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看《摔跤吧!爸爸》的文化输出
2024-12-31庄秉霖
印度电影产业近年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显著,吸引全球目光。电影作为文化表达媒介,不仅是艺术形式,更是国家形象代表。本文选定《摔跤吧!爸爸》为研究对象,通过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深入分析印度文化在其中的体现,探究印度电影的文化输出及其对国际观众的影响。深入研究印度电影文化输出,在促进跨文化交流、拓展文化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解析《摔跤吧!爸爸》中蕴含的印度文化元素,可以更好地理解印度社会的价值观、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全面认知印度文化对电影创作的影响。研究集中在电影中所输出的文化元素,具体包括权力距离、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长期和短期导向、不确定性规避指数等,解析这些元素在电影中的体现,探讨文化输出对国际观众的影响。通过对电影中场景、人物、情节深入分析,寻找反映的印度文化特征,关注角色言行、社会结构展现、角色关系,结合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提供全面深刻的文化分析框架。
《摔跤吧!爸爸》简介
获第62届印度电影观众奖的《摔跤吧!爸爸》是一部以摔跤为题材的故事改编的体育励志电影,在2017年的微博电影之夜中被评选为“微博最佳口碑影片”。这是由印度著名导演尼特什·提瓦瑞执导、宝莱坞“全能”演员阿米尔·汗(印度籍)领衔主演的一部体育剧情片。这部影片取材于现实中的真实生活,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就是这部电影的原型。该片在印度和国际上都非常受欢迎,全球票房总额为3.02亿美元,其中在中国的票房高达13亿元人民币,在IMDB上已经获得20多万人打分,评分8.4;在豆瓣上评分一度高达9.6。该片在印度国内和国际上都引起了极大的好评。
影片《摔跤吧!爸爸》并没有局限于突出摔跤这个主题,同时还关注社会多方面的问题。整部影片充满人文关怀,没有落入俗套之中,一经播出就好评如潮,在社会上引起较大轰动,票房成绩极为喜人。整部电影没有绚丽的视听和绚丽的镜头,而是讲述印度摔跤冠军培养吉塔和巴比塔夺冠的过程。影片借助空间、叙事结构、镜头、语言、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将主题诠释出来,加上有演员阿米尔·汗等的精彩演出,使得略为沉重的话题以幽默方式呈现给观众,并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除此之外,这部影片还具有重大的教育价值,因为它让观众感到自豪,知道不良传统观念如何影响他们,知道他们可以自己作决定,并认识到教师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
荷兰社会学家霍夫斯泰德是第一个使用量化统计方法研究价值观的学者。1967年至1973年,他的团队对IBM跨国公司的11.6万多名员工进行了文化价值观调查。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文化的影响力》提出了四个衡量价值观的标准:阳性社会、阴性社会、不确定性规避和权力距离。随后,霍夫斯泰德根据加拿大籍香港学者彭迈克领导的中国文化调查小组提出了第五个维度——长期取向和短期取向。2010年,霍夫斯泰德(保加利亚籍)和儿子迈克尔·明科夫共同出版图书《文化与组织:心灵软件的力量》。明科夫深入研究世界价值观问题,并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霍夫斯泰德依据此提出第六个纵容维度即自制。本研究将通过五个方面来分析电影中所展示的是否符合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具体为权力距离、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阳刚和阴柔气质、不确定性规避指数、长期和短期导向。在这几个维度可以预测和解释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障碍,可以更好地理解、尊重和适应不同文化,从而更快速地代入电影中去。
一、权力距离指数
权力距离指对社会权力不平等分布的接受程度。印度在权力距离方面分值为77,在被调查的76个国家中排第17~18位,属于高权力距离的国家。通常来说,在高权力距离的家庭中,人们倾向于让孩子服从自己,没有注重鼓励孩子学会独立,认为孩子应尊重父母和长辈,认为这是基本的美德。
在影片中可以看到,当马哈维亚发现了吉塔和巴比塔的摔跤潜力后,就决定将他们培养成摔跤选手,即使遭到女儿和母亲的反对,父亲的权威并没有给她们规划自我未来和进行自主选择的权利。并且在学校中教师和学生的相处模式也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延续。教师不会当众遭到质疑或反驳,教育过程是高度个人化的,人们将教师传授的内容作为“真理”。所以当吉塔到帕蒂亚拉国家体育学院后便一直按照学校教练的指导进行锻炼,导致吉塔在训练中一直不能发挥自己的强项,最终无缘国际赛的冠军。编剧在设计吉塔的最后一场比赛时,特意设计父亲被困的桥段,吉塔得知父亲缺席这场比赛之后,脑海里想起父亲冷峻的声音:“我无法做到每场比赛都陪在你身边,你只能靠自己!”最终,吉塔靠着自身的努力,冲破束缚,完成了自我觉醒。
二、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
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主要用于解释特定社会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印度在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方面分值为48,在被调查的76个国家中排第33位,属于集体主义的国家。人们生活在集体主义家庭中时,从出生开始,便和集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获得集体提供的庇护。人际关系相对紧密,个人需要事事考虑“我们”,关心大家庭、帮助群体内的成员。
在电影开篇的时候,主角一直想培养摔跤选手,而传统印象中男孩子更适合这种运动,于是村民为了帮助马哈维亚达成愿望纷纷给他支招,用白芝麻做的糖喂黑牛、诵读求子的经文等等。在吉塔与安杰莉娜的决赛中,村民们与马哈维亚的妻子一起在电视前观看比赛,这便是另外一个与集体主义有关的概念——面子。在希腊语中,就有对荣誉的爱护(philotimo)这样的词语。希腊裔心理学家哈里·特里安迪斯(Harry Triandis)写道:“一个人对荣誉的爱护,指的是他的行为符合自己所在的内群体的规则和价值观的程度。”在集体主义社会中总有一些方法,使得那些没有亲属关系却同属于一个内群体的人们建立起一种类似家庭的关系。
三、阳刚气质和阴柔气质
印度在阳刚气质和阴柔气质方面分值为56,在被调查的76个国家中排第28~29位,属于阳刚气质的国家。当社会仍由阳刚气质主导时,男女分工极为明显,即男性应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是阳刚和坚韧的代表,而女性则是温婉和贤惠的代表。可以说,在着重强调阳刚气质的文化之中,性别角色区分很明显。
在影片中就体现出了马哈维亚一家是典型的阳刚气质家庭,当马哈维亚决定要训练女儿摔跤时便向妻子提出要妻子多承担一点家务。由于练习摔跤,女孩们以短发示人,走路时驼背,回到学校时面部自卑,被路人嘲笑,被同学丢纸团。以及马哈维亚提出要吉塔和巴比塔训练摔跤的时候被小商贩嘲笑。后来随着吉塔取得的成就不断变大,小贩将吉塔的人形广告牌不断更替,他本人也从嘲弄和不相信变成了鼓励、支持甚至是赞赏。印证了决赛前的父亲对女儿说的,“你的胜利不是你一个人的,而是代表千千万万有梦想的印度女性”。
四、不确定性规避指数
印度在不确定性规避方面分值为40,在被调查的76个国家中排第66位,属于不确定性规避较弱的国家。不确定性规避指的是在一个社会中,人们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不确定事件的接受程度。在高不确定性规避的文化中,人们通常更倾向于追求安全、稳定和结构化的环境,而在低不确定性规避的文化中,人们更容易接受风险、不确定性和变化。
在此维度中,电影所呈现的却是高不确定性规避。当马哈维亚跟妻子说要教女儿摔跤时,妻子提出质疑。在去找摔跤场时,负责人说:“这太荒唐了,你是想让我一把年纪了还犯错误吗?”这都体现了电影里人们普遍不愿意接受风险,更倾向于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在他们看来差异是危险的,他们能够接受常规的风险,但十分惧怕一些不常见的风险,是属于墨守成规的形象。随着影片的发展,马哈维亚通过坚持并取得成功,逐渐改变了周围人的看法,展现了社会在面对传统观念的挑战时的一些阻力。最终,女儿们的成功也促使社会对女性参与摔跤的看法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五、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
印度在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方面分值为51,在被调查的93个国家中排第40~41位,其属于长期导向国家。推行长期导向,意味着偏向于以追求未来回报为导向的品德,特别是注重培养坚韧和节俭等品德。而短期导向则偏向于凸显过去和当前的品德,特别是注重培养尊重传统和履行社会义务等相应内容。
在马哈维亚正式训练吉塔和巴比塔的前一晚,马哈维亚带着她们去吃了她们最喜欢的脆球饼,让她们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因为摔跤手不可以吃腌制、油腻以及辛辣的食物。为了可以有更好的运动表现,她们必须戒掉自己的喜好。在女儿输给侄子奥姆卡尔后,马哈维亚意识到女儿需要营养,便要求鸡贩将原价100的鸡肉以20的价格售卖给他,并对鸡贩说道:“总有一天吉塔和巴比塔会成为有名的摔跤手,到那时如果大家知道她们吃的是你家的鸡肉,你还担心赚不到钱吗?”社会主流中推行长期导向文化,则其社会成员偏向于使用发展眼光来看待问题,倾向于关注长期利益;相反,社会主流中推行短期导向文化,则其社会成员偏向于满足当下需求,把关注点放在追求短期利益回报这方面。
电影呈现的文化
印度社会正在发生变化,人们的精神诉求反映了人类共同的社会主题。文化软实力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和文化作品传播,尤其是电影,以其通俗性和大众化的优势成为传播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时代,增强国家硬实力对国家形象至关重要。因此,电影中传递的精神将会鼓舞更多的人投入生活和学习中去,这将对印度社会的不断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
优秀影片《摔跤吧!爸爸》蕴含多种文化元素,将所有体育类型片的成功特征都蕴含于其中。无疑,这是一部成功的影片,编剧以体育竞技作为窗口反思印度社会现状,为女性取得平等话语权而呐喊。这是一部良心佳作,为全球观众送来温暖和诸多感动,创下良好口碑效应的同时,在票房方面也获得喜人成绩。《摔跤吧!爸爸》是一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良心之作。
印度电影已经开始采取积极的文化输出措施,以挑战这些刻板印象。宝莱坞向世界展现了“什么是印度”或者“印度应该是怎样”的当代多元图景,也在印度民众的心理认同与文化想象中不断叩问、深描并确认“印度性”的内核,从而制衡和回应了世界的同质性的文化潮流。
《摔跤吧!爸爸》充分展现了印度对于自身文化的自信和希望以文化大国之姿崛起的强烈愿望。该片题材源自真实生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体育类型片佳作。从而进一步得出,在全球化时代,电影作品的传播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跨文化传播现象,而是各国文化输出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世界影响力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印度电影在国内市场取得的巨大成功证明了印度文化主流的正确性。为了提高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电影等长期有针对性的海外系统输出应该以小见大,专注于全球共同关注的主题。
(作者单位:广东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