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发展布局规划

2024-12-31张晓红裴宝红徐瑞川李转转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5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布局乡村振兴

摘" 要:乡村规划和管理可优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进行产业布局规划能更好地保护农村自然资源,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村庄各类用地的节约集约使用效率。该文以陇南市武都区隆兴镇杨家沟村为例,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通过分析杨家沟现状及基础条件,规划杨家沟“一轴三心两片区”的产业布局。提出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中草药标准化种植基地,打造村南边的高山草甸旅游景区的多条产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布局;杨家沟村;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5-0092-04

Abstract: Rur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can optimize rural produc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 and industrial prosperity is the basis and premis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dustrial layout planning can better protect rural natural resources and make use of land resources to promote rur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mprove 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chiev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se of all kinds of land in the village. Taking Yangjiagou Village, Longxing Town, Wudu District, Longnan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closely adheres to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of \"industrial prosperity, ecological livability, rural style civilization, effective governance and affluent lif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basic conditions of Yangjiagou, plan the industrial layout of \"one axis, three centers and two area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umber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 standardized planting base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nd create alpine meadow tourist scenic spots in the south of the village.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layout; Yangjiagou village; strategy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标志着我国农村发展已经步入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和强化农民增收举措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推动我国传统农村向未来新乡村的全面转型发展,实现我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文化支撑。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作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延伸农业的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引领第一产业按照市场消费需求组织生产,增强产业体系竞争力。同时也为第一产业注入现代化生产要素。

为了加快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转型,实现乡村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农村、实现富民强村总体目标,杨家沟村加大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把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镇政府提出的强种植、带乡村旅游的产业规划理念,结合本村产业发展实际,提出本规划。依托本村基础优势,促进产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水平,确保本村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实现农民富裕,把城市引入农村,巩固乡村在现代化大后方的战略地位。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农业以发展标准化特色产业为主目标,深化促进第一产业,以美丽休闲乡村为牵引,加快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事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推进农旅融合,促使乡村产业兴旺,村民生活富裕,发展中草药标准化种植基地,打造村南边的高山草甸旅游景区的多条产业发展策略。

1" 现状分析

陇南市武都区隆兴镇杨家沟村整体海拔较高,坡度起伏也较大,“三调”建设用地集中区和现状居民点也基本处于平缓坡处,坡度在0~12°。距隆兴镇政府所在地12 km,区域面积1 617.28 hm2,杨家沟村与包峪寺、四方里村、谷家坡村、店麻地村和杜家楞等村相邻。杨家沟水资源主要为地下水,以山泉水为主,地下水资源满足本村村民饮用。杨家沟村以“农田-山林-聚落”为序列,村庄建筑质量较好,二社建筑风格基本统一,村内干净整洁,环境卫生优越。杨家沟村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隆兴镇最西部,地形为山峦起伏的山地,地势西南高,东部低;境内最高点位于南部,海拔约2 700 m;最低点位于东南部河谷,海拔约1 800 m。

1.1" 土地利用现状

杨家沟村行政区域面积1 617.28 hm2,其中包括农业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三大类,其中农业用地总面积192.50 hm2,占11.90%;建设用地总面积10.78 hm2,占0.67%;生态用地1 414.00 hm2,占87.43%。总体用地以生态用地为主;建设用地较为紧张,但大部分建设用地地势较平坦,适宜建设,户均宅基地面积为573.41 m2,主要是有一个已搬迁遗弃村民点,所以远超了甘肃省户宅基地330 m2/户的建设标准,具有一定的挖掘潜力。受村庄所处地势影响,林地占地面积较大,为1 183.17 hm2,占村域面积的73.16%,草地220.44 hm2,占13.63%,耕地总共188.21 hm2,只占了11.64%,现状村域内居民点分布相对较集中,形成 2 处集中居民点(一社、二社为一处,三社为一处),主要沿村庄道路分布。村庄周边分布了大量农林用地,其他区域多为山区,村域总用地面积 1 617.28 hm2。

1.2" 村庄人口及经济发展现状

杨家沟村截至2022年6月份,总户数173户,户籍人口554,常住户数 149 户,常住人口536 人,共计3 个自然村(一社石家塄坎30户113人、二社杨家沟61户234人、三社白露窑58户189人)。从调研情况看,外出打工人员较多,人口外流趋势明显,村庄人口流动主要为教育、劳务输出等,劳动输出的主要方向为隆兴镇县城、兰州、上海等地。

村庄发展现状:村庄农业设施不完善,村庄建设、经济条件、环境整治,公共、基础设施等已有一定基础,通过近几年的整治,村庄面貌有较大改善。

村庄居民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为外出务工,设施农业、特色中草药种植等;杨家沟村主要依赖中药材种植、油菜种植等。农作物主要有玉米、洋芋、油菜籽等, 农民收入主要依靠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植有党参、白芪、羌活等)、劳务输出等,具体如图1、图2所示。村民意愿分析: 增加环卫设施、农家乐、民宿产业,发展养殖业,提高种植业。

1.3" 现状产业发展问题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产业兴旺,是以发展农民为主体、以特色农业为依托。目前杨家沟村产业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资金短缺,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用地及产业延伸链条较短,对周边旅游的辐射影响力不够。

村庄的农业种植主要以中草药为主,特色农产品品种较单一,村庄种植产业参与人数较少,养殖产业更是没有形成系统化具体化的产业规模,虽为支柱产业但尚未形成特色品牌,产品附加值低,作为村庄第一产业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缓慢,不足以支撑村庄未来一产的发展。养殖产业只有个别养殖户,而且没有形成系统化具体化的产业规模,村庄农作物销路一般,有电商网络中心,但还没有形成网络销售系统化。村庄农作物销路不好,缺少电商网络中心的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和当地中药材难以形成地方品牌特色。

村庄旅游设施缺乏,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村庄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村内旅游设施如停车场、公共卫生间、游客休闲游憩空间、游客体验区域设置较少,整体旅游服务水平不高。

1.4" 产业发展优势条件分析

1.4.1" 自然条件好,农业发展有基础

杨家沟村坐落在山谷上,农业用地主要为林地,农业自然条件较好,中药材种植业发展优势明显。同时村庄的药材在区域范围内已有一定知名度,具备进一步规模化、精深化发展的基础。基础好潜力大,但效益不高,急需整合提升。

1.4.2" 农业用地整合后能够实现规模化集中种植,合作化发展条件优越

村庄的种植面积较大,目前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南部及北边零星地块,少部分用地处于荒废状态,但经合理整治与翻种完全能够实现集中规模化种植,农业生产效率与产量提升空间较大,农业合作化发展条件优越,前景大好。

1.4.3" 乡村旅游服务的提升,三产发展潜力巨大

村庄旅游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杨家沟村文旅产业联动发展具有明显基础优势,可依托村南边的高山草甸自然景观,打造休闲宜居、活力康养的高山草甸基地,同时本村有白露窑文化遗址,大力挖掘和塑造白露窑文化,打开知名度,最终塑造乡村旅游名村。

2" 产业发展思路

杨家沟村突出资源特色,构建一产为主,三产为辅的产业联动体系。结合现有农业基础,规模化、片区化种植中草药等特色作物,结合电子商务进行互联网营销。同时结合旅游资源引入农业观光、高山草甸观光、农业科教、农事体验、度假康养和农耕节庆等乡村旅游功能。

3"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

3.1" 规划指导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1]。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2],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2]。

合理规划村域空间资源,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并保护村庄历史建筑、传统文化及乡土风情,塑造村庄特色,从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以促进村庄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结合隆兴镇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将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布局,使村容环境整洁、创业增收、设施完善,加快村庄经济发展,全面提升村庄整体形象,全面提高村民生活品质。

3.2" 规划原则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村民意愿,反映村民诉求。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坚持生态优先,强化底线管控,坚持有序推进、务实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安排生活空间,优化生产(产业)布局,在规划中坚持田、林、路、房等的综合治理,同时与土地整治结合起来,集约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安排生活空间[3]。与村域内的产业开发和生产布局结合起来,改善生产环境,保育经济增长极。

4" 产业空间布局

本次规划以乡村振兴为总纲领,以挖掘与发挥区域优良资源为出发点,以“强产业、美环境、聚资源、优治理”为目标,构建一、三产业融合的产业体系, 协调“生态、生产、生活”三大空间,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规划形成“一轴贯穿、三核心引领、两区融合、多点呈现”村城产业空间结构。杨家沟村村域面积广泛,村庄居民点建设分块较为集中,二社沿主干道分布一侧,一、三社沿主干道分布在两侧,规划根据对杨家沟现状路网和国土空间用地的梳理整治。

村庄主要居民区二社构成的中部片区为村庄生活建设区,以提升改造人居环境为主,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指标,改善人居环境,为村民营造美好生活家园;规划在三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改善村民主要建筑风貌,形成特色民宿村,开发村西南面大面积草地旅游,草地上构建杨家沟户外运动拓展区,以特色自然景观旅游为依托,打造杨家沟特色草原景观及户外拓展训练特色基地,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一轴:依托村庄主干道形成的村域主要空间发展轴线。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核心,同时发展传统农业和特色农业,包含了大部分居民点和公共服务设施。

三核心:以村委会为核心,通过规划将大部分公共服务功能集中在此处,将其作为主要空间节点,作为整个村域的活力散发点,形成村民生活的功能核心;规划在三社形成以广场和白露窑文化遗址为核心的发展民宿旅游活动中心,形成在这一片区的旅游活动辐射圈;规划在二社规划农家乐为核心的发展乡村旅游活动中心,形成在这一片区的吃、玩一体的旅游活动辐射圈。

两片区:规划打造杨家沟西南侧为高原草地旅游区、高原草地区、村南边和三社周边以片区种植特色农作物为特色中草药种植区,旨在保护水土的基础之上保护生态自然环境,同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造福村民。

5" 产业发展策略

杨家沟村产业发展构建提升“优化一产、提升三产”的一、三产联动发展策略。

5.1" 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中草药标准化种植基地

基于农业农产,拓展“农业+”发展模式。以中草药羌活、党参种植为主线,开拓“种植+观光+体验”发展模式,拓展农业多功能性,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追求“更趋完善”的产业体系,打造多功能、多维度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平台。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中草药标准化种植基地,优化中草药种植品种,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

围绕中草药标准化种植基地,依据生态、安全、艺术、休闲、参与五要素,发展中草药景观观光、农田主题创意、游憩休闲等项目。

5.2" 挖掘白露窑文化、打造村南边的高山草甸旅游景区

规划村三社周边以特色中草药农作物为主的景观观光及体验区,主要以发展休闲旅游服务为主探索庭院服务经营模式。庭院经济是农民利用居住周边零散的宅间农用地,自发经营的生产方式,可实现农民自给自足,并可以通过交换增加农民收入。结合三产的发展,农家乐、民宿体验适度向村庄内部延伸,通过竞争机制激励村民发挥聪明才智,尝试不同经营品种,成功经验并加以推广。以种植区为画布,以山地地形为画笔,运用大地素材,融入白露窑文化元素,满足城市消费者的好奇心。

规划主要以发展休闲旅游服务为主,分为三大板块,游客接待、高山草甸旅游、民宿体验产业引导区。形成“高山草甸、农业风光+民宿体验”的康养休闲旅游模式。游客接待板块:以新建游客接待中心为核心,综合布局区域游客接待、农产品展销、高端民宿等重要职能组团,为村庄旅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高山草甸旅游板块:整体打造村南边高山草甸自然景观及三社村庄田园风光,形成以农业主的观光游览体验区域。配建凉亭、停车区、游览车等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体验空间。民宿体验板块:村民可利用农宅扩建改造经营性服务设施,适量开展庭院经济试点,依托居民点布置休闲农家乐,以经营住宿和餐饮为主要功能。

5.3" “互联网+”模式,发展农村电商,培育职业农民,带动农旅发展

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兴经营主体;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抓人才队伍,提高村民素质,重视服务行业员工素质和人才培养,全面提高服务行业队伍整体素质。通过互联网提高本村知名度,加大宣传及提高村内产业经济。

5.4" 提升人居环境,发展乡村民宿,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以杨家沟村优良的生态为基底,对村庄及周边环境进行梳理,塑造富有野趣的乡村风景;找寻杨家沟村的民风民俗,感受亲切感人的乡村风情;鼓励农户自主开发或组建农民合作社,依托优质的乡村农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闲置农房,发展融合农事体验、休闲等功能的民宿。引导村民对其住宅进行旅游化改造,以“副业方式”经营旅游民宿。

通过政府引导,引入外部资金、人才和运作体系,为村庄提供新的产业发展方向,为村庄发展农旅培植“土壤”。新业态的植入,让村里的产业经营呈现多元性,打造村庄新的经济增长点。

6" 结束语

树立文化自信,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社会和谐;推进文化宣传,积极举办传统节庆、文化节、旅游节等传统节事和文化娱乐活动;营造乡土风貌,在乡村建筑、景观设计和建造时,保留乡土和地域特色,保护和继承乡村优秀文化。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和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技能人才等下乡担任志愿者,推进在校大学生乡村实习,毕业生基层成长等计划。依托杨家沟村中草药种植产业优势,将农业种植与休闲观光相结合,依托村内中草药标准化种植,努力营造风光秀美、和谐宜居的田园生活场景,成为都市人休闲度假的乐园、体验农耕文化的乐园,发挥特色农业产业优势,营造产业之路,建设美丽杨家沟。

参考文献:

[1] 刘宇飞.基于艺术田园综合体模式探索的北戴河村规划设计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8.

[2] 蒋和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可借鉴发展模式[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6):17-24.

[3] 刘斌,雷蕾.国土空间背景下实用性村庄规划探索——以榆中县小康营乡浪街村村庄规划项目为例[J].智慧农业导刊,2024,4(5):86-90.

基金项目: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无编号)

第一作者简介:张晓红(1978-),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园林景观设计。

*通信作者:裴宝红(1974-),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草坪建植与养护。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布局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新常态的思考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VR布局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荆州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