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法在农业资源与环境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4-12-31孙海燕郭伟刘春梅蒋雨洲
摘" 要:专业英语是很多院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开展的集科学研究和英语学习、能力培养为一体的工具类课程。作者根据自身在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践问题,将PBL法应用到课程教学改革中。通过介绍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以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授课内容更新加快、教学模式和方法亟待改革等主要问题为导向,介绍PBL法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应用的过程和方法,使授课方式由被动授课变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学习的动力,课堂教学效果获得显著提升,可为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PBL;农业资源与环境;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3-0159-04
Abstract: Professional English is a tool course that integrates scientific research, English learning and ability training in the process of graduate training in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English\" for academic master students majoring in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he author applies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 to th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By introduc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English courses and the history evolution of PBL method, and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such as weak English foundation, accelerated updating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urgent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and metho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process and method of PBL method application in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which change the teaching mode from passive teaching to active learning, and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self-learning motivation, and overcome the class dozing, coping, playing mobile phone and other bad classroom phenomena, and make teaching effect improve significantly,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postgraduate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PBL;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postgraduate;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专业英语是一门运用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专业论文的研究生必修课程,在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科学研究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英语作为学术交流的主要语言,是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学术期刊等学术交流领域的基本交流工具,同时,在研究生的学习生涯中也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我国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大多数学校和专业,在申请学位之前,要求学生至少发表一篇英文的科技论文,而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就必须查阅、引用文献,而大多学科的重要文献都是用英文撰写并发表的。因此,在研究生专业教育过程中势必要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英语进行文献阅读和论文写作能力。专业英语的教学是一门将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结合的、全面体现“学以致用”的课程,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各学科都开设了本专业的专业英语类课程,诸如专业英语写作、学术交流英语应用等课程。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1969年由美国的Barrows教授提出,应用于医学专业的教学方法[1],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以激发学习者主观学习为目标[2]。目前,PBL教学法不断地被完善,并逐渐扩展到其他学科,通过发展和应用,在多门课程的应用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案例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结合,被应用于不同专业的教学实践中。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应用过程中,教师在准备课程时要预先提出一个复杂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结合课程知识体系不断地进行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分析、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解决方案,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自我学习动力[3]。
基于PBL的优势,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英语的授课过程中,尝试运用了PBL教学法并逐渐完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自己学位论文的科研试验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主题,学生们组建学习小组,在问题提出后,学生可以通过课下查阅、归纳、整理相关资料,然后采用英文写作,每一位学生都被要求撰写与自身研究相关的工作计划,由教师根据其完成质量给出一定成绩,学生和小组之间也根据表现互相打分,这些均作为最终课程考核的一部分。PBL教学法打破了专业英语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课堂讲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翻译、模仿写作的模式,且有别于普通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通过联系学生的专业学习而激发自主学习兴趣,以专业背景为出发点,结合专业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英语变成主动解决专业问题,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创新能力,在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但增强了语言沟通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4]。另外,授课教师应注重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经常参加相关专业的国际学术会议,阅读最新的专业领域的英文文献,洞察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科研动态和新方法、新技术。这样,授课教师在讲授基本专业英语学习和运用的知识同时,可及时、准确地讲授一些专业前沿动态,原汁原味的学习材料和讲解,可以大大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
1" 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深化,国际交流与国家间的合作成为常态,各行各业均需要一批既精通英语又具备坚实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基于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过程,近些年来大多数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均列入了专业英语这门课程[5]。在优秀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对研究生快速了解国际先进的研究成果,借鉴最新的国内外技术,并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对于很多普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来说,虽然他们都经历了2个学年的大学英语的学习及考研英语复习的磨炼,但是在英语的听、说、读和写等能力方面的水平仍然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英语成绩不高,因此在专业英语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明显地表现出英语词汇量匮乏,尤其是专业词汇。很多学生的学习还依靠各种软件进行查询、翻译,而做不到熟练运用,阅读速度缓慢。因此,在学生阅读专业英文文献,以及专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恐惧,以及厌烦心态,从而严重地影响课堂教学,久而久之部分学生便丧失了其对科技文献的阅读和英文撰写文章的兴趣。总体来看,英语知识基础薄弱是限制专业英语学习的一道鸿沟。
1.2" 授课内容更新加快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被广泛应用于学术交流及其他领域,大多的国际学术会议及科技论文均被要求以英文进行交流和出版。作为培养硕士研究生这一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教师,不仅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科技前沿动态,还应具有较好的英文运用能力,尤其是专业英语课程的授课教师,不仅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适应专业领域不断迭代更新的新理论、新技术的学习,还应“接地气”地掌握原汁原味的英文写作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另外,专业领域的快速发展也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增加专业知识信息量,这不仅要求教师增加备课的难度,丰富课堂内容,也亟待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1.3" 教学模式及方法亟需改革
对于硕士研究生的授课方式目前仍以课堂教学为主,虽然已尝试不断改革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添加了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融合等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但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尤其是专业英语目前受制于学生基础薄弱,学生依然比较依赖于被动的课堂教学方式,不愿意或缺乏能动性地参与到课堂互动环节,主动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6]。另外,传统的研究生课程学习考核的方式也相对单一,课程论文或卷面考试及课程的学习考核难度较低,这也间接导致了很多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多学生就是抱着能拿到学分即可的心态,应付课堂教学过程,因此,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亟需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2" 基于PBL教学法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英语教学过程和实施
PBL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系统方法,即“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评价总结”的五步法[7]。结合笔者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主要根据笔者的实际课程准备和教学过程体会,对该教学方法和步骤进行了细化和调整,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2.1" 提出问题
PBL主张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应对复杂问题。因此,在授课准备阶段,首先要对授课对象进行充分调研,结合学生实际和课程要求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笔者在第一节课上要求学生做自我介绍,了解学生的专业背景、研究方向、以往学习情况,甚至导师团队等。然后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题目是课前准备的关于植物营养学、土壤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英文教材、文献节选的内容,题目类型分为阅读题(即英译汉)、写作题(即汉译英)、口语题,一般是将英文文献的摘要列出,要求学生翻译;将科技论文写作中常用句型以汉译英的形式列出;通过对话接龙的方式考核学生的口语能力,借助上述方式主要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及语言运用能力。在测试和评估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当然,各组之间的总体水平应基本持平,以便于课堂讨论和成绩评价,组内学生的水平可以差异化,以便学生间的协作及共同提高。组内差异应是英语的基础和运用能力的差异,而组间差异应是研究方向、专业背景、科研团队等同质异向性的差异。如果条件允许,还会邀请学生所在课题组教师参与教学准备工作,课题组教师通过课程导论对学生进行正式授课前的必要培训,让学生熟悉所研究方向及内容的当前研究进展,为学生介绍一些本方向的学术期刊、国内外做得较好的研究团队,以及专著、网站等其他专业信息。同时,在第一次授课时也让学生了解PBL的教学原理、方法、目标和评价体系[3]。通过这些初期阶段的准备工作,更有利于课堂上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内容凝练问题,协助学生们归纳问题,进行问题类别管理,并基于此形成学习小组的核心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解决问题的兴趣基础。例如,在课上学生提出我国农业生产中缓控释肥料的研究与应用缓慢的问题,不同学习小组的同学,就本组同学的研究方向提出“当前问题是什么、国内外先进技术是什么、我们的差距是什么、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途径应是什么”,不同的小组就问题的不同方面给出几个核心问题,课下用英文写作,课上通过幻灯片展示,并派出代表用英语口头陈述。
2.2" 研究问题
PBL教学中研究问题环节是形成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的结合与叠加。在学习小组确定以后,按照上述环节中每个小组凝练的核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方法和结果,开展资料的广泛收集工作,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来论证预先提出的假设,进而对假设进行重新梳理和修正。收集资料的过程教师可参与其中,提供预先准备或多年积累的契合研究主题的资料和素材,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所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是否有意义,所要解决问题的难度如何,通过对问题关键点的讲解,帮助学生梳理所研究问题的内在涵义、背景知识、核心环节和与掌握的理论知识点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归纳总结问题,以及假设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例如上述关于缓控释肥料的例子,教师引导学生到国外的网站浏览信息,尤其是产业信息,关注国外该方向的最新动态,尤其是产业发展情况,不仅要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研究问题,更要从产业需求和发展的角度研究问题,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英语的运用能力,又增加了趣味性,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原汁原味的专业英语,而不是公式化地翻译英语,锻炼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的英语思维,杜绝了现在广泛存在的学生先写汉语文章再用软件翻译成英语,然后修正这个普遍的问题。研究问题是PBL实施阶段的核心,包括课下自我学习,以及课堂和课下的小组研讨,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专业英语课程要求所查阅资料均为英文写作和发表,并且分析所形成的结论性材料也要求用英文写作或表述。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尤其需要注意到的是,专业英语不是语言课程,不是用专业英语课取代英语课程,也有别于专业课程,专业英语课程的内涵是通过课程学习更好地理解用英文写作的学术性文献资料的科学思维,更准确地把握这些文献中描述的专业意义。例如,一些生活场景中出现的词汇在专业文献中出现时,它的准确涵义是什么,如何翻译成中文;为什么一个专业词汇(中文)对应几个不同的英文词汇,什么情形下选择哪个词汇更准确。通过课下的准备做到课堂“有备而来”,课堂上同学之间(包括小组内和组间)要相互提问、深入讨论和辩论,当然鼓励学生使用英文表达自己的见解,或者中英文混合。经过广泛的课堂讨论之后,每个小组根据讨论过程,汇集其他小组同学的主要观点,给出小组核心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并用英文撰写主要结论。
2.3" 评价总结
解决问题是PBL教学法实施的最终目标,而PBL教学法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结果评价,因为学生修习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获得相应的学分。大多数课程都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就需确定具体的课程结业考核方法和评价准则,并向学生详细介绍评价标准,以便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PBL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的结果,将其与教师评价结合,以更科学的方式确定最后的课程成绩。自我评价就是学生自己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自我完善,审视自己的学习策略、努力程度、对小组的贡献程度和能力的提升程度等,通过分析确定专业英语课程学习对自己专业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锤炼效果。笔者的教学实践中,要求课程成绩由3部分构成:每名同学在每节课上都要给自己打分;给组内同学打分;给其他同学打分。同时通过大家讨论设定一个分数加权比例。最后待课程结束后(评价结果贯穿于整个授课过程中),将每节课每名同学的这3部分分数加权计算,作为课程成绩的基础分数。然后,由教师给出的综合评价,确定每名学生的评定等级。在等级加权基础上,乘以基础分数,就是学生的最终课程成绩。这个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是进行小组评价,小组评价主要包括小组内成员间的相互评价,以及各小组之间的评价,组内评价集中于协作精神、贡献度、凝聚力等软实力的判断,尤其关注每名同学的进步程度,而组间评价更侧重于能力水平、知识技能等硬实力的判断,“软硬结合”的评定结果再与教师的等级评价结合形成能够反映学习过程的课程成绩。
3" 教学效果与反思
教学实践初步表明,PBL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具有一定的效果。面向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一、二、三年级3届硕士研究生进行的有关英语学术教学问卷调查(有效问卷46份)结果显示,4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英语能力有一定提升,34%的学生认为提升较大,4.5%的学生认为提升极大,13.5%的学生认为提升很少或几乎没有任何提升。关于PBL教学在专业英语课程上效果的检验,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难点,未来需要开展更为科学、全面的教学研究。
首先,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英语基础、专业知识储备、自学自律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由于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按照统一标准来评价,会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产生过大的学习压力,甚至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研究中应尝试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成绩,实行分级教学。
其次,相对于传统教学,PBL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授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知识界面,能够为学生设定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提供合适的教学素材;并且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授课方法和辅助工具,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应该具备过硬的外语综合实力,并熟悉各种学习策略,以便为学生的自我学习、小组合作、成果展示提供语言、技术、资源及方法等方面的支持。教师还应该具有较强的教学管理能力,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切实了解他们在自我学习和小组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必要时协调小组合作中的冲突,确保PBL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农业资源与环境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的教学仅仅依靠教师的个人努力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打造良好的课程团队,根据专业知识的需要通过定期进行集体备课的方式来遴选最新的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经验,不仅能够集思广益、丰富教学内容的层次,而且还有助于取长补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为提高农业资源与环境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的能力和水平奠定基础。
最后,PBL教学法的有效实施需要智能化的硬件条件作为保障。学校应当加强研究生授课教室的建设,安装可随意移动组合的活动桌椅、交互式触摸屏幕等硬件设施,实现按人数和教学需求更改教室布局、分组讨论、多屏互动教学、无线投屏展示及画面监测等教学技术操作。
4" 结论
研究生是国家创新性建设的重要力量,专业英语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和实践性强的特点,笔者根据自身在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将PBL教学过程内化为3个阶段,探讨了PBL教学法在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内涵、实施过程及考核方法等方面的应用,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互换,成为引导、辅助学生的课堂“配角”,不仅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运用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为研究生教育阶段的英文科技论文的撰写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帮助学生培养、凝练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 吴琼军.PBL方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30(5):106-108.
[2] 李元娜,邓国志,王丹,等.基于PBL教学法的环境科学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32):153-154.
[3] 钱美华.多元智慧与问题式学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4] 吴杰.PBL教学法在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6(3):292-293.
[5] 边少敏,李绪彦,王晶莹,等.新农科视域下园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智慧农业导刊,2023,3(21):134-137.
[6] 纠敏,汪伦记,邱智军.生物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112-113.
[7] 金茜.国际关系专业英语的PBL教学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21(Z2):44-46.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SJGY20210609,SJGY20220465);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JG202210)
第一作者简介:孙海燕(1979-),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专业资源与环境的教学与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