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BE理念指导下幼儿歌曲弹唱课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2024-12-31王宇

三角洲 2024年19期
关键词:弹唱思政幼儿

在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因时而进,紧跟时代的步伐,迎接国内外接踵而至的新挑战。在课程思政的育人战略背景下,幼儿歌曲弹唱课程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调整教学策略与育人目标,将德育与才育作为新的目标靶向,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OBE成果导向理念的指导下,探索幼儿歌曲弹唱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方案,实现弹唱课与课程思政的双向融合。在调整优化教学机制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构建全课程育人的格局,使得课程思政建设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共同发展进步。

幼儿歌曲弹唱课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一、课程思政目标较为空洞

在课程目标的制定上聚焦于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方面较为空洞,未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进去,欠缺明确的、具体的思政目标。课程思政目标未与未来的岗位需求相结合,制定的目标滞后于当前社会的职业要求,尚未体现时代性。

二、思政元素挖掘不足

幼儿歌曲弹唱课程对理论知识的储备以及演奏技能的要求较高,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将重心放在了知识与技能的高效传输,忽视了在理论讲解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及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引领。有些教师只是在理论背景的讲解方面体现课程思政的内容,思政的角度单一,对思政元素的挖掘以及思政内容的理解不够透彻。

三、传统教学模式下融入思政教育难度较大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中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灌输式教育模式掩盖了学生思维的拓展空间。幼儿歌曲弹唱课本身具备表演性、实践性、文化性的特点,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体现课程的特点。同时,在集体授课的形式下,教学难度较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无法顾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

四、考核评价方式未体现学生思想动态的发展变化

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发展呈动态化发展趋势,在考核评价中仅仅依靠结果性评价方式评定最终的学习成果,不足以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目前,笔者所在院校考核评价方式单一,以平时成绩+实训成绩+期末成绩来评定最终的学习成果,培养的人才实践应用能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以及学生的审美素养。

五、课程思政未贯穿于教学的各环节

当前课程多数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以及技能的训练,思政元素普遍在内容或技能训练上体现,紧密结合音乐作品的背景以及音乐风格特性角度挖掘思政点,但是,仅仅依靠从教学内容角度出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能够承担现阶段的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任。

基于OBE理念,在反向设计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不仅仅局限于教学内容上,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均可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比如在教学方式与手段上运用PBL教学法、启蒙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升课堂思政教学的趣味性;运用小组PK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与良性竞争意识。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等。

OBE理念指导下幼儿歌曲弹唱课 " " " " " "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课程基本情况

幼儿歌曲弹唱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本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乐谱准确演唱,同时要根据幼儿的声音条件确定调性,并快速编配适合歌曲风格的伴奏织体进行儿歌伴奏,该课程理论知识丰富、技术性与实践性较强。幼儿歌曲弹唱是未来工作岗位考核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综合弹唱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实践教学能力、表演能力,其肩负着高质量人才能够顺利达到职业岗位需求的责任,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

二、课程设计理念

基于OBE理念,课程设计要紧密结合未来幼教行业的职业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课程的实践价值,使得课程发挥其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意义。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对党的领导、民族精神、理想信念、社会责任、家庭美德、人生价值的认识,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艺术涵养、人文修养、心理修养,能够遵守法规,依法办事,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个人品德。

三、教学目标设计

OBE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成果导向理念,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根据未来岗位的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从而进行反向设计教学目标,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者共同发展进步,具体体现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目标方面。知识目标的预期成果是掌握基础钢琴演奏技巧、声乐演唱技巧、基础乐理知识、和声知识、基础曲式分析方法,掌握幼儿歌曲编配伴奏与弹唱的方法,熟悉大调歌曲、小调歌曲、民族调式儿歌的伴奏与弹唱编配方法,熟悉带旋律伴奏方法与无旋律伴奏方法,熟悉伴奏音型的变化形式,熟悉不同风格儿童歌曲的伴奏方法。能力目标的预期成果是具备进行简单幼儿歌曲即兴伴奏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运用键盘自弹自唱幼儿歌曲的能力,具备组织开展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思政目标的预期成果是通过了解歌曲文化内涵,挖掘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文化自信等;通过课堂的案例分析、实践互动、弹唱训练,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树立正确的艺术观,能够掌握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乐观向上,热爱生活。

四、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设计

从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中进行挖掘。儿歌从风格上大致分为进行曲风格、欢快风格、抒情风格三种。在进行儿歌伴奏或弹唱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选择适合于歌曲旋律特点、节奏特点的伴奏织体及歌唱方法,将歌曲内容及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增加弹唱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调动幼儿园小朋友们的学习热情。同时,把握音乐作品风格的划分,能够帮助教师更加精准地将音乐作品与思政元素更好地结合起来。

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旋律具有较强的号召力与推动力,节奏稳定,表现豪迈壮阔的情绪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通过聆听、感受、作品剖析,了解作品的作曲家的生平、音乐背景、体裁特点、旋律特点、创作风格来源、伴奏与弹唱方法等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欢快风格的儿歌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歌曲情绪鲜明,篇幅较短,结构方正,律动性较强,速度较快。此类歌曲可以配合身体律动及奥尔夫乐器进行合奏表演,培养幼儿听觉与运动协调能力和肢体的表现能力。通过朗朗上口、欢快的儿歌的传唱,诉说有内涵的人生哲理。

抒情风格的儿歌旋律柔和、舒缓,速度较慢,歌曲具有流动性与歌唱性。在聆听与讲解中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旋律的美,体会歌曲要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意识。

从学科理论知识部分进行挖掘。幼儿歌曲弹唱课程理论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儿歌弹唱的概念及应用、和弦演奏基础常识、大小调三和弦及属七和弦的编配以及不同形式的伴奏音型、移调。在学习基础理论常识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艺术涵养、科学素养,激励学生不断积累基础知识,并引导应用于实践中,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今后的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在儿歌编配过程中,注重对编配步骤与方法的引导,鼓励学生不断尝试不同的伴奏音型与伴奏织体,感受不同伴奏音型和织体与旋律的匹配程度,聆听并抉择出最佳伴奏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探索意识。在进行弹唱作品汇报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从音乐学科学习思维方法进行挖掘。音乐学科下各分支体系的学习均具有较强实践性与应用性,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灵活应用于教学活动或实践表演中。幼儿歌曲弹唱课程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实践应用能力及创新创造能力,找准突破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相互交流,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参与实践和收获实践成果的机会,引导学生相信自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成功与失败,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心理修养。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创新设计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在幼儿歌曲弹唱课程的教学实施环节中需摒弃灌输式教育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在课前提前发布歌曲的演唱示范、演奏示范、弹唱示范,使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及情感体验。同时,学生提前了解预期达到的目标成果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采用自主探究、项目驱动、小组合作的方法。教师在课前做好前置性学习安排,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形成个人的知识框架结构,实现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驱动、小组合作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探讨与合作交流,拓展认知思维、提升艺术涵养。在互动交流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帮助解决疑难问题与困惑,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意识,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第一,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将复杂的定义简单化,通过分析与聆听感受的方式,帮助学生聆听感受不同和弦及和弦连接的音响效果,感受和弦的色彩感与和声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艺术涵养。第二,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与讲解,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激发爱国情感与责任担当,为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运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坚持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将课堂的主导地位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做好知识的储备与清晰的讲解思路,激发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及追求进步与探索创新的精神。

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创新仍需继续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将实践思政与课程实施进行有机融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专业素养、职业责任感、理论自信、艺术审美、逻辑思维、世界文化等思政元素。

六、课程考核评价设计

在课程考核评价设计上,将OBE理念与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合,注重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考核评价上,不局限于最终成果的评价,而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采用前置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结合网络教学平台,追踪学生的学习轨迹,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与指导。分别设置课堂测验、小组讨论、课后作业三个环节。在课堂测验中,随机点名测试学生对理论部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对深层次内容的理解与思考,考核学生的思想进步与发展状态。在小组讨论中,考查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在课后作业中,考查学生对理论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否能秉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完成作业,不断探索新知和追求进步的精神。

在幼儿歌曲弹唱课中融入OBE成果导向理念与课程思政理念,在教学设计上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这不仅可以提升课程思政的建设水平,同时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坚持以成果产出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全方位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与教学策略,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持续改进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反馈,确保学习成果的实现。让学生能够在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引下,既高效地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同时提升学科所需的必备能力,潜移默化地将课程思政植入学生内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修养、艺术涵养、心理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努力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市场标准的合格人才。

本文系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教学改革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23J007)研究成果。作者单位: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弹唱思政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古筝弹唱古诗词的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江南的弹唱
思政课“需求侧”
南山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