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涉农职业本科园艺机械类课程双语教学建设探究
2024-12-31赵祈颀荆子桓陈莉萍赵春荣
摘" 要:随着党的二十大的召开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文+职业技能”“中文+职业教育”是国际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带一路”倡议下,“走出去”企业迫切需要“精技术、通语言、懂文化”的本土技能人才,这为涉农专业的职业本科学生就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前景。该文从东盟的核心区域——广西的涉农职业本科院校的涉农专业园艺机械类专业入手,探究双语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实施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旨在为涉农职业本科院校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涉农高校;职业本科;园艺机械;双语教学;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G710"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3-0163-04
Abstract: With the convening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ese + vocational skills\" and \"Chinese +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initiative of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going global\" enterprises urgently need local skilled talents who are \"proficient in technology, proficient in language and culture\", which provides broader prospects for the employment o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agriculture. Starting with the horticultural machinery major of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in Guangxi, the core region of ASEA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methods of bilingual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train high-quality compound technical skills talents.
Keywords: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s; horticultural machinery; bilingual teaching;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农业的国际化交流合作也在大幅度推进。而随之“中文+职业技能”广西与周边东盟国家的合作也在逐步加深。在此背景下,涉农职业本科专业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才培养应当以拥有国际先进知识的复合型农业人才为根本,这使得双语教学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双语教学,可让学生通过母语与英语开展思维,可提高涉农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对外交流沟通水平,为其更好地考学、就业打下基础。
1" 开展涉农专业职业本科双语教学的意义和必要性
1.1" 意义
1.1.1" “一带一路”与职业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教育部印发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将开展人才培养培训作为合作重点。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享有同等地位的教育类型,在当今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的新时代,重要地位日益显现。《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使得教育国际化和教育对外开放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职业教育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提出推进“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助力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提升国际影响力。“中文+职业教育”和“走出去”教育项目的开展离不开系统丰富的、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因此,对于“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涉农职业本科院校来说,探索建设农机类课程的双语教学相关教学资源迫在眉睫。
1.1.2" 广西-东盟农机大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广西人民跟周边如越南、泰国等国家人民有着类似的生活习俗,甚至存在亲戚关系,在语言上也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为后期长期合作带来了众多的便利,也为广西园艺行业往东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文基础。
东盟地区的多样地形与丰富的水资源,加上其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使得该地区并不适宜推广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受历史因素影响,该区域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于热带作物如橡胶、棕榈油等,因此对于园艺类机械设备的需求较为旺盛。
面临的机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和生效实施,为广西农业产业扩大对外开放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广西高校可以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加强与RCEP成员国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等开展园艺机械方面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作为广西南宁的高校,在对外开放办学上具有区位优势,享有区位带来的发展机遇。
面临的挑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实现了各国资源共享,国外企业引进来,中国企业走出去,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同时,也需要强有力的人才作为支撑。推进职业教育发展速度,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特别是现代制造业专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各高校的首要任务。
受到机械制造业的制约,东盟国家缺乏自主制造各种园艺机械的能力,只能大量依赖进口;越南、缅甸等国家超过50%的进口机械来自中国。大量的园艺机械的进口,产生了大量的售后技术服务岗位缺口,但是涉外技术服务工作,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这些国家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基本无法使用中文交流,需要使用英语才能正常交流;所以对于我国驻东盟的售后技术服务人员来说,除了要有基本的专业技术知识技能,还要求有一定专业英语水平。对于广西的涉农院校,尤其是对于职业本科院校的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来说,在园艺机械类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适应双语沟通的园艺机械售后技术服务人员,既有新的机遇,也有新的挑战。
1.1.3" 园艺机械技术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倡议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园艺更新迭代的速度也非常快,技术人员接触到全进口机械越来越多。但基层园艺机械技术人员的整体文化水平很难对进口机械进行维修维护。培养懂双语的园艺机械技术人员,促进广西乡村振兴迫在眉睫。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作为全国第一所农类职业本科院校,积极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要求,不仅要培养更多的高档次园艺机械技术人才,而且还要通过“一带一路”的方式招收园艺类专业的东盟留学生。东盟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基本上通用英语,但东盟国家的留学生也懂得部分中文。直接培养东盟留学生或者培养我国学生到东盟进行技术服务和培训技术人员,符合“一带一路”倡议,符合学校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的“十四五”规划。
1.2" 必要性
在我国农机化建设快速推进和农业国际化大幅进步的背景下,高校与国外农业企业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从当前农业和园艺机械专业的高水平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教育角度来看,采用双语教学模式进行农机类课程的教学是必要的,这有助于加快涉农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发展速度。
1.2.1" 经济全球化的需求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往来的增多,对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双语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多。基于上述原因,涉农职业本科院校必须构建涉农双语课程培养双语人才。
我国的园艺机械的发展,相比于发达国家还有待完善。在园艺机械课程中推广双语教学模式,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借助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到国内外的最新园艺机械相关知识,还能结合东盟地区设施园艺的实际情况,运用国际文献中的知识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园艺机械迈向东盟市场和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1.2.2" 提升学生硬实力、扩大就业面的途径
双语课程的构建,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将专业英语与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综合提升知识技能运用能力的机会。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竞争农机国际技术服务的相关岗位,拓宽了就业面。
通过实施双语课程,学生能熟练掌握国外园艺机械新技术,快速了解进口园艺机械的使用,也能通过英语对东盟地区国家进行技术指导。这不仅使学生对国际学术水平和前沿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园艺机械发展的进程。双语教学的实施还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在学习、就业上的竞争力。
1.2.3" 为其他课程提供双语教学借鉴
园艺机械学科属于交叉学科,涉及设施园艺、机械制造等专业学科,且涉及的课程交叉也比较广,园艺机械类课程的内容与其他课程有共通之处,通过在园艺机械类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或将双语教学拓展到与之相关的农业装备、汽车构造、园艺学等相关专业的相关课程,为相关课程提供借鉴,使得更多学生受益[1]。
2" 涉农职业本科园艺机械类课程双语教学现状与困境
2.1" 专业课教师稀缺,双语教学水平有待加强
广西其他招收东盟留学生的普通本科院校在专业课授课上已经部分实现双语教学,但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是新转设成立的职业本科院校,其农业、园艺机械方面的专业课教师缺口较大,甚至部分农机课程授课教师是农学类教师,并未接触过相关农机。由于受到课程学时、实训设备等限制,能正常使用中文完成授课,达成教学目标就已经非常困难。加之大部分教师对于双语教学的认知和能力有限,且由于学校基本也没有在专业课上开展过双语教学,所以各教师的专业双语教学水平也有待加强。如采用双语教学,则可能成倍增加教师备课工作量,在专业课学时紧凑的课程下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陌生、双语教学接受程度差别巨大
学校的本科生生源主要有3种来源:普通高考考生、大专对口升学考生、中职升本考生,而专升本的考生可能还会出现在本校所学专业和其原学校不同的情况。从人才培养方案来看,这3类学生均未修过大学物理、识图、机械原理等前置课程,对园艺机械所依托的机械类知识技能完全陌生。加之入学之前的英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这3类学生对于园艺机械类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接受水平会有较大差别。如果授课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在专业课方面的双语课程接受能力的差别,采取完全相同的模式开展双语教学,很有可能影响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
2.3" 相关的双语课程的教学资料稀缺
通过查阅资料及书籍,发现农机双语教学的教材均是未公开出版的,均为各校自行开发的校本教材,这些学校均为普通本科。而园艺机械类的教材更为稀缺,针对东盟地区园艺机械方面的双语教学的教学资料目前还没有。需要根据东盟园艺机械的特点来从头进行职业本科的校本教材开发及教学资源建设。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2]。
3" 课程建设探究
3.1" 提升师生专业认知、强化教师自身能力
在当前职业本科教育趋向专业化、农业机械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推广双语教学显得尤为紧迫。这就要求必须从观念上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从而采取行动。首先,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将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并在课程资源整合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重新涉及教学方案。其次,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深刻理解掌握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对于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的巨大影响,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态度,强化专业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提升自我认知,为成为优秀的专业技能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3]。
3.2" 教材的编制
3.2.1" 教材编制的原则——针对性原则
学校地处广西,直接面对东盟,招收的留学生目前全部来自东盟国家。在教材编制前必须做调研,了解东盟地区的园艺机械使用情况,以及东盟地区学校园艺机械教学情况,根据调研结果调整教材各章节的内容,以期能适应东南亚地区园艺机械的特点。而教材针对的学生是非农机专业的农学职业本科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是使用园艺机械,而不是设计制造园艺机械。其教材应当在保证足够的园艺机械构造及工作原理的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强调应用性,即融入更多的园艺机械使用及维护相关的内容。
3.2.2" 教材编制的实际问题及对策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农机类课程的专业英语或农业机械双语教学方面目前暂无公开出版的教材,开展农机双语教学的学校均使用自行编制的校本教材;而园艺机械类的职业本科教材目前更是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材资源非常有限。
但是深入研究园艺机械的特点,会发现其本身与农业机械有非常多的相同之处——设施园艺本身就是在不露天的情况下进行设施栽培,而园艺机械的使用环境则是在大规模露天农机不适合使用的情况下进行使用的。所以很多类型的园艺机械与农业机械的构造、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可参考农业机械的相关内容进行教材编制;而农业机械当中发动机、农用车底盘等与汽车发动机、底盘基本相同,且汽车专业英语各层次的教材非常多,例如发动机日常维护、底盘各系统维护等都可参考借鉴到教材的编制当中。另外,目前虽没有农机职业本科的教材出版,但可以参考其他专业的职业本科教材进行编写[4]。
3.3" 教学资源的建设——专业性与技术性原则
教学资源建设应遵循专业性与技术原则,既要注重理论教学,又要加强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
采用“中文+职业技能”模式的教学资源建设需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软硬件条件,结合东盟地区的实际需求,从专业角度明确学习重难点,选取双语教学资源,构建立体的教学资源体系。教学资源中的术语、概念等都应当适合于非农机类专业的园艺类专业学生学习。教学资源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园艺机械类专业特点,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教学资源应涵盖园艺机械的基本原理、结构、功能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关的农业科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时应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产业学院,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园艺机械技术。
教学的创新需要多种新技术的支持,而技术性原则是发挥各种信息化手段的线上教学资源的整合。应根据课程特点,制作园艺机械维护的双语微课,微课内容可按照园艺机械的章节来细分:①内燃机;②拖拉机;③耕整地机械;④种植机械;⑤灌溉设备;⑥植保机械;⑦收获机械;⑧加工机械;⑨贮藏保鲜设备。可每个章节制作一个微课辅助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前期问卷调查的结果选择适宜东盟地区的相关园艺机械的使用维护来制作微课。同时将授课PPT制作成双语版本,利用在线课程平台将微课、授课PPT进行展示,便于学生学习和练习。“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要满足“线上+线下”立体化,需要使用、整合多种技术手段,发挥其在教学资源建设、应用、维护等各个环节的作用,使其满足国际化的需求[5]。
4" 课程教学实施探究
4.1" 加强师资培训,提升业务能力
虽然目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是全国为数较少的涉农职业本科院校,但引进受过相关专业的高层次留学人才仍然较难。现实的选择是在职的相近专业的教师,最好是担任园艺机械类课程的专业教师进行外语培训或出国进修。也可以与国内其他开展园艺机械教学的高水平大学加强交流。学校层面如果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际化,也可以采取额外课时奖励给到教师,作为教师准备双语教学资料的津贴。这既是对教师实施双语教学的承认,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措施[6]。
4.2" 合理安排课程时段
园艺机械课程双语教学对学生的设施园艺专业水平、英语水平都有较高要求,学生的水平高低决定了双语教学实施的程度。目前双语教学的实施旨在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但双语教学只是把外语作为一种工具使用,而非专门进行外语教学。因此,该课程的开设应当放在适宜的时段。一般来说,入校时间越长,学生的整体外语水平越高、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越高。所以园艺机械双语教学课程应开设在高年级段。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学校可适当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调整到高年级段,并加入一些该课程的前置课程[7]。
4.3" 循序渐进式教学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前置课程的缺失,在园艺机械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初期必定会出现学生专业英语基础差、双语教学接受水平差等现象。教学过程一定要注意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授课解释时应做到由浅入深、由少到多,同时注意丰富教学形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调整课程标准设置,在实训时也从最基本的工具使用规范开始教起。因而双语教学的模式可采用保持型双语教学,即学生刚开始课程学习时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地使用外语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8]。其目的就是通过教学语言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5" 结束语
本文从涉农职业本科非农机专业的园艺机械类课程出发,分析了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基本的实施策略。可在园艺学、设施园艺等农类职业本科专业试点实施,除了4年制职业本科、专升本学生外,也可在学校的园艺类专业的东盟留学生中实施。相关课程的双语教学,可扩展应用到全校所有的机械类专业和农学园艺类专业中,更多的学生将会受益。另外,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也会得到提高,学校的软实力得到提升,有利于学校进行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招生就业和国际交流等工作。
参考文献:
[1] 杨燕.高校农业机械专业双语教学改革[J].农业工程,2018,8(10):118-120.
[2] 陈园园.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职业本科双语课程建设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19):146-148.
[3] 高燕.职业本科双语教学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3(1):45-47.
[4] 张莹.我国设施园艺机械的应用现状浅析[J].时代农机,2018,45(8):65,67.
[5] 乔万俊.“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文+职业技能”双语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山西青年,2023(7):28-30.
[6] 徐华勤,黄璜,于辉,等.农科本科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5):57.
[7] 王西娅.应用型本科专业双语教学实践探析[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6(4):113-115.
[8] 王怀德,李民权.目前实施本科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4(4):81-83.
基金项目: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2023年校级教改课题(XJG2334)
第一作者简介:赵祈颀(1987-),男,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与汽车设计制造及其职业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