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优化图书馆管理思路,促进中学生高效阅读
2024-12-25邓惠岸
在中学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要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给学生一个优美的阅读环境,同时也要注重学生阅读效率的提高。实现这样的图书馆管理目标,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创新优化管理思路,以新的管理方式面对新的问题和局面。然而很多中学图书馆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开展各项工作,有些管理方法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中学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大胆创新、勇于变革,将新理念、新方法引入实际管理工作中,以实现中学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学生高效阅读。
精选好书至关重要
书籍是图书馆的核心所在。图书馆里有很多的书,但一个人不可能读完图书馆里所有的书;即使是一本好书,也可能会有一部分人不喜欢。面对这些矛盾,图书馆管理人员要精选好书,吸引更多读者来阅读。在选书的时候,图书馆应细致考虑不同人的兴趣爱好,由更多角度选择好书,以期符合更多读者的兴趣,提升广大读者的阅读素养。
阅读课外书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中学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学生在这里的阅读不会受到太多限制,所以,中学图书馆里应该精选大量的优质课外书提供给学生阅读。
例如,中学图书馆可以精选一些文学名著来让学生阅读。名著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人文思想,阅读这类书籍,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思想得到升华。像《骆驼祥子》《简爱》《瓦尔登湖》等文学名著,都可以供学生选择阅读。此外,中学图书馆还应注重历史以及自然科学类书籍的储备。有关历史类的书籍,可以让学生阅读《上下五千年》,系统地了解我国古代历史。还可以精选一些历史人物传记类书籍,对于喜欢自然科学的学生,可以建议他们阅读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人物的传记,在这些传记中,往往记录了科学家们的科学成就和灵感来源,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钻研精神。
安排轻松的阅读课
在当前的中学课程里,通常没有设置专门的阅读课。学生即使想阅读,也往往没有充足的专有时间,这是一个制约学生阅读的重要因素。学校应认识到这一点,为学生安排专门的阅读课,让学生有固定的时间可以阅读,这样才能为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兴趣提供基本的条件。在频次上,一周至少需要两节课,如果安排得太少,则不利于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在地点上,应尽量选择在图书馆开展,因为图书馆的书种类多,有利于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阅读。在阅读课上,最为忌讳的是教师给学生指定阅读书目,这样不仅会限制学生阅读的题材角度,还会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阅读视为一项学习任务。失去了自如的阅读选择和宽松的阅读环境,学生的阅读心境会随之发生变化,有可能会削弱学生的阅读兴趣,导致难于将阅读推进下去,这样,阅读课的意义就减小了。
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图书馆,然后,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只要学生不聚在一起说话打闹,就不用去干涉限制学生。这样,就能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阅读状态,越宽松越有利于学生专注于兴趣阅读,越宽松越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由想象,以取得阅读的最佳效果。阅读所带来的效果,往往无法用专业指标来衡量,但它对一个人心境和思想所产生的影响,是一种内心最深处的变化。在阅读课上,教师要相信学生的选择,要将自主权充分交予学生,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最好的阅读条件。
延长校园图书馆开放时间
在校园图书馆的开馆和闭馆时间上,也需要有新的变化。以前中学图书馆多为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开馆,放学闭馆。这样的开放时间十分不便于学生阅读。我们应该看到,中学生只有放学后才会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所以,应当适当延长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例如在中午保持开放,或者在下午放学后继续开放2小时,以供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如此,可以培养喜欢阅读的学生将阅读当作一种生活习惯。而且,图书馆具备良好的阅读环境与阅读氛围,有利于学生在其中形成相对于家庭阅读更为专注的阅读状态。如果延长了中学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我们就会看到,放学以后,有许多学生选择在图书馆里安静地读书,默默地汲取知识的养分,整个校园的学习氛围都因此得到了较大提升。因而,为了给喜欢阅读的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延长中学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是十分必要的。
改变校园图书馆布局
校园图书馆的布局也需要重新规划。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各地中学图书馆的布局几乎千篇一律,这样单调的馆建环境不利于学生的良好阅读。很多校园图书馆的规划,都是一排排书架,书架上摆满了一本本书籍,书架很高,中间的过道很窄,周围是一张张方方正正的书桌,这样紧密的环境可能会从视觉上给学生压抑的感觉。图书馆的环境应该追求宽松、美观,这样的环境体验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好的阅读动力,传统的中学图书馆的布局需要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关于校园图书馆的书架,可以将高高的书架改为较低的书架,这样有利于学生翻阅,也能降低视觉上的压迫感,避免在心理层面使学生感到压抑。图书馆的阅读区设计,可以改为以圆形桌椅为主体,以增进学生交流,使阅读不再是完全独立的活动,而是一种群体性的活动,这样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新的方式。对于图书馆书架和座椅的设计,还应该富有艺术美感。关于桌椅的分布,除了集中的阅读区,还可以在图书馆的角落里放上单独的桌椅,这样安静而独立的角落既能增加图书馆空间利用率,还能满足少部分喜欢静谧阅读环境的学生的个性需求。在校园图书馆的颜色设计上,应该以浅色为主,因为明亮的色调有助于学生放松心情、收敛心性,有利于学生更加专注于阅读。科学合理的图书馆布局装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与书籍和时空的亲切感,于无形中助力学生的阅读。
要允许学生讨论
在传统图书馆管理中,是不允许学生在借阅区和阅读区进行讨论的,因为传统图书馆管理理念认为,阅读的环境需要安静,这样才能让读者静下心来读书。安静的环境当然重要,但是阅读过程中的交流分享也很重要。对于天性好动的学生来说,一个人独自阅读时,易产生孤单寂寞、沉闷单调的不良情绪,制约了阅读学习的效果。对于这种情况,给予阅读陪伴,或提供充足的讨论交流空间就会变得很好。我们应该注意到,书籍中的内容,经过学生之间的阅读分享、讨论交流,充分交换彼此不同的看法,可以深化学生对于书籍内容的认识与把握,有助于他们形成自己的新观点。对图书馆的管理要优化创新,就不能拘泥于传统思路,而应该大胆地去尝试新的管理模式。因而,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引入学生讨论这种阅读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三五个学生围坐在圆形的书桌前,围绕一同阅读的《三国演义》一书中的人物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汉末三国的时候,天下大乱,当时的群雄都在割据,比较著名的历史人物有曹操、刘备、关羽、诸葛亮等。有的学生喜欢从历史人物的性格方面来讨论,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又决定了不同的人生轨迹:曹操阴险狡诈,生性多疑,这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包括杀吕伯奢一家,还有杀华佗,都体现了他的多疑,因而《三国演义》刻画的曹操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人物的形象;刘备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始终坚持以德服人,所以众多英雄豪杰都乐于为他效命,再加上刘备有汉室宗亲的身份,终能开创蜀汉基业;关羽性格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十分地忠诚讲义气,可以说他义薄云天,他一生始终追随刘备,为了追随刘备甚至过五关斩六将;诸葛亮是《三国演义》里的智者,他足智多谋,善于运用谋略来化解危机,在很多紧急时刻,当战局陷入绝境,人们束手无策,诸葛亮凭借锦囊妙计轻松地就解决了。还有的学生从天下大势的角度来分析三国的成因,认为从秦并天下到东汉末年已经“大一统”了四百年,而“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正是这样的历史规律演绎出了三国时期的一个个经典历史故事,我们今天读三国,主要是为了从中洞察历史规律,学习古人的智慧。诸如以上种种分析,当学生们坐在一起讨论书中的人物,就可以使一个人的阅读变成多个人的共读,不同的观点在一起交流碰撞,可以擦出思想的火花,这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书中的内容与思想内核。
提供融媒体资源
现在是一个融媒体的时代,阅读也不再局限于纸质书籍的阅读,人们已经广泛适应了互联网数字阅读,即使用手机、平板、电脑进行阅读。采用这种阅读方式的读者群体还在不断拓展,也许在未来,电子阅读会取代纸质阅读,成为最主流的阅读c0e45ccb8c4f1af459b276b6b0488ce0方式。我们应该看到,数字阅读有很多优势,首先,资源更加丰富,几乎所有时下畅销的书籍、图片和视频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检索到,这就将学生的阅读范围从图书馆馆藏图书扩展到整个网络世界。再者,我们也应该看到,对于知识的获取,并非只有阅读书籍这一种方式,使用融媒体资源也可以获得。现在各式互联网学习平台有很多知识类的影音资源,像纪录片、科普类视频,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而生动的知识,使学生受益匪浅。而且,融媒体资源的特点是可以打造沉浸式阅读情境,一种动物、一所建筑物、一个工艺品等,都能在影音互动中全方位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一边观看大量的图像,一边倾听逼真的音效,一边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交流。因而,校园图书馆通过运用融媒体资源,可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
例如,学生在图书馆里可以通过电脑观看纪录片《动物世界》。在这部纪录片中,拍摄了全世界各地的动物,它们的样子、它们的生存状态、它们所处的地域,都客观而生动地呈现给了学生。如果仅仅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此类书籍来增加相关知识储备,学生可能会缺乏兴趣,但是,让学生在阅读图书的同时,配合观看此类视频,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对生物知识学习的兴趣,因为视频往往更具冲击力,也更有吸引力。通过纪录片,学生可以观看诸如非洲大草原上的狮子、斑马和长颈鹿等生活中接触不到的动物,了解它们长什么样、喜欢什么样的气候、在什么时候迁徙等。学生通过观看纪录片,获得了与阅读文章相当的知识量和情感体验,甚至能收获更多的信息,拓充了视野,领略到异域风光的鲜活全貌。因而,在中学图书馆阅读中灵活运用融媒体资源是一种创举,这种创举是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奕聪中学)