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生态视角下的阅读写作体验式学习

2024-12-25诸陈琳

现代阅读 2024年23期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为更好聚焦儿童文学核心素养培养,进一步提升语文学科基础水平,阅读写作体验式学习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它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效果,还可作为课后延伸活动巩固学生语文知识。通过阅读写作实践,教师可以得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极反馈,学生也可以通过课中、课后练习查漏补缺,找到自己的薄弱点,有效提升语文思维水平。校园是促进师生共同完成学科实践的重要场所,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承载着学生梦想与成长的地方,同样也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场所。在实践中,教师不应把语文学习局限于课堂之内,而应把学习过程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尤其是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探索校园中体验沉浸式阅读

校园本身就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每一堵墙、每一条小径,甚至每一片落叶,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好奇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这些故事,用他们稚嫩而真挚的心灵去感受这些故事。比如,在课余时间组织“校园寻宝”活动:向学生发放精心设计的学校地图,上面标注着校园的重要角落,每个角落都隐藏一本小小的“宝藏书”,吸引学生前去寻找。这些“书”或是经典名著的片段,或是寓言故事,或是诗歌散文,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而且会在不经意间沉浸在文学的海洋之中。此外,还可鼓励学生在校园内设立自己的“阅读角”,让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放入,再用彩笔或贴纸装饰自己的小角落,邀请小伙伴们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在这样的环境中,阅读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校园生活的常态。

在深挖资源中营造人文氛围

校园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文化的摇篮,想要更好地发挥学校“以文化人”的作用,需要教师在其中充分挖掘多元的文化资源,让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书本上的知识,更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比如,以“传统节日我知道”为主题举办文化活动,通过讲述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的来历和习俗,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再如举办“成语故事大赛”,学生在讲述成语背后故事的同时,不仅学会了运用成语,更懂得了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文化现象,比如校园里的建筑风格、雕塑艺术,甚至一日三餐中的饮食文化,都是可以“阅读”的对象。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用文化和多元的视角去看待世界、理解生活。

在历史回望中汲取文化力量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点亮了过去,也照亮了未来。在校园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比如在校园内设置“历史长廊”,用展板的形式展示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科技创新,从古代的文人墨客到现代的文学巨匠……学生在漫步长廊的过程中,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历史进行了一次亲密的对话。同时,教师还可举办“小小讲解员”活动,鼓励学生对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然后站在“历史长廊”前,自己组织语言向同学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此类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更能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学习历史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在校园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

校园生态为阅读写作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实践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在校园内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比如设置“环保小卫士”称号,鼓励学生通过制作环保标语、捡拾和分类垃圾等方式,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在实践中懂得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再如举办“小小记者团”活动,让学生采访老师、同学甚至校工等,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然后将这些素材整理成新闻报道,择优发布在校园媒体上。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更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和合作。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学习的重要目标。在校园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比如在校园内设立“创意工坊”,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让学生自由发挥制作手工艺品、绘制图画、编写剧本等,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具体的成果。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自主创新,更懂得了如何将新想法付诸实践。此外,还可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科技创新比赛,如“机器人挑战赛”“科学实验大赛”等,这些比赛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的魅力和价值。

在情感体验中培养人文情怀

情感是教育的灵魂,也是学生与身边人互动的基础。在校园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人文关怀,比如开展“感恩教育周”,引导学生通过讲述感恩故事、制作感恩卡片等方式,学会感恩父母、老师和同学;再如组织“爱心义卖”活动,让学生将闲置的玩具、书籍等物品拿出来义卖,所得款项捐给需要帮助的人。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关爱他人,更懂得了将正能量传递下去。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比如组织学生参观敬老院、福利院等机构,让他们亲眼看到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合作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校园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比如开展班级文化建设项目,组织全班同学共同参与设计和布置班级环境,要求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分工和责任;再如不同学科的教师联合组织竞赛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跨学科学习和合作。在这样的项目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更学会发掘自己和他人的优势之处。此外,还可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是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加入不同的社团,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比如,科学社团的成员可以一起进行科学实验、探索未知领域;文学社团的成员可以一起创作文学作品、展示才华。在这样的校园生态中,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到了发挥和发展,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文学共鸣是阅读写作实践的重要目标,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中,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组织阅读写作、实践总结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产生共鸣。例如在开展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的教学时,由于“温情”是贯穿全文的一抹亮色,所以在阅读写作任务设计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特色,用手抄报的形式开展阅读写作。可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进行,手抄报的内容可以使用随笔、摘抄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在城市、家乡、旅游胜地、农家乐等场所经历的收获和感受,体会许地山先生文中所记述的“温润”的家庭氛围。这种形式不但使学生从文学思考上获得提升,在文学修养上也能够获得新的启迪。此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写日记和思考笔记,这是记录生活日常、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这类写作活动,学生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理解他人、探索

世界。

此外,文学共鸣也是培养学生文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纽带。通过结合校园文化与生态,教师可以构建加强版的阅读写作体验式学习模式,此模式注重营造浓厚的文学氛围和独特的校园文学风貌,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接触文学。比如,校园内的文化角、读书亭等设施,可以成为学生沉浸式阅读的场所;校园内四季变换的景色,是学生观察自然、感悟生活的天然素材。这种体验式学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还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与思维发展,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欣赏文学之美,进一步理解人性与社会,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文学核心素养,努力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表达的新时代少年。

总之,基于校园生态的阅读写作实践研究是一项长期而有意义的工作。涉及阅读、文学、历史、情感等多角度的探索和实践,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人文关怀。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飞龙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