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管理中的文化建设与思政工作融合策略
2024-12-31孙超
文化建设与思政工作融合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利用院校文化与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能力,以及兴趣树立职业理想,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综合素养,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人才。
高职学生管理中文化建设与思政工作的 " "促进关系
一、思政工作引领高职文化建设
理念属于行动的先导,而发展实践需要依靠一定发展理念进行引领,所以发展理念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到发展成效。随着社会文化发展多样化,许多高职学生容易受到影响,并且产生相关的消极观念,这便要求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应该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核心,然后再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能够为学生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还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避免学生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
同时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为方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达到育人的效果,从而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另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集中性和政治性的特点,直接影响到“如何培养人才与为谁培养人才,以及培养什么人才”等问题,这也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主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
二、高职文化建设推动思政工作
高职校园文化拥有涉及范围较广,以及融入性较强的优势,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观念,因此利用校园文化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较大作用。在院校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全面发展,从而逐渐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社会与院校消极的文化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念,完善学生的思想道德,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除此之外,校园文化覆盖的范围比较广泛,如学生学习与生活,以及思想和行为等各方面,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可以创设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育人环境,并且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条件。此外,在校园文化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知识,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能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的健康发展,对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具有较大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高职学生管理中文化建设与思政工作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丰富的高职文化建设
随着教育行业改革不断深入,大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具有发展校园文化的意识,但由于校园文化建设系统的不完善,导致文化建设缺乏丰富内涵,造成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与内容处于单一情况,间接地阻碍了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培育学生价值的体现,难以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同时,校园活动和思政教育联系紧密程度较低,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由领导小组负责,所以形式和内容较为固定,使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不足,并没有较强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兴趣,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效率较低。
另外,部分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虽然具有系统化设计,以及新颖形式和内涵,而且参与的人数较多,但是发挥出的作用不大,如主题歌舞比赛与演讲比赛等多样化形式。因此,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整体层面上看,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仍旧需要不断改善和优化,才能够将文化建设与思政工作彻底融合,因为高职院校对融合的不注重,所以很难达到良好的活动效果,无法培养学生较高的道德素养。
二、高职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主体分散
部分高职院校由于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主体的分散,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受到较多阻碍,增加了人才培养的难度。同时教育目标的严格要求和不断增长的考核压力,使教师和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兴趣较低,无法利用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道德素养,这也给思政工作带来较大挑战。
另外部分管理人员在工作时,并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导致教师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后,无法充分体现出思想内涵。而部分学生被动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后,也会对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体现产生较大影响。
除此之外,高职院校领导对文化建设认识不足,所以简单成立文化建设小组,对于教师与学生,以及后勤工作人员等主体促进文化活动建设重要意义了解较低,在开展高校文化建设时,没有将主体进行有效的整合,造成多主体一起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不利于文化建设与思政工作的融合,无法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高职学生管理中的文化建设与思政工作 " "融合策略
一、结合职业特点引入行业文化
高职院校教育主要是面向社会特定行业,以及岗位开展的专业技术教育,教育目标便是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为社会各岗位提供专业性较高的人才,以此满足社会各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所以高职院校教师应该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激发学生的职业发展潜能,增强学生职业发展素养,保证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强。同时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培养,加强学生的行业适应能力,引导学生对行业文化特点的全面了解,然后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自身职业定位,为就业方向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活动时,需要对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进行推进,不仅要对课堂教学活动与车间教学,以及工作台教学进行整合,还应指导学生在实践阶段中接触行业文化,详细了解行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加深认同和理解,以及掌握行业的发展价值理念,才能充分发挥出自身在行业的作用与价值。而将思政教育理论知识与行业文化相结合,能够发挥出行业规范与历史发展等职业文化的育人价值,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除此之外,在高职文化建设与思政工作融合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引入具有行业特点的文化,推动高职文化与思政教育行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利用明确的高职文化,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职业文化环境,促进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与职业精神的不断发展。
二、改善协同育人顶层设计
想要体现高职文化和思政教育共同培育学生的价值,高职院校需要对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联系形式全面掌握,然后再对顶层设计不断优化,确保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协调发展,才能够将两者的作用充分发挥。
高职院校领导层应该注重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发展,保证两者的关系密切。院校管理人员在进行文化设计阶段中,可以整合各年级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并且融入院校文化,通过院校文化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展现,既能够拓展教育范围和区域,还可以增强学生参与院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以此达到互帮互助的效果。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应该根据院校文化的内容,利用多样性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除此之外,院校应该设置管理小组,确保规划方案有序开展,并且明确对院校文化和思政教育的作用,确保双方朝着相同的方向不断发展。院校在成立管理小组阶段中,应该让思政教师参与到其中,双方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保证院校文化建设活动顺利开展,为学生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此外,高职院校应该对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共同教育考核评价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利用评价的方式推动思政教育,将两者共同培育学生的优势充分展现。共同培育学生属于复杂性的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顶层设计时,应该将考核机制融入其中,全面了解学生受到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情况,然后再制定出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以此实现文化建设与思政工作共同培育的效果。
三、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文化建设
工匠精神属于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以及能力和品质的综合体现,工匠精神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如敬业和精益,以及创新等内容,会直接影响到从业人员的价值趋向和行为表现,这也是职业综合素养的重要部分。
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院校想要实现文化建设与思政工作的融合,就必须要将工匠精神融入文化建设中,让思政教育内容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呈现,从而构建出课程育人和专业育人的格局,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综合成效。职业教育应该以就业教育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德育教育活动开展也需要体现为专业课程学习服务的基本功能,可以将工匠精神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课程建设,以及院校文化建设中,让工匠精神覆盖到课内和课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
另外,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想要体现出思政教育价值,还应该积极地融入工匠精神,如利用举办活动和环境创设等方式,将工匠精神全面体现,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和实践实训课程,以及院校活动等中,感受到良好的工匠精神,并正确认识到工匠精神,然后再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引导自身学习与生活,从而增强自身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职业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高。
例如:在院校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制定出工匠精神宣传专栏,利用图文方式介绍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本质,让学生都能够对工匠精神得到全面了解,并且学习到其中的良好精神。还能在院校文化活动中,举办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思政教育活动,如通过艺术节和演讲比赛,以及竞赛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既能够在活动中强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还可以树立正确的观念。此外应该对学生综合技能练习,以及实操能力进行提升,设计出丰富的职业素质拓展活动,如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等,通过比赛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拓展工匠精神的覆盖范围,在全面增强院校文化品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价值取向,从而实现对职业精神的塑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四、创新学习形式,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的渠道越来越丰富,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思想观念,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能够帮助学生抵抗不良风气的影响,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为社会发展提供自身的力量。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不应该仅停留在政治理论宣讲层面,而是要掌握学生的特点,然后再创新活动的形式,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活动流程,有利于推动活动和育人的深度融合,并且实现共同培育学生的目标。
比如,依靠主题团日活动,带领学生对红色文化展馆进行参观,让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到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同时利用纪念日为契机,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对院校文化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不断挖掘,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精神与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社会发展培育优秀的人才。
另外,思想政治理论内容较为丰富,院校文化活动中融合思想教育的角度较多,而开展学生活动的核心在于设计活动环节,如果教师仍旧采用单一的内容输出方式,便会导致学生没有参与度,难以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从设计和预估,以及实施与评估等角度,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活动内涵,逐渐地推进文化育人目标,可以起到良好的培育效果,有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与思政工作具有紧密联系,不仅能够起到互帮互助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文化建设与思政工作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的高职学生管理中,文化建设与思政工作融合的过程仍旧存在着较多严重的问题,其中便包括缺乏丰富高职文化建设,以及高职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主体分散等,间接地阻碍了文化建设与思政工作的融合,还难以起到培育效果,无法为社会提供优秀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该认识到文化建设与思政工作融合的重要性,并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融合策略,如结合职业特点引入行业文化和改善协同育人顶层设计,以及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文化建设等,都可以有效促进文化建设与思政工作的融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人才,有利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