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之光
2024-12-25蔡雨涵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出现,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抹橘红伸向天空的穹顶,在暗无天日的中世纪撕开一道“裂口”,文艺复兴的光芒随之照亮欧洲大地。在这场14—16世纪欧洲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人文主义者。他们宣传以人为中心,关注现实、尊重个体差异的人文主义思想—关注个体的“人”的生理、心理结构和思维过程,注重发挥人的自由意志及主观能动性,着眼于建立起代表人文主义者利益的新秩序。
要清晰地了解文艺复兴的发展脉络,感受这个历史时期如何创造性地毁灭旧世界,重塑欧洲文明乃至全球秩序,可以阅读现代出版社2023年出版的《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文艺复兴》一书。该书由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摄影师、插画家和编辑组成的多学科团队,立足历史与文明的思索,汇集大量精美图片和翔实史料,还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之美。让我们跟随书中那些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再度领略璀璨的人文之光。
米开朗琪罗《大卫》:个体形象中的人文主义
精湛技艺展现对人体生理结构的关注。大理石雕塑作品《大卫》展现了米开朗琪罗对人体解剖的深刻理解,他对肌肉和骨骼的精确刻画使雕像真实地反映了人体生理结构。雕像头部、胳膊等部位被有意放大,使得雕像在视觉上显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满了巨人感。大卫发达的肌肉、健硕的身材,无不彰显人文主义所强调的对个性的关怀。雕塑家把对人与现实的强烈关注化作刀刃,让它在灰白的大理石上翩翩起舞,使大卫充满力量感的身体折射出人文主义的光芒。
强烈艺术表现力下的人的思维过程。与以往艺术家塑造的平和、面无表情的人物不同,少年大卫呈现出一种紧张中带着必胜的信心,准备开始战斗的姿态。《大卫》取材于《圣经·旧约》中的神话故事。大卫在与巨人歌利亚的生死搏斗中取胜,并非依赖对上帝的盲目信赖,而是一个独立的“人”经思考得来的解决方法(用投石器击中巨人的额头),以及决心和勇气,即人的思维的自主性。米开朗琪罗大部分的雕像都是赞美人体之美,也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特点—刚从黑暗中世纪挣脱出来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自身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因此,赞颂人体美是对古希腊艺术的一种“复兴”。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宗教画中的人文主义
《最后的晚餐》是一个知名的宗教故事,也是西方艺术创作领域经久不衰的主题。达·芬奇通过巧妙构图以及对人物细节的刻画,深刻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对人物心理结构的关注。达·芬奇以透视技法,在二维空间上呈现出三维空间的真实感,使观者与画面中的人物产生共鸣。画面中耶稣及门徒面上的光影柔和,这是宗教题材绘画作品特点的呈现,同时增加了人物的立体感与真实感。与之相反的是叛徒犹大,昏暗光影笼罩着犹大的脸,慌乱畏缩的肢体动作、晦暗的眼神以及握着银币包的手都暗示着他的叛徒身份,作者意图从人物面容、肢体等生理结构反映心理结构。
巧妙构图背后的美学兼人文主义原则。画面中每个门徒都有其独特的位置和神态,从窗户射入的光线突出画面中央的耶稣形象,画家有意将耶稣描绘成一个具有深刻情感的人,而非不可接近的神。这种布局不仅是“多样一体”美学原则的体现,也是人文主义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对整体和谐的追求。画面整体构图的对称与均衡寓意着秩序和理性,符合人文主义推崇的理想社会模型。达·芬奇以宗教题材表达人本体的欲望,强调人的情感和体验,以更加理性的视角看待世界,使宗教人物更加人性化。
圣母百花大教堂:空间结构中的人文主义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标志性建筑之一,意大利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展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世界产生全新理解后,带来的崭新艺术形式—构建人与空间的联系。
八角形圆顶折射出人文主义。15世纪初,布鲁内列斯基为圣母百花大教堂设计了八角形圆顶。圆顶开有窗洞,阳光透过彩色花窗射入教堂,折射出五彩光芒,使人仿佛沐浴在神辉之中,表现出人类与宇宙再结合的期待。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圆顶设计反映出人类渴望直接与上帝沟通,摆脱教会的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展现出人文主义者赋予宗教全新的内涵—对人的自由意志和主观能动性的重视。
空间结构展现对新秩序的理解。踏入宏伟的圣母百花大教堂,观众不禁感叹于建筑师对空间结构的巧妙设计。从上往下看,首先看到“新”君主制政体。不同于中世纪的“旧”君主制中君主代表的教会与贵族,新君主代表着新兴市民阶层的利益,代表着民族与国家。再往下看,便能看到支撑新政治秩序的新经济秩序。这是一种新的经济结构。农民、市民从事各种社会生产活动,产品通过税收流入宫廷。政府通过税收的方式与市民阶层紧密结合,代表市民的利益,两者联合起来与教会进行斗争。在君主与市民之间,是新秩序下的新型官僚和保卫国家的常备军。向左右环顾,是培养人才的大学。大学的兴起促进了科学文化在各地的复兴。市民可以通过大学教育进入官僚体系,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与市民阶层的联系,促进了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及民族国家的建立。教堂的大圆顶象征的便是一个各部分比较独立,又相互协调运转的文艺复兴时代背景下的新秩序,即人文主义思潮所带来的新秩序。
米开朗琪罗的雕刻中,人性之光熠熠生辉。达·芬奇的笔触下,人文主义轻歌曼舞。布鲁内列斯基设计的穹顶与雕窗上,映射着人文的光辉。虽经历岁月流转,人文主义的光芒始终璀璨。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正心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