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经典,启智慧,为人生赋能

2024-12-31张桂芹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32期
关键词:水浒传名著整本书

摘要:阅读古典名著《水浒传》整本书,强调摒弃功利的碎片化式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读完整本书后获得更深层次的领悟。文章提出了四种阅读方法,即条分缕析、深研精读、拓展延伸和对比阅读,并简要介绍了整本书阅读反馈方式,主张体现有趣、多样、有序。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 阅读方法" 人物归纳" 阅读反馈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整本书阅读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范畴,明确要求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涵养精神,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丰富精神世界。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很高的要求,并且专门设置“名著导读”板块。在小学高年级学段,学生每学期必须完成两本名著阅读。纵观小学六年级学业水平测试,有关名著的题型从过去的填空变为语段阅读,且有时是两本名著或同一本名著比较阅读,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名著阅读时,从单一琐碎的名著阅读走向系统的整本书阅读。

一、从名著阅读到整本书阅读的转变

2019年,全国小学全年级统一使用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版语文教材,尤为突出的是阅读这一教学板块的改变,值得我们语文老师在经典名著阅读教学中审视深思。

小学部编版语文要求学生每个学期阅读两本名著,单独设置了“名著导读”这一教学板块,同时还有与主题相关的拓展阅读。

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要求名著阅读过渡到了要求整本书阅读,名著阅读成为整本书阅读的一种外在形式。整本书阅读并不是数量概念,而是名著阅读的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过程。通俗地说,从名著阅读过渡到整本书阅读,就是要摒弃功利的碎片化式阅读或者完全不读,放弃妄图通过现有的归纳整理的复习资料被动机械式应付考试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读完整本名著,完成这一系统阅读任务。

在部编版教材中,每一本必读名著都配有导读,在教学时应凸显对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而不是某一段的阅读,既要注重导读课的宏观性,如整本名著的脉络(内容、情感),又要兼顾一些经典语段的阅读指导,如赏析、评论。

二、整本书阅读之法

俗话说:“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撇开前半句,后半句这样说可能是因为书中描写的多为侠义之士,考虑到少年本就血气方刚、易冲动,看了《水浒传》,容易学里面的英雄好汉打打杀杀,形成不良的习性,所以少年不要读《水浒传》。这种讲法有一定道理,但新时代的读书人看书要带着思辨的智慧,从书中获得更深层次的领悟,以此指导自己以积极健康的方式生活。

《水浒传》告诉我们,堂堂正正、坚持原则、自尊自爱地活着,才叫安身立命。这样一读,它传递的就是人生的大学问,是所有人的人生根本。所以,少年岂可不读“水浒”?

《水浒传》是一部奇书,它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水浒传》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的英雄人物形象,每个英雄人物的故事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水浒传》又是章回体小说,讲究故事的曲折和完整。所以在阅读过程中应注意梳理整本书的情节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完成《水浒传》整本书阅读这一系统过程。

(一)条分缕析,聚焦英雄

《水浒传》最为人熟知的就是梁山108位英雄好汉,如此多的人物,怎样把握与他们相关的内容呢?这就需要聚焦某几个英雄人物,按照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条分缕析,把握主要人物的经典故事情节。

老师可以先做示范,选择学生熟知的一位梁山好汉,利用网络资源找一幅人物的经典画像(外在形象)或者相关的影视视频,为其配上一段人物简介或小传,并围绕其梳理相关的故事情节脉络,从中归纳人物的个性特征。

如:“智多星”吴用。

人物介绍:原为教书先生,人称“智多星”,为晁盖献计,夺了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金银珠宝……

相关故事:智取生辰纲→双用连环计→使时迁盗甲→赚金铃吊挂→智赚玉麒麟→智取大名府→智取文安县→计鸩邬梨

人物特点: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这种阅读方法可以通过人物联系一些重大的事件,以个体人物带动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带着兴趣和一定的目的去阅读经典情节,对于熟悉整本书的情节是很有好处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出英雄的个人形象。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此阅读方法,小组合作(4—6人),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兴趣,选择一两位英雄好汉,通过目录快速地梳理出有关的情节。教师要提醒学生按照出场先后排序,关注哪些情节或人物有重合点,有意识地记录下来。

如,我指导班级学生小组合作阅读,一起梳理归纳出提到林冲的相关情节:

第7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8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9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10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11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总结出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委曲求全、隐忍、逆来顺受;安分守己、循规蹈矩;以牙还牙;救弱济贫;谨慎精细、疾恶如仇、有勇有谋。

同时,学生还发现在回目中林冲的称呼有变化,于是我追问学生林冲为何又叫豹子头、林教头,进而引出《水浒传》里的不少人物都有别的称呼或者绰号。接着我又继续引导学生在课后归纳出自己感兴趣的英雄人物的绰号。

在完成了关于《水浒传》个人绰号的归纳之后,有学生发现了绰号也是有规律的,于是我引导他们自己归纳出一些绰号规律。

(1)外貌命名:花和尚鲁智深,豹子头林冲,美髯公朱仝,青面兽杨志,九纹龙史进。

(2)自然现象命名:及时雨宋江,小旋风柴进,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

(3)神鬼命名: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阎罗阮小七,赤发鬼刘唐,丧门神鲍旭,混世魔王樊瑞,八臂哪吒项充。

(4)兵器命名: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

(5)动物命名:玉麒麟卢俊义,矮脚虎王英,母大虫顾大嫂,白日鼠白胜,鼓上蚤时迁。

(6)官职命名:鲁提辖,林教头。

之后,我又追问学生:鲁提辖、林教头,包括武松,为什么本为朝廷人员,最后却去了梁山,起义反抗?我们在梳理有关这些人物情节的过程中,不难得出本书的主题“官逼民反”(社会环境),让学生了解一定的社会现实,进而从书中走出来,反思当时社会状况,拓宽思维知识面(广度),提高理解层次(深度)。

上述读书方法可以将看似纷繁复杂的人物及相关情节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便于整本书阅读时,明确主题思想,层层推进,把握人物特征、故事情节、社会环境,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来阅读,化繁为简,把厚书读成薄书。

(二)深研精读,读出智慧

在整本书阅读中,除了聚焦突出的英雄人物,梳理出与其相关的主要故事情节外,精读之法不可少,也就是把“薄”读“厚”。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比较经典的、大家熟知的情节,进行细致的阅读。如可以引导学生精读、研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章节,思考:鲁提辖几拳打死了镇关西,他是不是一个行事鲁莽的人?如果他行事鲁莽,那么在此之前,他让镇关西切肉时那些看似麻烦无理的要求又是出于什么目的?结合上下文,相信不少学生都能理解:他表面诸多折腾找碴儿,实则就是为了激怒郑屠户,让旁观者看到,是郑屠户首先挑事的。

鲁提辖所做看似无理,实则是计。而他无论是买肉时故意刁难,还是几拳打死镇关西,无非都是为金翠莲父女的遭遇打抱不平,体现出疾恶如仇、心怀正义的人物形象。而他在发现郑屠户被打致死之后,虽然心有波澜,却又很淡定地思考脱身之计,一边说着郑屠户诈死,以后慢慢与其理会,一边拔腿就走,从围观的人群中巧妙地脱了身。此外,在拳打镇关西这件事中,我们还要读出鲁提辖心怀慈悲正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之心,读出他粗中有细的智慧。

其实,精读就是细读,就是精思,就是鉴赏。这种阅读方法要求我们抓住一部作品的重要内容、精彩片段加以研读欣赏。所以,读书不能只读情节,还要从无字处读细节,从中读出智慧。

(三)拓展延伸,从鉴赏走向写作

我们不仅要在“打”中读出智慧,还要鉴赏学习“打”的写法,实现新课标下学生由读到写的能力提升。

从写的角度赏析“打”的细:

(1)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要来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

(2)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3)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4)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我刻意略去了一些关于“打”的场面的语句,按照描写方法的侧重点分成两类,引导学生赏析上述语句。师生共同明确:

(1)用了一系列连贯的动词,把“打”这个动作写得细腻丰富,赋予“打”这一场面动态感和画面感。

(2)用比喻,从拳头大小的角度写“打”能接触到的范围、力度;渲染“打”这一热闹、激烈、混乱的场面,艺术表现力强。

(3)“打”本身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作者却巧妙使用通感这一修辞,从味觉的角度写视觉,让打的结果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4)在描写场面时,注重浓墨重彩的视觉渲染,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读者如临其境。

(5)简练精妙的语言,给人以古典文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结合以上写作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写一段话展现有关“吵”的场面。

(四)前呼后应,对比阅读

《水浒传》中有不少关于“打”的情节,可以选择感兴趣的类似情节片段进行比较阅读。

示例:武松打虎和李逵打(杀)虎。

(1)原因不同;

(2)性格不同,武松打虎突出的是精细,李逵杀虎突出的是大胆;

(3)打虎写法上不同;

(4)武器不同;

(5)打虎之后的表现不同;

……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上述比较角度,对比阅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达痛揍小霸王周通这两段文字。

三、整本书阅读反馈方式

在现如今“双减”的大背景下,我刻意减少了课后纯文字性的填空式、问答式评价作业,改成在课堂活动中进行学生阅读反馈。如利用希沃电子白板,结合自带的游戏模块,用连线题、选择题、判断题使阅读反馈氛围变得热闹活泼、生动有趣。

同时,把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分为三个阶段:导读课、推进课、活动提升课。学生分为6—8人的小组,聚焦英雄人物,进行合作探究,完成小组任务。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不应是流于表面的任务式阅读和对故事情节的浅尝辄止,而应激发学生对于整本书的阅读兴趣。同时,在进行阅读反馈时,不能急功近利,提倡采用有序有效、有趣生动、丰富多样且富有创意的方式,让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主动地参与到整本书阅读反馈中来。我们要引导学生“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在反思中体味人生哲理和价值观,体现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小燕.绰号的文化内涵考察——以《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为例[J].汉字文化,2021(15):116118.

[2]余家欢.统编版初中语文古典名著导读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0.

[3]袁远辉.名著导读:一篇触发牵线引导阅读全书——以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导读《水浒传》全书为例[J].语文知识,2015(6):4548.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水浒传名著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