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企业高质量“走出去”问题研究

2024-12-31廖松

关键词:走出去高质量企业

【摘" 要】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近年来,湖北正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企业“走出去”步伐也不断加快,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仍然存在“走出去”积极性不高、规模不够且带动力不强、投资合作处于初级阶段、协同性仍需提高等问题。论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做好对接工作、完善平台建设、加强金融支持、落实政策保障等措施,助力企业高质量“走出去”。

【关键词】企业;高质量;“走出去”

【中图分类号】F752.7"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07-0074-03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当前,国际分工合作更加紧密,新型国际分工体系正在逐渐形成,中国正在由国际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加速攀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利于中国更好地掌握国际产业主动权,在国际产业链中占有更加优势的地位。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就必须推动高质量“走出去”。通过高质量“走出去”,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拓展企业生存发展空间,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通过高质量“走出去”,企业能更快地获取国际先进生产研发技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高质量“走出去”,企业能更好地分散投资,更加从容地应对国际市场动荡,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最终增强企业竞争力。近年来,湖北正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全省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企业“走出去”步伐也不断加快。

2 湖北企业高质量“走出去”的现状

2.1 对外承包工程呈现良好势头

湖北是建筑大省,各类大中小型建筑业企业云集,基本实现投资、勘察、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等全产业链覆盖。建筑业历来是湖北“走出去”的重点行业。2019年以来,湖北对外承包工程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除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略有下降之外,其余年份均保持持续健康增长。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总量不断增长,由2019年66.1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74亿美元;增速也不断加快,同比增长由2019年的2.7%增长到2023年的6.6%;在全国所占比重也稳步增长,由2019年的3.8%增加到2023年的4.6%。规模长期保持在中部第一,全国前列的水平。

2.2 对外直接投资保持平稳有序

近年来,湖北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保持平稳有序,对外投资的领域以传统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传统领域为主。同时,对外投资整体结构日趋优化,光电子通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高新技术领域也实现快速增长。东南亚作为全球经济最为活跃最有增长潜力的地区,近年来成为湖北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区域,而欧美地区等老牌发达地区由于历史的积累,在研发创新领域仍存在一定的优势,同时作为全球重要的市场之一,历来是湖北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地。湖北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由2018年的17.8亿美元持续增长到2022年的22.2亿美元,占全国比重也由2018年的1.48%增长到2022年的1.9%,表现出良好增长势头。

2.3 对外劳务合作实现持续增长

由于建筑行业的带动,湖北对外劳务合作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外派各类劳务人员由2019年的11 520人次增长到2023年的17 338人次,占全国比重由2019年的2.4%增加到2023年的5%。全省对外劳务合作在亚非劳务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在欧美、大洋洲等新兴市场的业务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外派劳务规模在中部地区处于领先水平。

2.4 共建“一带一路”取得良好实效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湖北积极展现担当和作为,加快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仅2023年,全省地方企业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际投资额5.12亿美元,同比增长93.2%,占全省总额的32.6%;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59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96.6%;完成营业额70.6亿美元,同比增长7.3%,占全省总额的95.4%。湖北企业参与项目涉及交通、能源等多个民生领域,如中交二航局建成印度洋上的第一座跨海大桥——中马友谊大桥;中国一冶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建成300兆瓦光伏电站,该项目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也是“一带一路”重点开局工程之一;中铁十一局参建的亚吉铁路,是中国海外第一条全产业链“中国化”铁路项目,等等。

2.5 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担当主力

为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实现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提高全球竞争能力,不断壮大自身的实力,湖北省企业境外投资步伐不断加快。目前湖北省有500多家民营企业在境外直接投资、设立机构,民营企业成为湖北省对外投资的主力军。新设是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并购为重要补充。通过境外收购、跨国并购和参股等方式,实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如为延伸产业链,提高对上游资源的全球配置和经营能力,格林美联合中外企业在印尼开展青美邦新能源材料项目,该项目能极大地提升湖北企业的全球产业链地位。华新水泥完成收购阿曼水泥生产制造商Oman Cement Company 59.58%股权,正式进军中东市场。人福医药与中非基金合作投资建成人福非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马里乃至整个西非第一个现代化制药企业,提高了当地人民的健康水平,改善了生活质量。

3 湖北企业高质量“走出去”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企业“走出去”积极性普遍不高

湖北经济外向水平历来不高,企业主动“走出去”的积极性不够,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进程中已明显落后。从全省地方企业非金融类对外实际投资规模和进出口规模来看,湖北不仅大幅落后于沿海发达省市,而且与周边省份也有差距,在全国排名也长期在10余名开外。经济外向度多年在10%左右徘徊,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深度广度严重不足。长期以来安于本土化经营使湖北很多企业“走出去”积极性普遍不足,特别是受新冠疫情冲击和西方国家“脱钩断链”影响,企业发展信心受到冲击,纷纷收缩规模求生存,不愿向外拓展业务。本土企业自身国际化水平不高,对国际市场不了解,缺少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经营理念,出海闯拼的意愿较低,而发达地区企业主动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意识明显更为强烈。近年来,传音控股深耕非洲市场,成为“非洲手机之王”;希音定位低于20美元的快时尚女装,以惊人速度崛起;拼多多推出跨境电商平台TEMU,业绩实现快速增长。生动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只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找准定位,企业“走出去”市场仍然十分广阔。

3.2 出海企业规模不够,带动力不强

一方面,出海企业主要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项目规模普遍不大。目前湖北省有500多家民营企业在境外直接投资、设立机构,民营企业成为湖北省对外投资的主力军。由于湖北省民营经济基础实力不强,缺乏高质量、大体量、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企业呈“低小散”格局。同时,由于民营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共性问题,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民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做大品牌的能力普遍不足,缺乏应有的市场话语权和掌控力。另一方面,出海企业大多单打独斗,对产业链掌控力不够。近年来,湖北省虽然先后也有安琪酵母、华新水泥、长飞光纤、人福医药和格林美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出海发展,但对产业链的出海带动效应有限。同时由于自身咖位不够,缺少关键核心技术,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掌控力略显不足,不利于湖北争夺国际产业话语权。

3.3 境外投资合作尚处于比较初级阶段

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型,迫切需要在世界范围内集聚更多的高端创新资源。目前,湖北企业赴境外设立研发机构本身就很少,即使有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大多目的主要出于通过海外支点将技术成果输入国内,就地吸纳转化能力不够,研发载体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由于研发项目普遍具有周期长、投入大、产出低,投入和效益往往不对称等特点,企业如果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和雄厚的资金支持,境外研发往往难以为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在境外有基础的制造业企业,其分支机构多为企业境外办事处,功能上主要集中在市场开拓、商务洽谈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复杂的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的海外研发机构相对很少,对母公司的技术反哺能力有限,链接国际创新资源的能力不足。

3.4 出海协同性仍需进一步提高

与过去以产品出口为主的“走出去”不同,为更好地拓展海外新市场,国内企业正转向产业链出海。用出海的方式使国内产业链得到延伸,通过对资源整合和技术壁垒突破、海外进出口限制政策的规避,给国内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产业链出海也要有的放矢,如果缺乏一定的协同性和匹配性,就难以形成海外集群效应。目前,由于湖北企业“走出去”的步伐相对较慢,产业链抱团出海的规模不大,出海的协同性和匹配性也不够,影响湖北企业“走出去”的实效。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正在成为新赛道,为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重塑提供了新机遇。相对而言,湖北企业在这些领域的“走出去”竞争力较弱。

4 加快湖北企业高质量“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4.1 做好对接工作,更好地引导企业高质量“走出去”

一是政府部门加强引导,鼓励企业有序“走出去”。做好宣传推介工作。通过召开培训会、观看宣传片和组织图片展等方式,引导企业转变思想观念,积极谋求出海发展。分类施策培育一批跨国企业。充分借鉴外省经验,开展企业国际化分类定级和A类国际化企业评定工作,“一企一策”跟踪帮扶,采用“绿色通道”等方式,梯度推进中小企业孵化培育。用好中非、中俄、中蒙、中阿等重大经贸博览会平台,组织企业赴外开展经贸交流,在基建建材、信息通讯、生物医药等领域加强合作。利用高层出访、公共外交、“友好城市”等寻找合作商机。

二是做好企业之间对接,引导企业高效“走出去”。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商会、校友会、海外群等中介的作用,加强出海企业的对接,建立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作联动的工作机制,引导企业更为高效地“走出去”。发挥重点龙头企业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围绕央企布局、配套组团出海、借船出海。

三是做好产业链对接,引导企业高质“走出去”。加强“走出去”企业与跨国企业交流与合作,鼓励境外投资企业采取跨国并购的方式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深度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增强抗风险能力。以产业链出海思维,引导企业高质量“走出去”,提高出海产业链的协同性和匹配性,提高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掌控力。

4.2 完善平台建设,更好地服务企业高质量“走出去”

一是完善“鄂企聚航”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大信息推送、政策宣传和风险预警力度。强化源头管控,持续开展境外项目安全检查、重点国别风险排查,规范企业海外经营行为。用好专业服务机构资源,会同国际知名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政策形势分析、投资税务筹划、项目信息资讯、法律知识产权咨询、风险评估预警等服务,提高出海企业合规经营能力。

二是完善境外产业园建设。更好地发挥湖北7个境外产业园桥头堡作用,加强在商务合作、风险警示和法律支持等领域的服务能力。推进境外园区与自贸区、经开区、跨境电商综试区、海外仓联动发展,发挥双向投资载体作用,实现双向奔赴。积极引导“走出去”企业落户境外产业园发展,将境外产业园做大做强。

4.3 加强金融支持,更好地助力企业高质量“走出去”

一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加强与亚投行、丝路基金、东盟基金、中非基金等对接,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助力企业“走出去”;加强与国开行、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协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聚集省内金融资源,加强银保企对接,鼓励国有银行湖北省分行通过外汇应收账款融资、出口订单融资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出海企业支持,适当加大美元贷款的额度和比例;支持商业性保险机构提供对外投资合作保险服务;积极发展直接融资,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募集资金用于境外项目发展;积极探索设立海外承包工程和海外园区建设引导发展基金或担保平台,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积极引进CVC产业基金,通过基金的资源赋能,助力出海企业发展。

二是积极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降低企业汇率风险,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开展专项宣传培训活动,提升政策的知晓度和惠及面;积极扩大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项下人民币跨境使用;以大中型跨境贸易、投融资企业为重点工作对象,积极拓展与重点国家或地区的人民币跨境结算;加强跨部门联动,对积极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企业给予财政奖补,提高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4 落实政策保障,更好地激励企业高质量“走出去”

一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认真落实各项新增、延续、优化的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关注支持中小微企业和科技创新等重点行业发展,顶格减征小微企业“六税两费”,为出海企业积极争取特定税收优惠政策,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强化财政资金保障。由湖北省财政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制定专项资金扶持,支持企业高质量“走出去”。对于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投资的项目,财政给予专项保费支持。对于国家认定的小微企业,在海外投资的项目,要重点给予保费扶持。

【参考文献】

【1】罗玉辉,侯为民.共建“一带一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成就、挑战与应对[J].亚太经济,2023(3):40-50.

【2】米军,陆建雄.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回顾、挑战及发展路径[J].国际经贸探索,2023(9):4-19.

【3】洪联英,张云.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与企业“走出去”战略[J].国际经贸探索,2011(3):48-54.

【作者简介】廖松(1982-),男,湖北鄂州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走出去高质量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