。公园城市建设,是扬州市政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拓展旅游经济产品发展的新路径,将扬州公园城市建设整合为一个旅游产品进行打造,秉持“城市即旅游”的发展理念,将旅游业定位为永久性基本产业,坚定不移实施旅游产业全域化、融合化、智慧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3.1 扬州旅游产业收入大幅提升,旅游产业在扬州经济中的地位持续升级

扬州市自2014年启动城市公园建设以来,公园内各项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完善。2022年扬州市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人数5 066.2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85.37亿元。2023年扬州市旅游接待境内外游客总人数超过1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 300亿元,创历史最好成绩,城市公园辐射力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在整个扬州经济中的地位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到2025年,扬州市预计实现全市年接待游客超1.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 300亿元,在计划增加运河文化带(扬州段)、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扬州段)等文旅金名片外,还将建成1~2个富有扬州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街区,以进一步提升扬州旅游经济的吸引力和文化影响力。

3.2 公园城市建设有助于构建扬州旅游产业良好品牌形象

2014-2024年全市建成并对外开放免费公园306个,密集度达到10分钟可达的程度——无论步行、骑行或者开车,在10分钟内市民可达到任何一座城市公园。十年来扬州城市公园建设在对城市中央活动区域、市级公园、区级和社区公园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按照市政府的城市建设规划,构建“城园一体”的优秀旅游资源。结合扬州独有的人文特色、自然景观,以生态+文化+旅游等创新经济发展新业态模式,推动公园城市体系建设,大力建设和开发扬州旅游品牌,2023年扬州以宣传城市整体形象为目标,打造了“四季旺游”活动品牌,策划推出“烟花三月下扬州”“亲子研学‘夏’扬州”“二分明月‘艺’扬州”“‘食’‘泉’十美品扬州”等四季文旅促消费活动,“四季旺游”旅游接待人次达1.032 1亿,创历史新高。其中,全市57家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6 149.31万人次,全市累计接待过夜游客1 109.36万人次,不断扩大创新性旅游经济发展的外延,增强扬州旅游经济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扬州旅游特色产业新品牌。

3.3 公园城市建设带动扬州“旅游+”经济全面发展

扬州在进行公园城市建设的同时,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不懈怠,经济价值基础上更加注重文化价值的实现。从推进京杭大运河国际非遗文博园和扬州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到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发展举办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五周年活动,再到承办江苏省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和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暨世界运河大会等一系列高规格盛会,促进包括玉雕、漆器、刺绣等一大批非遗资源活化转化。由扬州城市公园铺开建设为起点,以点带面带动全市旅游产业资源呈现全面发展态势。发展全市全业旅游,加快建设一批红色经典标志性文化旅游项目,推动本土旅游产业与竞技、会展等产业互相融合共进;发展全时旅游,写好“景区+”文章,推进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建设进程,科学布局建设一批酒店群,提高服务配套水平,提升过夜游客占比,亮化四季旅游品牌,城市公园建设带动扬州旅游经济全面发展。

4 从创新发展扬州旅游经济角度对扬州公园城市建设提出建议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如旅游、休闲、运动等投入比例逐渐加大。扬州对自我城市的定位认知,结合自身地理优势基础上做出重要举措。十多年来扬州没有只做重复“千城一面”的公园建设,而是在公园打造过程中最大限度保持扬州历史古城面貌,丰富的园林资源是城市内在特质。制定正确的城市公园建设发展规划策略,既可以避免产业的单一化和同质化,又可以达到最佳利用整合社会资源的效果,协同扬州旅游经济向纵深发展。

4.1 从城市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分凸显绿色发展新理念,完善公园城市体系建设,为旅游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生态基础

扬州市从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规划公园城市建设时充分凸显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特色,避免误入“千城一面”的建设怪圈。公园城市建设体系在具体规划时,首先是要因地制宜、顺势而为,根据公园地理风貌结合现代风格,通过还原公园的生态特色,对城市生态资源进行二次配置,加大保护和开发力度。充分利用扬城园林、林木、湿地、艺术等资源,大幅度提升城市绿化率,打造独具扬城特色的集功能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园林景观,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感受扬州美景。其次是要遵循城市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突出古城“水土保持”特色,打造“碧水青山”,科学化实施植树造林、湿地恢复、岸线复绿等生态修复工程。既立足于国内外高端游客,又偏重于吸引周边城市游客,还要满足扬州当地游客包括区县居民的不同需求,增强扬州旅游经济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扬州旅游特色产业新品牌。最后是2023年以来扬州市积极推进“乐享园林”这一活力空间项目,同时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据了解,扬州市近年来不断从提升城市公园多元功能及服务水平等方面入手,建设便捷、可达的城市“乐享园林”,预计在5年内建设12个“乐享园林”项目,这一活力空间包括城区7个口袋公园和1个综合公园建设项目等,提高城区公园覆盖率,为旅游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生态基础。

4.2 加强公园城市建设专项立法,完善公园城市管理体系,为扬州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提供长久法律保障

扬州公园城市建设对于旅游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完善公园城市管理体系,不能只把目光聚焦在建设层面,还应加强管理层面的规范,扬州市政府对公园城市的管理主要通过宏观政策调控和立法引导,在依法有效保护公园资源的前提下,制定优惠利好政策吸引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到公园城市的经营与管理中来。2017年扬州市通过第一部民生领域的立法,实施《扬州市公园条例》,建立了完善配套的城市公园立法管理制度。条例首次规范了开放式城市公园的管理,落实了城市公园管理责任人、行为人和受益人的相关权利义务,规范和完善城市公园管理服务。为了进一步促进公园事业健康发展,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2023年6月27日扬州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扬州市公园条例》修正案,新《条例》分7章,包括总则、规划、建设、管理、使用、法律责任、附则共53条。关于公园管理国家和江苏省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但目前仍缺少一部全国或者全省统一适用的法律法规。对公园管理牵涉规划、建设、保护、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本次《条例》针对性更强、保护措施更细。本次立法为扬州市公园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和依据。现阶段及以后扬州仍需不断加强专项立法,用法律制度来为公园城市保驾护航。通过建设人民群众满意、历史文化传承的公园,支撑扬州旅游产业经济长久健康可持续发展。

4.3 深挖扬州文化内涵,培育精品式公园,增强城市旅游经济经营创效能力

扬州公园城市建设要深挖地方文化内涵,在尊重历史文化传承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规划理念展现扬州园林特色。依据公园自身优势,培育地方特色文体项目,建设精品式公园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增加扬州旅游经济效益。扬州市根据城市公园建设类型和具体区域位置进行统筹规划,积极引入多种媒介工具和商业推广平台,为扬州旅游经济发展推波助澜。公园城市建设时应该注重增设特色文体展示区域,通过搭建地方文化特色团体和现代文化建设平台,开展极具特色的推广活动,挖掘培育扬州文体特色新品牌,丰富市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打造扬城千年古城形象,这些文化资源也成为推动扬州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扬州城市公园建设的同时增设了文创产品推介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非遗传统文化,丰富市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扬州以“‘漆’彩‘版’澜齐探寻,共建共享共传承”为主题,开展传统文化微体验活动,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增加来扬游客消费选择的多样性,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旅游经济品质,推动扬州旅游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4.4 充分发掘公园城市建设附加值,注重扩大溢出效应,增强旅游经济创效能力

在公园城市全面建设的背景下,扬州依托旅游城市客流量大、服务接待能力强等优势,通过现代商业媒体推广,与城市周边文化软体进行强强联合,通过城市软硬体结合,实现旅游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公园城市建设“1+1gt;2”扩大效应完美溢出。以公园城市建设为基础,推出与之相配套的地方性文化旅游产品,以此发掘古城传统文化,并与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让扬州的传统文化涌出新泉实现古今文明的融合,为旅游产业增添新的文化意蕴,并以此来更好地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提高城市物质文化效益创造能力,扩大旅游产业在社会全方位发展的影响力,为旅游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效能。

5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公园城市建设未来的发展态势必会越来越好,但扬州公园城市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是地方旅游经济发展必须时刻思考的问题。加快公园城市和旅游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步伐,将公园城市的建设纳入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规划中,不断推陈出新,共生共赢,才能让扬州城市旅游经济的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汪淑敏,高灵芝.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绿色科技,2018(01):214-215.

【2】初宝顺.辽宁省森林公园管理立法有关情况的探讨[J].辽宁林业科技,2017(04):59-60.

【3】王倩玉.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江苏模式”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9.

【4】耿玉石.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幸福扬州——扬州城市公园体系建设特点[J].现代园艺,2017(02):149.

【5】王鑫刚.我国公园立法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18):35-36.

【6】姜春林,王良增.现代城市公园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J].设计,2018(09):45-47.

【7】李苏鹏.现代城市公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现代园艺,2015(12):153-154.

【8】王路祎.公共景观构筑物设计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J].设计,2017(06):106-107.

【作者简介】刘丽娟(1978-),女,江苏宿迁人,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旅游经济协同发展扬州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扬州的秋日
论生态文明格局下江西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湘西州浦市古镇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考
我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蚌埠市智能旅游与人文环境多元化调研
下扬州
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协同发展之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