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哲学到科幻,我的写作刚刚启航

2024-12-25张天航

现代阅读 2024年23期

周围的人对于我写作这件事,是没有心理准备的,包括我自己。

我并没有写作天赋,从小到大,我的作文从没当过范文,高考语文成绩也是勉强及格;也没有写作土壤,我中学在理科班,之后学的是旅游餐饮管理,和文学扯不上关系;更没有写作基因,我的母亲是小学老师,父亲出身医学世家,皆非“文道中人”。只因在大学期间,或许某种本能的驱使,我读了些通俗介绍尼采和康德的书籍;参加系舞蹈队期间又写了一首诗,并且被播音员在校园广播里选读—尽管没有激起太大水花,但也算是我对文学最早的记忆。

毕业后,我在工作中接触最多的是公文,仍然没有文学的发挥余地。我忙忙碌碌、上班下班,按部就班地生活着,却时常陷入漫无目的的思考,想我为什么活着以及活着的意义。

2008年的某一天,我正在吃饭,食堂里人来人往、面目不清。有一刻,我感觉四周忽然安静下来,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字,仿若灵光乍现—“欲”。它不是单纯地指代欲望,在我看来,那是指事物存在的逻辑原理。那之后,我的一切就此改变。基于对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所讲的“一以贯之”的逻辑中枢和价值核心的理解,我开始读书,从儒家到道家,从西方哲学到主流科学,从历史学的通俗读本到文学的经典名著。那十年里,我从各种渠道疯狂汲取,努力补上一块块“短板”,试图形成作家式的发散性思维和哲学家式的逻辑体系。从2013年7月到2023年6月30日,我陆续完成了128万字有关哲学、科学、思想信仰方面的思考,从“欲”字进入我脑海算起,花了整整15年。

写作过程非常艰难。高考物理都没及格的我,连电磁和引力的基础知识都不懂,却必须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去读前沿科学家都还在研究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烦琐的物理公式不会、深奥的数学推理更如天书,我只能靠建立在哲学法则和物理规律之上的直觉想象,去建构文章的逻辑体系。渐进自由、宇称不守恒、波粒二象性、延迟选择、黑洞、暗能量、高维空间……这些听起来高远深妙的知识,我努力尝试解读并把它们纳入笔下。

当我在写作中试图串联现代科学发展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竟发现万事万物就如万花筒一般,呈现出一种规律之美。那一刻,我整个身心深深沉浸其中,为宇宙的壮美、为世界的和谐,感到无比惊奇和震撼。一切都是值得的。

2023年4月,我加入大庆市儿童文学协会,生命的哲学探险告一段落,文学远行拉开序幕。文学题材上,我选择了科幻,应该说是顺理成章的。东西方两大哲学思想体系各有所长,我尝试做的,是以东方思想的辩证逻辑整合西方哲学的形式逻辑,再以后者解构前者。而通过归纳前五千年的历史来推知后五千年的未来,就是科幻之所在。

万事开头难,我的科幻创作起步并不顺利,不是情感渲染过于强烈、冲淡了科幻主题,就是时代定位、主题立意和结构设计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作品投出去也无人问津。经过虚心请教和认真总结,我给自己确立了四个原则。

一是夯实文字功底,我有针对性地强化诗歌和散文的写作,这类体裁具有较强的节奏和韵律,寥寥几笔就能建构出唯美意境,对科幻写作大有裨益。二是筑牢知识基础,科幻是建立在科技之上的想象,只有将“声光电”“量子力学”“相对论”等“大陆板块”在知识储备上形成体系,才能在创作中触类旁通、渐成气象。三是确立独特风格,我开始尝试不同的科幻流派,陆续写出赛博朋克风的《审梦官》、中西融通的《光魄》等作品,并逐渐倾向通过文字展现国画式的画面感,着力传递蕴涵中国人生活品位、人文情怀和审美追求的“国风科幻”。有着鲜明独创性的“国风科幻”,是我们在这个时代,将科学精神和科技担当传递给国人的责任和使命,可以说是我进行科幻写作时所践行的家国情怀了。四是凸显实用价值。可以说,科幻除了发挥科普作用,另有其独特的价值,即为人类及未来社会提供技术参考和价值判断,这也是科幻所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我在《火星寒武纪》中关于“行星天穹”的构想、在《光魄》中关于常温超导的全息理念,以及它们可能为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都在创作中进行了详尽剖析和积极展望,希望能为科学前行、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从2023年发表作品以来,我获得28项全国性文学赛事奖励,有29篇作品登上《中国校园文学》《科幻世界》等国家及省市级报刊;先后加入七个文学协会,当选大庆市儿童文学协会副秘书长;出版了一部科普科幻小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当我笔下的文字被印成散发着芬芳的一行行铅字,当看到小读者们捧着印有我名字的《科幻世界》留念,当我的长篇科幻小说《中和》九部曲已完成第一部……我的文学追求,真切得如同身处梦幻。

此刻,清晨的阳光已升起多时。周围一切都是熟悉的:电脑轻微的沙沙声、安静到有些寂寞的环境……值得期待的是头脑中不断跳动的思绪,以及那些终将落在屏幕上的文字。

作者介绍

张天航,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大庆市儿童文学协会副秘书长。深耕哲学、科幻领域,出版科幻小说《贝蓓的月球旅行》,10余篇科幻作品被出版社收录出版。作品曾获北京科幻创作创意大赛“光年奖”科幻中长篇小说类、科学童话类二等奖,“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中篇组三等奖等多个奖项。作品散见于《中国校园文学》《科普时报》《科幻世界》等20余种报刊及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