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绍兴记忆

2024-12-31张海军

三角洲 2024年19期
关键词:柯桥绍兴鲁迅

李白在《送贺宾客归越》中写道:“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给贺知章回故乡绍兴的赠别诗。绍兴,古称山阴、会稽、越州,已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这里天地钟灵,山川毓秀,越王勾践曾在这里卧薪尝胆,雪耻复国;东晋书圣王羲之在兰亭写了《兰亭集序》,成就了“天下第一行书”的美名;南宋的陆游也是绍兴人,他在这里写下了千古名篇《钗头凤》;近代的绍兴除了是鲁迅先生的家乡外,同时还是开国总理周恩来的祖居地;还是王羲之、秋瑾、蔡元培、马寅初、贺知章等著名人物的故居,用“人文荟萃”真的一点不为过。

知道绍兴,是上学的时候从课本上鲁迅先生的作品中了解的,然后又知道了阿Q、祥林嫂、少年闰土、九斤老太,土谷祠,以及穿着长衫、站着喝酒、吃几颗茴香豆的落魄秀才孔乙己……大概是受文学作品的影响,多少年来,江南水乡那或高或低、精致错落的白墙黑瓦最能让我为之神往。那些布满了斑驳的苔痕,横跨在小河上的精致的石桥,和那一级一级古老的石阶又该承载着怎样的岁月记忆呢?还有那绍兴特产“乌毡帽”、绍兴人的一大发明“乌篷船”是否还穿梭在小桥流水间……

去年8月受邀作为光芒少年文学院的导师,参加了由今古传奇杂志社、光芒少年文学院等主办的“首届光芒少年文学奖暨全国十佳文学少年颁奖典礼(跟着课本读中国)全国文学少年研学团绍兴站”活动,乘坐高铁来到了绍兴。一到绍兴,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努力寻找那绍兴的记忆,哪怕是片段都行,我要感受这座2500多年古城的独特文化与风情。

我们入住的酒店在柯桥区。柯桥,是一个充满山水风情与人文底蕴的名字,柯桥二字既包含了山,也包含了水。山水柯桥,造就了人文柯桥。柯桥原来是镇,现在是绍兴市下辖的一个区。境内有一山,名为柯山,山下有水,古称柯水,水上有桥,名为柯桥。桥旁有亭,称为柯亭,又名高迁亭,三面环水,形似半岛。东汉大文豪蔡邕曾于此取椽竹为美笛,故柯桥又有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笛里。唐代大诗人胡曾有一首写《柯亭》的诗:“一宿柯亭月满天,笛亡人没事空传。中郎在世无甄别,争得名垂尔许年?”绍兴柯桥山川秀美,人文积淀深厚;柯桥历史上就是鱼米之乡、纺织之乡、浙东重镇,素有“金柯桥”之称。而今,这里的中国纺织城成了全球最大的轻纺产品集散中心,柯桥因此又有了“全球纺都”的美称。

多水的绍兴,水绘就了绍兴的秀美。作为我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绍兴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对中华民族的独特贡献而闻名于世。从根本上讲,这些都源于水、基于水、因于水!

江南水乡数绍兴,东方水城在绍兴。绍兴是江南水乡的最佳代表,“东方水城”是绍兴当之无愧的代名词。在绍兴827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纵横交错着总长10887公里的6759条河流。这些河流加上大大小小的库塘、湖泊,使绍兴的水域面积达到了503平方公里,占了市域面积的6.08%;其中的绍兴市区,水域面积341.7平方公里,占了市区面积的11.55%还多。这样的水域面积,在国内外同类城市中实属罕见。水,因此而成了绍兴的灵魂与血脉,成了绍兴历史与文化的载体,“稽山天下本无俦,任取苏杭做辈流”!

周恩来祖居

越城区是绍兴的老城区,很少有林立的高楼和霓虹灯,也没有川流不息的车流的喧闹,有一种老城所独有的安然与静谧。老城的树很多,大都是生长了数十年的老树,一座城市的建筑可以变化,在这里生活的人可以更迭,唯有树不可改变!从一棵小树苗开始,树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一年一圈年轮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用自己的方式,于白墙黑瓦的民居间,慢慢地诉说着属于这座老城的悠然时光。

周恩来祖居,由陈云题写匾额,又称“百岁堂”,因周恩来总理远祖周懋章之妻王氏寿至百岁,巡抚亲授“百岁寿母”匾而得名。周恩来祖居,位于越城区保佑桥河沿即今劳动路东首,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2150平方米,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要比江苏淮安的“周恩来故居”规模小了很多,坐北朝南,共3进,是典型的明清风格的台门建筑。

祖居里陈列着一本周恩来总理的工作证,其中在籍贯的本籍栏上,清清楚楚地写着“浙江绍兴”4个字。周恩来先辈是明朝嘉靖年间迁居绍兴城内,先辈世居于此,后来祖父任职江苏时,举家迁居江苏淮安的。1939年3月,周恩来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的身份回到绍兴,指导抗日,慰问军民,省亲祭祖,并在此与亲友相聚……

鲁迅故里

绍兴最吸引我的当然还是鲁迅故里,鲁迅故里景区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一代文豪鲁迅先生诞生和成长的故土,包括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等鲁迅儿时生活、求学的真实场所。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是其1918年5月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首用的笔名。鲁迅故居位于绍兴古城的都昌坊口,鲁迅从出生到18岁去南京及以后回乡任教期间,读书、居住、生活皆于此。

在繁茂的皂荚树掩映下的白墙黑瓦间,鲁迅先生醒目的黑白头像似在凝神沉思,又仿佛是在注视着来往的行人,如此近距离与先生默然相对,心里的敬仰之情顿时油然而生。想起100多年前的那个秋天,先生最后一次从这里离开去往了上海,直到17年后先生去世,他再也没有回到过生养他的家乡,这也曾一度是文坛谈论的话题。虽然先生再也没有回到过家乡,但我知道,他的内心一定对生养自己的地方有着深深的眷恋,这眷恋也就分布在先生那些描写家乡的字里行间里了。而100多年后的今天,一个对先生深怀敬仰和对文字无比热爱的中年男人来到这里,欲寻先生的些许气息,也不知道先生的在天之灵能否感知得到?

先生的故居是那种典型的江浙民居白墙黑瓦的风格,进到庭院,里面坐落着两幢房屋,其中一间便是著名的“三味书屋”,读过这篇作品的人都知道先生小时候就是在这里上的私塾。据说这“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鲁迅先生老师寿镜吾的说法:“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另一个含义则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转),读诸子百家味如酼(西)醯(海)”。无论哪种说法,都是在说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

在鲁迅先生的画像前塑有一座绍兴师爷的铜像,师爷头顶瓜皮帽,戴着眼镜,手持一卷书颔首微笑,头上的瓜皮帽和胡须却被游人摩挲得锃亮,这会不会对师爷缺乏敬重之心?毕竟在那个时代,绍兴师爷名满天下,全国大大小小的办公场所的文案人员中几乎都有绍兴师爷,因此也才有了“无绍不成衙”的说法,这也说明那个时代的绍兴人聪敏好学,文风盛行,也是文化潮流的一个代表!

先生的故居在一条不太宽的街巷里,巷子大概有100米长,巷道用灰麻色的石条铺就,在巷道两边依次整齐排列着售卖各种纪念品和老绍兴黄酒、茴香豆、臭豆腐等当地特产的店铺,各家店铺里都有三三两两购物的游客。

先生故居前的巷道里塑有老翁向孩童售卖零食的铜像,雕塑技艺高超,动作、表情惟妙惟肖,令人赞叹!按照先生作品里的说法,当时离这条街不远处应该有一个中药铺,我能想象得到当年一个“比药铺柜台高不了多少”的小男孩匆匆地跑到药铺为生病的父亲抓药,焦虑地看着药铺的伙计煎药的情景。

我在这条幽静的小巷里找到了先生笔下的“土谷祠”,坐东向西,门楼不甚高大,两边有简单朴拙的回廊,祠堂里冷冷清清,也没有什么香火,两尊高大但却有点灰扑扑的土地公婆居中而坐,当年的阿Q就是在这里歇息,然后梦到了吴妈的吗?

一张八仙桌与满腹之乎者也

在那个时代,能读私塾的家境都很好,先生的家里居然设有私塾,其家境就是在整个绍兴恐怕也是很殷实的,这也为先生以后的文学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甚至能去日本学医也就有了必备的条件!私塾里面的空间并不是很大,中央一张极具古韵的八仙桌,这应是当年所用之物,已是弥足珍贵,紧挨着墙壁的是一排较小的桌椅,当年孩童们就在这里读书,略微往后一张书桌的墙壁上有一铭牌,注明这就是先生小时候就读的位置。先生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有一天先生因事上学迟到了。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先生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在书桌上刻了个“早”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先生上学再没有迟到过,而且一生勤奋努力不松懈。

我一时兴致上来,竟在八仙桌旁坐下,轻抚着光滑平整的桌面,思绪已是去往了100多年前的那个时代,自己仿佛就是那教私塾的老先生,桌上放一把戒尺,戴一副水晶眼镜,一手轻捋胡须,另一手持一本古卷,听着稚嫩的童音整齐地诵读《千字文》,想着那位老先生满腹的之乎者也,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竟调教出一位在世界文坛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文豪。

先生祖居家风淳厚

穿过故居的巷子,对面便是“鲁迅纪念馆”和先生的祖居。祖居里面有极富名气的“百草园”。园子不算很大,几株黝黑的老皂荚树倚墙而立,粗过环抱,按照先生书里的说法,这里应该还有桑葚树,枝干虬曲而苍劲,虽然已过百年却依然枝叶繁茂,遮天蔽日,几乎笼盖了小半个园子的天空,想必这几株老树在先生幼小的时候已经存在了。园子里栽植有几畦整整齐齐不知名的草本植物,在菜畦边有一口精巧的水井,上面是光滑的青石栅栏,这是用来汲水灌溉菜畦的,水井旁边立一块镌刻“百草园”三个字的石头圆润而光滑,这便是曾经带给幼年时期的先生最多快乐的地方了。

在百草园后面便是先生的祖居,先生的祖父周德清老先生在同治年间被钦点为翰林,这在当时的绍兴是极大的荣耀,当然,这对周家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先生的祖居建筑自然不同凡响。先生祖居老台门,占地3000平方米,青瓦粉墙,一律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前临东昌坊口,后通咸欢河,东边紧靠戴家台门,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是一座典型的士大夫风格的住宅。

住宅的正堂上悬挂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一笔正楷:“德寿堂”,这里是先生家会客的场所,墙壁上有松鹤延年的中堂画,一副对联分列左右:“仁爱笃厚积善有徵,福禄寿喜长生无极”,此联体现了先生深厚正统的家学渊源和令人敬仰的淳朴门风。

一张明清风格的长条几案前,做工精致典雅的八仙桌,座椅依次摆放,厅堂幽静而肃穆,让人顿生崇敬之心。回廊外,茂竹和绿树掩映间,一条幽静的石板小径通向后面的起居卧室,由于游览实属浮光掠影,所到之处的人文景观难以一一表述……

由于时间关系,除了鲁迅故里景区、周恩来祖居外,兰亭、沈园、越王台等一些景点没能得以成行,心中不免有几分沮丧!但是会有机会再去那座散发着女儿红和水墨芬芳的城市的,我想应该不会太久,因为我的心里已经和绍兴结下了解不开的情愫,最好是在深秋季节,悠然信步在绍兴老城的青石小巷内,和煦的阳光透过树荫把斑斑点点的光影铺洒在街头,也铺洒在我的身上。然后找寻咸亨酒馆坐下,要半斤老花雕,一碟茴香豆,像孔乙己那样,数茴香豆,喝花雕酒,然后于微醺间到河汊内坐一坐那乌篷船,听那艄公说着软糯的绍兴话,看那艄公慢慢摇桨,有粉白浅红的花瓣纷纷飘落,那船便在曲曲弯弯的、漂浮着许多花瓣的河道里悠然穿行,犹如穿越时空隧道……

作者简介:

张海军,笔名海尔,作家。祖籍无锡,现居江苏淮安。已公开发表各类作品2000余篇(首),共计200万字,作品曾多次获奖。出版有文集《逐梦30年》,游记《味道70城》,诗集《守望栖息地》,现经商。

猜你喜欢

柯桥绍兴鲁迅
绍兴
绍兴市柯桥区柯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柯桥印象
鲁迅,好可爱一爹
绍兴大闯关
柯桥产业五记
鲁迅《自嘲》句
人文绍兴
鲁迅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