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宓散文的艺术特色
2024-12-31姜阳
陈宓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在其年少时便跟随朱熹学习,后又随着黄榦游学,给其学术思想带来了重大的影响。虽然陈宓的知名度不如黄榦、真德秀等,但其留下了较多的文学作品,而且内容广泛,包括《论语注义问答》《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春秋三传钞》《唐史赘疣》等,并以其灵活的表达形式、流畅的文辞、复古的特点等,成为探析散文创作发展历史、特点,以及了解南宋文化、地域文化等的重要参考。在对陈宓生平的记载中,陈宓(1171—1230),字师复,号复斋,是南宋兴化军莆田县白湖人,在其创作的大量散文作品中,《全宋文》中就所记载的578篇陈宓所创作的散文,涉及了包括奏议、书札、杂记文、序题跋、碑志文等多种文体类型。
以奏议这一文体的散文分析,包括了铭赞箴戒、祝文、青词、上梁文、劝谕文、杂说策问等主题,陈宓作为一名理学家,其所提交的奏议中大多体现了其理学思想,比如在《辨志》中“人之为人,必先辨志,毫厘之差,千里之异。儒有二途,小人君子,学有两端,为人为己。君子喻义,小人喻利。”指出了人的品德、行为、选择等之间的差异,认为君子引导树立高大的志向、重视礼仪、修养等,从而与自私的小人相区分;而且陈宓作为朱熹、黄榦的弟子,其很多散文也对他们进行了称赞,像《赞勉斋黄先生像》中,就称赞黄榦“貌之癯有颜之乐,气之刚得轲之养。”就是从外貌、气质的角度,称赞黄榦良好的外貌、行为修养等。在陈宓三十多年的为官历程中,也撰写了很多奏议、祝文等散文文体,比如在《轮对第二札》中,“弩之为用大矣”,就是弩作为一种有用的兵器,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工具,但当时宋朝的朝廷对制造弩的重视不足,兵器的制造效率过低,要以历史战争中的失败案例为教训,加强弩的制造,也是对朝廷的谏言。
书札是一种书信的写作或书信回复的散文形式,陈宓的书札散文中,包括了对其理学朋友、官场的同僚、长辈等的书札。比如在《上勉斋黄先生四》中“某铭之饥骨,曷日而忘,朝夕思惟,常惧有负明师诱诲之盛指,唯当持敬三省,不使一息间断,庶几它日有以藉手拜座下耳。”表达出对其老师黄榦先生教诲、指导的珍视,时刻都将这些教诲记在心中,并通过时刻的自我反省,保证在日常的行为中践行老师的教导,感谢老师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指导。陈宓写给理学朋友的书札主要是进行学问知识的切磋,像《与信斋杨学录复书》中“《家礼本末》可入后序,《祭礼》若得尊契丈自来春一力删修,使黄先生本意坦然明白,惠学者多矣。大纲既得,只是日课不懈,久自成书。”就是针对其老师黄榦先生所撰写书目的篇章进行讨论,也希望通过讨论,为其完善修订工作提供建议,也指出了陈宓对教育、学术事业的重视。
陈宓所撰写的杂记文类的散文包含了很多主题,包括与人物、与景等相关的杂记文。比如在《庐山重建李氏山房记》中“山深则境寂,楼小则得一意读书,此昔人所以成名。今人结庐人境,崇深侈丽,外眩中移,宜其讲学之不专,其势然也。”就是以建筑物为基础,进行情感的表达,结合庐山的景色、山本身的特点等,分析出环境对人学习的影响,而李公择就是通过刻苦的读书,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果,也是希望指导读书人戒骄戒躁,提升学问。陈宓也撰写了一些通俗易懂的议论、说理类的厅壁记,比如在《兴化判官厅尊美堂记》中,“据案终日,事无小大,皆躬决而上之守。未几,郡纲大振,民怀吏惮。”赞美这个官员每天都在处理案件,并事必躬亲,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纲纪,并赞美他即使是在空闲时,也尽职尽责。陈宓还撰写了很多人事杂记,尤其是结合其为官期间的事件,撰写了很多散文,比如其在安溪县时,设立赡养院、建设惠民局、修建江桥等,结合自身为官期间的这些事迹进行记录,在体现了陈宓政绩的基础上,这些事迹也展现了宋代时期的社会现状、价值观等。
序题跋是在一篇文章、书籍前的序文,针对文章或书籍的内容进行说明,陈宓创作的序题跋主题也很丰富。比如在《跋安溪詹清隐诗》中“有唐风,而雅正平澹往往又造渊明之奥。”表达了对詹清隐诗歌的赞赏,指出其诗歌有着唐风高雅、平和、宁静等艺术特点,也有着深奥、高深的意境。陈宓的跋文主要是针对朱熹、黄榦等人的著作,或者针对一些书信等内容进行前言的撰写,比如在《艾轩林先生集序》中,“其文森严奥美,精深简古,上参经训,下视骚词。他人数百言不能道者,先生直数语雍容有余,非学博识高,义精理到,能如是乎。”就是称赞林光朝先生良好的文学才华、学识,赞扬其文学作品具有深刻、古典、高超的艺术特点,也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深刻的文化内涵等,也表达了对林光朝先生深刻的尊敬之情,彰显了一代文学大家的风范。
碑志文是撰写到碑铭、祭文等中的散文,是为了表达哀悼的含义,包括行状、墓志铭、祭文等形式。行状主要是对逝者的生平进行叙述,通过展示逝者的生平事迹、行为品德等,表达哀思,比如陈宓在《魏国太夫人聂氏行述》中,“吾非吝此,但欲汝曹稍识辛苦,庶异日可以保家耳。”就是称赞聂夫人无论是自身的道德、为人,还是日常的行为,都体现了其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严厉、细致的治家手段,也给了子孙良好的教导,从其子孙的为人处世中也展现了聂夫人的贡献,表达了对聂夫人的哀悼。陈宓还撰写了很多祭文,用于哀悼逝者,陈宓撰写的祭文主要是针对理学朋友、官场的同僚、长辈等,为同僚所写的祭文最多,主要对逝者的品德、行为等进行表扬,并进行情感的抒发,比如《改葬祭前室梁安人文》中“山深地迥,人迹罕至,瞻顾者怠,几至惊悸。它乡异郡,每怀感怆。”就是通过描写墓地地质的人迹罕至,表达出墓地处于远离人烟的荒凉地区,在这个环境中就让人感到凄凉、哀伤、不安,以荒凉的墓地景色表达出对逝者,也就是梁安人的哀悼、怀念等。
陈宓散文也有着丰富的类型、形式等,表达了其对社会现状、对人生、对思想等的认知,及自己的感悟和人生态度,也成为我们了解宋代社会现状、理学思想、散文发展历程等的重要依据。陈宓继承了复古的散文思想,展现了一种复古艺术价值;并且以一种平和、朴实的表达方式为主,并不会过度地追求华丽的辞藻,体现了理性、文学并重的特点;除此之外,其在朴素的表达方式、文辞类型基础上,也表达了自己的精神、思想等,具有丰富的哲理,营造出了灵动的艺术风格。陈宓是在唐代散文大家的影响下,利用古文中的经典进行散文的创作,形成了一种复古形态,也表达了对古代名人、贤士的尊重之情,尤其是陈宓作为一名理学家,也经常引用一些儒学思想名人的言论,像以孔子、孟子的言论为例,表达出对儒家思想的尊重。比如在《回黄省元汝宜书》中,“某闻孟子有言‘居一乡者,斯友一乡之善士,至于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盖士至于道,不如是,则德不加进,过不自知也。”就是参考了孟子的言论,指出居住一个地方的乡亲,要结交当地的善良之士,并从孟子的话中告诉我们,不仅要与品德高尚的人士交往,还要在与其交往中,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而且陈宓师从于朱熹、黄榦等人,因此,他在散文中也经常利用老师的言论进行自我的劝诫。除引用一些儒学大师的言论外,陈宓散文中的复古思想还体现在经常引用一些传统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引用《诗》《书》《礼》《易》《乐》《春秋》这些儒家经典著作的内容,像其散文中的句子,“《书》云‘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此学者不可徒求于知,而不力行。”通过引用经典著作中的言论表达哲理思想。陈宓还借用了很多儒家名著的思想进行其散文作品的撰写,借儒家经典的思想表达出哲理,并表达出自己的思想理念。陈宓的复古思想也体现在其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借用经典的儒家言论为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陈宓的散文一直是以朴素的语言表达方式为主,并不过度重视华丽的辞藻、特殊的句式,也是对北宋欧阳修等散文大家创作风格的传承,而且会利用议论的手法、文学性的言论等表达出其理学思想,具有深刻的思考能力和独到的见解,从而形成其说理性的艺术特点。比如在《跋郑湘乡孙出示诸公诗后》中,“溪东之文雄健温醇,怒涛衮衮,追韩愈而作也;溪西之文峻厉清逸,悬崖绝壁,向之悚然,追李白而作也。万山驰秀,磅礴郁积,不知几百年而得此人。”就是对郑厚、郑樵写作文采的赞扬,借韩愈、李白的文学创作特点表达出这两个人文采水平的高超,指出其文采雄健温醇,怒涛衮衮,或峻厉清逸,悬崖绝壁,向之悚然,也从侧面表达出对韩愈、李白的崇敬。在宋代各种社会危机、国际动荡的社会背景下,陈宓作为宋朝时期的官员,也以其身份的特殊性,在散文创作中表达出对社会、国家、对抗外敌等的建议,并通过描写真实的社会生活表达出思想感悟,引起社会公众的情感共鸣,尤其是其在安溪县任职期间,在修建桥梁、设立赡养院、建设惠民局等过程中,僧人化缘捐献、亲身参与等活动,都展现了僧人的良好道德、行为品质等形象;当然,也会在与同僚的信件往来中指出相应的国家发展建议,也体现了其利用简单的语言、利用多样的形式表达出深刻的思想情感,体现了其作为理学家的国家情怀。
陈宓作为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更加擅长哲理思辨,借由事件、人物、景色等表达出对道德、情操、精神等的追求,尤其是陈宓所创作的散文类型丰富,包括奏议、书札、杂记文、序题跋、碑志文等多种文体形式,并借助这些问题表达不同的情感、思想等。比如《松泉精舍记》中“见其山川回环若揖,云海横陈,若绘若画。村居野聚,开大敌之壁垒,浪柁风帆,列几上之玩具,数十百里,错峙交布。”就是利用山川、云海壮美景色的描写,利用村民生动、充实的生活场景,表达出一种对洒脱生活的向往,句中还利用生动的比喻方式,展示出高山流水景色的优美、生动、灵动等,以表达对自然的尊重。在陈宓与理学朋友、与同僚、与长辈的信件往来中,与不同对象的交流中,也利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主题进行介绍,比如对长辈主要是以尊重的态度,对理学朋友主要是以学问的交流、共勉等为主,比如在《与杨大监慈湖简书》中,“先生独得圣经之妙,不假文字,直造渊遂,此固非后进本学所敢窥其阃域。若夫存心以敬,待人以诚,谓人无古今,皆可为尧舜。”表达出了对著名理学家杨慈湖先生的尊重、敬佩等,并以杨慈湖先生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陈宓作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师从于朱熹、黄幹,虽然其知名度不足以与这些理学大家相比较,但其所留下的文学作品却较多,在其创作的大量散文作品中,包含了多种类型,虽然不同的类型表达的方式、主题不同,但对其散文作品的分析发现,其散文作品呈现出了一些基本的艺术特点,尤其展现了其理学家的特点,散文中会借景、借人物、借事物等,表达出深刻、浓厚的理学教育价值,还经常借用著名儒学大家、文学著作中的言论,进行情感的表达;而且陈宓的散文表达方式简洁、语言流畅,也使得其散文作品更具有教育价值。但目前关于陈宓散文作品艺术价值的研究较少,未来,需要儒家思想研究学者、散文学者等加强对陈宓散文作品的研究,挖掘其中的文学、教育等价值,为其作品的传承和发扬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
姜阳,1978年10月生,女,满族,天津人,硕士,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文学创作及编剧。作者单位:大连市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