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研究

2024-12-31金啸翔吕昕聪孙朝庭赵盛龙李刚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3期
关键词: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稳定性

摘" 要:古人云:“千秋丰碑,民以食为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蒸蒸日上,生鲜农产品市场需求量日益增长,其供应链的发展也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可见优化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研究不可或缺。该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为研究对象,分析第一师“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结构,分别从农户、超市、对接合作角度讨论第一师“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发展的对策,为推动第一师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结构;稳定性;农超对接;供应链风险

中图分类号:F762"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3-0121-04

Abstract: As the ancients said, \"Food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the people\". With the prosperity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the increasing market demand for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development of its supply chain has also ushered in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research on optimizing the stability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is indispensable. Taking the first division in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ucture of the supply chain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the first division of Xinjiang, and discusses the risks existing in the supply chain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farmers, supermarkets and docking cooperation.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bility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stability of the first teacher and student.

Keywords: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structure; stability; agricultural super docking; supply chain risk

2022年4月21日兵团召开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强调要抓好城乡物流配送服务和重点企业供需对接,着力纾困解难维护物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强调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1]。“农超对接”作为新型的农产品供应链,使农户与超市建立直接联系,能够有效解决农产品产销环节不衔接和质量安全等问题,是实现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新疆是生鲜农产品生产大省,品种多,产量大,但新疆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发展还不算特别成熟,“农超对接”模式还未全面发展,严重影响着新疆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本文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以下简称“第一师”)生鲜农产品“农超对接”供应链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研究第一师“农超对接”这一模式对于第一师实现农产品的品质控制、助力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第一师“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结构分析

“农超对接”指农户与供应链末端企业签订合同,直接向超市、农贸市场等门店供应农产品的新型合作方式。其实质是将现代商品流通方式长驱直入地引入农村地区,使小生产和大市场相互连接,在市场经济调节下建立生产和营销的一站式链条,实现农户、消费者及企业三方共赢的经济模式。第一师生鲜农产品“农超对接”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

1.1" “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此模式是指农户通过合作社来与超市进行对接,一般指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大型超市进行合作。大型超市提出自己的需求,然后与其对接的专业合作社根据其需求标准化生产生鲜农产品。生产完成后,由专业合作社负责运输生鲜农产品至超市,或超市自主运输或交由第三方物流运输。

1.2" “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超市”模式

龙头企业是指能够带动农业、推动商品生产发展,能够进行农产品深加工、为农民提供系列化服务,具有深影响、号召力的企业。在“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超市”模式下,龙头企业往往与专业合作社合作,大批量采购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并进行包装等初加工后与超市对接。企业对产品进行初加工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更好地带动农业,推动农产品生产发展。这种模式降低了第一师农户的供应链风险,提高了第一师生鲜农产品的市场适应性。

1.3" “专业大户+超市”模式

这种模式即农户个体与超市直接合作,实现产销对接。在这种模式下第一师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更注重生鲜农产品供应的数量和质量,以满足超市接收标准,在这种模式下第一师农户也逐渐意识到要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生鲜农产品品牌,这有利于提升第一师生鲜农产品的竞争力。

2" 第一师“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分析

2.1" 从第一师农民生产运营方面分析

第一师农户是“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前端,在“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模式下,有利于保障、提升农户收入。一方面,农户可以借助超市稳定输出农产品的产量,与下游超市直接对接能够减少中间环节的成本,既增加了农民收入,也让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保护。另一方面,农户借助稳定的销售渠道和收入之后,在政策的支持下会扩大生鲜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从而实现规模效益。将农户的生产情况及农产品产量信息与超市共享,超市可以增加商品库存,利用超市冷库、仓储等设备对生鲜农产品进行错峰上市,消除农户销售问题;农户在销售问题解决之后,将重点放在提升产量和品质上,以达到更高的亩产和更好的品质,农户提升农产品的质量,进一步稳定超市和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有利于加固供应链的稳定。

2.2" 从第一师商家销售经营分析

超市是“农超对接”供应链中的中端,超市从种植基地的农户手中购买新鲜的生鲜农产品,将生鲜农产品卖给消费者。首先,直接对接的模式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其次,蔬菜瓜果都是来自附近的农户种植,可以追根溯源,质量、食品安全有保障,使消费者更安心。最后,蔬果类也因为运输路程近,耗时短,可以在短时间内就从地里进入到消费者的“菜篮子”中,保证了蔬菜的品质和时鲜。超市通过与农户对接洽谈、批量采购等,搭建了长期有效的对接平台,使“农超对接”更加牢固,降低了经营成本和形成了稳定的产销关系。

2.3" 从第一师消费者消费意向分析

消费者是“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终端,从超市的货架上购买来自于直接对接超市的农户种植的生鲜农产品。第一师生鲜农产品采用“农超对接”模式,农户与超市的精准对接,使“菜园子”和“菜篮子”强强联手,缩短生鲜农产品的交易环节,降低了价格,节省了时间,减少了生鲜农产品的损耗,提高了流通效率,保证了消费者的权益。

第一师消费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吃食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生鲜农产品品质能极大地提高消费者的生活品质。消费者价值是消费者从生鲜农产品中所期望得到的所有利益,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等。因此,必须从消费者价值的角度来定义产品或服务的具体特征,而消费者的需求是驱动整个供应链运作的源头。供应链参与主体要从消费者角度考虑提供产品与服务,这将稳固供应链的发展。

3" 第一师“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风险分析

3.1" 从农户的角度剖析

3.1.1" 农户的专业水平较低

第一师农户普遍存在年龄较高而受教育水平偏低的现象,尽管绝大多数这些农户从事农业时间够长,但是“农超对接”是由现代化发展逐渐衍生出来的一个新的农业供应链模式,第一师农户所受到有关“农超对接”的专业化知识不多,缺乏现代化农业知识理论认识。这时农户就不能准确地按照超市的接受标准进行规范作业,对新型生产技术也保持怀疑态度,其结果是,第一师参与“农超对接”的农户生产率并不高,所生产的生鲜农产品不符合规范。

3.1.2" 农户地位较低

在“农超对接”合作中,供应链终端企业即超市占主导地位,生鲜农产品的品质、收购价格基本都由超市决定,合作社甚至龙头企业都没有办法直接决定价格。而第一师的农户由于受知识认知的限制,容易受到欺骗。不论是合同的拟定,或是所交易生鲜农产品的质量标准等各项话语权基本上都由超市拿捏,不论是农户还是合作社都处于弱势地位,直接影响着农户及合作社的基本利益和议价权,导致农户与超市的合作地位失衡。

3.1.3" 农业自然风险高

农业自然风险主要表现为由于自然力量的不规则变化而产生的危害性,使农业生产者的预期产量或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第一师生鲜农产品生产主要面临的自然灾害为沙尘暴、干旱、霜冻等。其中发生最频繁、影响生鲜农产品最多的是沙尘暴。就第一师的蔬菜种植而言,当沙尘暴来临时,黄沙漫天数十米内看不见任何东西,地里农户辛苦铺下的地膜、滴灌带都被风沙吹飞了起来,还有随着沙尘暴一同到来的流沙,将已经长大即将出售的蔬菜掩埋并导致死亡。沙尘暴不仅影响了蔬菜的种植,也影响了农户和超市的协作,还会产生生产周期延长、不能按时交货或交货的数量和质量不理想等诸多问题。

3.2" 从超市的角度剖析

3.2.1" 生鲜农产品质量风险

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于超市而言,严格把控生鲜农产品质量是最不可忽视的事情。第一师的生鲜农产品质量风险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类:化学性环境污染主要指在农户种植过程中,因乱用或过度使用化学用品,导致生鲜农产品带有重金属超标等有害物质。物理性环境污染则是指在生鲜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由于挤压、温度不合适发生的腐败变质等状况。生物性环境污染则是生鲜农产品中由于加工保存时违规操作,使生鲜农产品中致病菌超标的情况。其中化学性污染是发生在生鲜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物流性污染是包装加工和运输中存在的,而生物性污染则是在生鲜农产品加工或者保存时产生的。由此可见第一师生鲜农产品质量风险贯穿于整个“农超对接”的供应链中,涉及多个环节。

3.2.2" 生鲜农产品滞销风险

无论是普通模式下还是“农超对接”模式下的生鲜农产品都会面临滞销问题。而生鲜农产品易腐且不易保存,一旦出现滞销的情况,就必须有冷链技术来确保产品的新鲜程度,另外还得保证有足够空间来储存产品。

3.3" 从对接合作的角度剖析

3.3.1" 第一师“农超对接”合作中存在违约行为

违约是指违反“农超对接”的合同义务或拒绝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2]。农民与超市合作的常见违约分为卖方农民违约和买方超市违约。经了解,第一师农户违约行为一般有2种:第一,在交货时,如果合同签订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农户会选择追求更高的利益,而违背合约;第二,因为突发情况如自然灾害、技术不成熟状况导致产量、质量不达约定标准,最终造成违约。而超市的违约行为一般有:第一,当市场上出现价格更合适、销量更好的同等替代产品时,超市为了追求利益和销量违背合约;第二种,有些“农超对接”合作需要农户自行运输生鲜农产品,在不正规的运输过程中难以避免出现损坏状况。当产品损坏过多时,就会导致超市拒收的违约行为;第三种情况很少见,就是超市关闭导致不能收购农户的生鲜农产品的违约行为,造成“农超对接”供应链的中断。

3.3.2" 第一师“农超对接”工作缺乏资金政策上的支持

“农超对接”主体获得资金支持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超市获得政府的政策补贴和金融机构的贷款等帮扶。据了解,第一师政府目前并没有专门的“农超对接”的基金扶持项目,不光农户,合作社和超市也没有办法通过“农超对接”项目获得一定的资金扶持。因此“农超对接”参与主体将存在融资方面的困难,这并不利于“农超对接”供应链的稳定性。

3.3.3" 第一师“农超对接”合作中信息不对等

“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经常伴随着各上下游企业的信息交互。但各方总是为了获取利益、降低风险,而在信息交互的过程中隐藏一些信息,以至于信息分享时有所保留的问题层出不穷,造成“农超对接”供应链中出现彼此互不信任的情况。除此之外,供应链中传输的信息会通过每个参与的主体,无论是农户还是超市的工作人员,其专业知识与认知都互不相同,所以信息在沿着供应链传递过程中,由于不同主体主观上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延误、误解等信息偏差情况,所以会造成质量、价格等不对称分歧。目前第一师“农超对接”中的农户、超市等主体,一般都是通过个人渠道联系到对方,了解各自情况。这样的方式,使“农超对接”的信息传递单一且落后,而且花费时间长、效率不高。

4" 第一师“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发展的对策

4.1" 针对农户方面的对策建议

4.1.1" 提高农民生产规范、供货质量

农民的生产规范与供应质量是影响“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事实证明,农民的生产规范、供应质量与供应链稳定性呈正向影响[3]。第一师应发布一套生产规范的条例,引导农户生产高质量的生鲜农产品。

4.1.2" 打造特色生鲜农产品品牌

第一师的农户在生鲜农产品中,议价权丧失导致收益下降,处于被动状态。在品种多样、品质优良且产量有保证的情况下,农民要有品牌建设和宣传意识,努力塑造生鲜农产品品牌,提升品牌效应[4],推动产业的发展。第一师政府要积极打造当地特色生鲜农产品品牌,整合资源进行品牌的建设,同时,政府要严格规范品牌的授权使用。像近年来第一师鼓励农户调整种植结构,提出“一团一品”的政策,使第一师16个团各自发展特色生鲜农产品,并在2018年建立“塔里木河”品牌。

4.1.3" 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及农资补贴制度

农户一直作为弱势群体,第一师政府针对“农超对接”设置专门自然灾害保险,使农户在遇到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时可以获得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补贴,既可以鼓励第一师农户积极参与“农超对接”,促进第一师“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同时又保障了农户的权益。

4.1.4" 加强农民相关培训

政府应增加农户关于“农超对接”的相关培训,提高农民对于“农超对接”的了解程度,增强农民参与“农超对接”的积极性。首先,政府要重视教育培训,增加培训次数;其次,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次数,可采用到乡讲座、网络宣传等多种方式,对生鲜农产品生产、“农超对接”相关问题等方面进行培训。

4.2" 针对超市方面的对策建议

4.2.1" 加强完善生鲜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制度体系

生鲜农产品的良好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其不宜贮存等特点要求必须严格把控其供应链各环节,保证其优良品质。同时,高品质的生鲜农产品明显更受消费者青睐,因此,加强完善生鲜农产品质量是必要的。超市应当建立商品采购管理制度,对农产品进行统一采购,而对于采购后的农产品内在质量的检验,应以科学标准的技术测试方法为依据,配置质量检验的设施,建立相应的检验工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4.2.2" 打造生鲜农产品冷链建设

“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一直是冷链物流所重视的两方面,而在第一师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大部分的生鲜农产品运输目的地都是周边地区,甚至只有一两公里的情况。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更要注重生鲜农产品冷链建设,设计保鲜努力投入[5]。首先,第一师政府应加大超市冷链建设的补贴,引导超市增加冷库数量以及合理规划冷库建设。其次,政府要鼓励超市购置冷藏运输车来保障生鲜农产品的质量。

4.3" 针对“农超对接”合作方面的对策建议

4.3.1" 增强合作方的道德责任感,完善合作机制

首先“农超对接”参与主体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这有利于“农超对接”合作更加高效运行;必须合理分配利益并明确利益分配,实现利益分配合理风险共同承担,使第一师“农超对接”合作合作方的利益有保障并且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合作方须提高自身的道德感,利用道德约束自身,避免因主观因素毁约;确定违约赔偿条例,因自身违约给对方带来损失的行为应按照合同进行赔偿。

4.3.2" 制定相关“农超对接”资金扶持政策

据调查,第一师“农超对接”供应链运行过程中,农户以及超市等在合作中的资金方面存在欠缺,不足以支撑“农超对接”供应链运行,阻碍了第一师“农超对接”供应链的发展。第一师政府可以针对“农超对接”设置专门的基金扶持项目,使在第一师中的农户、农民合作社以及超市等都可以获得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帮扶,这将有利于巩固农户、超市合作关系,促进供应链的良好发展。

4.3.3" 构建“农超对接”服务平台

政府构建合作平台,有利于“农超对接”双方了解彼此的情况,利于双方合作,实现共赢。提供农超对接的统一平台,开展大型农产品的展销会,邀请第一师种植生鲜农产品的农户和有需求的超市积极参加,构建由政府组织的“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信息交流平台,方便农户和超市交流。

5" 结束语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节奏下,“农超对接”作为特殊的供应链模式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兵团“农超对接”供应链管理本质上是将现代商品流通方式引向兵团广阔的农村,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传动链条,实现农民、商家、消费者三方共赢。第一师“农超对接”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立足当下、谋篇长远。围绕农户、超市、消费者3个视角部署,构建适合自身且高质量的供应链,培塑声名远播的农产品品牌、驱动周边区域经济数字化增长、为推动乡村振兴持续领跑。

参考文献:

[1] 中共青海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的实施意见[J].青海党的生活,2022(11):32-39.

[2] 杨浩雄,孙祎琪,马家骥.“农超对接”过程中的订单违约问题研究[J].科研管理,2019,40(6):225-233.

[3] 郭锦墉,肖剑,贺雨昕.农民合作社生产规范、供货质量与“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的关系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3):40-55.

[4] 卜苏华.农超对接模式下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研究[J].核农学报,2021,35(4):1008.

[5] 周涛,吕圆圆,周亚萍.“农超对接”双渠道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研究——基于不同主体保鲜努力视角[J].管理现代化,2022,42(1):8-16.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231075706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YB20)

*通信作者:吕昕聪(1985-),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

猜你喜欢

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稳定性
非线性中立型变延迟微分方程的长时间稳定性
“农超对接”中违约问题研究
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共同物流视角下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对策探讨
石门柑橘农超对接现状分析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农超对接”流通模式的影响因素及策略
基于博弈模型的农超对接契约设计与选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