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德育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路径探索

2024-12-31肖红方蓉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32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依据主题语境和语篇内容确定德育目标,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优化德育过程,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检测德育效果等三个层面,探索将德育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路径。

关键词:英语教学" 德育路径" 德育目标" 德育过程" 德育评价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以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注重在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习、理解和鉴赏中外优秀文化,培育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拓展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理解,逐步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部,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基础文化课程,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使命。基于此,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要积极融入德育,探索德育路径。

一、将德育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路径

(一)依据主题语境和语篇内容确定德育目标

我国教育的宏观育人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观的学科育人目标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唯有将微观的课堂教学目标与宏观目标以及微观目标构建关联,才能确保宏观目标和中观目标的实现。从德育视角看,英语教师设计的德育目标应与宏观目标的德育层面和中观目标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保持一致,并承接和发展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5个德育目标。具体到每一节课,应依据主题语境和语篇内容确定上述5个德育目标中的某一个。《新课标》指出:主题语境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言教学中的多模态语篇承载文化知识,传递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平台(教育部,2020)。现将5个德育目标阐述如下。

1.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指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部,2022)。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2.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育部,2022)。教师要通过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来培养学生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以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3.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是指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教育部,2022)。通过法治教育,学生能够理解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遵守宪法和法律,了解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理解每个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了解和识别可能危害自身安全的行为,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和远离伤害。

4.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是指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教育部,2022)。通过开展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动,学生能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积极向上,有效学习,热爱生活,学会合作,有同理心,有互助精神,积极进取,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5.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指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教育部,2022)。教师在德育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提升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感,增强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热爱自然,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有序参与校园生活的民主实践。

(二)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优化德育过程

《新课标》指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教育部,2020)。从德育视角来看,活动观强调语言学习者批判地学习和分析这些语言背后的思想、观点和态度,去伪存真,汲取精华,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王蔷等,2021)。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学生在概括与整合语篇结构化知识的基础上挖掘蕴藏在语篇中的德育元素和正确的价值观,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提供支撑。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教师组织开展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多种有意义的德育体验活动,内化与运用德育元素。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教师组织开展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推理与论证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以及作者或主人公的态度和行为,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德育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理性表达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上述三类学习活动的开展,学生在挖掘、体验和践行德育观念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检测德育效果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评价与教和学之间的关系,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课堂评价活动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为检测教学目标服务,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提供及时帮助和反馈,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学习(教育部,2017)。德育视角下,由于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德育基础,教师应围绕德育目标,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设计增值评价活动,科学评价学生思想品行的发展和进步,以检测德育成效。

二、将德育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路径实施案例

本文以笔者应邀在皖中地区所上的示范课——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8第一课Roots amp; Shoots的德育为例,展示将德育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Unit 8第一课Roots amp; Shoots的第一课时阅读课。情境属于“人与自然”主题范畴中“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群,涉及子主题“人与环境、人与动植物”。语篇文体是说明文,介绍了世界著名动物行为学家珍·古道尔创办的环保组织“根与芽”。文章从“以自我为中心”(Just-me-ism)的概念及危害出发,引出“根与芽”环保组织成立的初衷和重要性,运用排比、重复、引用、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感染力,号召青少年行动起来,为环保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德育目标

依据本课的主题语境和语篇内容确定“责任意识”为本课德育目标,具体表述如下:

在本节课结束时,学生能够增强责任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提升主人翁观念,自觉改变“个体行为微不足道”的错误观念,意识到点滴力量汇聚起来能改变世界,热爱自然,养成绿色生活方式。

(三)教学过程

1.学习理解活动

德育视角下的学习理解活动要求学生通过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形成结构化知识,进而挖掘语篇所蕴含的德育元素以及价值观念。要求学生在理解意义、感知语言、获取新知的同时明晰其承载的正确价值观,理清学习内容中的德育元素(赵珺等,2022)。在本节课中,学生首先阅读文章的第一段补全表格信息(见表1),形成有关Just-me-ism的结构化知识,捕捉到第一段蕴含的德育元素,即“Just-me-ism”对环境有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理解下文的解决方案作好铺垫。

接下来学生阅读其余段落完成表格(见表2),初步形成有关“根与芽”组织的结构化知识,理解珍·古道尔的问题解决方案——创办环保组织“根与芽”的必要性,捕捉其中的德育元素:青少年行动起来,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然后学生再读课文,通过领悟“根与芽”名称的含义进一步捕捉德育元素:根在大地下蔓延形成坚实的基础;芽看上去弱不禁风,然而向阳而生,能钻出坚硬的砖墙。青少年面临的各种诸如Just-me-ism的问题像一堵堵坚硬的砖墙困扰着他们,他们应该像根和芽一样,携手冲破墙的阻碍,改变世界。

最后教师设置活动:Please surf the Internet to find more information about Roots amp;Shoots and draw a mind map。学生通过网上搜索发现 Roots amp; Shoots 的宗旨是教育青少年除了关心环境以外还要关爱动物、关爱社区,进一步完善该组织的结构化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各自画出Roots amp; Shoots的思维导图,然后相互交流,修改优化。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上述学习理解活动,形成结构化知识,梳理其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如“Just-me-ism”是有害的,要从我做起,关心环境,关爱动物,积极参与关爱社区活动,像根和芽那样,虽微小但团结起来能够创造更美好的世界,深信每个人都能为世界带来积极的改变。

2.应用实践活动

指向德育目标的应用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深入语篇,通过开展描述、阐释、分析、运用等学习活动内化在学习理解活动中挖掘的德育元素和价值观念;强调学生在剖析文本、内化新知的同时体验文本中的德育观念,选择合适的角色和行动,逐步内化并认同这一正确价值观。此类活动服务于基于文本的初阶输出,因此活动要尽可能贴近文本内容(赵珺等,2022)。鉴于学生在学习理解活动中已经了解了“根与芽”环保组织成立的初衷和重要性,教师进行关联性提问:Would you like to be a volunteer of Roots amp; Shoots if possible ?Why or why not?学生基于主题与内容进行分析,表达个人观点,给出的肯定答案占比多,在说明理由时进一步内化文本所蕴含的正确价值观。也有学生不愿意做环保志愿者,认为那样耽误学习而且很累,教师及时予以正向引导,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设计意图:通过应用实践活动,学生应用在学习理解活动阶段获取的结构化知识和德育元素来解决问题,认同并内化德育观念。

3.迁移创新活动

指向德育目标的迁移创新活动包括超越语篇的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活动,要求学生批判、评价作者的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此类活动适用于关联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高阶输出,因此教师需要设置新的情境,让学生尝试在新情境下解决问题并主动践行已经内化的价值观念。由于学校社团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教师设置新的情境和活动:为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团委要成立Roots amp; Shoots环保社团,请写一份入团倡议书,向大家传递环保价值观,使大家认识到生活中每个人都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积极行动起来,参加社团,参与到环境保护中。

本活动与应用实践活动构建关联,层层递进,同时也是德育效果的评价活动,融教、学、评为一体。通过倡议书可以看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践行了本节课已经内化的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得以实现。

设计意图:学生在迁移创新活动中自觉践行内化的德育观念来解决新情境下的新问题,同时,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三、结语

总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据主题语境和语篇内容确定德育目标,知道本节课要把学生带往哪里;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优化德育过程,明确如何把学生带到那里;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检测德育效果,感知是否已将学生带到那里。德育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学科德育目标才能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王蔷,王琦.2019版普通高中英语(北师大版)教材的修订依据、主要变化与特色[J].基础教育课程,2019(8):5965.

[2]王春晖.英语学科育人的内涵及其实施路径[J].中小学英语教与学,2022(5):69.

[3]王菲.对英语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5(2):109112.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
浅谈英语教学中长短句如何有效拆分理解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构词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