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2024-12-26李四聪王周火王祾智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邵阳市转型数字化

摘 要: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既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地处湘西南欠发达地区的邵阳市为研究对象,从数字基础、数字总量、数字转型等多维分析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现状与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大力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有序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构建数字产业生态系统、加强数字专业人才建设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样本范例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

数字经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67 05

收稿日期: 2024-08-05

基金项目: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JJ50183);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JJ50214);邵阳市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重点委托课题(22SYZD04);邵阳市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课题(22YBA01)

作者简介:

李四聪,男,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王周火,男,邵阳学院法商学院教授。

The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grating Digital

Economy with Real Economy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A Case Study of Shaoyang

LI Sicong1, WANG Zhouhuo2, WANG Lingzhi3

(1.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Shaoyang University, Shaoyang 422000, China;

2. School of Law and Business, Shaoyang University, Shaoyang 422000, China;

3. 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Sussex, Brighton BN1 9RH, United Kingdom)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digital economy with the real economy is both an intrinsic requirement for developing new productive forces and an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high-quality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aking Shaoyang, an underdeveloped area in southwestern Hunan, as a cas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es of such economic integration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including digital infrastructure, the scale of the digital industry, and digital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these analyses, targeted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such as strengthening digital infrastructure, orderly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economic models, building a digital industry ecosystem, and facilitating digital talent development. The aim is to provide a sample and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advancing the digital economy and fostering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of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Key words:

digital economy; real economy; integrated development; challenges; countermeasures

一、问题提出

数字经济浪潮下机遇和挑战并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1]。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要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3]。由此观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下文简称数实融合)既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又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邵阳市是我国中西部典型的欠发达地区,也是湖南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区域。面对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数实融合的现状和挑战,邵阳市相关部门迫切需要从理论到实践层面做出回答。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剖析,以期为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数字经济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二、数实融合的理论逻辑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为重要推动力的新经济形态[2]。数实融合以产业融合为核心,以数字技术、数据要素为驱动,催生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要素重组、业务环节重构、商业模式重塑、价值链条延展,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更多动力[4]。基于现有研究成果[5-8],本文结合宏观和微观视角,从供需逻辑、创新逻辑和价值逻辑三个层面简要阐述数实融合的理论逻辑。

供需逻辑。从供需互动关系而言,数实融合能够精准匹配市场供需关系,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供应链数字化、协同化。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数实融合能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精准识别消费者偏好信息,利用数字户外媒体等数字分销渠道经济、快速地触及消费者,显著提升用户体验。二是数实融合能够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时掌握市场订单、原料供给、产能计划、商品库存、销售数据等全链条数据,实现供应链数字化、协同化。

创新逻辑。数实融合顺应产业变革趋势,赋能产业创新生态,增强产业创新动能。具体而言,数实融合基于数据驱动的研发设计,通过虚拟仿真、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最新数字技术进行实验模拟、对象调优,以低成本、高效率确定最优产品方案、最佳流程工艺。此外,数实融合基于知识共享、价值协同的网络化、协作化,加速传统功能型组织向数字化组织的变革创新。

价值逻辑。产业数字化利用数字技术的嵌入应用和数据要素的高效连接,促进传统产业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市场管理等价值创造环节实现价值重组和流程再造。以生产制造为例,通过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赋能生产系统,推动生产设备和生产线互联互通,深入挖掘和实时分析设备、产线、材料、工艺等数据链,可实现机器设备的自动化生产、在线监测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的智慧管理,有效增强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三、邵阳市数实融合的现状与挑战

近年来,邵阳市紧跟《“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数字经济国家战略部署,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产业增速明显。但与长沙、岳阳、衡阳等省内经济发达区域相比,邵阳市数字经济基础仍较为薄弱,在数字经济总量、数实融合发展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一)数实融合的现状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发展。近年来,邵阳市数字通信基础网络加速部署,数字底座不断夯实,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约7 800个,总量居全省第五位。全市3 600余个村(社区)连通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市县镇村四级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2023年投资5.35亿元的中联云港数据中心已正式开工,算力规模达1 000P,建成后将成为省内第一个地级市电信五星级智算中心[9]。邵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经开区)的园区政务服务水平、智慧化管理水平快速提升,被评为省级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试验区。

数字产业增速明显。邵阳市先后颁布《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邵阳数字经济产业链“一图四库一清单”》等一揽子数字经济发展政策,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网络通信业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及制造业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持。截至2024年5月,邵阳市已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34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172家企业列入全省产融合作制造业重点企业名单数据来源于邵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数字转型快速推进。邵阳市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将数字经济列入全市九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优先培育,积极推进“智赋万企”行动。截至2023年底,邵阳市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的工业企业达2 210家,5 463家“上云”,72家企业入选2023年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重点项目,项目数量总数居全省第一位[9]。邵阳市三一专汽作为全球最大工程搅拌车生产基地,通过智能化、柔性化改造,生产率提高100%、单位制造成本降低30%,成功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

(二)数实融合的挑战

数字基础亟待夯实。以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产业发展的战略基石。近年来,邵阳市通过引进中联云港数据中心、智贤网络等数字技术项目,在数字新基建方面取得一定进步,但在算力基础、算力资源利用率、数字平台企业、数字应用场景、数字产业融合等方面亟待发展,以夯实数字基础。截至2023年底,邵阳市已建成的5G基站数占全省的比例为5.9%,标准机架全省占比不足1%;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全省占比仅为1.09%根据湖南省和邵阳市数字经济相关统计数据测算。 。

数字产业总量偏低。2022年湖南省数字经济规模总量突破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4%,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态势,已形成以长株潭为中心,带动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等区域协调发展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地处湘西南的邵阳市的数字产业基础偏弱,数字产业总量偏低,数字产业创新能力不强。如,2023年邵阳市人口总数约占全省10%,数字经济总量约200亿元,仅为长沙市的4.9%,全省的1.43%根据湖南省和邵阳市数字经济相关统计数据测算。 。

数字转型动力不足。根据国家和湖南省统计局的专项调查部署,邵阳市统计局于2022年7月重点对全市47家中小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表明,80%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探索阶段,15%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初级阶段,仅有5%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深度应用阶段,且数字化转型资金投入十分有限[11]。分析其原因,一是企业普遍对数字技术了解不充分,数字技术储备不足,数字业务运营经验匮乏,对数字化转型效益不确定性存在担忧,导致创新动能不足,保持观望状态。二是邵阳市中小企业普遍处于产业链下游,产品层次低、缺乏技术积累、产品利润空间小,无法承受数字化转型的大量投入,导致数字化转型迟滞不前。

数实融合亟待加强。数实融合以领先企业数字化转型为引领,以产业跨界融合为重要推动力,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促进价值链水平持续提升。如前文所述,邵阳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仍然处于数字化转型起步阶段,投入资金有限,且局限于设备安装、技术服务、软件应用等非核心产业环节。此外,邵阳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缺乏龙头企业、标杆项目引领,数字应用场景不够丰富。目前,仅有维克液压、三一汽车等少数规模型制造企业在制造环节尝试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数实融合,而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尚未真正涉足,数实融合仍然任重道远。

四、邵阳市数实融合的对策建议

数实融合通过数字技术对实体产业全要素、全流程、全链条进行深度渗透和创新应用,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驱动产业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数字经济新一轮发展浪潮中,邵阳市作为湘西南欠发达地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必须立足现有资源基础,以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核心,重点实施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有序推进数实融合发展、构建数字产业生态系统、加强数字人才建设等举措,力争在数字科技与产业变革中争取主动、赢得未来。

(一)大力夯实数字基础设施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亟待夯实[3]。邵阳市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产业类别齐全,如何把握好“数字经济”时代机遇,建设数字新基建,对邵阳市传统产业转型意义重大。

一是积极推进数字基础建设。邵阳市数字产业发展规划应兼具前瞻性、全局性和可行性,“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积极推进“双千兆”全光网城市建设,真正实现5G移动网络全覆盖。以数字项目建设为载体,以优化算力算法和大数据中心布局为依托,有序推进新型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底座建设,积极打造产业发展、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数字化应用场景。统筹利用数字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优势产业数智化项目升级改造,遴选重点项目先试先行,加强对数字项目资金投入产出效率的监控评估。

二是扩大数据资源有效供给。目前,邵阳市已构建起初步的数据体系框架,打造了“不动产登记”“一村一辅警”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数字资源应用品牌,但主要以单点业务系统建设为主,尚未形成业务协同体系,“数据孤岛”现象突出。针对数据资源分散这一现状,一要增强对数据资源的价值挖掘和数据产品的开发能力,扩大数据资源有效供给;二要加强数据交易市场培育、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完善数据确权与数据安全的法律体系;三要大力整合全市全域算力调度和综合管理平台,助力数据要素在全域自由流通,赋能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打造农产品数字产业链。以大祥区、洞口县、绥宁县等成功申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湖南省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区县为契机,大力建设数字乡村大数据中心、数字农业云平台,积极推进智慧水利、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建设,让乡村经济发展嵌入新时代数字经济、现代流通体系网络中,打造产供销紧密结合的农产品数字化产业链。

(二)有序推进数实融合发展

一是聚焦原创数字技术攻关。瞄准数字技术基础前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重大问题,结合先进装备制造、显示功能材料、智能家居家电、循环经济等邵阳市优势产业和小五金、打火机、箱包、发制品等特色制造产业,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数字技术攻关。如,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作为邵东市政府倾力打造的集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人才引育、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围绕邵东五金工具、打火机、箱包等重点特色行业,通过自主研发、联合开发、技术众包等方式,开展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和攻关,先后承担省部级科技项目8项,开展行业关键技术攻关的自研项目13项,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创造经济效益5 000万元以上[12]。

二是丰富数字化应用场景。发挥财政资金整合引导作用,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数字化及专项领域试点项目,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优势产业、重点行业的深度融合应用,丰富数字化应用场景。在旅游消费场景方面,以崀山、南山、云山、黄桑等邵阳市知名景区为重点,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目的地和精品旅游线路;以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核心支撑,精准研判游客行为与兴趣,结合周边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旅游导览与智慧服务,促进邵阳全域旅游数字化快速发展。

三是提升供应链数字化水平。邵阳市应依托走南闯北、分布全球的上百万邵商网络资源,充分发挥“全球市场+产地原料+产业园区”的供应网络渠道优势,通过引入和培育供应链基础设施数字服务商,致力提升供应链的数字化水平,积极协调生产制造、商贸流通、技术服务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市场订单、原料供给、产能计划、商品库存、销售数据等供应链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三)构建数字产业生态系统

邵阳市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产业门类齐全,应以工业互联网为支撑,积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研发设计、生产运营、组织结构、商业模式的全方位、系统性变革,构建数字产业生态系统。

一是培育数字主导型企业。以“智赋万企”行动为契机,以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主线,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全面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培育引进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主导型企业。如,2023年,由创业板企业邵阳维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的邵阳液压智慧工厂开园,该工厂集数字设计、智能制造、数字管理、绿色环保于一体,是邵阳装备制造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全方位迈进的重要标志。

二是制造系统赋智融合。以湘南湘西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契机,围绕邵阳新兴优势产业以及“专精特新”制造产业,加快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从生产环节切入升级重构生产系统,通过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等制造系统的赋智融合,助力打造湘南湘西最大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转型升级示范区。

三是提供普惠性的数字化服务。大力支持规模型企业加快推进采购、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数字化,培育以数据驱动为特征、数据资源为核心、数据平台为基础的新型业务形态,利用自身的数字资源和技术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普惠性的数字化服务[13]。同时,利用税收返还、价格补贴、融资支持、共享平台等方式降低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准入门槛,着力打通数实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四)加强数字专业人才建设

建设数字经济、实现数实融合的关键是加强数字专业人才建设,具体做法包括:一是加大数字产业人才引进力度。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以课题招标、项目引才、挂职兼职等方式,加大引进5G、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数字产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二是联合培养高端数字人才。通过政企合作、校企合作、技术攻关等合作形式,联合培养数字技术、数字管理等领域的本地化专业人才。三是完善数字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完善各级数字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配套措施,增强人才归属感和凝聚力。四是注重培养乡村数字人才。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引领作用,注重培养乡村数字网络专业“新农人”,吸引大学生、农村致富能手真正扎根邵阳乡村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EB/OL].[2024-07-01].https://www.ndrc.gov.cn/fggz/fzzlgh/gjjzxgh/202203/t20220325_1320207.html.

[3]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EB/OL].[2024-07-05].https://www.gov.cn/xinwen/2023-02/27/content_5743484.htm.

[4]赛迪重磅: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报告(全文)[EB/OL].[2024-06-15].https://fjca.miit.gov.cn/xwdt/bsyw/art/2022/art_c7477cf7ccbf4adf9fa9a 7779c16f574.html.

[5]李剑力,袁苗.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发展:理论逻辑、现实挑战与推进路径[J].学习论坛,2023,39(6):118-127.

[6]杨秀云,从振楠.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J].中州学刊,2023(5):42-49.

[7]数实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EB/OL].[2024-06-18].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1/content_6923939.htm.

[8]白雪洁,宋培,李琳等.数字经济能否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基于效率型技术进步视角[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6):1-15.

[9]邵阳市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加速融合[EB/OL].[2024-05-18].https://gxt.hunan.gov.cn/gxt/xxgk_71033/gzdt/dfgz/202309/t20230928_29503758.html.

[10]数智赋能 创新研发 看三一专汽搅动全球市场[EB/OL].[2024-07-08].https://gxt.hunan.gov.cn/gxt/ztzl/zzgdzt/zzgdkqy/202408/t20240826_33439004.html.

[11]邵阳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破解企业转型瓶颈应对之策[EB/OL].[2024-07-11].https://tjj.hunan.gov.cn/hntj/tjfx/sxfx/sys/202207/t20220727_27568015.html.

[12]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科技赋能,助推产业做强做优[EB/OL].[2024-07-18].https://gxt.hunan.gov.cn/gxt/xxgk_71033/gzdt/dfgz/202209/t20220927_29018378.html.

[13]李四聪.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因、现状与策略[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18(4):82-88.

猜你喜欢

邵阳市转型数字化
雪之韵
春天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转型
院子里的枇杷树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