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安徽省武术文化产业化创新发展研究
2024-12-31朱睿颖李凤芝
摘要:为了研究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创新安徽省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本文通过追溯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总结自互联网+被提出后的十几年里,安徽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结果显示:安徽省体育文化产业基础薄弱,我省文化产业开发与利用互联网数字新技术成效低微;安徽武术文化产业消费水平与发展空间急需提升;武术文化供给侧产业化开发意识淡薄;互联网+安徽武术文化产业品牌尚未创立。得出结论:(1)安徽武术文化产业应加快供给侧改革,开拓“互联网+”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创新意识;(2)政府要建立“互联网+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基金,为培养从业人才提供资金保障;(3)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建设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共享平台;(4)文化旅游部门要加快特色武术文化保护与特色小镇建设,开发武术文化产业新业态;(5)借助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地方特色,构筑武术文创产业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 武术文化" 产业化发展" 创新" 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4)-08-078-3-ZL
1、“互联网+”的时代背景
从2012年首次在业界提出“互联网+”,到2015年首次在中国政府官方文件出现,再到十九大、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为了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行业水平,强调“要不断完善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推进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习总书记也多次对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出了要求,指出“中央积极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通过习主席的多次讲话,可以充分看出国家对于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的决心和信心。给了全国和世界人民一个重要的信号,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大文化产业化发展,培育新鲜文化业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中央对于文化产业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目标。20世纪以来,以广播、电视、动漫、网络等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媒介,把各类信息开放地展现在人们视野之下,文化信息的数据传输,通过一个鼠标,就可以将各种文化内容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跨越国家和社会区域的文化界限,向国内外传播、扩散。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截至2023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截至2022年底,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爆炸式发展,冲击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也冲破了传统文化产业的生态系统,文化传播领域的产业化发展亟需变革。从体育文化传播领域看,传统武术信息凭借着独特的文化内容,在互联网空间中愈发占有显著位置,数据显示,仅2023年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全网媒体传播量已突破32.8亿人次,各种类型的线上赛事和咪咕体育、微博等媒体平台上各类科学健身指导视频成为网红。
2024年两会期间更有人大代表谏言:打好体育文化产业牌,打造体育文化主题的旅游演艺剧目,开发体育休闲旅游传播产业的发展。这场自上而下的利用互联网数字技术拓宽体育文化传播产业创新发展的呼声愈来愈强烈,我国武术文化产业如何能抓住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大潮,创新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新业态,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是我国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难题,也是一个崭新课题。
2、研究方法
2.1、追溯法
通过对徽文化和徽州武术史学文献的收集和整理,追溯相关的吴楚文化、徽商文化、历史武术名家经历、拳种与地域史学等资料,追踪与挖掘安徽省不同地域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历程和特征。
2.2、文献研究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与信息化和武术文化产业化研究相关的各种文件材料、新闻报道、调查报告、统计资料和学术论著等,对武术文化产业化建设与“互联网+”的新理念情况有初步了解;并通过文献比对整理,对信息市场化过程中安徽省武术文化产业化创新发展的可行性作理论上的梳理。
2.3、深入访谈法
主要以文献研究中发现的“互联网+”背景下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路径和新业态拓展空间为访谈主题,向武术文化产业领域的相关研究专家、学者请教咨询,为“互联网+”背景下新武术文化产业化创新寻求理论支持。
2.4、实地考察法
在深入了解安徽武术文化不同地域产业发展的不均衡后,前往安徽省武术之乡,考察当地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寻找创新发展武术文化产业化进程的切入点。
3、研究结果
3.1、安徽省体育文化产业基础薄弱,开发与利用互联网数字新技术成效低微
根据最新统计,2022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33008亿元,实现增加值13092亿元。安徽省体育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与安徽省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现状也是不匹配的(如表1所示)。体育文化产业体系还不完备,武术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更加低下。特别是依赖于互联网数字化领域的武术影视、媒体、动漫等文创产业的开发力度严重不够,安徽省武术文化产业发展极其不均衡;一提到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更多的认知仅停留卖武术用品的狭隘领域还未能在整体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视角进行思考。安徽省体育文化旅游没有把赛事与旅游新媒体充分结合,在体育比赛赛事方面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数字新技术,经济效益不尽如人意。安徽省虽然也在每次举行各级各类赛事时,尝试利用网络传播平台,将“武术赛事”与“当地旅游宣传”结合,但仍未能充分利用好网络新媒介、新产品的优势,参与者以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为主,在不收门票的状况下“观众”寥寥无几。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体育文化产业利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开发的成效,尚不能令人满意。
3.2、安徽武术文化产业消费水平与发展空间急需提升
武术文化产业不仅仅是向消费者提供身心愉悦的精神产品,还包括服装、器械、杂志等等肉眼可见的物质产品,更高级的还有各类表演、竞赛和动漫等文创类的服务行业。武术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要满足人们对武术各类物质产品和服务领域的需求,更多的要在文化产品领域提高精神产品的供给能力,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随着安徽省这些年经济高速运行发展,人们从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向精神世界的高层次发展。然而目前看安徽省武术文化产品项目的单一以物质产品消费为主(如表2所示)。对于强身健心的精神产品的消费如培训机构和武术文创产品的开发与销售领域微乎其微,与相近省份,如河南少林寺的太极拳赛事与表演等产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差距。安徽省武术市场受益金额匮乏(见表3),说明安徽省的武术产业市场的产品开发与空间范畴还处在极低的水平。安徽省作为武术传统省人才丰硕,又是人口大省,然而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与强烈的武术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形成尖锐的冲突,应该说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空间是广阔的,产业链条的建立需要加大探索和投入的力度,深入挖掘武术文化产业业态领域扎实研究。
3.3、武术文化供给侧产业化开发意识淡薄
“互联网+”的数字化、信息化、多元化等的微传播时代,如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已取代传统的大众传播为小众传播和分众传播,各类便携式移动终端层出不穷,实时持有和瞬时传播为民众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媒介空间。然而,虽然安徽省武术资源丰富,武术名人辈出,武术古籍、著作丰富。安徽省武术文化在互联网新媒介——微传播产生后,武术文化产业供给侧领域并没有有意识地利用微传播手段与广大的武术受众进行很好的互动交流,数以万计的习武人群大市场未能进行武术文化产业化开挖,特别是武术文化供给侧市场开发力度不够,在武术与数字互联网、武术与各类网络平台等方面信息化领域尚未开发,独具特色的安徽武术文化产业资源开发的整体意识亟待提高,严重制约和阻碍了安徽省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安徽省武术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武术健身娱乐、竞赛表演、文化旅游、武术培训、武术用品、武术媒体等为主要的产业市场,没有形成具有武术文化特色的产业化业态开发领域。
4、结论
4.1、安徽武术文化产业应加快供给侧改革,增强“互联网+”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创新意识
加快安徽省武术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提高从业者在新网络产品的使用能力,利用新网络微媒介平台,增强武术文化产业化开发的整体意识,探寻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路径的创新渠道。我国武术文化产业经营者运用互联网数字化开发与创新供给侧产品的效果和能力,目前尚没有满足国内、外受众的需求,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从业者缺乏利用网络平台和微传播路径创新意识。
安徽省武术产业引导和管理领域要加大与网络运营商和电信后台的合作运行能力,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营销力度,形成人类共享武术的世界文化的开放思维。安徽省武术文化产业的扩大空间开放性和民主性特征,实现全球共享与交流,不受时间、空间等外在条件的约束。目前的安徽省武术文化产业,要利用“互联网+”在不同的部门、组织和个人间搭起一座沟通桥梁,建立共享、互动、互利、实时的“互联网+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态势。
4.2、政府要建立“互联网+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基金,为培养从业人才提供资金保障
安徽省拥有独具特色的武术拳种,武术文化产业资源众多,有全国武术之乡亳州、砀山的区域优势,更有“亳州论剑”“华佗五禽戏养生健身气功节”等具有国际影响的健身赛事,安徽省政府如能建立“互联网+武术文化产业化”基金,专款专用办好地方特色的赛事活动,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研究在最短时间和最合理的人才配备产业体系,为武术文化互联网+产业从业人才培训机构的发展创造了机遇,武术文化主管部门应加大与武术培训机构的合作,促进武术人才就业,推动新领域“互联网+武术文化产业化”研究的发展。每一个新兴产业和市场的建立,都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协调,需要及时、有效、全方位地与教育部门沟通,通过政府部门来进行规划、培养、展示、切磋、交流和管理。从业人才的培养极大地制约了我国武术文化国内、外产业化发展效果的提升,急需进行有效的改革,以推动我国武术文化互联网+产业路径创新的进程。缺少资金是制约安徽省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武术发展基金,为安徽省武术文化“互联网+”产业化发展建设做出突出各类人才提供资金保障,为保护和推广民间传统武术供给侧改革。
4.3、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建设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共享平台
目前,安徽省武术文化产业领域,还没有利用资源共享平台建立良好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态势,急需提升武术文化在满足人们健身、养生、医疗和精神文化等方面需求的影响力。一些老武术家们,还不能很好地利用互联网数字化网络传播武术信息。需要与相关网络共享服务平台部门相互合作,开发新的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共享服务平台,让武术工作者了解网络,将自己的武术知识通过网络和其他人互动交流,同时丰富武术供给侧的信息资源库。拓宽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营销举措,使武术爱好者、习练者、工作者和所有接触武术文化的人群及相关武术教育、传播领域的每一分子都能成为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新型工作者,使各行各业都参与到武术文化产业的挖掘、保护、传承、传播和各类产品与服务开发领域,创新安徽省武术文化产业新业态。
4.4、借助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地方特色,构筑武术文创产业发展新模式
在安徽省许多拳师拳种的影像资料缺失,应加大互联网+的作用,借助安徽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大力开发和挖掘文创产业,通过视觉文化,构筑安徽省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通过武术动漫设计的特殊表现形式和艺术表现力,针对不同年龄段消费者,普遍认识与认同武术文化内涵,武术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兴武术文化新兴产业。通过不同地域特色的安徽省武术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依托安徽传统武术文化内涵与和不同地域自然风光特征,创作出独具徽文化的武术文化创意产品,构筑安徽省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
综上所述,创新安徽省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及新型传播媒介的意识,扩大网络共享平台市场需求,打造武术文化品牌战略,形成“互联网+”安徽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新经济模式。丰富和扩充武术文化的供给侧产业化发展,拓宽武术文化地域产业化发展的营销渠道,全方位传播与发展武术文化产业新业态,将是时代的选择和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暐琦,杨中皖.微传播视野下我国武术文化传播路径探索[J].宿州学院学报,2016(10).
[2]李凤芝,韩丽亚.我国武术文化传播与媒介发展述论[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03).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21A0404)。
作者简介:朱睿颖(2000-),女,内蒙古卓资人,硕士在读,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文化与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