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少儿英语出版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4-12-25刘秀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坚持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的重要支撑。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应当从少年儿童开始。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遴选蕴含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载体形式,融入课堂教学中。《义务教育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强调立足于发展学生素养,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针对性、现实性,突出问题导向。
中华传统文化在少儿阶段传承的特点和要求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融汇了“和”的总体观点,把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表现为和谐的关系。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庸》中有“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论语》中也有“礼之用和为贵”,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促成了礼仪之邦的形成,和谐成为民族统一、国家统一的基调,同时,和谐也是社会秩序稳定的需要。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尊重自然规律、开发自然,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内容,如二十四节气。
中华传统文化能够经久流传、代代延续,是因为中国历史没有中断过。从古至今,中国神话故事、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和手工技艺在每个中国人的孩童时期,便因长辈们的口口相传而根植于心。古时候图书稀缺,制约了人们传授经验技能的效果,而今阅读普及率高了,这些经典文化更容易被广泛传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是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功能,落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系统化、长效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
小学阶段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感受力为重点,由启蒙教育入手,介绍中华民族重要历史人物、传统节日、节气风俗、发明发现、特色技艺等,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培养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可以通过识字写字、背诵古代诗词,读神话故事、听闻典故、亲近先贤、关注习俗等,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培养对国家、民族的感情。
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比较系统地介绍我国各族人民创造灿烂文化的历史及伟大成就,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悠久历史及对世界的意义,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
开展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永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坚守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筑牢民族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的根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青少年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具有重要意义。
少儿英语读物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的问题
目前少儿英语图书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图书,其中不乏精品,但是大部分没有充分从少儿角度来考虑英语读物的定位和功能,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难度大篇幅长。许多英语读物的内容篇幅较长,虽然选材合适、构图精美,但是语言和知识难度超出了少年儿童的理解能力,太多的生僻词汇阻碍了孩子阅读的连贯性,并不能实质性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比如在定位给小学生的读物里出现newly-harvested(新收获的)、imperial librarian(校书郞)等词汇。太长太难的英语读物,易打击少儿阅读积极性,难以培养阅读兴趣。
二是分级不科学。国外的英语分级读物具有非常严格的分级体系,在内容选择、语言难度、词汇选择、句子长短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控制。鉴于传统文化的特殊性,国外的分级读物产品中少有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所以目前国内出版的很多有关传统文化的读物都是自行研发的新生读物,缺少市场淬炼,在分级方面尚未完全做到科学、严谨。
三是准确性不够。有些传统文化类少儿英语读物在内容准确性方面存在问题,如把愚公移山简单译为搬走大山,把两座山表述成一座山等。英语同汉语语法不同,在单复数方面会有不同的拼写及表述,不严谨的内容会误导孩子学习。
四是趣味性不足。对于少儿读物来讲,故事的趣味性是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只有引起孩子的兴趣,他们才会继续阅读。但目前市面上不少读物或者像解说词,或者像流水账,缺乏趣味性,不能够吸引少儿读者深入阅读。
五是绘图潦草缺乏美感。少儿英语读物基本上是图文并茂。图片一方面要辅助理解文字,一方面要体现图书的美育功能。但目前很多少儿图书由于经费投入有限,插图设计简单粗糙,缺乏艺术性,有的绘图风格阴郁夸张,有的人物表情呆板不生动。图片内容乏味,不能对文字的理解起到支撑作用,也就无法吸引孩子,激发不了少儿读者的阅读兴趣。
少儿英语出版扎根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途径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阅读出版分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一家服务于少年儿童阅读成长的专业出版机构,在英语阅读方面创立了“外研社英语阅读”品牌,依托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专业背景,致力于推动中国英语阅读的发展。其出版的“书虫”“丽声北极星”“大猫”等经典品牌深入人心。在推动英语阅读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方面,外研社阅读出版分社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科具体主题、单元、模块等,融入相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载体形式,用地道的英语助力少年儿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是专业性。《丽声中国文化英语分级阅读》是外研社为了配合“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研发出来的一套英语读物,致力于用英语教导孩子讲好中国故事。《丽声中国文化英语分级阅读》邀请教育部修订《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组长担任主编,“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订组的核心专家担任文化顾问,英国红房子儿童图书奖得主、“牛津阅读树”等专业作者团队和中国富有经验的插画家联合创作而成,是一套选篇经典、语言地道、插图精美的传统文化英文读物。读物分为6级,共72册,适合6至12岁的孩子阅读。
目前图书市场上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读物的语言准确性差,不准确的英语表述随处可见,《丽声中国文化英语分级阅读》由中方主编负责编写大纲的制订和最后的审核,内容则由英国富有经验的分级读物专业作者执笔创作,充分保证了语言运用的纯正地道。
不同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汉语和英语在学习过程中是相互关联的,如果英语读物的内容是语文课程里面学习过的内容,孩子在理解文章过程中更易于接受,有助于提高少儿的英语阅读兴趣。如“守株待兔”“亡羊补牢”“曹冲称象”等都是语文课本中的内容,英语读物中的这些文章更易于被少儿接受。
二是科学性。少儿读物必须充分考虑学生随着年龄增长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发展特点,努力贴近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实际,确定不同学段的教育目标以及具体学习内容、载体形式,区分层次、突出重点,体现学习进阶,内容和形式适宜,容量适中。
《丽声中国文化英语分级阅读》基于中国孩子的语言学习和认知规律编写,分为6级,每级分上下两套,每套6册读物,适合不同年龄段和英语水平的孩子阅读。
读物分级科学严谨,阅读量逐级递增,上升坡度平缓,让孩子的英语阅读稳步进阶,如第三级上出现有《故宫》《春节》,第三级下有《黄河》《长城》,第四级上有《算盘》《中秋节》,第四级下有《十二生肖》《纸的由来》;精准控制词汇和句型难度,由浅入深,语言复现率高,建立阅读自信,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内容设计从感性到理性、从故事到百科,故事语言简洁生动,零基础的孩子可以从第一级开始读起,逐步培养英语阅读能力,如《井底之蛙》《精卫填海》《望梅止渴》等,从第三级开始加入百科读物,第三级百科和故事的比例是1:2,五六级是1:1,百科比例逐级提升,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满足孩子更丰富的阅读需求。
三是传承性。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指出,中小学课程教材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形式包括:①经典篇目,指以文献方式存在的传世经典作品,如文学、历史的名著名篇,科学典籍,作为欣赏对象的经典艺术作品等;②人文典故,指经过历史检验、被人们公认、具有特定内涵的人、事、言,如历史人物和故事,神话、传说,寓言、名言名句等;③基本常识,指在传统社会形成的且构成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基本知识,如时令节气、称谓礼仪、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④科技成就,指古代人民在科学探索、技术发明方面的突出贡献,如四大发明、都江堰工程、传统医药等;⑤艺术与特色技能,包括以满足精神生活需要为主的技能、技艺,如书法、音乐、舞蹈、戏曲等,以及以手工劳动为主的技能、技巧,如烹饪、刺绣、剪纸、雕刻等,还有以身体运动能力为主的技能、技巧,如传统体育、武术、杂技、游艺等;⑥其他文化遗产。
《丽声中国文化英语分级阅读》精选展现中华文化、中华精神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文化遗产、发明创造等,蕴含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带领孩子领略千姿百态的中国传统文化。读物篇目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提出的主要载体形式要求。中国的神话传说是上古时期创作并流传至今的经典,是几千年文化历史的沿袭,《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这些故事都是取自《山海经》,代代相传,也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读物精心选择了这些故事,选篇蕴含中华传统美德,包括爱国、自强、孝老敬亲、待人处世等多个方面,注重孩子的德育培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全面发展。
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还有书法、技艺等多方面。艺术(特色技艺,具体包括年画、剪纸、泥人、刺绣、皮影戏、木偶戏、服饰等适合进入学校教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中反映出来的中国特色表现方式、艺术特征、风格特点和文化内涵,形成系统认识,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审美与人文素养,坚定中华文化立场,提升文化艺术传承能力与创新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丽声中国文化英语分级阅读》的插图融合工笔、写意、勾线水墨等传统国画技法,汇集剪纸、皮影、木版雕刻等民间美术形式,致敬传统东方美学,并对中国传统故事进行现代化表达,展现中式美学,让孩子在阅读的同时获得艺术熏陶。如《猴子捞月》就是采用剪纸的绘图风格,将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融入绘图之中,《草船借箭》则是采用皮影的创作风格,来描绘古代历史典故,为孩子呈现了多彩的视觉效果。
四是时代性。时代在发展,学习工具和学习方式也在不断更新,读书没有变,阅读的方式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音频、视频、扫码听、点读,推陈出新的阅读方式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丽声中国文化英语分级阅读》音频由聘请的外籍专家录制,语音纯正地道,扫描图书上面的音频码即可选择相应英语读物进行听读。外研社在紧跟时代步伐的同时也在不断开拓创新,在短视频逐渐成为市场主流的当下,为了让少儿读者在英语阅读中更好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研社将小学必背古诗翻译制作成了英文朗读短视频,配以精美的画面,激发少儿阅读兴趣。不仅如此,关于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也制作了相应英语视频,用以展示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是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扎实做好少儿英语传统文化读物的内容,不仅仅是践行新时代传播弘扬中国文化的重任,更是培育筑牢少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佳方式。在少儿英语读物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小培养孩子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仅需要用专业的知识做好英语读物内容,还要用创新的思维去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者单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