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政策对企业并购决策的影响

2024-12-31程璇王亚君邢慧茹

关键词:企业并购产业政策新能源汽车

【摘" 要】产业政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工具,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深远影响。论文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旨在深入研究推广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并购决策的作用。论文通过对2008年至2021年A股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研究,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推广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并购决策的影响,同时,根据企业的产权性质,将其划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以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推广性产业政策能够影响企业并购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并购金额,并且相较于国有企业,推广性产业政策对民营企业并购金额的增加作用更为显著。

【关键词】产业政策;企业并购;新能源汽车

【中图分类号】F120;F271;F426"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nbsp;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07-0064-03

1 引言

我国产业政策属于典型的选择性产业政策,主要目标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产业政策的实施也有助于优化产业布局,使产业分布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集聚效应更加显著,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与此同时,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是加速中国汽车工业转型的重大战略选择。例如,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该规划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因此,2013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进入产业政策推广阶段[1],即政府制定相关推广性政策鼓励企业提高研发和生产资源投入,吸引外商对内投资,弥补产业短板,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而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该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飞速发展。其中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而企业并购作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对于并购这种特殊的投资方式,国家出台鼓励政策的目的存在差异。一方面,政府希望通过兼并重组形成一批有实力的骨干企业;另一方面,政府希望借助兼并重组解决由于投资潮涌、经济周期波动和GDP竞赛引发的产能过剩问题。综上所述,研究推广性产业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并购规模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选取2008-2021年A股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构建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本文旨在探讨推广性产业政策如何影响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并购规模,以及这种产业政策是否会由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产权性质不同而产生不同影响。

2 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

2.1 产业政策与企业并购

产业政策被定义为政府有意识地促进某种产业发展而出台的各种政策。在中国,对于产业政策的有效性一直存在争议。产业政策的支持者主要从外部性与协调失灵等方面寻找产业政策有效的依据,舒锐[2]认为,政府干预能克服市场失灵现象,后进发展中国家实施产业政策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产业政策无效论认为,对于产业政策整体而言,是无效甚至有害的。韩乾和洪永淼[3]认为市场能自发实现资源配置,政府干预只会扭曲市场机制,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对于产业政策而言其宏观方面的有效性难以衡量,并且,相较于研究产业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更应该将宏观政策内化到企业微观行为中来研究。那么产业政策将会如何影响企业微观决策呢?既有研究多集中于产业政策对于企业创新[4,5]、人才比例[6]、生产率[7]等方面的影响。而关于产业政策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则多集中于跨境并购,吴先明和马子涵[8]认为产业政策对企业跨境并购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跨行业并购,蔡庆丰和田霖[9]认为主要并购企业更可能对受到产业政策支持的目标企业发起跨行业并购;并购后绩效,刘婷婷等[10]认为产业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绩效。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企业并购的驱动因素展开了研究,并发现多种因素能促进企业并购,例如,周静[11]和李奕柯[12]都提出企业可能会为实现规模效益最大化、扩大市场份额、减少成本而进行企业并购。这都是源于竞争的压力和政策推动。但是大部分文献多集中于全行业的企业并购行为,并未对一个行业进行集中分析。本文聚焦于产业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企业并购规模的影响,并将企业并购规模用企业并购金额衡量。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推广性产业政策的实施能够提高新能源汽车企业并购规模,即提高并购金额。

2.2 企业产权性质的影响

由于企业具有不同的产权性质,可划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这两大类。国有企业往往承载着国家的战略意图和民生福祉[13],因此在经营过程中,他们可能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相比之下,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会更加关注利润最大化,以追求企业的高效运营和持续增长。民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利益驱动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往往更加努力地工作,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14]。他们通常会采取更加灵活的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也会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由于民营企业受到政府限制和约束相对较小,这些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能够更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推动企业的发展。

因此,可以假设在相同的产业政策环境下,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会更加积极地借助推广性产业政策进行企业并购,以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营和持续增长。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相较于国有企业,实施推广性产业政策对民营企业并购规模提升更大,即提高并购金额更多。

3 研究设计

3.1 模型设定

本文选取的计量模型如下:

MAi,t=ɑ+βPolicy+Controli,t+Firm+Year+εi,t" " "(1)

MAi,t是指i公司t年度的并购金额。Policy为虚拟变量,若新能源汽车行业在t年度受到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则为1,否则为0。Controli,t为一系列控制变量,包括i公司t年度的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总资产收益率等。Firm、Year分别为公司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并进行了公司层面聚类调整,运用了稳健标准误。εi,t为扰动项。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并购金额(MA i,t),该变量为i公司t年度内进行全部并购行为支付的并购金额与总资产的比值。解释变量为产业政策(Policy),该变量借鉴吴先明等的方法,设置产业政策虚拟变量,具体结合五年规划纲要文件,如果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国家未来五年支持和鼓励范围,赋值为1,否则为0。控制变量为公司规模(Size),该变量为公司年末总资产取对数;资产负债率(Lev),该变量为公司年末总负债除以公司年末总资产;总资产收益率(Roa),该变量为公司年末净利润除以公司年末总资产;现金流比率(Cashflow),该变量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除以公司年末总资产;独立董事比例(Indep),该变量为公司独立董事人数除以公司总董事人数。

3.2 变量来源

表1为相关变量描述性统计,本文选取2008-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数据为样本,其中,新能源汽车行业衡量标准来源于同花顺中公司所属概念,并购数据来源于Zephyr数据库,公司财务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同时剔除掉观测区间被归为ST和PT的企业样本,以及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缺失的企业样本,并对所有连续数据进行了上下1%的缩尾处理,最终获得2 436个观测值。可以看出企业并购金额(MA)的均值、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094、0.002和0.983,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中不同上市公司的并购金额存在较大差异。

3.3 实证结果分析

表2为产业政策对企业并购决策的影响。列(1)结果显示,产业政策的回归系数为0.138,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就可以得出推广性产业政策与企业并购金额显著正相关。这就表明,推广性产业政策开始实行后,企业并购金额更高。这可能是由于,推广性产业政策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企业有较强动力利用推广性产业政策带来的有利条件去实现并购,从而能够促使企业提高并购规模,即增加企业并购金额,验证了假设1。

在此基础上,为了验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用其他方法重新衡量被解释变量,用i公司t年度内进行全部并购行为支付的并购金额加1取对数的方法。列(2)结果显示,产业政策的回归系数为0.976,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正,可以得出推广性产业政策与企业并购金额显著正相关,与前文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3.4 异质性分析

按照企业产权性质将样本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种,本文主要考察了企业产权属性对推广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并购的影响。按照模型(1)分别回归,结果见表3,列(1)结果显示,推广性产业政策对国有企业并购金额的影响并不显著,列(2)结果显示,推广性产业政策对民营企业并购金额的影响在1%的显著水平下为正,说明相较于国有企业,实施推广性产业政策对民营企业并购规模提升更大,即提高并购金额更多。这可能是由于对民营企业而言,相较于国有企业,其拥有更高的自主性,在生产经营时会更多地考虑尽可能实现利润最大化。验证了假设2。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经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结论:在整体效果方面,推广性产业政策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并购规模;在异质性分析方面,相较于国有企业,该政策对民营企业并购规模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总体而言,推广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并购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也说明产业政策作为政府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能够产生影响。这一结论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产业政策效应的理解,也为政府如何通过宏观调控促进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可以得出如下政策启示:首先,在政策制定方面,政府应继续加大推广性产业政策的实施力度,以进一步激发企业并购活力,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次,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差异,考虑国有企业的现实情况,激发其并购潜力,为其实现企业自身转型以及增强其竞争力提供政策支持。在企业实施方面,企业在利用推广性产业政策进行并购时,应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充分利用政策带来的有利条件,积极参与并购活动,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最后,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推动产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推广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并购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和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政策机遇,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企业并购活动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孝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演变与效应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23(10):100-108.

【2】舒锐.产业政策一定有效吗?——基于工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3(03):45-54+63.

【3】韩乾,洪永淼.国家产业政策、资产价格与投资者行为[J].经济研究,2014,49(12):143-158.

【4】何忠盛,邱凯.产业政策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吗?[J].财会通讯,2023(19):44-48.

【5】吴先明,马子涵.产业政策促进企业创新的传递机制与情境条件——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当代经济管理,2024,46(01):31-42.

【6】刘金亚,马雨萌,李鑫鑫.“双积分”政策对新能源车企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研究,2023,41(10):1887-1896.

【7】蒋冠宏.中国产业政策的均衡效应分析——基于政府补贴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22(06):98-116.

【8】吴先明,马子涵.产业政策与跨境并购:政策导向还是创新驱动?[J].科学学研究,2024,42(01):54-66.

【9】蔡庆丰,田霖.产业政策与企业跨行业并购:市场导向还是政策套利[J].中国工业经济,2019(01):81-99.

【10】刘婷婷,杨蓉,高凯.产业政策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9(05):46-56.

【11】周静.企业并购动因及并购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22(19):76-78.

【12】李奕柯.企业并购动因及效应分析[J].商场现代化,2021(22):67-69.

【13】巩亚林,赵良凯,马永强.产业政策与企业并购决策——基于政策导向视角[J].产经评论,2023,14(03):70-85.

【14】伍健,田志龙,龙晓枫,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2018,36(01):158-166.

【作者简介】程璇(2000-),女,湖北黄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猜你喜欢

企业并购产业政策新能源汽车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及分析
中国制造,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争议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思考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论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企业并购的理论与实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