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思想家”的“中国梦”
2024-12-31连梦之
《癞皮鹦鹉》是墨西哥著名作家、思想家、教育家费尔南德斯·德·利萨尔迪创作的一部小说,也是拉丁美洲第一部小说。它将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传统与墨西哥本土风俗主义结合,为读者们展现18世纪末19世纪初墨西哥的社会图景。同时,作者还在创作中吸收了教化小说的特点,试图借主人公鹦鹉的经历传播启蒙思想并揭露当时墨西哥殖民社会的种种问题。
在这部作品中,利萨尔迪用四个章节描绘了一个远离墨西哥本土、以中国为原型的东方小岛——“绍乔富岛”。作者借小说角色之口,赞扬了岛上的社会观念、制度。本文将基于作者的创作目的及墨西哥当时的社会状况,对《癞皮鹦鹉》中的绍乔富岛进行分析,希望借此勾勒出这位“墨西哥思想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绍乔富岛的创作背景
据研究,利萨尔迪喜欢在其小说中引入一个外国人。他认为,读者对这样的角色容忍度相对较高,于是一些在本国人嘴里说来略显刻薄的观点从这些外来者口中说出相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在《癞皮鹦鹉》中,绍乔富岛的登场可以说是这种“异乡人”策略的延伸。
为创作绍乔富岛,利萨尔迪参考了大量西班牙传教士们在中国旅行时的见闻,其中最重要的当属1585年由奥斯定会的修士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撰写的《最非凡的历史——中国的仪式与风俗》(原名Historia de las cosas más notables, ritos y costumbres del Gran Reyno de la China)。绍乔富岛的名字(Sacheofú)便来源于该书中传教士们对当时的汕头市的发音,岛上习俗、制度、人名、官职也有很多来源于这部作品。
利萨尔迪选择中国来扮演《癞皮鹦鹉》中的“异乡人”,很可能是受到了当时启蒙思潮的影响。在十八世纪,中国文化深受西方知识分子推崇,它对启蒙思想的塑造和发展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受此影响,作为新大陆启蒙思想的传播者之一,利萨尔迪认为中国的观念和制度可以为改造墨西哥社会提供某种启示和参考,这或许是他在《癞皮鹦鹉》中为读者呈现绍乔富岛的重要原因之一。
绍乔富岛的特点
绍乔富岛在小说第十四章首次登场。鹦鹉在从马尼拉返回墨西哥的途中遭遇风暴,被冲到了绍乔富岛。接下来,小说叙述了鹦鹉在海岛逗留期间在总督副手立马奥顿的陪同下游览小岛时的见闻,作者也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海岛习俗、制度等的评价。接下来,我们将从社会观念、社会制度、百姓面貌三个层次分析这个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
一、绍乔富岛的社会观念
在作者笔下,绍乔富岛的社会观念是比较理性务实的。这在其职业观、知识观上均有体现。
首先,绍乔富岛非常重视劳动生产。无论是谁,“没付出辛勤的劳动,就别想吃这里喷香的大米和味美的牛肉、鲜鱼”。也就是说,在绍乔富岛,所有社会成员都必须要参加生产,否则无法在社会立足。同时,绍乔富岛十分重视手工业。立马奥顿为帮助鹦鹉融入当地,吩咐手下将其送去学习手艺,以便“让他成为富人。反正让他无论在自己国家,还是在别的国家,都能自食其力”。这表明,在绍乔富岛的岛民看来,从事手工业是十分体面的工作,也是致富的有效途径。
在赞扬绍乔富岛对手工业重视的同时,利萨尔迪也批评了墨西哥社会某些人对手艺活的偏见。如主人公鹦鹉所言,有些墨西哥人认为“(贵族)学了手艺,就会变得卑贱”,而这种想法在当时的土生白人群体中并不罕见。相对其他种族,该群体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特权,于是其中一些人以“精英自居”,认为“贵族谁都不愿干手艺活”,所以不让自己孩子学习手艺。在《癞皮鹦鹉》中,利萨尔迪希望借绍乔富岛展示手工业的重要性,并且让读者意识到,若年轻人能摆脱手艺活“不够体面”的偏见,扎扎实实学一门技术,这对自己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其次,绍乔富岛看重知识的运用和实践。岛民们认为称职的医生应该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能够灵活运用医学知识治愈各种各样的疾病。于是岛民们(或作者本人)在佩服墨西哥医生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建议他们加强实践,认为这样能更好地帮助病人。同时,绍乔富岛认为真正的学者应该具有用浅显的语言向大众科普艰深知识的能力,利萨尔迪对此表示赞同,这或许与作者受欧洲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的影响有关。该学派认为,向民众普及科学、人文知识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教会对知识的垄断。受此影响,利萨尔迪也相信科普能够提高公民素质,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因而在《癞皮鹦鹉》中,他在借绍乔富岛再次强调科普、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指出了知识分子对此应肩负的责任。
除此之外,绍乔富岛对人的道德修养极为重视,并将其置于财富和权势之上,作者对此极为赞赏。他在小说第十七章写到,鹦鹉的假伯爵身份被拆穿,立马奥顿却没有因此而怪罪疏远他,因为他与鹦鹉交好是看重他的人品,而不是他的“贵族头衔”。
由此可见,理性务实、崇尚道德的观念深深扎根于绍乔富岛的社会中,这将深刻影响海岛的社会制度。
二、绍乔富岛的社会制度
在小说中,作者从不同方面介绍了绍乔富岛的制度,包括就业、法治和国防。
正如上文所见,绍乔富岛全社会对生产极为重视,于是,海岛政府制定了一套就业扶持政策:居民们将自己的手艺上报官府,对于没有技能的人,当局将推荐他进入作坊,安排师傅教授其技艺,做徒弟的通常在一两年后便能自立。此外,为了方便监管,政府要求人们佩戴代表自己职业或官职的标志,各级法官和各行业的师傅都可以进行检查。总之,所有想要在岛上长居的人,都必须参加劳动。
绍乔富岛对贵族要求极高,他们必须“在战争中出生入死,在和平时期费心操劳”,德不配位者将会被剥夺其尊荣;同时,这也意味着通过奋斗,普通人也能跻身上流社会,进入贵族阶层。总之,绍乔富岛的社会上升通道是比较通畅的,人们可以通过才能、勤奋和美德改变命运。
对此,利萨尔迪在小说中难掩钦羡之情,甚至宣称“你们国家真是最幸福的乐园”。在美洲殖民地,当地政府从立法层面确立了“白人至上”的原则,受其影响,甚至到了19世纪初,墨西哥的商业、矿业、教会和政府部门中的管理岗位依然被白人垄断,诸如总督、检审庭法官等政府部门关键岗位则几乎完全由来自宗主国西班牙的半岛白人担任。在《癞皮鹦鹉》的第十二章中,利萨尔迪已经借一场黑人与英国白人的决斗抨击了殖民社会的种族政策。他认为,宗主国西班牙及教会宣扬“血统论”以维护自身利益,殖民地阶级流动性受到极大限制,这削弱了社会的活力,加剧了社会不公,激化了民族矛盾。于是,在绍乔富岛相关章节中,作者借称赞岛上的制度再一次呼吁墨西哥消除种族歧视,实现种族平等。
小说中的绍乔富岛对法治非常重视,这主要体现在当地对普法工作的重视上。当地官府将法律条文以浅显的语言刻在石头上,并置于岛上各处,一旦废除或颁布新法,这些石板也会被及时替换。据立马奥顿介绍,这样的做法首先方便百姓查阅学习,其次避免了法律被随意曲解。除此之外,利萨尔迪也称赞了小岛上刑罚之严明公正。借小说角色之口,作者表示,官员们应当严格执法,为社会伸张正义,震慑潜在的犯罪分子,以守护百姓的安宁。
利萨尔迪还称赞了当地的国防政策。据立马奥顿的介绍,和平时期,大家一样劳动生活,当遭遇入侵时,百姓们拿起武器一致对敌。利萨尔迪认为,这样的征兵方式比较灵活,在战时也能凝聚强大的力量,值得墨西哥借鉴。
总之,利萨尔迪笔下绍乔富岛的制度是高效而灵活的,政府推行职业教育,保证就业,用人唯贤,大力普及法律,执法严明,征兵政策灵活。在他看来,这套中国制度或许也能为当时墨西哥的社会改革提供参考。
三、百姓面貌
在小说中,利萨尔迪对人物的直接刻画不多,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字里行间的对比中感受到绍乔富岛的居民展现出的精神和品格。
在小说中,作为海岛贵族代表的立马奥顿几乎被利萨尔迪塑造成“完人”。立马奥顿在海岛颇有权势,为人却十分谦和,毫无贵族架子。他慷慨热情,富有同情心,将落难的鹦鹉接到家中照顾得无微不至。他热爱家乡,对国家十分忠诚。他工作勤勤恳恳,富有进取精神。他待人诚恳,且不会以貌取人。同时,立马奥顿对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甚至与鹦鹉结伴前往墨西哥旅行以开阔眼界。
立马奥顿这一角色在塑造上大量参照了西方传教士中国游记中的明朝官吏贵族的形象,也体现了受启蒙思想影响的利萨尔迪自身对墨西哥知识分子及贵族的要求和期待,甚至可以说,立马奥顿在某种程度上是利萨尔迪为自己读者中的“精英”群体树立的一个榜样。在当时,土生白人,尤其是其中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被认为是革命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在殖民社会中属于上层阶级,有较强的话语权,其中一些人甚至能够从政。因此,利萨尔迪也希望借《癞皮鹦鹉》多多少少指出并矫正这一群体身上的缺点和不足。
小说中也描绘了绍乔富岛上普通百姓的品格。岛民们自主学习法律,可见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同时,作者还用对比的方式突出了岛民的善良和热情。面对落难的鹦鹉,岛上的欧洲客人“说了些无用的话,以为这就够同情我了,便说说笑笑离去了”,而岛民们哪怕自身并不富裕,还是送上了食物和衣服,尽可能帮助主人公。
笔者认为,利萨尔迪描绘绍乔富岛岛民的优良品格或许是为了佐证海岛在制度和观念上的优越性。在利萨尔迪的另一部作品《著名骑士堂卡特林·德·拉·法钦达的生平和业绩》中,作者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因此,在《癞皮鹦鹉》中,读者有理由相信绍乔富岛民的秉性和海岛的观念和制度之间是有关系的:社会上升途径畅通和对生产的重视让岛民们勤劳奋发;对教育和法治的重视让岛民聪明守法;对美德的提倡让岛民正直善良。
毕竟,通过对小说上下文的对比,读者们确实可以感受到主角鹦鹉在绍乔富岛和在墨西哥所结识的人之间的不同,这或许会让读者联想到两地在制度观念上的差异,从而引发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在《癞皮鹦鹉》的第十四至第十八章中,利萨尔迪以中国明朝社会为原型创作了绍乔富岛,描绘了它的观念、制度和人民的精神风貌,并将其与当时的墨西哥进行了对比。应该指出的是,利萨尔迪创作该岛并非对前人在中国见闻的简单移植,也不仅仅是为了给作品添加一丝异域风情。他以中国为蓝本结合墨西哥当时的社会痛点进行再创作,描绘了这个小小的“理想国”,希望借此为墨西哥的社会变革提供参考。
因此,借利萨尔迪笔下的绍乔富岛,我们得以一窥这位“墨西哥思想家”对新生的墨西哥社会的期盼:职业观念理性而务实,不轻视体力和手工劳动;重视生产,政府提供相应的保障和监管措施,保证每个人都自食其力;社会上升通道畅通,个人不论出身都可凭能力实现阶级跃迁;重视教育,重视科普,知识服务于大众;重视法治,提倡美德。
《癞皮鹦鹉》中的绍乔富岛体现了中国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对美洲殖民的影响力。在独立运动风起云涌的美洲大陆的新西班牙,以利萨尔迪为代表的墨西哥知识分子正从古老的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新生的国家探寻进步富强之路。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