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现实困境与突围策略

2024-12-31丛达

三角洲 2024年19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育人思政

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在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这使得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施成为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在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新形势下,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带来了重大契机,推动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然而,受传统育人理念和固有施教模式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依旧面临诸多困境,制约着新媒体信息资源优势和技术手段优势的充分发挥,束缚着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发展。基于此,部分高职院校和任课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并践行有效的突围路径,聚焦于教育模式、施教内容、教学手段、个性教育等维度,全方位提升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育人效能,进而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的有力手段。新媒体推动着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创新,为创新创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全面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措施。对此,高职院校与教育者需要强化协同配合,以新媒体赋能,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现实困境落实兼具实效性与针对性的优化对策,在新媒体的支持与推动下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成才。

新媒体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带来的重大契机

一、增强施教内容的时效性和教育形式的互动性

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和互动性的本质特性,在新媒体的赋能下,行业动态、创业案例、时政要闻、思政素材等信息内容得以迅速传播,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施教内容的时效性,使之更加贴近现实并更具时代感。同时,在新媒体的支持下,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互动得以贯穿施教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并使教育者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调整和优化提供有力依据。

二、强化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和指导手段的创新性

新媒体场域中汇聚着大量的优质信息素材,可以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提供兼具丰富性和多元化的教育资源,例如,在线课程、实践案例、专题讲座等,进而全面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育人的全面融合。同时,短视频、网络直播、虚拟现实等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提供创新性的指导手段,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创新创业过程与思政教育的内涵,促进施教效果的显著提升。

三、提升素材传递的高效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和范围广的特性,可以充分强化信息素材传递的高效性,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水平,突破时空固有壁垒,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开展创新创业学习和思政学习。同时,在新媒体的赋能下,教育者能够以高职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现实困境

一、教育模式亟待革新

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强调了新媒体手段的重要性,然而在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方面依旧难以摆脱传统模式的窠臼,没有依据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的内在要求对施教内容和教育手段开展全方位创新,不能结合新媒体的发展规律和应用要点以创新性的方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因而阻碍了新媒体各项优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充分发挥,导致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难以顺利实现。

二、施教内容单一乏味

部分高职院校和任课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利用新媒体发掘兼具时效性和趣味性的教学资源,然而在实际教学和实践指导中,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和模式化的思政理论依旧占据着较大比例,同时未能将新媒体素材与传统的课堂施教内容进行创新性融合,使得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内容难以摆脱单一化和枯燥乏味的色彩,不利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教学手段较为滞后

新媒体具有较强的技术功能优势,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和任课教师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推动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手段的革新,新媒体技术在施教过程中的引领效能不足,新媒体功能的开发与运用流于形式,一方面制约着创新创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另一方面难以摆脱传统教学手段的影响,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未能有效激发,导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育人效能大打折扣。

四、学生优势发掘不足

新媒体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和任课教师没有高度明确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内在要求和本质规律,未能借助新媒体将“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理念作为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开展的核心导向,削弱了新媒体各项优势的充分发挥,制约着高职学生个体优势和个性特征的发掘和培养,因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难以有效促进人才培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突围策略

一、搭建新媒体施教平台,创新教育模式

部分高职院校和任课教师需要强化协同配合,围绕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施搭建新媒体施教平台,以线上施教形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育人的融合,促进教育模式的全方位创新。教育者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掌握高职学生群体对新媒体平台的喜好程度,以微信公众号为依托,搭建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线上教育平台,打破时空固有壁垒,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主题特色,将线上平台作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学习和思想水平提升的重要载体,为高职学生提供兼具时效性和高效性的线上指导,促进线上教育与线下施教的有效结合。同时,高职院校需要丰富并优化新媒体施教平台的互动功能,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以平台为枢纽,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者、思政教育者、各专业学科教师、学生家长等育人主体的协同联动,使其在新媒体平台的支持下充分发挥主体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实时互动、资源共享、线上指导等方式实现跨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育人,围绕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形成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一方面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模式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促使高职学生在新媒体的支持下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

二、运用新媒体信息资源,丰富施教内容

部分高职院校和任课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信息资源优势,在新媒体场域内挖掘更多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素材和思政育人内容,并借助新媒体信息的丰富性和时效性,全面提升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施教内容的时代价值和教育成效。基于此,教育者需要凭借新媒体将社会经济形势、行业前沿信息、各类新兴技术等融入视角内容,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丰富的素材内容,同时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和范围为导向,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即时性,搜索并整理时政要闻、民生问题、传统文化等思政育人素材,并将其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过程,形成兼具综合性和系统性的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例如,依托新媒体挖掘创新创业项目开展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内容,借此开展法律意识教育,使高职学生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全面增强法律意识,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此外,在运用新媒体信息资源的过程中,任课教师需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将高职学生普遍关注的科技创新、创业成功案例、网络热点问题等融入施教内容,并从创新创业的角度和思政育人的角度同时出发进行阐述与分析,促进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和各项素质的整体性提升。

三、拓展新媒体教育渠道,改革教学手段

高职院校需要借助新媒体推动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手段的创新,一方面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技术优势,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在新媒体的支持下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形式,促进人才培育质量的有效提升。基于此,教育者需要将新媒体视听技术贯穿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指导过程中,依托AR/VR的方式解析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素材内容,使高职学生在视频资源、动画资源等多种信息模态综合呈现的形势下开展创新创业学习和思政学习,并借助新媒体进行沉浸式体验和情境式探究,充分强化学习质量与效果,在创新创业学习与锻炼的过程中有效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完善自身的创新创业知识体系、能力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时,任课教师需要革新施教理念,全面拓展新媒体教育渠道,将“教学+自学”作为提升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赋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力和自由发挥空间,指导学生依据自身在创新创业学习和实践方面的需求在新媒体空间开展自主学习探究,以创新创业为导向,重点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素材内容,并将其作为开展创新创业的基础支撑和科学引领,以此提高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施教质量和水平。

四、发挥新媒体技术功能,强化个性教育

新时期的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在社会环境、家庭氛围、性格特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其表现出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思维模式、创新意识等均具有明显差异。这要求任课教师依据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利用新媒体技术功能强化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个性化教育,以帮助高职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就业和全面发展。对此,教育者需要凭借新媒体强大的视听技术功能和线上施教功能开展分层式教育,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高职学生实施针对性的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依据不同阶段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提供符合其内在需求的信息支持,以此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育人融合的施教成效。同时,任课教师需要强化“因材施教”理念,借助大数据分析、算力模型、云计算等新媒体技术建立高职学生数据图像,明确学生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思想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个体在创新创业方面的需求、优势和短板制定差异化施教方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层次和性格特征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融入兼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思政素材,并借助线上渠道向其推送个性化教育信息与内容,以此助力高职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并弥补自身不足,全方位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施是一项兼具综合性与系统性的育人工程,同时也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与教育者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信息资源优势与技术手段优势,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全面融合,依托新媒体革新施教的模式、内容、手段及方法,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并强化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进而真正成为国家与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作者简介:

丛达,1992年生,男,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人,讲师,本科,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双创教育研究。本文系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路径研究》(编号:2023ZCY223)研究成果。作者单位:长春健康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