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E的科研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4-12-31田晨曦
【摘" 要】随着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的贯彻落实,科研项目绩效审计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构建一套完善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成为审计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工作之一。论文通过分析科研项目绩效审计的现状与问题,以5E评价内容为核心思路,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境性5个角度构建科研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期望能够对我国未来的科研项目绩效审计工作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科研项目;绩效审计;5E
【中图分类号】F239.4"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07-0089-03
1 引言
科技兴则国家兴,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科技的创新发展,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要依靠科技作为基础支撑。目前,我国科研项目的立项数量与科研经费投入都在逐年上升,科研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然而,目前全国各科研机构及高校在实施科研项目的过程中,仍屡屡发生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费使用不合规、科研成果转化情况不理想、经费拨付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且针对科研项目的绩效研究较少,相应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够完善。构建科学、规范、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提升科研项目绩效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优化科研项目管理过程及提高其管理绩效具有帮助作用。
2 科研项目绩效审计的现状与问题
2.1 科研项目绩效审计的现状
国外对于科研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相对于我国开始较早,研究至今已经有了相对成熟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关法律。早在五十多年前,国外的审计重心由传统的财务审计转为更全面、更完善的绩效审计,将以真实性与合规性为主的评价内容拓展为对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后又在3E的基础上增加了环境性和公平性,即5E绩效审计。反观我国在科研项目绩效审计上的研究情况,相对国外起步较晚,研究量较少,现行的科研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内容仍以传统的对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评价为主。
2.2 科研项目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2.2.1 审计内容不全面
就总体审计策略来看,目前科研项目绩效审计是从项目的立项、投入、资金使用及产出方面进行评价与监督,但在实行过程中仍然存在漏洞。例如,在对产出成果进行评价时往往只关注其产出数量,而忽略了产出质量以及产出成果的推广应用前景。此外,在对立项程序进行审计时容易忽略项目立项评价中相关重要信息的公开性及评分专家的独立性。诸如以上情况的漏洞都会使得科研项目绩效审计的评价内容不够全面。因此,在进行科研项目绩效审计前应确定具体的审计目标,相应地,在审计过程中要增加和完善审计内容。
2.2.2 审计方法和技术相对落后
在目前的审计过程中,我国采用的审计方法以传统的财务审计为主,利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审计证据通常无法完全覆盖所有内容,比较片面,导致审计风险增加,审计结果难以使人信服。因此,在采用传统财务审计方法的基础上,有必要增加更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例如,打造“科研项目审计数据平台”等平台,整合与科研项目相关的各项政策、资金信息,如此即可使审计人员更有效、更全面地了解科研项目,从而更深入地挖掘审计证据,以达到降低审计风险、保障审计质量的目的。
2.2.3 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设置不明确
目前的科研项目绩效审计主要针对的是项目批准、资金拨付及成果验收方面的问题,忽略了项目中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及其实施情况,以及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方面情况。因此,其绩效指标的设置不够全面,也不够清晰明确。除此之外,在审计当中,只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进行简单的概念评估,这可能导致主观评估和缺乏定量分析。因此,为了使审计结果更具说服力,有必要尽快完善科研项目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相应的绩效指标。
3 基于5E的科研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构建思路
科研项目绩效审计是对科研项目在资金投入、项目实施、项目产出、项目影响全过程进行绩效审计,其目标是通过对项目(课题)目标的完成情况、成果数量、人才培养和组织管理、承担单位项目资金拨付及到位、预算执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经费开支合规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和监督,并提出合理化的管理建议,使我国科研资金使用绩效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5E理论是以3E理论为基础,将绩效审计的评价内容拓展为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境性5个方面。5E模型的评价内容与科研项目绩效审计目标内容基本一致:经济性审计指标用于评价科研项目资金投入与使用、资金拨付及到位、预算执行等方面的情况;效率性指标反映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及执行情况,以及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相关资源的利用情况;效果性审计指标则是对科研项目产出的成果数量、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评价;公平性审计是为了对使用科研经费的单位在履行科研经费管理受托责任过程中的公平、公开、公正度进行评价;环境性审计则是为了评价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是否落实环保措施、做到节能环保。
3.2 构建原则
3.2.1 相关性原则
为确保所获审计证据的质量并真实反映研究项目的执行情况,所定义的指标必须与审计的目标和内容紧密相关。因此,有必要使用具有针对性的指标,以便以更客观和更准确的方式评估研究项目的执行情况。
3.2.2 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是指以科研项目绩效审计目标为依据,从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含义清晰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该原则要求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所涉及的数据是可以获得的,且获得的数据易理解、易操作,以确保科研经费绩效审计工作可以顺利展开。
3.2.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在确定相关的科研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时,应当同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充分考虑。如果能够收集到足够充分的数据,并且这些数据易于理解和操作,那么主要采用定量指标;在数据稀缺或难以获得的情况下,就可以使用定性指标。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将会使审计人员的考核更加客观。
3.3 指标内容
3.3.1 经济性指标
经济性指标的评价内容主要在于,为实施科研项目而获得的资金在预算编制、项目实施、资金结余等环节是否得到最合理的安排与利用。经济性指标分解为预算情况和支出情况两个二级指标。
预算情况设置4个三级指标。预算编制准确率,反映是否科学合理地进行预算编制;预算经费到位率,反映科研项目实际获得的经费是否与预算编制计划的一致;预算经费到位时效,反映科研经费是否及时到位;预算执行率,反映预算执行情况。
支出情况设置5个三级指标。间接费用占比,反映间接费用是否超过规定比率;经费支出合规性,反映是否存在资金挪用,或违规支出燃料动力费/劳务费等费用的情况;五项费用开支率,反映会议费、因公出国(境)费、培训费等五项经费支出是否合理;科研经费结余率,反映是否存在经费过多导致结余或经费不够等情况,也可以从侧面看出预算编制是否合理;科研经费结账率,反映项目是否存在结题不结账的情况。
3.3.2 效率性指标
效率性指标评价的内容为,科研项目的实施进程是否符合预期目标,及其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效率性指标分为项目管理能力和项目管理制度水平两个二级指标。
项目管理能力设置5个三级指标。项目立项科学性,反映项目立项是否经过专业的科学评估和充分的调研论证;项目进度效率,反映科研项目完成效率;项目合同执行力,反映科研项目任务书规定内容的完成情况;项目验收合格率,反映科研项目是否按时按量保质地完成绩效目标并且验收合格;科研设备利用率,反映所购设备是否充分利用,有无闲置浪费资源的情况。
项目管理制度水平设置项目管理制度健全性和项目管理制度执行完成度两个三级指标。项目管理制度健全性反映科研项目实施方是否建立健全的科研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执行完成度反映科研项目实施方是否严格按照所建立的管理制度执行。
3.3.3 效果性指标
效果性指标的评价内容为科研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效果性指标分为科研成果产出和科研成果转化两个二级指标。
科研成果产出设置4个三级指标。科研项目论文发表情况,反映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科研项目专利申请情况,反映科研人员申请国内外专利及授权专利的数量和质量;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等产出情况,反映科研项目创新产出情况;博士生与硕士生培养数量,反映科研项目培养人才情况。
科研成果转化设置3个三级指标。科研成果转换率,反映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开发产品的情况;项目经济效益,反映科研项目投入成本后所产出的成果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成果推广应用前景,反映科研成果应用领域、应用程度情况,以判断科研项目产出成果在未来能否推广至更多领域,或能否在某一领域进行深度应用。
3.3.4 公平性指标
公平性指标主要涉及科研项目的招标信息、项目申报审批程序和项目成果评审等内容的公开透明程度,以及是否建立相关社会监督机制。公平性指标分为社会监督机制情况与信息公开情况两个二级指标。
社会监督机制情况设置了社会监督机制健全性与社会监督机制执行程度两个三级指标,以反映社会监督反馈渠道是否健全以及相关渠道是否正常运行。
信息公开情况设置了3个三级指标。评审专家信息公开情况,反映立项评审参与成员的独立性;专家评审结果公开情况,反映项目申报审批及项目成果审批结果的公开透明度;招标信息公开情况,反映科研项目中招标信息与招标结果的公开性。
3.3.5 环境性指标
环境性指标的评价内容为科研项目实施是否落实环保措施。环境性指标分为生态处理和环境影响两个二级指标。
生态处理设置了科研废弃物排放处理和能源节约率两个三级指标,以反映科研项目产生的废弃物是否合规排放,以及在科研项目进行过程中是否做到节能降耗。
环境影响设置了两个三级指标。周边居民满意度,反映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是否会对周边居住环境造成影响;是否有环境违法事件,反映科研项目进行过程中是否发生严重破坏环境的事件。
3.4 科研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将上述科研项目绩效审计的一级、二级、三级指标汇总,得出基于5E的科研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4 结语
党的二十大之后,我国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而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可见我国未来对于科研项目的投入会愈来愈多,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绩效审计也迫在眉睫。因此,构建一套完整、有针对性的科研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相关审计工作的必要基础。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科研项目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与原则,然后以5E模型为基础构建了科研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希望此次研究能够为未来的科研项目绩效审计工作提供借鉴。但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尚处于萌芽阶段,且由于部分领域的科研项目需要根据其行业特点设置审计评价指标,该指标体系暂时无法广泛应用。因此,未来会在此基础上针对领域特点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从而真正为科研项目绩效审计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杨秀兰,张烈侠,汪精海.基于5E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研究——以某农业类院校为例[J].会计之友,2023(12):129-136.
【2】吕冬云.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J].广东经济,2023(4):58-63.
【3】蒋丹.基于熵权法的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模糊评价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12):31-33.
【4】胡雅妮.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2(6):119-121.
【5】张兴.“松绑减负”形势下科研单位的审计重点探析[J].交通财会,2021(12):47-54.
【6】黄良杰,崔海红.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J].财会月刊,2021(11):122-126.
【7】齐艳平.基于审计视角的国家财政科研经费管理与会计核算研究[J].财务管理研究,2020(6):22-27.
【8】傅扬,霍霏,赵夏璐.美、英、澳科研经费审计观[J].中国集体经济,2018(29):165-166.
【9】于亚利,梁贤庭.基于风险导向的高校科研经费全过程审计管理[J].会计之友,2017(24):114-117.
【10】朱颐和,毛安敏.财政科研经费绩效审计研究[J].财会月刊,2015(34):51-54.
【作者简介】田晨曦(2000-),女,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绩效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